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麓山寺

寺院大全 | 作者:网络 [投稿]

长沙麓山寺
湖南长沙麓山寺寺门

  地理位置

  麓山寺又名慧光寺,万寿禅寺,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山腰,由敦煌菩萨笠法护的弟子笠法崇创建于西晋武 麓山寺正门帝泰始四年(公元268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入湘最早的遗迹,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湖南省佛教协会驻地。

  寺院简介
 

长沙麓山寺
湖南长沙麓山寺大雄宝殿

  麓山寺坐落在岳麓山的古树丛中,是湖南省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寺初名慧光明寺,唐初改名为麓山寺。该寺左临清风峡,右饮白鹤泉,前瞰赫曦丹枫、长岛湘流,后倚禹碑风云、深壑林海。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誉,现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该寺创建1700多年来,曾六度毁于战火。1944年毁于日军,今仅存山门和藏经阁。殿堂现已修复,殿内千手观音庄严慈祥。现在寺由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斋堂等主要建筑组成。山门作牌楼式,额书“古麓山寺”,藏经阁又名观音阁,阁前有古罗汉松二株,传为六朝所植,又名六朝松,成为麓山寺悠久 历史的活见证。

  麓山寺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是麓山寺碑,为唐开元十八年(730)刻于古麓山寺,明代砌亭覆盖,清咸丰年间移嵌于岳麓书院楼壁间,现保存在湖南大学。碑高2.72米,宽1.33米,是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碑额篆书“麓山寺碑’四个大字,碑文为行楷书,内容叙述自晋太始年间建麓山寺至唐开元立碑时,寺的兴废修葺和历届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还描写了岳麓风光,全文共1413宇,因其文采、书法、雕刻都极美,又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故称《北海三绝碑》。李邕(678—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人,工书善文,名满天下,善以行、楷书碑,自成一格。此碑对后人影响较大,宋代苏轼,米芾稍袭基法,元代书法家越孟“每作大字,一意拟之”。明董其昌誉其“右军如龙,北海如象”。该碑是我国著名的唐碑,属省重点保护文物。

长沙麓山寺
湖南长沙麓山寺唐石碑

  麓山寺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道场之一。自晋以后,历经法崇、法导、法 、摩诃衍那、智谦等高僧住持,佛事日弘。法 大师著《显验论》,注《大道地经》。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天台宗创始人智 在此传经说法,宣讲《法华玄文》等天台名著,一时听众云集,对三湘佛教影响深远。唐时,麓山寺盛极一时,寺院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殿堂华丽,声名蔚成大观,文人雅士竞相携游,或赋诗,或作文。诗圣杜甫有“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之吟咏,刘禹锡亦有“高殿呀然压苍 ,俯瞰长沙疑欲吞”之惊叹。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大书法家李邕撰写《麓山寺碑》以纪其胜。因其文章、书法、刻工俱为上乘,世称“三绝碑”。

  寺院历史
 

长沙麓山寺
湖南长沙麓山寺观音殿

  麓山寺自晋代创建以来,经过隋唐的发展,宋元的延续,至明代中期已成为全国佛教禅宗派著名的胜地,为彰扬麓山寺的功绩,明神宗于万历年间,特赐名“万寿禅寺”。明末,禅寺毁于兵火,后于清康熙年间又重新修复,但规模远小于前。1944年再毁于日军战火,仅存山门及观音阁。1986年由长沙市佛教协会主持恢复原貌,现任麓山寺方丈圣辉法师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2000年,圣辉作为中国宗教领袖七人代表团中的一员参加了联合国“千年和平大会”。

弥勒殿
湖南长沙麓山寺弥勒殿

  麓山寺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年),初名“慧光明寺”,为竺法崇所建;自此湖南始有佛寺,故被称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称。 唐朝初期改名“麓山寺”,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灭佛时,麓山寺殿堂全部被毁,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景岑禅师于旧址上重建,改名“麓苑”。元、明朝时,麓山寺两废两兴,明神宗万历年间妙光于清风峡寺旧址重建大雄宝殿、观音阁、万法堂、藏经楼等,更名为“万寿寺”。清朝先后在智檀、文惺主持下,进行过几次大修。民国初年复名“古麓山寺”;抗日战争时期,弥勒殿、大雄宝殿、禅堂和斋堂等大部分建筑被被日军飞机炸毁,仅存山门、观音阁、虎岑堂等建筑。文化大革命以前曾有7名僧人住寺;文化大革命期间佛教活动中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寺庙被移交给长沙市佛教协会管理,之后由政府拨款重修了大雄宝殿、弥勒殿、讲堂、禅堂。1994年8月圣辉大和尚任驻寺方丈,1999年经国家宗教局批准该寺创办湖南第一所佛教院校。

