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圆寂50周年法会上讲话

虚云法师 | 作者:虚云法师 [投稿]

纯闻大和尚在纪念虚大师圆寂五十周年法会上讲话

尊敬的各位长老、大德,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朋友:

五十年前的今天,一代大德、中国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在这里离开了我们;五十年后的今天,作为他老人家的后代子孙,我们情不自禁地又会集在他老人亲手修建的道场里,缅怀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这种怀念,不仅仅是为了感恩,更重要的是想通过它激励我们后人,学习虚云老和尚高尚的人格品质,继承他老人家的遗志,吸收和光大他老人家的精神财富,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虚云老和尚这样的精神、这样的人格,这样的导师。

虚云和尚生于1840年,圆寂于1959年,活了一百二十岁。他的一生历尽了九磨十难,充满了传奇色彩。他19岁出家,为了躲避父亲的追寻,一度隐居在鼓山后山的山洞里,拜万佛忏。三年后,父亲告老还乡,他才出来回到涌泉寺任职。在任职的四年中,水头、园头、行堂、典座等苦行之职,他都干过。27岁那一年,为效古人苦行之志,虚云和尚辞去鼓山职事,散尽衣物,仅携一衲、一裤、一履、一蓑衣、一蒲团,又重新回到鼓山后山的岩洞中习定三年,日以松毛草叶为食。31岁时,受人指点,前往浙江天台山华顶龙泉庵,参礼融镜老法师,修行开始走上正轨。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43岁那一年,为报父母之恩,虚云和尚从普陀山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朝礼五台。历时三年,至45岁那一年五月底始达五台山显通寺。途中,虚云和尚历尽磨难,九死一生,两次得文殊菩萨搭救。朝完五台之后,虚云和尚接着又在终南山隐修两年。之后,他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曾经西藏,翻越大雪山,到达过不丹、孟加拉、斯里南卡、缅甸等地。两年间,虚云和尚纵横两万里,清澄一念,心月孤悬,功夫大进。53岁到55岁,虚云和尚隐住九华山后山翠峰茅蓬,与月霞、普照、印莲诸师,研习华严经等。 56岁那一年,虚云和尚在高旻寺参加禅七,闻茶杯堕地而开悟。高旻寺开悟,是虚云和尚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

开悟之后,虚云和尚继续在江浙一带参学,61岁又重新来到终南山隐修,一住就是三年。其间,曾经煮芋待熟,不觉入定,半月后才出定,揭开锅盖一看,芋头已霉高寸许。后因嫌人闹,虚云和尚离开了终南山,与戒尘法师一起,经四川,前往云南鸡足山,发心修复祖师道场。因山上子孙所不许,遂于昆明兴福寺闭关,65岁那一年出关。这是虚云和尚人生的第三个转折点。

出关之后,虚云和尚开始了他漫长的修复祖庭、弘法利生的伟大生涯。他一生修复的大小寺院有八十多所,其中最着名有五处。先是从1904年开始,修复祝圣寺,历时16年。接着又从1920年开始,重修昆明西山云栖寺。之后,为报祖庭法乳之恩,从1929年开始,住持整顿鼓山涌泉寺,历尽艰辛。1934年,又到广东韶关,修复南华寺。1944年,又到广东乳源,重修云门寺。1953年,又到江西云居山,修复真如寺。在这漫长的修复祖庭的过程中,虚云和尚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情事,为中国近现代佛教,起到了一种起弊救衰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恢复和坚持汉传佛教的丛林传统,订立寺院规约,整理法务仪规,将寺院日常管理纳入戒律的范围之内。

2、规范传戒,重视讲戒,积极引导出家众诵戒、学戒,从而达到知戒、守戒的目的。

3、设立禅堂、念佛堂,将坐香、念佛日常制度化,令僧众身心安稳。

4、积极创造条件,组建佛学院,培养僧材,鼓励出家众发奋学习经教,树立正知正见

5、发扬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和谐寺院与地方民众及政府的关系,利益一方,为道场的兴盛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空间。

6、尊重道场历史,注意保护、整理寺院文化遗产。

以上六个方面,是虚云和尚在道场建设方面,终生坚持不渝的六大根本,这六大根本,对于我们现在搞好寺院管理,加强僧团建设和道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除了道场建设方面之外,虚云和尚一生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精神,也为我们全体僧伽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坦率地讲,目前中国大陆佛教虽然表面上非常富丽堂皇,但是,由于长其以来,出家人不重视僧格的培养,寺院里的道风建设严重后滞,个人的修行没有落到实处,加上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商业经济和形形色色的文化刺激,这一切导致了佛教的内在真精神在一天天地流失,或者说在萎缩。整个僧界,道风不振,俗气越来越重,僧人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地位日益下滑,这种状况,如果任其在教界蔓延,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佛教将没有什么前途可言。要改变这种世俗化、庸俗化的局面,我们必须加强僧人的形象建设,重视僧人的僧格养成。虚云和尚一生戒行精严,威仪整肃,忍苦自持,生活简朴,铁肩担义,平等接众,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我们现代僧团最需要的。如果大家都能以虚云和尚为榜样,多一分道气,少一分俗气,多一分责任心,少一分私心,多一分忧患意识,少一分贪图享乐的思想,戒行清净,生活朴素,平等待人,远离市侩气,我相信,僧人的形象就会有根本的改观,僧团的社会地位就会大大的提高,对公众的摄受力就会成倍的增长。

另外,在修证理念上,虚云和尚对我们的启发也是非常深刻的。虚云和尚一生行脚过的地方很多,纵横几万里,参访过的善知识无数,清末民国年间凡是有修证的大德,他都亲近过,所以他养成了一种不拘门户之见、兼容并蓄、广修方便、圆融博大的禅风。虚云和尚一生坚持禅戒合一,坚持禅净不二,坚持动静结合(就是座上用功与日常生活中用功相结合),坚持学修并行(就是强调解行并进),坚持福慧双修,坚持农禅并重,这些原则都非常契理契机,是我们末法时代修行人开悟证道、获得解脱的根本保证。虚云和尚的个人修证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高的造诣,他的法缘影响之所以能够遍及海内外,他的后代法嗣之所以到现在仍能支撑着中国汉传佛教的大半个天下,都跟虚云和尚所秉持的这种开放的圆融的态度有关。

各位嘉宾!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真可谓日新月异。在这个科学技术日益昌明、经济突飞猛进、多元文化交流碰撞日趋频繁的背景下,中国佛教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既然振兴中国佛教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那我们就应当义不容辞地把它承担下来。

我们很幸运,虚云老和尚早已就如何振兴中国佛教,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出了光辉的榜样。我相信,无论将来困难有多大,因缘有多复杂,只要我们携起手来,站稳脚跟,把住根本,严格遵循以戒为师的祖训,脚踏实地去做,祖庭的兴旺是有希望的,中国佛教事业的未来是有希望的。这是我们对虚云和尚的最好的怀念。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