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解决中医基本原理问题的芹曝之献
巨赞法师
一、关于“针麻热”
我国中西医务工作者,在党和政府的指示、督促下,做了不少工作,取得可喜的成果,例如:发展了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针刺疗法,目前已为不少国家所采用。中药麻醉、骨病骨伤的中西结合新疗法等,也引起国外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我国为了满是他们学习的要求,还不断为他们开办学习班。特别是在前十多年中推陈出新,飞跃地发展了的针麻手术,得到极大的成功。到现在为止,在一百多万例的临床记录中,包括长达十二小时的骨髓吻合术在内,成功率竟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得到全世界各国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工作者的欢迎,甚至出现了“针麻热”。
但是,在怎样总结针麻的丰富经验,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便进一步发展针麻技术方面,目前,还有不少不同的意见。有人用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学说解释,有人认为是经络的作用,有人认为是针刺后体内产生某些镇痛物质的作用,有人认为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有人认为是通过神经体液的多级协调实现的,还有人认为是针刺使肌体产生的生物电大于手术创伤所产生的生物电,因而提高了痛阀的关系。至于国外的许多医务工作者,或其他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们当然不知道中医的基本原理,只能按照他们所熟悉的传统说法加以揣测。所以他们说什么“闸门控制”呀,“社会的心理因素”呀等等,都只能称作是对于针麻手术表示接受的一种赞歌。
不过,他们的说法虽各有不同,而有一个共同之点。就是,在人们对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了解还有许多“未知数”的时候,从临床的良好的效果中,不能不肯定针麻镇痛是一个生理过程,是客观存在的。进一步对针麻镇痛开展深入的探索和精细的研究,就有可能从中发现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某些“未知数”,而使中医基本原理的未解之谜,得到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最后解决针麻的原理问题。这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无可非议的。
针麻镇痛手术是根据《内经》举痛论、刺腰痛、缪刺论等篇中,治疗头痛、牙痛、耳痛、喉痛、腰痛、关节痛、胃痛以及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腹痛的记载发展起来的。如果说,关于针麻镇痛的原理,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才能明白的话,那末是否可以说,我国古代的医务工作者,只掌握针麻镇痛的方法和技术,而并不知道其原理呢?我认为是可以那样说的,为什么?
十六世纪二十年代,西班牙殖民强盗把天花从墨西哥传入现在的秘鲁及其附近地区。当时建立在那里的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的中高级贵族,由于缺乏较高的医学文化,无法治疗而大批死亡。后来,印加皇帝海依那也染上了天花,一病不起,致使他丧失了民族生存的自信心,加上地震和西班牙强盗的入侵,他就认为是印加帝国即将灭亡的预兆,所以他在死前留下遗嘱,命令印加人民服从外来入侵者的统治,印加帝国就这样在历史上消失了。有没有较高的医学文化,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存亡,这是历史的鉴证。
我中华民族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历史,无论在古代或近代,都曾不断遭受传染病的侵袭。如1894年,鼠疫传到广州,据目击者并为《鼠疫抉微》一书作序的李仲珏说:“穗垣内外,死于是疫者,十余万人”。开始,庸医乱投药饵,死者十之八九。幸而有一位张尉,用“防风通圣散”根据疾情加减,治愈了不少人。接着就有吴子存的《鼠疫治法》、罗芝园的《鼠疫汇编》、贾肖岩的《鼠疫约编》问世,基本上解决了鼠疫的防治问题。他们不但保卫了当时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而且更加丰富了我国的医学宝库。如果说,我国古代和近代的医学经典着作,其中并无医学基本原理,医务工作者也不知医学基本原理的话,能够那样辩证论治,保卫我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吗?
那末,是否可以说,我国古代和近代的医务工作者,不但掌握了医学基本原理,而且笔之于书,如《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等,只是限于时代,不可能用现代的科学用语表达出来,至使后人难于理解。而用现代科学最新的理论与方法给以证明,并解释明白,这种责任,难道不正是落在我们的肩上吗?我认为是可以这样说的。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来。
二、攻破”阴阳关”
不过,真正要兑现的话,现在还有不少困难要克服。主要是中西医务工作者?在方法、技术方面,可以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逐渐形成统一,而在理论方面,由于思想方法不一样,则大有径庭。老实说,中医是可以接受西医的理论的,而西医大都认为中医理论“不科学”,不大肯接受。这样下去,势必形成西医统一中医的局面,即使勉强创造出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也是名不符实的。那末,难道中医理论真的“不科学”吗?当然不是。为了解决这个理论问题,必须攻破“阴阳关”。因为“阴阳”学说是中医基本原理的纲,攻破了这个历来被人们误解、曲解的阴阳学说,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称之曰“关”。
有人问,《内经》几乎全部讲的是阴阳,而阴阳的含义,并不相同,你要攻破哪个“阴阳关”呢?我认为,不管《内经》所说阴阳的含义有千差万别,而归纳起来,不出两种:一种是哲学上的阴阳,即抽象的阴阳,属于社会科学范围之内。另一种是科学上的阴阳,即具体的阴阳,属于自然科学范围之内。毛主席说:“一点论是从古以来就有的,两点论也是从古以来就有的。这就是形而上学跟辩证法。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讲的是哲学。《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说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也是讲抽象的阴阳。当然,“抽象”是从“具体”来的,他是总结一切具体事物的原则,但不能代替某一个具体事物。有人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只能包括而不能代替文艺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正如他只能包括而不能代替物理学中的原子论、电子论一样”。因此,在哲学的阴阳学说之外,研究科学的阴阳学说,是很有必要的。我所要攻破的“阴阳关”,就是属于自然科学范围的“阴阳”学说。那末,什么是科学的阴阳或具体的阴阳呢?
