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心看到真正受苦的人

\

姚小蔓

  台湾东部的花莲郊区,在三十多年前还是一片荒地,荒地后的小山上,有一座破旧的木板房,里面住着一位挂单修行比丘尼。当年,她看到一位难产的妇人因为交不起保证金而被医院赶出了大门,于是就发出宏愿——要建造一座医院,专门给穷苦的人看病。

  那时她所需要的资金是八亿台币,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后来,她不仅完成了这个愿望,还在三十多年中,一共筹集了上百亿台币的善款,而台湾几乎五分之一的人口(共计四百多万人)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到了她的慈善活动中来。

  那位形单影只的比丘尼是谁?她又如何能够引起这么大的社会热忱呢?

放下镰刀出家

  证严法师俗名景云,出生在台中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早逝,母亲多病,使幼小的她对人生充满了困惑,又由家庭的痛苦想到众生的痛苦。终于在1961年夏末秋初的一天,当她与几位出家人一起在田间割稻子的时候,一位法师问她“要去吗,就现在”,她放下镰刀就出家了。

  人常常会感动,感到会有一种冲动,这种起心动念,就认为说,一个人生存在人间到底为什么生活,她会想到自己的父亲,好端端的一个人,突然间就中风了,突然间就往生了,真是很无常。这种无常就会使证严法师思考:人世间到底要活出什么样的价值来?所以,在田间里的时候,她认为,追问不如自己去行动。于是突然间放下一切就走。

  一开始想去出家,去修行,她其实是抱着一个离开俗世的念头。但是很奇怪,为什么又投进了红尘?她原来是为了出世而去的,最后却又人世?

  这个转变,是因为证严法师要活出生命的价值,所以觉得,一个人在家庭也只不过是为这个家庭而已,大好的人生只是为了一个家庭,为了一个自己,不值得。所以她离开了家庭。出家。于是没有了挂累。

  当时,也曾经有天主教的修女来拜访证严法师,当时她对于佛教徒的生活模式提出了一些异议,修女们觉得佛教徒太注意自身的修行,而没有去更多地关心这个世界上受苦的人……证严法师却认为,宗教的宗旨应该都是一个爱,天主的博爱,或者是基督教的博爱。只要心中有爱,她都会很敬佩。修女们也是很有爱心的,她们看到了证严法师这样一个修行人,自己一个人在小木屋里,就很怜悯她,所以想要来说服她,也一起加入修女的行列。爱是可以沟通的,只是在宗教里的名称不一样。

  因为这样的一段交往,使证严法师对佛教以外的宗教也非常尊重,在日后由她筹款建立的医院中,还特设了天主教的祈祷,使不同信仰的病人都得到方便。与其说慈济是一个宗教团体,不如说它更象一个社会慈善机构,证严法师的感召力也更像是一种社会道义的力量。

医院见闻

  1963年,台北临济寺预备开坛傅戒,证严法师准备去受戒,却因为之前没有拜师,无法受戒。于是她转往慧日讲堂,购买《太虚太师全集》,书包好后正要离开,突然下起雨来。印顺长老知道法师要受戒但苦于无师后,他说:“我们因缘份特别,我看时间来不及了,但既然出家了,你要时时刻刻为佛教、为众生啊!”印顺长老还为法师取了法名“证严”,法号“慧璋”。于是严证法师赶往临济寺报名,终于受戒成功。

  受戒之后,严证法师返回花莲,在普明寺后搭建的一个小木屋内,每日抄写《法华经》,小木屋在飓风中倒塌,于是她又移往慈善寺讲了四个月的《地藏经》,其间收了弟子

  当不少寺庙用巨资大做法会的时候,证严却保持了三个原则:“不为人唱经,不作法会,不化缘。”至今,她的弟子们仍然靠做蜡烛、种地来自食其力。她把更多的钱投到了医院里,这固然来自她的师父“佛法人间化”的教诲,更是因为在1966年的一次遭遇。

