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弥陀村开示

正净法师湖北孝感弥陀村开示

  阿弥陀佛!各位大德师父、各位老菩萨

  今天有幸来和大家结法缘,我本人也没什么修行,虽然我学佛多年,但对佛法也是一知半解,对佛法的深妙义理,不能完全的领悟。如同大海的一滴水,须弥的一微尘。只能把自己对佛法的一点粗浅的理解以及念佛方法的点滴体悟和大家分享,也就是共同参学吧。有不到之处,希望各位出家大德师父和老菩萨们批评指正,阿弥陀佛!

  首先把念佛的方法粗浅的介绍一下,佛出世间的一大因缘,就是为众生的生死的因缘,成佛的因缘。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藏十二部,谈法三百余会,最终就是为了开佛之见,示佛之见,入佛之行,证佛之果。千经万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佛初转法轮,就转《华严经》。《华严经》是如来藏,是一切经教的总来处,《华严经》是一切修多罗门的出生处,也叫如来藏。所以古人有一句话,不看华严不知佛家的富贵。《华严经》讲的是事事无碍法界,称性而谈,是最高的境界。没有次第,直截了当,是一乘圆教。圆教就是没有渐次,顿时成就。由于众生根机不同,佛说了不同的法。比方说,佛初转法轮就转《华严》,是对着大菩萨讲的,凡夫没有资格听,佛在三昧定中讲的《华严经》。

  由于众生根基不行,佛又转到鹿野苑讲《阿含经》。《阿含经》是小乘法,讲四谛十二因缘。然后从小乘法引导到方等经,方等经是大乘、小乘齐讲。再从方等经进入般若《般若经》。佛讲法四十九年,十二年讲《阿含经》,八年讲方等,二十二年谈般若。佛把般若谈了二十二年,可想而知,般若的重要性。我们现在念佛人,多数都忽略了般若,把般若智慧忽略了,所以念佛不得利益。

  念佛以石压草,不能启发般若智慧,不消除业障,不开发智慧,不断无明,不消业障。所以我们修行多年不得利益,这是我们修行的弊病。念佛必须开发般若智慧,这叫念佛。不能很好的启发般若智慧,念佛也能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只能生中、下品,不能上品往生。六百卷《大般若经》就说了两个字,就是智慧,般若智慧。般若翻成华语就是智慧。波罗密就是到彼岸,所以可想而知,般若的重要性。佛在《般若经》里边是反复强调般若,翻过来调过去打比方,说了二十二年般若就怕我们把般若忽略了。我们现在念佛时应该时时启发般若智慧,这样修行念念消业障,念念开智慧。

  从《般若经》进入法华,参《法华经》。《法华经》是一乘法。《法华经》譬喻品讲三车:羊车、鹿车、大白牛车。这是比喻三乘人,羊车是小乘,鹿车是权教,大白牛车是一乘圆教,最终是让我们归为一乘,成佛之乘。佛说,我没给你们讲那么多乘,因为众生根基不同只是方便接引。佛大慈大悲,给我们开了那么多的方便门,让我们契入一乘佛法。佛所有的讲的法,分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初日分就转《华严经》就像太阳刚出来,照着高山顶。太阳刚从地平线升出来,是不是先照着高山顶,上根利智的人能接受,所以叫初日分。中日分就是太阳升到中间了,能照大地一切处,溪谷、山涧全照到,大乘、小乘,三乘人齐度了,这叫方等经,叫中日分。后日分,就是太阳落西山了,只能照高山,对不对?溪谷照不到了,只能度上乘人,也就是法华、涅槃是对着上乘人讲的。

  现在我们虽然是中下乘人,但是我们用这种方法长期修习熏修,也慢慢会成为上乘人。各位会想,哎呀我们都是中下乘人,这个方法我们接受不了。这样想是不对的,因为每个众生本来成佛,只因我们迷惑、颠倒了,不能回归我们的本性,所以我们不能开发智慧。禅宗有句话,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指给你,你去承当它,你就是大富长者,所以佛在《法华经》上讲,衣里明珠尚在,出去讨饭当穷子。就是说,我们的衣里明珠,我们的本性,本来就具足的,不需要我们修为,他本来就这样子,只要你回归他,承当他,你当下就是佛。跟佛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佛在菩提树下,觉悟的时候,他道出了宇宙人生的真理,说,奇哉!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说大地众生本来就有如来的智慧,也具足如来的德相。因为颠倒、执著不能证得。

  这就道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众生本来成佛,因为我们迷惑、颠倒、执著,把我们的佛性掩盖住了。就像乌云把太阳遮住了,但太阳本身没增没减,没来没去。我们现在就需要拨云见日,把云彩拨开,就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就是佛性。见着自己的本来面目,再修行就得力了,念念消业障,念念开智慧。我们念佛也一样,我们现在就回归到我们的念佛方法上来,给大家说一说。

