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位于著名文化历史名城、七朝古都开封的市中心。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古刹。有“汴京八景”之“相国霜锺”、“资圣熏风”, 有“相国十绝”名誉天下(如画圣吴道子的成名作——被誉为“吴带生风”的文殊菩萨像)。千百年来,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戏剧、小说的喧染,使其驰名中外,更有相公相婆、千手千眼观音、鲁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使它更具有传奇色彩。
大相国寺至北宋时期达到空前的鼎盛,辖64禅、律院,占地540亩,因受帝王崇奉,地位如日中天,是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
唐代,日本高僧空海赴长安学习佛法,曾寄居大相国寺。回日后,他在弘扬佛法的同时,创造了日本文字“片假名”。宋代,每逢海外僧侣来华,皇帝多诏令大相国寺接待;四方使节抵汴,必定入寺巡礼观光。宋神宗时,日僧成寻曾率弟子前来巡拜。日本佛教界出于对大相国寺的钦慕,在京都也设立了相国寺,并承中土佛教之风,将禅寺中高等级者列为“五山十刹”。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大相国寺在一次人为的黄河决口中被大水淹没。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和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皇帝下诏两次重修,弘历皇帝亲题“敕建相国寺”匾额。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黄河决口,大相国寺再遭厄运,损毁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大相国寺自1992年起恢复佛事活动。
开封大相国寺
开封大相国寺--历史渊源
大相国寺位于河南开封市自由路西段路北,我国著名佛教寺院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创“建国寺”,后遭水火两灾而毁,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唐初,为歙州司马郑景住宅。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慧云和尚寄宿安业寺,发现原郑景宅池内有楼殿幻影,认为此地很有灵气,便募银建寺。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慧云到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铸了一尊一丈八尺高的弥勒佛像,于睿宗景云元年(710年)请回开封,翌年,慧云靠募捐购买郑景宅院造寺,在挖基时掘出旧建国寺碑,遂沿用“建国寺”名。第二年(延和元年),睿完敕令改名为相国寺,并赐“大相国寺”匾,习称相国寺。昭宗大顺年间(890-891年)被火焚毁,后重修。宋太祖年间(962年)五月又遭火灾,后又重建。
北宋时相国寺为开封最大的佛寺,深得厚遇。自至道元年(995年)开始大规模扩建,到真咸平四年(1001年),用了七年时间才完工。扩建后的相国寺占地545亩,殿阁庄严绚丽,僧房鳞次栉比,花卉满院,被赞为“金碧辉映,云霞失容”。寺院住持由皇帝册封。相国寺成为皇帝平日观赏、祈祷、寿庆和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被誉为“皇家寺”。不少国外僧人来相国寺进行文化流活动。宋太祖时,印度王子曼殊室利出家为僧,后来到中国,在相国寺居住多年。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朝鲜的崔思训带了几位画家来寺,将寺内所有壁画临摹回国。神宗时日本僧人成寻也曾在此居住。宋徽宗时,徽宗将“大相国寺”匾额赠送给朝鲜使者。另外每年举办五次“相国寺万姓交易”庙会,使该寺成为进行政治、商贸、社交、文化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宋以后相国寺日趋萧条,明洪武二年(1396年)敕修,后又遭水患。