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归来时

体恒法师 | 作者:体恒法师 [投稿]

  2007年11月1日星期四

  昨天晚上法鼓山在外新受戒的三十几名比丘比丘尼圆满回寺,今天早上是他们回来后的第一堂早殿。

  早殿结束之后,没有像往常一样迅速出班去过堂用斋,而是由副监院通知大众,新戒比丘、比丘尼向诸佛菩萨、方丈和尚、常住大众销假谢殿,各自顶礼三拜。

  所谓“销假”就是“消假”的意思,丛林是团体生活,有团体的规章制度,任何人出行前都要请假,而回来了就自然要把假期消掉,故此称“销假”;“谢殿”就是谢过不在本山上殿的日子,重新回来上殿之意。销假与谢殿是汉传佛教寺院僧团生活传统习惯之一部分。

  新戒诸师顶礼毕,大众比丘、比丘尼回礼一拜,沙弥、沙弥尼、男女行者顶礼三拜示庆,方丈和尚则恭贺新戒诸师名列僧位,并开示他们:要秉持戒场精神,严护佛陀教诫,爱惜法身慧命,爱护常住大众,不以戒法求他人,常以律行责自己。要以圆满戒体为起点,以弘法利生、利益社会、服务大众为己任,精进努力,求无上大道!

  而后,大众方才一同出班过堂用斋。

  新戒比丘、比丘尼“销假谢殿”的这一段过程,在佛教中称为“白众”法。“白众”与“羯磨”密切相关,羯磨是梵文的音译,译为业或办事的意思,是僧团议事、决事的一种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佛教创始人释迦世尊亲自制定并遵行的制度。

  “白众”法用于僧团的方方面面,原始僧团无论遇到任何团体或个人的事务,都要举行“白众”法,请大家来一道商量,共同决定,而结果则由僧团代表向全体僧众宣示出来——这叫“白众”,就是告白大众的意思——若无异议,就开始执行。

  “羯磨”最常用于发露或自恣的仪式中,就是有人犯错误时进行检举与忏过的场合里。那时的僧团若有人犯错误,要自己忏悔,若自己不承认自然也会有人检举——只可当众检举,不可背后说人,然后开会根据犯错的程度定罪处分。

  “羯磨”法非常详细,有一个系统而完善的内容与运行机制。因此,原始的僧团非常和合,大众平等一味,乐法共学。

  因为佛教有“白众”法,有“羯磨”法,而且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进行实践活动,所以我常向社会人士“吹嘘”,说佛教才是世界上民主制度的最早创立与执行者——现行的民主制度来源于希腊的城邦制,但他们的国家社会有阶级差异,民众有高低之分,并非全民决定——同时,我也常常为今日佛门“白众”法、“羯磨”法的缺失而遗憾。

  法鼓山的这个做法,让我非常赞赏。

  需知一个团体,如果没有平等、透明、公开的议事制度,就会让职务产生特权,而特权则是滋生腐败的最佳土壤。想想看,如果一个僧团中的僧众,都去追求地位、热衷特权,那会多么可怕?而一个国家的僧团若都陷入这样的迷途,那里的佛教又将怎样?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