  我也不会讲经,只能给大家讲一讲念佛修行的方法。假设说,我们从三藏十二部开始讲起,你把三藏十二部统统全讲一遍,与了生死一点关系也没有。佛法是证得的,不是见地。见地再高你不去修行,画饼不能充饥,允指不能饱,所以我们要亲走一遭,佛法就是要亲证。信、解、行、证,必须有证。你光解了,没有证,那是空中楼阁,所以我们要亲自修行。过去古人讲:“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你不下一番苦功,你想得功夫,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念佛首先要明白这个道理。什么道理呢?就是找回我们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我们的主人公,也叫万法的本体,也叫佛性。佛家名词很多,叫他第一义谛,也叫他如来,也叫他本体,也叫他妙明真心,也叫他自性,也叫他空性,其实都是一个。密法叫他秘密宝藏,都是一个,都是说我们本来的佛性。这个佛性在哪里?抓不着摸不到,所以过去古人讲,六根门头,时时出入,我们就是不认识他,在眼在观,在耳在闻,在鼻在嗅,舌在尝味,身有触,用哪儿就在哪儿,不可得。当你用眼睛的时候,佛性就在眼睛上,用闻性去闻,佛性就在耳朵上,所以说六根门头时时在,从没离开我们。过去古人讲,天天抱佛睡,日日抱佛眠,天天都守着本来面目,你不认识他,所以就流浪生死。

  我们的佛性在哪里呢?它遍一切处。经上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的心能把法界包下,宇宙包下,这是我们的妙明真心,也就是《楞严经》讲的妙明真心。我们本来具足如来智慧德相,为什么还流浪生死呢?因为我们一念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执著、分别,这就是十二因缘,我们生死的关键。

  我们要找回本性,首先要明白,我们现在所有的山河大地、房屋廊舍……。一切森罗万象,也包括我们的身体,统统都是缘起的,缘起本来无自性,你看,我们的身体是不是假的,外有四大地、水、火、风,内有四大就是我们身上的筋骨属于地大,呼吸属于风大,身上有温度三十六度五,属于火大,还有水大就是血液、津液就属于水大,四大假合。我们的身体是什么呢?什么都没有,对不对?现在我们大家可以作观,怎么作观呢?观山河大地本来是空,本来是缘起,缘起就是暂有、假有。不是真实的。它会变化的,会生灭的,这叫生灭之法,所以它是暂有、假有,不是真实不变的。

  下面大家观想一下,山河大地都空,我的身体也空,闭目观想,看看你在哪里?希望大家都作观,闭目观,身体也空了,山河大地一切都空了,本来没有。阿弥陀佛!大家听到没有?(众答:听到了。)一切都空,山河大地也空,你身体也空,刚才我念的那句佛号,你听的是不是明明历历呀?(众答:是啊。)那是谁听?谁在听?那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一把擒来,它就是,知道吧。一切都空,但是佛性不空,了了常知,永远不绝,永远不灭,他就是我们的佛性。他就是我们的本来主人公,是我们的家乡,当你空的时候,还有边际吗?没有边际,对不对、没有边际,你还灵灵觉知,了了分明,那就是我们的佛性,就是我们的主人公。你当下承当他,回归他,当下就成佛。当下就具足佛的智慧德相。所以我们应该念念都回归自己的本性。过去古人叫他顺性而修。顺着我们的自性来修,这叫修行。我们现在有些人不懂回归自性佛,心外找佛、心外求法,统统都错啦,简直是南辕北辙,舍本逐末啊。没找着自己是谁,什么是佛都不知道,所以你盲修瞎练几十年甚至四、五十年,还是水过地皮湿啊,佛号没少念,功夫没少下,不得其利益,就是我们没找着生死的源头。

  生死的源头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本来佛性!你看,我们现在世间,森罗万象、山河大地它都在我们的佛性里边,它都是生生灭灭,最后都归一,是不是都归于空啊,不可得,都空啊。空了,又明明白白,了了分明,那就是佛性,你知道吗?所以万物本来不可得,都是假相,不要执著,你透过这种假相,看到这个本来的面目,你天天承当它,你天天回归它,让它起作用,那你不就天天开智慧、消业障吗?《观经》上讲,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作心是,当你承当他,你就是佛,你别不敢承当,你就是!你知不知道?你别胆小。所以过去古人讲,我们修行要有佛慢,不要有我慢。什么叫佛慢呢?就是我当下承当这个佛性,我本来就是佛,为什么不敢承当呢?将来我肯定成佛,必然成佛,这叫佛慢。我慢心就是贡高我慢,我比谁都强,我厉害,我懂法,这叫我慢。佛慢没有罪,我慢就有罪过。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佛慢,我们肯定成佛,当下承当,时时承当。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