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两次进行修缮,并被赐“崇法寺”金靖十六年(1537年)重修资圣资圣阁。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又重修。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泛滥,开封被淹,建筑全毁。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重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并复名相国寺。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藏经楼。康熙十六年至二十一年又增建中殿及左右庑廊。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又重修,现存殿宇均为那时所建造。嘉庆二十四年重修“智海禅院”,道光、光绪年间也作过一些零星修整。民国初年(1912-1919年)曾翻修八角殿、改建法堂。民国十六年(1927年)冯玉祥将相国寺改为“中山市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刘峙将省立民众教育馆迁人相国寺。1949年后,相国寺又得以重修、恢复。
现存相国寺为中国传统的轴称布局,主要建筑有:大门、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由南至北沿轴线分布,大殿两旁东西阁楼和庑廊相对而立。藏经阁和大雄宝殿均为清朝建筑,形式上重檐歇山,层层斗拱相迭,覆盖着黄绿琉璃瓦。殿与月台周围有白石栏杆相围。八角琉璃殿于中央高高耸起,四周游廊附围,顶盖琉璃瓦件,翼角皆悬持铃铎。殿内置木雕密宗四面千手干眼观世音巨像,高约七米,全身贴金,相传为一整株银杏树雕成,异常精美。钟楼内存清朝高约四米的巨钟一口,重万余斤,有“相国霜钟”之称,为开封八景之一。
相国寺现存来自马来西亚的佛舍利一粒,洁白完好,珍藏佛经两部,分别为清乾隆版《大藏经》和日本版《大正藏》。
相国寺现任主持心广法师,34岁,河南省永城市人,兼任河南省佛学社社长,河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开封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现任监院学悟法师,55岁,河南省信阳人,兼任河南省佛协常务理事,开封市佛协学常务理事。
开封大相国寺
开封大相国寺
开封大相国寺---历史故事
隋朝末年,群雄逐鹿中原,秦王李世民率领大军攻占了开封。他把帅帐安置在前朝遗老乔相国家中,即到全城巡视。传说东汉梁孝王曾在此筑台招贤,所以开封又称梁苑。这座古城由于苛政和战乱已经破烂不堪了。李世民沿途所见,残垣断壁,饿殍载道,真叫人触目惊心。
傍晚,李世民闷闷不乐地回到相府,只见后花园内乌烟瘴气,火光冲天。一打听,原来是乔相国正指挥仆人焚烧锡箔纸钱。他享尽人间富贵,生怕死后受苦受穷,还要预先把钱存放阴间。李世民回到卧室,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加上鞍马劳顿,不觉神思恍惚。当他朦胧之际,忽听耳畔有人大声喝道:“李世民,快随我走!”李世民睁开眼一看,面前站着一个青面獠牙、披头散发的怪物。问道:“你是何方神灵?”“俺勾命鬼是也!”李世民一惊,想去拔腰间佩剑,无奈手脚酥软,动弹不得。勾命鬼见状,抢过佩剑,不由分说一抖铁链锁住他的脖颈,牵起便走。李世民身不由己,浑浑噩噩,一下子跌入万丈深渊。他刚一站定,面前出现一座黑漆漆、阴森森的大铁门,门楣上歪歪扭扭写着两个大字:“地狱”。他不由浑身打个冷战,方知大事不好。狱卒牛头、马面迎出来,把李世民上下打量了一番,互相使了个眼色,冲勾命鬼作了个揖说:“恭喜老兄,你今天牵扯来好大一头‘肥羊’!”勾命鬼扬着手中宝剑,得意洋洋地说:“我送给判官娘子一件狐皮大衣,才讨得这件美差。”牛头谄笑道:“你们吃肉也让俺喝点剩汤,你看我这顶旧毡帽也该换换了。”马面忙随声附和:“是呵,我的靴子也破了。”勾命鬼使了个眼色:“兄弟有数……”他俩心领神会,饿狼一般扑向李世民,一个摘帽,一个脱靴,东西到手才放他们进门。
