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华乐团
暨歌咏团学习汇报演出
溪声山色与花香,便是如来舌广长。
入座请君听一曲,定教烦恼尽清凉。
十方刹土极微尘,尽作诸天妙舌根。
赞叹如来功德海,犹难涓滴答慈恩。
闻说西方极乐城,空中乐器自然鸣。
树林实网珍禽乌,都出无生寂静声。
一九八五年十月
读赵朴老访日杂诗感赋
姓氏人间重,
文章世业存。
金台真佛子,
玉牒旧王孙。
兄弟郝邦谊,
灾愆昨日痕。
瓶花聊寄意,
赤子尽沾恩。
一九八八年二月
赵朴初老居士八十华诞寿序
昔卫武公年九十五,犹作《懿戒》之诗。故诗人美武公之德,作诗颂之曰:“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传》曰:“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论语》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乐,仁者寿”。逢尧舜之世,乐山川之美,盛德至善,而民不忘。智慧而仁慈,安乐而寿考,人间至福,无过此矣!
阿弥陀佛,名无量寿。经云:“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又云:“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中,佛门赞寿命无量云:“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祗”。又云:“于阿僧只劫,常在灵鹭山”。义云:“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此则不但佛寿无量,即今娑婆国上,便是莲华净域,唯有智慧福德者,得见此事耳。
故以世间法言之,盛德至善,必获寿考。以佛法言之,具智慧福德者,必将寿命无量,永享安乐。
欣逢赵朴初老居士八十寿诞,真禅不敏,谨献祝词。
懿哉趟公,天水之裔;人间麟凤,华中兰蕙。
其仪抑抑,其容温温;事佛以诚,接众以恩。
金轮御世,国运隆昌;真人间生,为法金汤。
公以鼎力,护持三实;功逾须达,宜其寿考。
如来大慈,徧覆三千;善根力故,戈戟生莲。
公为佛子,一秉此志;呼吁和平,人受其赐。
华藏世界,即今非远;此土安隐,天人充满。
裔门蓝秀,海屋筹添;仁智居之,是真庄严。
幸预缁门,忝膺末座;谨抒微忱,以当祝贺。
人之所怀,至善盛德;有斐君子,寿乐无极。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九日
一九八六年上海市政协赏月食献诗
人间佳节爱中秋,
玉镜舒辉照九州。
万颗星辰瞻北极,
满庭风月话南楼。
张筵岭上招嘉客,
掷练宫前作胜游。
我忝弥天门下士,
办香唯是祝金瓯。
一九八六年九月
苏渊雷父子画展奉和李广先生原韵
画苑新风称上乘
一山一水任奔腾
眉山父子操柔翰
彩笔从来寄托凭
一九八七年五月
赴南朝鲜参加“亚宗和”会议有感
汉城兴会亚宗和,
隔海遥闻快感多。
举世瞩望新伟绩,
难言威力震山河。
霸权主义偃旗鼓,
持久和平息干戈。
胜利归来齐祝颂,
大千国土洒芬陀。
一九八六年秋日
高鹤年老居士《名山游访记》再版题词
三上洞山愿力宏,
八旬行脚继高踪。
一瓢一笠都无累,
直入干峰与万峰。
三山十刹苦求寻,
只为当时未谛心。
鸿爪雪泥无觅处,
一编游记感人深。
一九八七年九月
祝贺菩提学会成立二十周年
及菩提图书舘开幕盛典
胜会弘开已廿年,共钦高躅继前贤。
知师心量周沙界,且结西方十万缘。
龙宫宝藏秘形山,玉旨金音悟亦艰。
弹指一时开铁塔,顿教法施徧人间。
一九八七年九月十八日
随中国法务团访美有感
便驭飞鸾两翼轻, 重洋彼岸听吹笙。①
人天和乐迎嘉会,②龙象跻锵集圣城。
二六时中宣佛号, 三千界内祝和平。
奘公西历真东渡, 勉继芳踪事此行。
① 诗云: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② 易经:亨者,嘉之会也。又云:嘉会足以合礼。
一九八七年九月
国庆献诗
赤县欣逢不夜天,
银花火树自年年。
人如瑞玉心如烛。
