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不饮酒

清净法师 | 作者:清净法师 [投稿]

  237、克己不饮酒

  “克己不饮酒”:约束自己不要饮酒,及沾染可以上瘾的物品。

  佛制戒律禁止饮酒,无论在家、出家,都一律禁止饮用。按照戒律不饮酒的精神来说,上瘾的食物及东西是都不能沾的,所以不仅仅是酒,能上瘾的烟和吗啡也是不能用的。

  关于饮酒的过失,三藏诸部经典有或简或细的归纳概括,根据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针对在家人,多从一般现实生活、事业、财富的得失,利弊而言,以契合他们的层次。《阿雀夷经》中佛陀向富商之子善生说法,告诫他世间有六种恶行能损财业。第一种即是沉溺于酒,其失有六: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易生斗争,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悉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饮酒是一个很大的漏洞,从这个漏洞里你其他戒的功德都会漏失掉。唯有加以避免,才会财业日增,生活和乐。

  二、针对四众弟子,特别是对出家众的开示,不仅止于世间善恶得失,进而更上升至饮酒对出世的终极解脱的极大危害。佛在《四分律》中讲饮酒十过,《州时经》中讲饮酒三十六失,皆列举饮酒所产生的过失,除涵括前类过失加以更细密的分析罗列外,更从丧失悲智、滋生欲求、造作恶业、破坏信仰、妨碍修行等方面数陈其罪,成为信持佛法者的警鉴。

  总之,酒是昏狂之药,会产生很多严重的过失。《多论》以为此戒极重,能使人作四逆重罪,并能使人因酒醉而破犯一切戒,造一切恶,实是昏神乱思,放逸之本。故经律中每每将酒譬喻为毒药,甚至有宁饮毒药不可饮酒的教诫。

  酒既为残贤毁圣、败乱道德的恶源,亦能令一切众生心生颠倒,失慧致罪,所以戒律不仅禁止自己饮酒,而且禁止教人饮酒,不得操持、沾染任何酒业、酒缘。如《大爱道比丘尼经》云:“不得饮酒,不得尝酒,不得嗅酒,不得卖酒,不得以酒饮人,不得谎称有病欺饮药酒,不得至酒家,不得和酒客共语。”

  当然,依律制,佛子倘患病必须以酒为药,或饮,或含口中,或以酒涂疮,可遮戒,都不为犯戒。

  虽然佛教历经时代和地域变迁,但“不饮酒”作为指导行为规范的戒律却从未动摇,反对饮酒、禁止佛子饮酒的主旨始终一以贯之。

  喝酒的故事:

  一年轻人匆忙跑到酒店六楼餐厅,喊一位正在敬酒的中年人,说:“你是老李吧,快,你女儿被车撞了!”

  中年人一下子蒙了:“啊?天啊!怎么办啊?”就急忙冲下楼去。

  走到四楼,想起来:“不对啊,我没女儿啊!”

  继续走到二楼的时候又想起:“更不对了,我都没结婚啊!”

  到一楼一跺脚:“我不姓李啊!”

  醉酒的故事:

  两男子在酒吧喝酒消愁。

  一男子说:“我妻子很厉害,看我喝这么多酒,肯定不让我进家门。”

  另一男子说:“我如果喝醉了回家,我会先在门口把衣服脱光,再按门铃。这样,当妻子打开门,我赶紧把衣服扔进屋里。她看到我一丝不挂的站在外面,就会立刻让我进家门。”

  第二天,两人相遇。

  一男子问:“喂,哥们,你昨天的那个方法有效吗?”

  另一男子说:“咳,别提了!我走到门口脱光衣服,看到门开了,我就把衣服扔了进去!这时我突然听见门里传来声音:“乘客请留意,现在关门,下一站是人民广场。”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