一进地狱门,黑咕隆咚,阴风姜惨,到处喊冤叫屈、受刑呻呤之声。勾命鬼把李世民交给一个师爷模样的马屁精,便去找牛头、马面寻欢作乐去了.马屁精师爷让李世民签名画押后,两眼紧盯着他身上穿的描龙绣凤、耀眼锃亮的战袍,笑眯眯地说:“这件战袍精工细做,谁见谁爱。明天是大王寿辰,我正好借花献佛,你大概不会让我作难吧?”虎落平阳被犬欺,李世民只得乖乖地脱下战袍,留给黑师爷去邀宠请赏。经过一道道关卡来到阎罗殿时,他被剥得只剩一条遮羞的短裤了,不由又气又恼,羞臊难当,恨不得钻进地缝中去。森严恐怖的阎王殿里,阎罗王高踞正中宝座,黑脸判官、红脸判官侍立两旁。李世民一进殿,魑魅魍魉齐呼堂威:“下跪!”李世民心想:“俺乃统兵百万的主帅,堂堂正正的秦王,岂能向尔等曲膝下跪!”他毫不理睬,大义凛然,昂首挺立。黑脸判官怒叱道:“大胆!你在人间身居相府,作威作福,到我阴曹却是草芥新鬼。左右,煞煞他的威风!”话音未落,几个小鬼一拥而上,把李世民打翻在地,又踏上一只脚。
阎王阴阳怪气、慢条斯理地翻开生死簿,念道:“李世民,六十岁,乔相国府中管家……”他翻起眼皮扫了扫台阶下的李世民,一后龙案说,“哎呀,搞错了……”红脸判官忙凑过去翻开生死簿,惊讶地说:“可不是,同名同姓不同命,这个秦王李世民还有四十年寿期……”李世民一听,鼻子都气歪了,心里骂道:“无道昏王,草菅人命,看你如何可发落我?”阎王顿时手忙脚成:“左右,还不快放他还阳!”黑脸判官说:“大王且慢,万一他泄露我阴曹地府实情,岂不亵渎大王圣名。”阎王搔着后脑勺:“可也是……”黑脸判官说:“有错抓无错放。这家伙油水不少,这叫歪打正着。”红脸判官见阎王频频点头,拿起朱砂笔就要圈点,忙劝阻,道:“人间正待李世民统一江山,造福黎民,如若不放他生还,民怨沸腾,直达天庭,玉皇大帝追究下来,大王吃罪不起。”阎王一听也有道理,不禁左右为难,急得抓耳挠腮。红脸判官小眼睛圆溜溜乱转说:“我倒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附到阎王耳边叽咕一阵,阎王顿时眉开眼笑,连声称妙,立即吩咐马屁精为李世民看座。
李世民不知他们葫芦里卖的啥药,忐忑不安地等着揭盖。马屁精察言观色,仰着脸说:“请你来此,是我主好客;送你还阳,是大王恩典……”李世民没好气地说:“诸位的美意我心领了。”红脸判官亲热地拍拍他的肩膀:“不过有个条件,你得拿出一笔赎命钱来……”李世民怒火中烧:“你们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黑脸判官两眼一瞪,闪着凶光:“李世民,你别不识抬举,进来容易出骈难,不上贡休想重见天日!”红脸判官讪笑着说:“此事好商量。识时务者为俊杰,切不可意气用事,因小失大,我可是为你着想……”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李世民急于脱离樊笼,只得忍气吞吐声地道:“我打下江山,定将金银珠宝、山珍海味奉献大王。”阎王头摇得像拨浪鼓:“不好,不好,远水解不了近渴。”李世民看看自己浑身上下,再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急得团团转。“我倒有个主意,乔相国在我这里存了三万银两你可以借用。”马屁精捧来纸砚,李世民只得写了借据,阎王冷不防朝李世民猛击一掌,他顿时晕头转向腾入云雾之中,吓得冷汁直冒,惊呼救命。睁开双眼,只见众卫士环跪床前,齐声呼唤道?:“殿下醒来……”李世民惊魂稍定,才发觉自己和衣而眠,原来是一场恶梦。次日,李世民仍心绪不宁,亲信部下听说后前来问安。李世民把梦中的情景叙说一遍,问道:“此梦主何吉凶?”一位将领道:“昼有所思,夜有所梦,殿下痛恨贪官污吏,关心良善百姓,方有此梦。”一位谋士道:“阴曹地府尚且如此黑暗,人世间多有不平,隋炀帝荒淫无道,苛政猛于虎,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历代兴亡,望殿下深思……”李世民点头称是。
后来他当了皇帝,果然采取了许多开明措施,改革吏治,安抚百姓,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李世民在梦中借了乔相国三万两银子,一直挂在心上。他登基后,便把乔相国召到长安,要还他的帐,乔相国哪里敢要?叩头如捣蒜,死活不认帐。当皇帝的是金口玉言,不能有借无还,李世民只得说:“你既然执意不要,就用这笔钱在梁苑给你盖座寺院吧,也好为百姓驱魔镇邪。”因为这座寺院是唐太宗为了向乔相国还帐而盖的,就起名叫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历史上可谓高僧辈出,名士荟萃,建筑宏伟,寺藏丰富。唐代画家吴道子,以及著名文豪和思想家苏轼、王安石等,都曾在该寺留有辉煌足迹。《水浒传》“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另外,寺院“资圣熏风”、“相国钟声”之景观,也名列“汴京八景”之中,名闻遐迩。现存寺院建筑,乃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修建,其院落深广,殿宇恢宏,雄风犹存,是古城开封标志性人文景点及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中外游人及十方香客参观游览和朝拜的圣地。