座有清香舌有莲。
丹牒犹昭唐事业,
金瓯永固禹山川。
僧家也识虞琴意,
尽在鱼山咀里传。
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怀念万佛城度轮法师七绝诗五首
(一)
飞越重洋鈇翼双,圣城无处不心降。
成行四众皆长跪,我亦从今折慢幢。
(二)
如来寺里法筵开,八部同归实盛哉。
梵哏声声歌佛德,妙音长得播当来。
(三)
羽毛丰美实堪矜,何意云间亦有增。
今日抉开生死网,十方世界任飞腾。
(四)
萧粱旧事记前徽,升座多堪著紫衣。
朝野一时同祝贺,深知银管有光辉。
(五)
归人慕德远人咸,大会无遮集圣凡。
群山青翠圣城美,千古永垂在世间。
附注:
一、万佛圣城度轮法师率四众弟子向法务团施行佛教最隆重的长跪合堂礼。
二、水陆期间,从美国旧金山运来山鸡五千只放生。
三、里根总统委托白宫秘书雷费德先生向万佛城发来贺电。
四、水陆法会中梵吹皆录音谱曲,传播当来。
一九八七年十月
宣化老法师创立美国妙觉山万佛圣城十周年颂词
如来慧日,出於阎浮,一光东照,耀我神州。英华外发,精神内蕴,历二千年,
余泽宋泯。禅教律密,道德仁义,世出世间,其致无二。佑我人民,福我邦家,
同归双树,共御三车。华林日暖,黍谷春回,金容重焕,玉宇宏开。寺庆百年,
城舆万佛,东西并峙,龙宫狮窟。朝参暮谒,夕呗晨钟,精修不懈,疙扬宗风。
礼诵宝忏,称念洪名,与君同愿,永保和平。
丙寅仲夏
赴藏有感
江山如此爱多娇,
雪岭金河在碧霄。
异域殊方无隔越,
实蘧座下尽低腰。
欣观大寺多黄帽,
喜说高原有雪莲。
吾道由来无异相,
宣文护国是真传。
一九八七年十月
镇江金山江天禅寺大雄实殿上梁祝词
气清天朗日瞳咙,
浮玉名山气势雄。
值此上梁殊胜典,
人天欢喜赞无穷。
盛世盛时逢盛事,
良辰良会值良缘。
一时重现金山相,
无量光明彻大千。
法乐盈空遏白云,
宝摹异彩共绩纷。
佳宝满座多才思,
重见当年佛德文。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
星云大师六十寿辰祝词
星云大师于台湾高雄创建佛光山至今已二十年欣逢大师六十寿辰谨献颂词
一帧璀璨佛光图,耀眼因陀万颗珠。
弹指顿开多宝藏,原来徧界是毗卢。
妙见三龄同甲子,灵桩干岁作春秋。
为师更举如来寿,拂尽衣尘点未休。
肇始经营二十年,佛光殿宇尽巍然。
吾师愿力无穷尽,伫看慈云覆大干。 丁卯仲冬
怀念先师震华上人
负笈南游弱冠时,竹林院里礼恩师,
春秋代谢门人老,展读遗篇动我思。
佛宇宏开不二门,春风桃李满祗园;
多年不敢遑宁处,要报当年法乳恩。
高文百卷胜籯金,护国安僧寄意深;
五百年来真法眼,不传衣钵只传心。
附注;佘於弱冠之年,即在镇江竹林寺佛学院从先师受学,後受记竹林寺。先师著作等身,今能举其书名者,有二十余种,不下百卷,《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尤为煌煌巨著,著述之富,近代所稀有也。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一日
悼念正果法师
振衰起敝赖仁贤,惊听瑶琴竟绝弦。
宣说圆音凭妙愿,栽培後学有遗篇。
清颜当日曾亲觐,大事今时具胜缘。
识取光仪周法界,荧屏无处不昭然。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一日
赋苏渊雷教授《八十书怀》
明月几时聊把盏,大江东去偶兴悲。
门槌拍板频频借,玉笛云箫缓缓吹。
皓首犹为典属国,前身合是戒禅师。
金山堂上机锋峻,要看诗翁话堕时。
苏渊雷教授以《八十书怀》十首见示谨赋一律用申法门之谊。
丁卯年十二月初十日
贺明旸法师荣任北京广济寺方丈
忽闻京洛启华筵,令我中宵喜不眠。
霄汉永存兄弟谊,门庭亲得祖师传。
佛声共彻东西岭,心印俱明南北禅。
驽马终期随逸足,况教同学更同年。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三日
上海铁路新客站开站志喜
(一)
欣看旧貌换新颜,恰似鲲鹏插羽翰。
雄据春申当孔道,迎来送往报平安。
直上长安路不难,穿山过岭尽如闲。
大江天堑全无碍,千里行程一日还。
(二)
实车高赓四街宽,千里还于始发看。