  那天,一个女人小产,流了八个钟头的血,走了八个钟头的路,就是说要八千块,要赶快输血,赶快开刀,医生因为她没有交八千块,就把那个女人抬走了。证严法师回来以后,她心里很难过,说一个女人要生产,没有八千块,结果两条命到底是生是死都不知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她并没有考虑自己的生活是不是能够维持,就去工作了,要把这个事情先解决了再说。

  她鼓励弟子“我们已经出家了”。身跟心都是奉献给宗教,要真正为佛教为大众做事情,要磨炼出一股精神跟耐力,人家不能吃的苦我们能吃,人家不能忍的我们能忍。最苦的时候,她们一行人跟人家打毛线衣赚工资,那里面共有七个人,半个月才领到一次工资。所以常常都没有油、没有米,自己种了一些菜也不够,没菜的时候就拔一些野菜。遇到下雨天,没有办法出门拔野菜,穷得一个月只买五毛钱的豆腐,所以要把豆腐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到盐巴里面去腌,腌得咸咸的,连野菜都没得吃的时候,就吃那个成豆腐。

  这样穷苦的处境中,证严法师却谢绝了一笔两亿美元的捐款。

  慈济功德会的最初捐款,来自花莲的当地家庭主妇,每天每人省下五毛钱,有人说,干脆每个人一个月交十五块不就得了吗?证严法师却说“这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月十五块,是一个月才起一次的好心,而爱心是要天天培养、时时刻刻培养的。

  有一个日本人。要捐给证严法师差不多两亿美金,这是一笔很大的善款,当时需要差不多八亿块台币,已经募到了三千万左右。这两亿美元来得很及时,证严法师很感恩,也很期待。但她是期待着每一个人付出的爱心,赶快让它有成果。取于社会,用于社会。于是这次笔一次性的高额捐款,就被婉拒了。

济贫,还要教富

  台湾七十年代以后,经济腾飞了,人们在物质的生活得到改善以后,突然发现自己的精神生活很空虚,在证严法师那里,他们也找到很多感情的依托,精神的依托,而且找到人和人之间应该是本来很纯真的互相帮助的情感,所以,有人说她是专门治疗“暴发户综合症”的,除了济贫,还在教富。

  致富其实不容易,在物质交换的社会里呆长了,也会把这些愿望带到佛庙里来。比如说人们来祷告,首先想“佛祖保佑我再赚更多的钱吧”……当然也有祈求健康的,或者说把钱捐出来总是想要留个名的,等等。

  而慈济从开头一直到现在,没有这样的人要来这里。拜什么的,求什么的,都没有。大家从此了解自己比别人有福,所以很欢喜,不会有要求。

  慈济医院于1986年正式落成,他不仅拥有一流的医疗设备和专业人才,更力求营造一种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注重的不只身体上的照顾,还有心理上的照顾,更有和家庭之间的互动,还有关于灵性方面的照顾,都一样被重视。

  证严法师除了做医生,不当班的时候,她就在医院里做义工。病人如果去逝的话,她还会跟他们的家属有来往。

  医院里有大量的志工,电就是义务工作者,他们中的不少人平时是台湾各地的老板或者高级行政人员,到了周末就飞到花莲,在医院中照顾病人,暑假期间大、中学生们也来到这里,有人专门负责给他们安排工作。

  证严法师接触到很多很年轻的孩子,有些还是高中的学生,他们到这里来做志工的时候,慈济医院觉得有必要让他们知道一些东西——伦理道德,因为年轻人很自大,他们会说“我快乐有何妨”,所以对长辈,甚至于老人家,他都不晓得感恩,不认为老人家的辛苦就是在维护我们的家庭,照顾我们的家园。

  但当他们来到医院之后,看到孤苦无依的老人,就自然而然地为他们刮胡子、洗洗头发、洗洗脚,所以在这样的行动之中,年轻人恍然大悟:“跟我无缘无故的老人,怎么我会这样乐意去为他洗,为什么我的爷爷、奶奶跟我住在楼上楼下,为什么我都不去打招呼”?所以自然而然地知道自己错了。