  麓山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西郊的岳麓山上,又名岳麓寺、慧光寺、鹿苑、万寿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岳麓山是南岳衡山延伸到长沙的山脚,为南岳82峰之一,海拔295米,与湘江相依。这里古木参天,幽涧婉蜒,山峦秀美,风景宜人。夏日枫林葱郁,浓荫覆地,深秋层林尽染,红叶似火。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描写这里的景色。麓山寺创建于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是第一个到湖南传播佛教的僧人竺法祟所建,距佛教传入中国仅200年左右,它不仅是湖南第一所佛教寺庙,也是我国早期佛寺之一。因此,麓山寺山门上有一副“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对联,说明了它的历史地位。继开山祖师竺法崇之后,晋代住锡麓山寺的高僧还有法导和法愍和尚。南北朝的期,麓山寺得到历朝统治者的护持,不少官宦留书藏石,别构正殿,“建涅盘像于寺中”,“献贝叶经于层阁”,使这座寺庙建筑更加完备。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天台宗创始人智额游化荆、湘二州,住麓山寺开讲《妙法莲华经》,弘扬天台宗“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教义及“圆顿止观”禅法。后人将他讲经处命名为讲经堂。今讲经堂已毁,原址在今蔡锷墓处。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文帝在麓山寺赐建舍利塔一座,供奉印度僧人带来的舍利。唐代的麓山寺殿堂雄伟,规模宏大,杜甫称它是“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砂湖”。头山门在湘江之滨,二山门即今天的麓山门,大雄宝殿在今岳麓书院处,前有放生池,两侧为钟、鼓楼,沿清风峡回廊婉蜒而上,经舍利塔、观音阁、藏经楼、讲经堂、法华泉,直至山顶之法华台。活动于麓山寺的著名僧侣有昙捷、权武、智谦、摩诃衍那、首楞严、惠镜、惠齐、兴哲等人。摩河衍那是唐代高僧,唐德宗时曾入藏讲经,力倡禅宗,一时西藏僧人风靡相从,贵族妇女30余人从其出家。后赤松德赞派人从印度请来寂护的弟子莲花生,传印度佛教,于是发生了长达三年之久的两派辩论,史称“顿渐之争”或“拉萨法诤”。据西藏史书记载,摩诃衍那辩论失败后,返回内地。摩诃衍那与莲花生的这场辩论,至今还是国际佛教学者研究的课题。唐朝盛时,许多书法家、文学家和诗人游览麓山寺,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作。杜甫、韩愈、李邕、沈传师、唐扶、韦蟾、刘长卿、宋之间、曹松、罗隐、喻鬼、戎县等都写诗吟文,赞美麓山寺。

长沙麓山寺
湖南长沙麓山寺释迦牟尼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灭佛时,麓山寺殿堂全部被毁,僧侣离散。847年又开始逐步恢复。景岑禅师在旧址上重建麓山寺,改名麓苑。现寺内“虎岑堂”就是为纪念他重修麓山寺而建的。寺院的建筑范围在清风峡以上,清风峡以下殿堂未能修复。宋代来麓山寺弘扬佛法的高僧有山恽、文袭、从悦、清素、慕哲、悟新、惠洪、智才、智海等。元、明时,麓山寺两废两兴。明神宗万历年问(1573一1620年),妙光和尚在清风峡寺旧址处重建大雄宝殿、观音阁、万法堂、藏经楼等建筑,赐名“万寿寺”。明末高僧憨山大师德清(1546一1623年)曾住寺讲经。李东阳、张洵、张邦政、蒋希禹、陶汝鼎、冯一第、胡尔恺等诗人留下了佳句。

  清朝时,在智檀、文惺等法师主持下,对麓山寺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修建,前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都焕然一新。弥篙、天放、笠云等诗僧辈出,称为中兴时期。他们能诗擅文,工于书画,并著述行世。智檀法师有《岳麓衡书》、《剪曼篇》、《滇游集》、《望云草》行世,文惺法师著有《妙法莲华经笺》、《南岳游仙记》、《岳麓杂咏》、《晓云诗集》。弥篙著有《三会语录》、《南岳山居诗》、《岳麓山居诗》等。天放著有《十笏斋诗集》,并编纂《麓山寺志》3卷,使我们对麓山寺历史能有较多的了解。二十世纪以来,筏喻、道香等僧人任过麓山寺。他们曾随签云法师出访日本,受到日本佛教界的欢迎。抗战时期,麓寺的弥勒殿、大雄宝殿、禅堂和斋堂等大部分建筑被日本飞机炸毁,仅留山门、观音阁、虎岑堂等建筑,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寺院总面积为8428平方米,四周筑起围墙。

  1953年9月,长沙市人民政府把麓山寺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文化大革命”前仍有7名僧人住寺。“文化大革命”中停止佛教活动,改成公园。1983年,麓山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岳麓公园将麓山寺移交给长沙市佛教协会管理。1985年1月,僧人进驻寺内,恢复了中断许久的佛事活动。这些来,府拨款重修了大雄宝殿、弥勒殿、讲堂、神堂,使这座佛教古刹补具规模。现在,寺内僧众济济,塑像齐备,藏书甚丰,佛教丛林制度度得到恢复。僧人还兴办了“麓山寺服务部”,向游人香客供应名菜、素菜和各种副食品,也增加了以寺养寺的能力。

  寺院住持
 

圣辉法师
圣辉法师

  1952年11月23日生,中国湖南湘潭人,1980年于安徽九华山出家,1987年中国佛学院本科毕业,1987年至1989年,被选为北京市学生会联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理事,1989-1992年,任中国佛学院教师1994年任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湖南长沙麓山寺方丈,1997年任福建厦门南普陀寺方丈、福建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2002年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2003年任福建厦门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北京西山灵光寺方丈,2004年任天津市佛教协会会长、天津大悲院方丈。

  圣辉法师现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福建闽南佛教学院院长、湖南佛学院院长、湖南长沙麓山寺方丈、福建厦门南普陀寺法主、福建厦门虎溪岩寺方丈。圣辉法师历任第九届、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福建厦门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