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妙应寺,位于北京市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寺内有一座高大、雄伟的藏式喇嘛塔,因塔身通体皆白,所以人们都习惯地称它为“白塔”,而将塔下的寺院称为“妙应寺”或“白塔寺”。
白塔寺有塔已史传很久,并曾几经变迁。远在一千多年前的辽代,这一带曾是辽南京城的北郊。辽道宗寿昌二年(1096年),这里就曾建过一座供奉佛舍利的塔,塔身内藏有释迦牟尼佛舍利、戒珠、香泥小塔、离垢净光陀罗尼经。
到了元代,这一带成为当时新建的元大都内城。元世祖忽必烈於至元八年(12l7年)敕令在辽塔的遗址上动工建造“大圣寿万安寺”及造座喇嘛塔,并迎释迦佛舍利藏於塔中。塔於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成,寺於至元二十五年(1283年)年建成。白塔经八年精心修建而竣工后,忽必烈十分满意,命以塔为中心,向四方各射一箭,以箭落处划出界址并修建一座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大寺院,因祝祷皇帝生辰而取名为“大圣寿万安寺”(又名“白塔寺”)。
元朝是一个统一的,领土空前辽阔的多民族封建帝国。元世祖忽必烈最推崇的是喇嘛(藏传佛教)。13世纪20年代末,成吉思汗的第一代继承者就开始与西藏地方首领接触,60年代及70年代初,随着元朝江山大一统的完成,忽必烈与八思巴一代的结合更趋紧密。在政治上,西藏正式成为隶属元朝的一个行省,并开始确立其“政教合一”的新政体:在宗教上,定喇嘛教为元朝国教,向蒙汉地区传播,封该教首领为“国师”委以统管全国释教及西藏政事的权力;在文化上,特命第一代“国师”八思巴创制元朝官方统一使用的蒙古新字(即八思巴文字)。白塔寺这座巨型藏式佛塔的创建,就是上述种种关系在建筑上的集中表现。
佛塔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出现的。在近2000年的沿革和发展中,各个佛塔的建造都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元朝室特别尊崇藏传佛教,因此,元代佛塔较多的采取了藏式喇嘛教形制,这个时期建造的佛塔,一般都简称为喇嘛塔。喇嘛塔与古印度的“咐堵坡”(即印度搭)较接近。为达到弘扬喇嘛教的目的,佛塔常建於坡峰高台、关口要隘、渡囗要津或都市大道上。喇嘛塔塔身祗有单层,所以往往抬高塔基,增高塔刹来增加塔的高度。塔身呈几何状覆钵体,显得雄伟丰硕。塔刹长颈,也不同於汉传佛教塔刹宝瓶状。喇嘛塔所用材料多数为石块且表面涂灰刷浆,通体皆白,人称为白塔。而塔刹圆盘多用铜铸,因此在红日蓝天下,光彩耀目。
大圣寿万安寺元末被焚后,荒无近90年,直到明天顺元年(1457年),才由宛平县民郭福请修寺院,改名“妙应寺”,并沿称至今。清代以后约半个世纪,僧人出于生计,将配殿及寺内空地出租,白塔寺逐渐演变成北京城著名的庙会胜地之一,逢年过节,人群熙攘,十分热闹,是过去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既可集市又可游憩的去处。
从寺院遗留下来的大小碑刻中了解到,历代对白塔寺的修缮时间是:元至正四年(1344年),明宣德八年(1433年),万历十五年(l587年),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乾隆十八年 (1753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民国十四年及二十六年(1925年、1937年)。
乾隆十八年《御制重修白塔碑铭》中有一段记载:“大清乾隆十有八年,岁在癸酉秋七月,重修妙应寺白塔。朕手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及梵文《尊胜咒》并《大藏真经》全部七百廿四函,用以为镇。”这批经书镇於何处,成为一未解之谜。1975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波及北京,白塔也被震损。塔刹歪斜,支撑华盖的相轮上部砌体严重崩塌,塔身肩部严重开裂。1978年g月,北京市古建部门对塔进行加固整修。当打开铜搭顶检查内部时,意外地发现里面贮存者许多经书和箱盒等文物,原来它们就是乾隆皇帝所说的镇塔藏品。造批在塔顶里沉睡了二百多年的佛教文物有:七百二十四函龙藏新版《大藏经》,可装载一卡车;乾隆帝手书经咒各一份;三尊各高20公分的铜质三世佛像;装满了八宝、念珠、各朝各代货币的四个银瓶;一尊黄檀木整雕连龛观音像,像下面有一个圆形小钵,内藏33颗舍利子;一尊精雕细刻的小赤金舍利长寿佛,高五公分,全身镶嵌四十多粒红宝石;一套五方佛冠和补花锦缎袈裟,上缀千馀粒珍珠、珊瑚珠、檀木珠和蓝、红宝石;有白、蓝、黄、绿3色丝织大“哈达”,长5.3米,宽0.76米,上织“八宝”图形和藏文“利乐歌”等等。大小箱子中都按佛、法、僧三宝的规矩顺序安放,格式十分严谨。整套文物质地优良,工艺精湛,其中完整的佛冠和袈裟,还有大幅素织的“哈达”,是目前北京地区仅存独有的。
1961年,国家将这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北京妙应寺白塔,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几次拨款进行了修缮。1978-1980年大修白塔,同时还修缮了塔院的四个角亭、三世佛殿和塔前的天王殿、七佛宝殿等,使白塔与寺院内的殿堂焕然一新。政府还设立了保护机构,正式对外开放。1998年,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拆除了“文革”期间乱建的堵在白塔山门处的副食店,使白塔雄姿重新展现在阜内大街北侧。山门及钟鼓楼等均依旧制重建。