1.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对于中医的基本原理的阴阳学说,无论是赞成的或反对的,都有一个老大的疏忽。就是他们都没有仔细参考过《易经》,特别是其中的《系辞传》。关于《系辞传》,《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说:“《系辞传》有些部分,可能成于汉武之后”。这是错误的。因为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文帝时墓葬发掘出来的《系辞传》二千七百多字,与今本内容大致相同,后于汉文帝时代的人,怎能为他添砖加瓦呢?晚近哲学史、历史学上的许多新奇之论,往往没有根据,这是一例。所以《系辞传》至少是战国时代的作品。《系辞传》说: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仰则现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我不是在这里讲《易经》,引用《系辞传》的文句,在于说明我国古代人民,经过仰观、俯观,近取、远取,才总结出“阴阳”的概念,其中“近取诸身”一语,对于研究科学的阴阳学说,尤为重要。因为一个人最近者莫如己身,古人总结出“阴阳”的概念,还包括了从自己身上体察出来的“阴阳”在内。我所说的属于自然科学范围内的阴阳,或具体的阴阳,就是指从自己身上体察出来的“阴阳”而言。
2.这种从自己身上体察出来的“阴阳”,究竟是什么东西?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就得借助于最新的高能物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高能物理学告诉我们,组成全部物体的原子,是由带正(阳)电的原子核和带负(阴)电的电子,正负相吸,结合在一起而构成的。由原子而分子,由分子而发展到距今十二到十四亿年前出现的“真核细胞”,才进入生命进化的阶段。“真核细胞”中间有细胞核、核仁、核蛋白体等微细物质,都是在细胞膜的保护之下,才能在生命造化的“长征”中发挥作用。细胞膜在安静状态时,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而在兴奋状态时,则膜外带负电,膜内带正电。霍基金(Hodgkin)在这方面,根据严格实验提出的“膜电位离子理论”,至今仍为生理学界所公认,这里就不谈了。最近,分子生物学家,对于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研究,不但证明了细胞膜电位的重要,而且还创制出,由于酶蛋白组成中不同的带电荷分子,在电场中迁移而形成的“电泳图谱”。可见细胞内外,都有“生物电流”的现象。根据科学家的估计,一个人全身的细胞总数,包括160亿个脑细胞在内,共约一百万亿个细胞。每一个细胞都有正负电荷,所以人体是导电的,而电荷的移动就成为电流。现在医学上能应用脑电图、心电图以及皮电等,无非是因为有了这种电流的缘故。我国古代的医务工作者,从自己身上发现这种现象,当然不能用“电”名之,就称之为“阴气”和“阳气”。
3.有人说,近代科学发现人身上有“生物电流”的现象,是经过不少科学家多年的辛勤研究,并借助于科学仪器才获得的。中国古代的医务工作者,既无科学知识,更没有科学仪器,说他们能在自己身上发现“生物电流”的现象,无非是在死人脸上“贴金”而已。我认为,这种说法,如果不是“殖民地文化民族虚无主义”的残余,就是说美国月亮比中国月亮好的洋奴哲学的再版。为什么?因为公元前三百多年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就提出电鳗鱼的“震击”现象,后来又陆续发现地中海的电鲧鱼、尼罗河的电鲇鱼也有同样情况,都受到欧洲学术界的尊重。一直到一七七零年左右,人们才知道,电鳗鱼的电器官是由许多特殊分化的肌肉细胞(肌电板)组成的。每一肌电板可产0.14伏的电动势。电鳗鱼的电器官总共可放出650伏的电压。亚里斯多德等所提出的“震击”现象,就被证实了,欧洲学术界能够尊重公元前三百多年亚里斯多德提出的电鳗鱼“震击”现象,而用科学方法加以证明,难道我们中国人不能尊重二千五六百年前,长桑君、扁鹊等医务工作者发现人身上有“阴气”“阳气”的现象,而不可以用现代科学最新的理论加以证明吗?