从此行程无障碍,一条大路到长安。
一九八八年元月
陈从周教授督修豫园徵诗谨献三绝
小小园林亦大观,峰峦重叠水翻澜。
吾家妙旨人难测,真假洪纤一例看。
曾历宣和自不同,人间犹见玉玲珑。
谁知砌下墙根处,乃有江南第一峰。
尘廛顿现清凉境,顽石都成点首人。
岂但弃山能品画,神仙幻街更无伦。
一九八八年二月一日
《豫园新吟》应散步王西野先生韵
壶中日月自长春,五百年来迹未陈。
曾向寰中称大快,还从劫後显奇珍。
浣云积玉宜停屐,得月迎峦可著身。
耳目清时尘虑绝,须知平地有天人。
一九八八年二月一日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献诗
四海贤豪尽弟兄,为谋国是共输诚。
山僧纵道游方外,也具倾阳葵藿情。
三月春光满上林,梅花绽玉柳拖金。
阜财解愠凭何术,听取南风一曲琴。
一九八八年三月十二日
祝朱幼兰老居士八秩双寿
朱色谁能乱,兰心自有芳。
护生宜寿考,华国重文章。
门外嚣尘静,壶中日月长。
与君期百岁,为我作金汤。
一九八八年五月十二日
肇源老法师住持光孝寺
光属有缘 肇锺五秀
孝名为戒 源自干华
一九八五年九月
引觉大师七十大寿
引入入胜全凭佛
觉路横开独得天
一九八六年三月
浩霖大法师六十寿庆
东海筹添 浩歌自得
禅林春永 霖雨徧霑
一九八六年七月
九华山祗园寺佛像开光暨仁德法师升座
只树名园 能仁之宅
莲华妙境 至德所依
一九八六年八月
赵朴初老居士八十华诞
抱朴守真 遂跻仁寿
觉初离念 顿契圆明
一九八六年八月
宁波阿育王寺佛像开光暨通一法师升座
通达无碍 径趋觉路
一尘不染 全显妙身
一九八六年九月
题四川大足石刻
如预干华会 来瞻百福身
雅思运妙手 顽石尽奇珍
一九八六年十月
敏智老和尚八旬华诞
万法唯心 任他起灭
点尘不染 容我修持
一九八七年二月
超尘法师七十荣庆
超世绝伦 允为高德
尘净光通 自致期颐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一日
妙生大和尚升座之喜
建胜妙因 重兴古刹
演无生法 造福群伦
一九八七年八月
慈舟大和尚升座之喜
江海弥漫 如来慈广
天风浩荡 般若舟坚
一九八七年九月
印海法师六十大庆寿联
法界印空 智慧无尽
菩提海寂 光寿靡穷
一九八七年九月
应公老法师纪念堂
直示一真法界
曾讲三译华严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宏船老法师
要藉宏慈 普令受乐
须凭船筏 方得渡河
一九八八年三月
广洽老法师
大海广容 鱼龙同悦
甘霖洽济 卉木俱荣
一九八八年三月
常凯老法师
复性归常 佛言宝昕
破魔奏凯 王赐髻珠
一九八八年三月
演培法师
演教宏宗 功由观月
培才育德 道在传薪
一九八八年三月
性仁法师
见性明心 法传诸祖
依仁据德 道越前贤
一九八八年三月
广平法师
我法广容 全收九界
其行平正 顿越三只
一九八八年三月
照清法师
朗照十方 是名诸佛
澄清五浊 即入重玄
一九八八年三月
妙灯法师
妙法难思 是称秘藏
灯传无尽 恒益群生
一九八八年三月
悟峰法师
真实悟时 不留朕迹
妙高峰顶 别有乾坤
一九八八年三月
慧平法师
以智慧光 照明一切
作和平使·福佑三干
一九八八年三月
星云大师雅正
星拱北辰 西天四七
云兴南海 来学三干
一九八八年三月
隆根法师
隆此宏基 久经弥固
根於真性 博施无穷
一九八八年三月
度寰大和尚入灭
雪岭同登,华山永别,旧谊难忘圆寂後;
戒珠未失,慧业长存。生身应住密严中。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请问师父,牛奶和鸡蛋是素食吗?就是说吃素的人能食用这两种东西吗?
很多同修由于对本分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生活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职位以及相应的本分。有一句话: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我们过往烦恼不断,证明我们没有好好落实本分,完善本分。我们来学佛,学做什么?
