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九龙寺,位于湖北省麻城市阎家河镇柏子塔村北九龙山主峰中央
寺院简介
始建于隋末唐初。据《麻城县志》、《阎河风光》记载,九龙寺系隋代末年,秦王李世民行军至此,观察情势,为镇伏妖龙祟祸,斩杀十条飞龙首级之处。后太祖李渊退位,太宗秉政,听从唯识初祖玄奘三藏法师之谏,亦为消弭自己在开国征战中的杀业,超度军中阵亡将士亡灵,故而敕令扩建。现寺内弥勒殿前东、西两侧各种有一株唐柏,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成为麻城阎家河镇历代兴衰,沧桑变迁,人世无常流变的见证。
寺院格局
寺中大雄宝殿之后,山顶有塔一座,系唐德宗敕命虚应禅师主持修建。史载塔高九丈九尺,塔刹覆以铁镬,有柏树盘生其中。现残高34.7米,蜀楼阁式砖塔,共九层,正六边形,除第一层利用岩石,面南凿一圈顶门外,其他门窗皆属浮雕敷设。正中大龛供奉本师释迦牟尼如来尊像,其左、右上角又各置一小龛,内供代表甚深般若空观学派之圣文殊师利菩萨本尊像和代表甚深般若广大行派之弥勒菩萨本尊像,表法涵有二大车轨具足圆满之意。
寺院格局
据残碑记载,塔内曾按唐密曼陀罗布置,塔刹供有圣文殊师利菩萨之发髻舍利,刹下各层供奉有圣龙树菩萨、唐密著名金刚智、善无畏、不空等大师的袈裟、锡杖、碧琉璃宝钵、开口三股金刚降魔杵(属于典型的唐密所特有之等金刚乘法器)和由金银、玛瑙、砗磲、珍珠、密色瓷精巧制造的各种珍宝供具,并有上述宝物所塑造的金、胎二种法界坛城。全塔建筑规制疏朗巧妙,内有螺旋踏道,时至今日,无知乡野游人大多登塔远眺,致使千年古塔临近崩塌,寺僧大多为之叹息。
塔身由外壁、回廊、塔心三部份构成,自下而上逐渐缩小,俗称“内外双层宝塔”。此塔系我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历法历算专家,僧一行大师在晚年带领近传弟子精心设计,尊照由印度传入的《时轮金刚》修法仪轨,以北京为本初子午线,精准测量全球经、纬二线,核准四季日、月经行投射大地之角度,以文殊般若之智、经天纬地之才,择点起塔。成就现在每年金风送爽时节,立秋之日的正午午时,晴空万里,塔之四周是没有影子的奇妙现象,东楚大地文人墨客书载“柏塔秋荫”。
由于寺、塔所处之地是典型的火山喷发之后冷却的石灰岩变质后地貌,所以在塔四周随处可见古代僧团为修行而造修的殿、廊等建筑柱石,在极其坚硬的巨大红色岩石上明显的经人工雕凿后才有的踏步、上山台阶痕迹以及柱础圆洞,为修造法堂、藏经阁而在山岩上开凿的踏步、正四边形垂直地面九十度的广大方形石壁,乃至山谷涧溪旁岩石之上一处处大成就者示现神足通力踩踏之后遗留的巨大脚印,甚至直径达五米的几个巨大石碾的遗址,说不能尽……不禁令人追今抚昔,浮想联翩。
九龙寺山门对面西望,是民间传说中的第十条因迟到一时三刻被唐皇剥皮抽筋而亡的飞龙息落之所。这飞龙山至今从山脚到山顶仍光秃秃的寸草不长,山石表层黑色,内呈褐色。每遇久旱暴雨,从山顶流下来的泉水也呈褐色,殊为奇特。弥勒殿前下坡东、西各有竹林一片,智慧泉一眼(上有西钟亭一座),远远望去,恰似一巨龙之龙头状,实是奇山奇石奇景。
目前山僧希望在一个多月来对大雄宝殿和弥勒殿地板装修、墙面粉刷、塑造全新佛像、十六大上座阿罗汉和四大天王圣像启供等诸多基本装修工作完成之后,尽快再继续装修铺设好小经堂、客堂、库房,特别是集中精力完善僧寮内部设施,保障僧人安住所必须的基本生活环境,确保大众修行的正常运转,通过努力,集合十方善信、大德居士的清净供养和自己出家前积攒的一点微薄积蓄,在最短的时间内(大约两年),尽快将九龙寺修建成为鄂东北三省交界,辐射周边地区的智慧本尊圣文殊菩萨应化唐密金刚乘根本道场,使寺院形成集念佛、参禅、学习教理、禅修、念诵、辩经、闭关于一身,圆满具足朗忍修习(道次第)的十方丛林,并适机尽快启建湖北省第一座僧学院。
智德法师
寺院主持
智德法师
智德法师,师讳道宣,字智德,号法定。一九七八年生于河北省沧州市。二00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后在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从事高炮、退伍军人和民兵管理、防汛等武装工作。二00二年腊月初八(佛陀成道吉祥之日)于四川省绵竹市普圣寺礼慧观法师剃度出家,师为取法名道宣。二00三年尊师命前往马祖道场江西省靖安县宝峰禅寺参学禅法。