[寺院胜景]
妙应寺由寺院和塔两部分组成。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排列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三世佛殿、七世佛殿和塔院。山门面阔三间,东西两旁有八字影壁,中间券门上有石刻横匾,上书“敕赐妙应寺禅林”。进门后,两侧分列楼阁式钟鼓楼。其后为天王殿,面阔三间,内塑四大天王像。再往北是三世佛殿,面阔五间,前有月台,内供三世佛,顶饰三座盘龙藻井。三世佛殿往北为七世佛殿,面阔五间,内塑七尊佛像,两旁为十八罗汉,顶饰三盘龙藻井。大殿两旁都有配殿廊庑。寺院最北为塔院。塔院地势较高,以红墙围成一个单独的院落,院内四隅各建角亭一座,白塔位於中央偏北。院门在南墙正中,门额上题“敕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院”。迎门有殿,名“具六神通殿”,内供三世佛。殿后檐外有坐南朝北的佛灯龛三小间,内砌作台阶状,以供燃灯,与佛灯龛所对者即为白塔。重修后的白塔也更为壮观,塔身四周又装饰了铁灯笼108个,夜间视之,紫星拱卫。有人写诗赞曰: “梵宇弘开北帝都,碧天突起玉浮圆。夜深石鼎香烟尽,万里风清明月孤。”
白塔
妙应寺白塔总高51米,砖石结构,白色体躯,塔基是用大城砖垒起,呈T形的高台,高出地面二米,面积为1422平方米。在塔基的中心,筑成多折角方形塔座,面积为810平方米,叠高9米,共三层,下层为护墙,二、三层为须弥座,每层四面各左右对称内收两个折角,因此拥叠出许多角石和立面。须弥座束腰部分,每块立面都被两边角柱及上下枭枋所衬托,整个塔座造型优美,富於层叠变化。座上的塔身是硕大的白垩色的覆钵体,形状如同葫芦;上半部为圆锥形的长脖子,有13节,称“十三天”顶上花纹铜盘的周围悬挂36个小铜钟。风吹铃铛铎,声音清脆悦耳。铜盘上坚八层铜质塔刹,高五米,重四吨,分为刹座、相轮、宝盖和刹顶几个部分。妙应寺白搭和北海白塔遥相对峙,比北海白塔高约l5米,是北京最大的白塔,也是现存最大的一座喇嘛塔。《长安客话》一书中记载云:“角垂玉杆,阶布石栏。檐挂华篁,身络珠网。珍铎迎风而韵音,金盘向日而光辉。亭亭岌岌,遥映紫客。”其规制之巧,建筑技术之奇,古所罕见。
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悬空寺,在山西省浑源县城南四公里恒山金龙峡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原名玄空寺,又名崇虚寺。现供人们游览观光的建筑主要是明、清遗物,该寺历代均予重修。悬空寺
山东庆云海岛金山寺位于山东省庆云县汾水王村西,隋代即有。该寺院建筑宏伟,大殿禅堂10余排,占地千余亩,僧侣众多,有骑着毛驴关山门之说。寺门之东即为汾水镇,居两水交汇处,乃水旱码头,游者香客络绎不绝,商贾云集,日进斗金。《金史·地理志》尚有记载。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现存的遗址古
扶风县法门寺,又称法云寺,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地处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
恒山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距大同市约65公里。位于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是国内仅存的佛、道、
武汉归元寺又名归元禅寺,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位于武汉市汉阳翠微街西端。国家AAAA级景点,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是湖北省佛教协会和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也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著
雷音寺位于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盐锅峡镇小茨村黄河和湟水河的交汇处,整个建筑坐南朝北,依山取势,寺院重迭,以集中、紧凑、高雅著称。设计以中轴线展开,横向左右对称,逐次延伸、升高、平地、高台浑然一体。寺院显得非常庄重宏伟、气势非凡。
红螺寺风光欣赏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红螺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为历代佛教圣地,也是京华气功的发源地。始建于东晋永和四年(公
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始建于384年,为东晋著名高僧慧远所建。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同修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始祖。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南山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据史志所载,三亚南山即菩萨长居之补怛洛迦,有大光明山之称,故琼州历来即有观音出巡南海之说。南山侧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