佛法从恭敬中求,当我们对学习佛法生起真实的恭敬心,谦让心、忍耐心、顺从心将会随之生起,远离高傲,远离懈怠,远离忿恼,于诸违顺境界心得安忍,柔软轻安,于诸善法精进修行,于诸不善努力断除,少欲知足,正念无常,这样学修我们的心就能逐渐得到调伏与安乐。
一位老居士讲:“我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祖母平常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好了别人是好自己,有东西给别人是自己得利益。’我从读书到工作,这两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祖母活了101岁,在她临终时,我对她老人家说:‘祖母,谢谢您!教给了我怎样做人。’”
现在很多人有死亡焦虑,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实在,就会在生的现象上产生自性见,在死的现象上也产生自性见,以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于是贪著生,恐惧死。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就是通过对生死轮回的观察而觉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无明、
处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首先你要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认自己的烦恼:我的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痴:我不了解,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要如实地承认它们的存在,
古人尝有言:衲子风格凛然,有古人之风。古人之风从何而来?就是从这八个字而来:动用举措,必稽往古。这就有古人之风,要是没有古人之风呢?那就是流俗阿师的样子——行,不像个出家人;说话,不像个出家人;思想,不像个出家人。
寿量圆满即健康长寿:因为往昔种下的善业感得长寿果报,得以长久住世。又因为长寿,才有更多时间内修外弘、自利利他,长时间地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那么如何感得寿量圆满,身体健康的果报?如果光是长寿,活了九十岁,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还不如短一点,所以
学习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寻找正规寺院觅善知识,按照经论中的来,不可以想当然地坐,不可以道听途说地坐,更不可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再坐。须知外道也打坐,练气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禅,不妨认真读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楞伽经》中说,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这是由猛风所吹起的,洪水波涛鼓动着冥壑,从来没有断绝的时候。我们的藏识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又包容万千,由于境界风所吹动,所以才有种种诸识波浪,腾跃而生起。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随着外界的风的吹动,掀起各种各样的波浪
傲慢则无礼。偏见则自私。傲慢与偏见的人,其实就是强烈自我意识的人。说才智,很可能是绣花枕头。说修养,势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说:贪、瞋、痴最强烈如火炽盛之流;于财、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满了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
佛弟子要想获得广大的真实利益,必须学习培育随喜的特质,随喜佛菩萨一切贤圣乃至凡夫众生的一切善法善行。随喜可以让心柔软开放,与众生广结善缘,建立现前与未来的良性关系,随喜之心还能推动我们的身语趋于善法善行,由此累积种种善法功德,给现前和未来的生
禅宗有“平常心是道”的公案,我们今天暂且不去讨论,但就虚云老和尚所说的“平常心”来谈谈。虚云老和尚说:“怎样叫平常心呢?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就是平常。譬如世人招待熟客,只用平常茶饭,没有摆布安排,这样的招待可以长远,就是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之人,对自己所喜爱的事业,无论是起步,还是在过程,不管有多么困苦、多么艰难,都始终抱着一颗坚定不移的信心,踏实笃定地前进,最后无不取得卓越不凡的成果。我们有缘接触佛法,修习佛法亦是如此,从信开始,因信而入,信心生起,发愿力行。
北方曾有一位富人,祖上留给他很多财产,单说田地就不少。然而不幸的是,有一伙好吃懒做的人,打起了他的主意。他们合计着把富人活埋,好瓜分他的家产。打定主意后,他们事先挖好了埋人的坑,接着设法把富人骗到了坑边,对富人说:“死到临头了,你有什么话说?”
不会。但受戒时,能够穿海青、搭缦衣,较庄严、摄心。譬如穿得花花绿绿,心就比较乱;穿素雅的颜色,心念就会比较寂静。眼根对色尘,颜色会影响我们的心念。
正是因为感受到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我们就明白了。我们明白了,就不应该再执着;不再执着,就真正自在了,所以我们就挣脱出了那种束缚、枷锁。可见,学佛最大的敌人,不是这个世界,也不是他人,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自己。
小时候,我们看一本一本的连环画《三国演义》。里面出现最多的一个故事情节,就是那些大大小小各种级别的“主公”,在每次面对自己眼前各种各样事情的时候,就会有身边的臣子谋士们为他献上各种主意或计策。出那些主意或计策的谋士们,无论是高手还是低手,无论是真
在《佛说法华经·方便品》里边,佛陀说了这样的一首偈颂:“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舍。”这段经文很深刻,让我们来分享一下:所谓“薄德少福人”,什么叫“薄德少福人”?
一位年长者和一位年青人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导致二人许多年不说话。人们劝年青人主动一点。要知道世事无常,今生的隔阂若不化解,未来世难免要受“怨憎会苦”。比起生死,这点小摩擦算什么。有智慧的人会主动向人道歉,有慈悲的人会接受别人的道歉
度和被度是相互的。你好心给他讲佛法,结果人家不但不理解你,还把你臭骂一顿,这时候你心里马上生起嗔恨心,想这个人怎么好坏不分,于是就跟他对着吵,你原本想度对方的,结果不但没度成,还心随境转,被对方给度走了。所以,学佛人要有观空的智慧,知道我们所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