二00五年起,亲近奉事河北省邢台市梵音寺首座和尚照智法师,随学《圣道筑基》、《中观根本般若慧论》、《现观庄严论》、《调伏海》和《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佛教基本教理,并在此期间(二00六年五月初二)礼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得受菩萨比丘大戒。受具圆满后依止照慧法师学戒,得到特别垂青和眷顾,特为取名“普定”,并受请任梵音寺僧值兼沙弥堂堂主,负责带领、教诫新学沙弥。后亲近洛桑嘉木措大格西(佛学博士),接受药师坛城、二十一度母、观自在菩萨六字真言、文殊菩萨五字真言、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时轮金刚略轨等各种大般若宗中观应成派口传教授的修法和灌顶。二零零九年元月受湖北省麻城市九龙寺原住持丛阳法师委托,前来智慧本尊文殊菩萨应化之唐密金刚道场——柏塔九龙寺住锡,代任住持司理全部寺务。
西山庙在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凤山(别称西山)东麓,本名关帝庙,因建在顺德县城西山(凤山)麓上,群众习呼为“西山庙”。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建成。全庙依山构筑,历经重修扩建,现为清光绪年间重修格局,占地4800平方米。
玉台寺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北郊圭峰山山腰,始建于汉朝,是广东四大佛教寺庙之一,后日军入侵时被毁,于1986年修复,现佛殿金碧辉煌,香火鼎盛,长年不衰。玉台寺内还有广东省重点保护文物、现存唯一的喇嘛塔和明代白石塔。
六祖惠能寺位于四会市贞山风景旅游区内,原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有历史。于清嘉庆十四年重修时,六祖惠能寺的建筑面积为600多平方米,灰沙春墙杉木瓦结构。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分别由大门、前殿、后殿及左右辅以的厢房、廊庑及小巷构成一体。
莲开净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南雄市南郊一公里处、浈江河畔,风景优美、环境清幽,花树环绕,百花飘香,殿堂雄伟庄严,近小城而不喧,居尘寰而不染,是一处修行学习的好道场,也是粤北较大的尼众丛林之一。
佛山南海观音寺 公元990年(即宋太宗淳化五年),牛牯岗上建有 南海观音庙 ,距今已超过一千年了,周围群众十分信奉。随着时间的推移,千年来兵战动乱,观音庙屡建屡毁。到了清朝只余残垣断壁
深圳弘法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内。弘法寺地处深圳特区,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位于市东郊素有深圳绿色心肺之称的梧桐山麓,背靠着峦峰迭翠的梧桐山,面临碧波荡漾的仙湖水,坐东南,朝西北,依山拾级而建。
华林寺前身叫西来庵。隋代以前此地为珠江岸。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天全国(即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东渡来到中国传教。他首先在今西来初地处登岸,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
洛阳白马寺 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座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寺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中岳嵩山西麓,背依五乳峰,周围山峦环抱、峰峰相连
福建鲤城承天寺 地理位置 承天 寺 又名月台寺,位于崇阳门东南、南俊巷东侧。 寺院 简介 承天寺又名月台寺,位于崇阳门东南、南俊巷东侧。承天寺屡修屡废,历经千年,建筑规模却越来越大,与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