开封大相国寺
开封大相国寺
开封大相国寺---建筑特色
相国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殿和藏经楼等。在八角殿里有一座千手千眼观音像。高7米,全部用木头雕刻而成,雕工精细,是我国古代木雕艺术的杰作。天王殿五间三门,飞檐挑角,黄琉璃瓦盖顶,居中塑有一尊弥勒佛坐像,慈眉善目,笑逐颜开,坐在莲花盆上。据说,他就是未来佛,二亿四千年后将作为释迦牟尼的接班人降至人间。两侧站着四大天王,他们个个圆目怒睁,虎视眈眈,大有灭尽天下一切邪恶之势。持珠握蛇者为广目天王,他以站得高、看得远而得名;手持红色宝伞者是多闻天王,他以闻多识广著称;持宝剑者是增长天王,他希望世间善良的心、善良的根大大地增长起来;最后怀抱琵琶的是持国天王,他弹奏着八方乐曲,护持着万国和平。如今该楼为开封书画院的活动场所,楼上楼下布满了各种风格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供游人观赏选购。
寺内东角有个亭子,悬铜钟一口。高2.67 米,重5000余公斤,铸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是该寺的珍贵文物。该钟霜天一杵,钟声悠扬深远,声震全城,因此“相国霜钟”为汴京八景之一。
开封大相国寺
天王殿北边是一片花园假山,景致幽雅,颇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妙。再往北走,便是赫赫有名的正殿——大雄宝殿。大殿重檐斗拱,雕梁画拣,金碧交辉。大殿周围是青石栏杆,雕刻着几十头活灵活现的小狮子,令人喜爱。殿内巳无神像,常有文物陈列及文化艺术品展览,供游人参观鉴赏。
开封大相国寺
过了大雄宝殿,便是罗汉殿了,俗称“八角琉璃殿”,八角琉璃殿:又称罗汉殿,为清代乾隆三十一年重修,建筑奇巧,精美无比,极具特色,为汉地佛寺中罕见的古建筑。历史上该殿曾遭水患陷于泥沙。1980年6月至1981年5月,当地采用撬升技术,成功地将此殿整体提升1.67米,在古建筑修缮技术中取得重大突破,这项成果荣获国家和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它结构奇特,系八角回廊式建筑,别具一格,世所罕见。殿内回廊中有大型群像“释迦牟尼讲经会”,五百罗汉姿态各异,造型生动,他们或在山林之中,或在小桥流水间,或坐或卧,或仰头,或俯首,形态逼真,情趣无限,堪称艺术杰作。罗汉殿中间,有一木结构八角亭高高耸立,内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木雕像,高6.6米,是在乾隆年间,由艺术巨匠用一株白果树雕刻而成,每面有6只大手,200余只小手,手心有一只慧眼,总共1000余只,故名千手千眼佛,传说,古代有一位明君,身患重病,敌国趁机进犯,举国不安,而众医又久治不愈,形势十分危急。有一个仙人下凡,路过此地,指点说只有亲人的双手双眼作"药引子",才能治俞国一的病。国王的三公主深明大义,毅然为父王献出了生命。佛祖深为感动,特封她为千手千眼观音,专为万民除灾解难,百姓拥戴三公主,为其塑金身,香火不断。
开封大相国寺
开封大相国寺
藏经楼位于整个寺院的后半部,这是一座两层楼阁的建筑,雕梁画拣,富丽堂皇。原为珍藏经卷之处,因天灾兵火,经卷文物大多散失,尚有相国寺传法手卷八帧,现存于开封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后,依循古制,几度维修,宝刹重光,再现辉煌。大相国寺自1992年起恢复佛事活动,并复建了建钟鼓楼、放生池、山门殿、牌坊等建筑。如今的相国寺,不仅以它古往今来的盛名为人们所向往,而且成了开封元宵观灯,重阳赏菊,盆景观赏,花鸟鱼博览及各种文化娱乐中心之一,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大相国寺建筑宏伟,高僧辈出,闻名避迩,吸引着众多的中外僧侣和使者前来参拜和切磋佛法。尤以唐宋为盛。其中突出的人物有日本真言宗的开山祖师弘法大师空海,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曾居于大相国寺内。他学问渊博,且精通汉文,参照中国草书偏旁,创立了日文字母"平假名"并作《伊吕波歌》传世,对中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现大相国寺设有“空海大师堂”,1992年由日本爱媛县集资铸空海铜像一尊,安放寺内大师堂。
