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节

印良法师 | 作者:印良法师 [投稿]

  第三节  禅茶——养神的天心永乐禅寺

  茶味即禅味,是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特质,茶与禅合一,透过饮茶,进入平静、和谐、专心、虔敬、清明的心灵境界,所以茶不仅为诗客所慕,也为僧家所爱。

  前两节我们以“禅文,禅武”做了专题,“文武双全”以后,没有更多的功课要做了,那我们就“吃茶去”。

  这句“吃茶去”出自耳熟能详的赵州和尚的那段公案。这里就不再复述了。值得玩味的是茶与禅道养生有何关联呢?

  关于茶,我们暂离开禅道,只对茶做一番“官方调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表明,茶叶比较确切的健康功效有:预防癌症(包括肺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等)、调节血脂、降低血糖、增强免疫功能、防止吸烟损伤等。喝茶可对因吸烟造成损伤的DNA进行修复,且效果非常好,这是我们通过人体实验得出的结论,也算是全世界比较领先的结论。

  中国禅宗确是智慧的宗门,他们很早就和茶“发生了关系”,毫不夸张的讲,禅理养生学是宗教与茶文化融合的先驱。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儒、释、道三教同山的文化、秀甲东南的碧水丹山以及馥郁甘醇的岩茶,共同绘就了绵延百里的武夷画卷。在这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中蕴藏着一处禅茶飘香的人间净土——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

  这里的茶和禅为人类亲近自然,休养生息提供了一条清净,方便的捷径。

  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是武夷岩茶大红袍的祖庭、中国乌龙茶的诞生地、工夫茶的发源地、台湾名茶洞顶乌龙的故乡。

  佛教“华胄八名山”之一的天心永乐禅寺,不但坐拥“千叶莲心”、“五象朝圣”之美景,而且高僧倍出,名流荟萃,美水美茶。

  据【武夷山志】记载,公元900年前后,诗僧贯休三次来访武夷山,在天心永乐禅寺挂单止宿,并在那里拜会扣冰禅师,二人十分投缘,把茶当酒,说佛论禅。贯休在禅茶的岩韵中诗兴勃发,以“窗外猩猩语,炉中姹姹娇”形容煮茶的场景,以“但得相觅在,莫苦入深云”的诗句抒发了二人的茶禅之缘。从此,扣冰禅师和他的“扣冰茶”以其清香醇厚享誉茗坛。“茶禅一味”这一饱含智慧的哲理为更多的世人受用。

  中国佛教博大精深,佛茶文化源远流长。“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茶的自然属性被赋予人文的理想之中;成为“修身养性,开慧益智”的正信之道。

  禅茶可以养生的“科研成果”。是佛教徒经年“实验”的总结。

  僧人在斋戒沐浴、虔心颂佛后,经过一整套严谨而神圣的茶道仪式来泡制茶水。禅茶更多的是品味茶与佛教在思想上的“同味”,在品“苦”味的同时,品味烦苦人生,参破“苦”谛;在“静”味的同时,品味遇事静坐静虑,保持平淡心态;在品“凡”味的同时,品味从平凡小事中感悟大道已达到“养神”的目的。

  茶文化与佛教精神的有机结合,作为一种精神,它具有博大精深的魅力。包含的禅学哲理和民族的文化载体,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道德。传承和发掘禅茶艺术的文化和精髓,是禅茶的重要文化内涵也是禅道养生理论的基础。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