略论《阿含经》的“念佛”思想

阿含经 | 作者:龚晓康 [投稿]

  三、念佛与禅定

  前文曾提到,观想念佛往往是在定中进行的。因此,念佛与禅定有着密切的关系。修行念佛,专注于佛的名号、佛的相好等,必然会使念佛人身心产生良好的觉受,甚至进入甚深的禅定。《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中详细描述了这种身心的变化过程:

  谓圣弟子念如来事: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圣弟子如是念时,不起贪欲缠,不起?恚、愚痴心,其心正直。得如来义,得如来正法,于如来正法,于如来所得随喜心;随喜心已,欢悦;欢悦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其心定;心定已,彼圣弟子于凶险众生中,无诸?阂,入法流水,乃至涅?。25

  念佛人忆念佛的名号,由于佛的加持,自然不起贪、?、痴三毒。并于佛的教法、佛的相好,起随顺之心;由随顺心,生欢喜心;由欢喜心生身轻安,“身猗息”即是身轻安;由身轻安生心轻安,“觉受乐”应是心轻安,身心轻安即是身心轻利安适;由身心轻安即可进入定境,以念佛为观想内容的禅定即是念佛三昧;由念佛三昧即可显发智慧,入于如来正法,直至涅槃。这种由念佛而生定,由定而发慧的修行法门,在《观佛三昧海经》、《般舟三昧经》、《菩萨念佛三昧经》等佛经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展。

  四、念佛的果报

  念佛作为《阿含经》中的重要修行法门,经中多处说到念佛可以获得殊胜的果报。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念佛可以离恶不善法,得现法乐。《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云:“白衣圣弟子攀缘如来,心靖得喜,若有恶欲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弟子得第一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26忆佛念佛可以使修行者心情平静,产生欢喜之心。同时,除灭贪欲、愁苦等。总之,可以使修行人获得现世的利益。

  第二,念佛可以使修行人死后趋向善处。《增一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云:“若彼善男子、善女人,修念三尊,必至善处——天上、人中。”27《增一阿含经》卷第三十四记载说,毗罗先长者出家学道,阿难教彼长者修习十念。长者当日命终后,佛告诉阿难,长者已生四天王中。为什么呢?因为“斯于如来有信心故。”28由信佛念佛而死后升天,在《阿含经》中有着较多的记载。

  第三,念佛可证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果。《长阿含经》卷第五记载说,有一鬼神,于如来法中为优婆塞,一心念佛而取命终,得须陀洹,不堕恶道,于七生中常名?尼沙。《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中,释氏沙罗依不四坏净修五喜处(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佛授记其得斯陀含果;同卷中还说达磨提长者依四不坏净修六随念,佛授记其得阿那含果。

  第四,念佛可证入涅?,即得阿罗汉果。这种说法最为普遍,并多出于《杂阿含经》。该经卷第三十三说修念佛成就之后:“诸恶退减不增长,消灭不起,离尘垢,不增尘垢,舍离不取。不取故不著,以不取著故,缘自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29修习念佛,可以灭除恶法,远离犯戒,不取不著,入于涅?。

  在《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中,佛从心意识的角度,说明了念佛何以能产生种种功德:

  汝亦如是,若命终时,不生恶趣,终亦无恶。所以者何?汝已长夜修习念佛念法念僧。若命终时,此身若火烧,若弃冢间,风飘日曝,久成尘末,而心意识久远长夜正信所熏,戒、施、闻慧所熏,神识上升,向安乐处,未来生天。30

  修行人念佛,加上持戒、布施、闻法、得智等对心意识的长久熏习,命终之后神识升天。“安乐处”即是指“天道”。因为天道还是属于三界,所以上升天道的众生具有“神识”。而对脱离三界的圣者来说,其神识“永无所著”31。通过对心意识的熏习而使神识上升的说法,对唯识学的开展应该说具有启迪作用。

  六、结 语

  综上所述,《阿含经》的念佛法门有着重要的理论特色。《阿含经》中,念佛不但重信仰,也重智慧;念佛的目的不但表现在追求来世的果报,也表现在追求现世的利益。《阿含经》讲念佛的果报,是重于天道的。同时,念佛又可证四果、入涅?,这与中国佛教各宗的希求往生净土的念佛,有着明显的不同。《阿含经》所倡导的念佛法门是多种多样的,称名、观像、观想、实相念佛等都可找到,与净土宗侧重于持名念佛稍有不同。

  〔1〕印顺:《华雨集》第2册,台湾正闻出版社1975年版,第57页。

  〔2〕《杂阿含经》第33册,《大正藏》第2册,第238页。

  〔3〕《增一阿含经》第4册,《大正藏》第2册,第566页。

  〔4〕《杂阿含经》第30册,《大正藏》第2册,第143页。

  〔5〕《杂阿含经》第35册,《大正藏》第2册,第255页。

  〔6〕《杂阿含经》第30册,《大正藏》第2册,第218页。

  〔7〕《增一阿含经》第42册,《大正藏》第2册,第780页。

  〔8〕《长阿含经》第2册,《大正藏》第1册,第12页。

  〔9〕《杂阿含经》第33册,《大正藏》第2册,第237页。

  〔10〕《长阿含经》第10册,《大正藏》第1册,第59页。

  〔11〕《增一阿含经》第43册,《大正藏》第2册,第781页。

  〔12〕《增一阿含经》第2册,《大正藏》第2册,第554页。

  〔13〕《增一阿含经》第24册,《大正藏》第2册,第674页。

  〔14〕《杂阿含经》第43册,《大正藏》第2册,第308页。

  〔15〕《杂阿含经》第20册,《大正藏》第2册,第145页。

  〔16〕《增一阿含经》第14册,《大正藏》第2册,第615页。

  〔17〕《增一阿含经》第24册,《大正藏》第2册,第674页。

  〔18〕《增一阿含经》第28册,《大正藏》第2册,第708页。

  〔19〕《杂阿含经》第38册,《大正藏》第2册,第283页。

  〔20〕《增一阿含经》第2册,《大正藏》第2册,第554页。

  〔21〕《广义法门经》,《大正藏》第1册,第920页。

  〔22〕《增一阿含经》第28册,《大正藏》第2册,第707页。

  〔23〕《增一阿含经》第2册,《大正藏》第2册,第554页。

  〔24〕《杂阿含经》第50册,《大正藏》第2册,第371页。

  〔25〕《杂阿含经》第33册,《大正藏》第2册,第237页。

  〔26〕《中阿含经》第30册,《大正藏》第1册,第616页。

  〔27〕《增一阿含经》第49册,《大正藏》第2册,第819页。

  〔28〕《增一阿含经》第34册,《大正藏》第2册,第740页。

  〔29〕《杂阿含经》第33册,《大正藏》第2册,第238页。

  〔30〕《杂阿含经》第33册,《大正藏》第2册,第237页。

  〔31〕《增一阿含经》第19册,《大正藏》第2册,第643页。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