“龙口含珠”

  证严法师吃饭的时候,双肩摆正挺直,左手端碗时拇指轻轻按住碗边,四指展平拖着碗底,拇指和食指之间形成一个“龙口”,圆圆的白瓷碗像一个大珍珠,盛在碗里的米饭粒粒皆辛苦,粒粒贵如珍珠!这便是“龙口含珠”了,出家人托钵化缘都是这个姿势。“凤头”指的是筷子头,用筷子夹菜的动作应该像凤头饮水一般妙曼优雅。要轻巧含蓄,一点就起,多点几次没有关系,不能叉开筷子一次夹很多菜,更不能在菜碟里挑来捡去反复翻搅。端碗犹如龙口含珠,用筷犹如凤头点水,你想这该有多么优雅!连看她吃饭,也成了一种享受。

  证严法师并不把衣食住行看作是生活细节,而是看作“人生美的文化”。她要求弟子们要学习如何将道理落实到生活,以及如何将人生美态雕造在自己身上。“人生最美的是亲切、诚恳、和蔼的笑容;说话轻柔,举止稳当,文质彬彬,这是动态之美,电是人生美的文化”。

  “龙口含珠,凤头饮水”是证严法师设计的“食仪”。做到这项要求,日常进餐电变成了修身养性,自有龙凤来朝的尊贵庄严相。

  进餐本是为了充饥,世俗多少饕餮之徒不仅暴殄天物,也露出粗鄙吃相。然而一位有精神追求的人竟然能够从中开发出美感来,这是大家都未曾料想到的。证严法师注重食仪,比世俗的“教养”更多了一层修行的意义。

“我没有法术”

  女性在慈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慈济委员就以四十岁以上的女性为主,参加慈济以后,这些妇女不仅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满足,同时也找到了一个拥有强大道德力量的团体支持。这使得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提高了,而她们的丈夫,则是在妻子的推荐下参加到慈善活动中来。

  最大的改变,是这些委员跟他们的先生之间有一个共识,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想法,能够帮助有求的众生,这是最大的改变。之前,丈夫回家会讲工作,讲小孩,参加慈济之后,夫妻就成了朋友。行善可以疏解很多压力。

  今天的证严法师是很多人追随和崇拜的对象,有人甚至抱了孩子来,让她摸一摸孩子的头来消灾除病。而证严则笑笑说,“如果我有这么大的本事,就不用盖医院了,我没有法术的”。

  证严法师的作息很简单,三点多起床,开始自己打打坐,理理活,然后就要出去说话了。天未亮就开始要准备早晨的讲话和上课。然后就一直忙到晚上,她也不知道自己一整天到底是怎样过来的。反正有很多决定需要她来作。在慈济的规模越来越大以后,她就把这些医院、学校都交给专业的人士去管理,而不再过问细节。“自己都是外行,也没什么能力,而且医院本来就是要交给医师去看病人的,我又不是医师。只要把它盖好了,让医师们了解慈济的宗旨就可以了”。

  因她的慈善工作,证严法师又被称为台湾的特里萨母亲,她常常在日常言语中给世界各地的信徒们以警示。

  2009年,她几次泪水哽咽。在她看来:正如六年前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的爆发一样,这次的甲型H1N1流感也不是巧合。人们需要做的不是恐慌,而是要看到它的警示作用。地球的生态系统已遭受人类的严重破坏。因果循环,人们应该停止猎杀动物,改食素,找回淳朴的生活方式。她在一个节目中说:“每个人都该行善举,让善行广为传播,以便让世界得以休养生息,创造一个和平和谐世界”。

  有的时候,证严法师也会感到很累,觉得心力交瘁,但她所做的事情,需要的正是“尽心尽力”,这样的信心,在她的一生中都不会改变方向。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