开封大相国寺
开封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作为一座弘扬佛教文化、对外开放的旅游胜地,现巳添置了宝鼎、隆藏经等,同时将不断充实和完善。经过多次论证,确定了“南改北扩”的发展思路,即在前院重建山门、钟鼓二楼,对原市群艺馆进行改建,使其建筑风格和大相国寺浑为一体,藏经楼后建禅房、库房、佛学班、舍利塔、资圣阁。力争5至8年内完成各项规划,使大相国寺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名寺,以呈昔日风彩。
开封大相国寺
开封大相国寺
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悬空寺,在山西省浑源县城南四公里恒山金龙峡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原名玄空寺,又名崇虚寺。现供人们游览观光的建筑主要是明、清遗物,该寺历代均予重修。悬空寺
山东庆云海岛金山寺位于山东省庆云县汾水王村西,隋代即有。该寺院建筑宏伟,大殿禅堂10余排,占地千余亩,僧侣众多,有骑着毛驴关山门之说。寺门之东即为汾水镇,居两水交汇处,乃水旱码头,游者香客络绎不绝,商贾云集,日进斗金。《金史·地理志》尚有记载。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现存的遗址古
扶风县法门寺,又称法云寺,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地处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
恒山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距大同市约65公里。位于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是国内仅存的佛、道、
武汉归元寺又名归元禅寺,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位于武汉市汉阳翠微街西端。国家AAAA级景点,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是湖北省佛教协会和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也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著
雷音寺位于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盐锅峡镇小茨村黄河和湟水河的交汇处,整个建筑坐南朝北,依山取势,寺院重迭,以集中、紧凑、高雅著称。设计以中轴线展开,横向左右对称,逐次延伸、升高、平地、高台浑然一体。寺院显得非常庄重宏伟、气势非凡。
红螺寺风光欣赏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红螺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为历代佛教圣地,也是京华气功的发源地。始建于东晋永和四年(公
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始建于384年,为东晋著名高僧慧远所建。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同修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始祖。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南山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据史志所载,三亚南山即菩萨长居之补怛洛迦,有大光明山之称,故琼州历来即有观音出巡南海之说。南山侧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