其实,十九世纪,由于发明了“电位计”,欧洲出现了不少从事“生理电学”的科学家。他们都认为,生物体能发电是一种“普遍的生活现象”,而且从古以来早就有人知道。所以我国古代的医务工作者在自己身上发现有“阴气”“阳气”的现象,并不是奇怪的事情。当然,还可以迫问,长桑君、扁鹊等古代的医务工作者,是怎样在自己身上发现“阴气”“阳气”,或曰“阴电”“阳电”的?
我记得,《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作者张锡纯说过:“人身上头部不怕冷”,是错误的。因为,如果整个头部不怕冷的话,为什么还要戴帽子,有人甚至还要戴上皮帽子呢?但在我们头部,确有一处是不怕冷的,眉心以上大约一寸多的小块地方,即使严寒季节,冷到零下几十度,也不需要保护他。通常都知道,阳是代表热的,我们头上那一小块地方既不怕冷,当然就是“阳气”或“阳电”集中的地方,从而证明人身上确有“阳电流”的存在。另外,我们身上确有一处是最怕冷的,小孩要用红布“兜肚”保护他,就是年轻人中午休息时,也要用被子盖上,否则就要受寒,这就是“脐”。脐是人身上最怕冷的地方,通常也知道,阴代表寒冷,所以“脐”是“阴气”或“阴电”集中的地方,从而也可以证明,人身上确有“阴电流”的存在。人身上有“阴气”“阳气”分别集中的地方,是客观的存在,一经说明,谁都可以了解,并无任何秘密,更不神秘。
4.人身上既有阴阳生物电流存在,又迭经科学证明了的,那末,中医基本原理把脏腑分属于阴阳两类,是否可以说,五脏对于阴电的感应较强,所以属于阴,六腑对于阳电的感应较强,所以属于阳呢?我认为是可以这样说的。同时,五脏中的各个器官,对于阴电流的感应又有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再分为少阴、太阴、厥阴三类。六腑中的各个器官,对于阳电流的感应,也有程度上的不同,于是再分为太阳、阳明、少阳三类。脏腑及其所属器官的性质既已区分清楚,一旦发生疾病,就可以按照其性质,辩证论治了。至于经络是否存在的问题,一般西医们认为,生理解剖上,至今还没有找到经络,大都不肯相信。常言道,眼见是实,这也难怪。不过,在临床的经验上,经络还是与神经有所区别的。例如:在臂丛神经上注射麻药,只能引起它所支配的同侧上肢麻醉,不能影响对侧上肢,而按经络学说进行针刺,则可以影响对侧上肢。因此,我认为,中医基本原理所说的经络,其实是阴阳生物电流的通道,其作用在于连贯五脏六腑,调节整个肌体的功能,所以按照脏腑的阴阳性质,对他也同作区分,奇经八脉亦然。经络既然是阴阳生物电流的通道,循经的“气穴”,可能就是小小的“磁场”了。再说神经系统吧,都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传导能力那样敏感迅速,难道没有“生物电流”的作用在内吗?从针麻疗法创新以来,出现的许多现象,以及各种不同的意见来看,应用中医基本原理中的阴阳学说,是可以解决其原理问题的。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推测。
5.高能物理学告诉我们,原子核和电子的电性相反,互相吸引。另一方面,电子又有一种强大的排斥力,用以克服原子核对它的吸引,保持电子能在原子核外面运动,而构成原子。至于电子怎么会有那样强大的排斥力呢?则是电子具有“功能”的原因。电子的“功能”又是怎样构成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似乎还是未决之谜。中国古代的医务工作者当然不会知道高能物理学的理论,可是他们从自己身上也观察到“阴气”和“阳气”互吸互排的现象,并且解释得相当清楚。《系辞传》说:“闽户谓之坤,96户谓之乾,一阖一癖谓之变”。这是用通俗的事例来说明阴阳性质的不同。中医工作者根据《内经·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的说法,简化为:“阴守于内,阳卫在外”的口诀,以便于治病,那末,在人身上究竟有没有“守于内”,或可以用“阖户”作比喻的功能呢?有。
大家都知道,胎儿在母腹中,是靠脐带吸收母体的营养成分而长大的。脐是阴气集中的地方,显然有“守于内”或“吸入”的功能。一般生理学书上说,胎儿生下后,脐带脱落,脐的“吸入”功能就消失了,这是不正确的。在临床上,有时还可以发现个别病人,脐仍有“吸入”的现象。又胎儿在母腹中,到第七个月,肺泡已大量发育,而由于脐的控制,不用以呼吸。落地一声啼哭。肺才开始呼吸,而仍受脐的控制。这种生理现象,现在的生理学家和医学家还不知道,将来也可以在临床上证明。总之,脐是一直保持着它的“内守”或“闽户”的功能的。脐既如此,“阳气”集中的眉心以上一寸多的小块地方,自然就具是“卫于外”或“96户”的功能了。这说明,由于“阴”“阳”性质的不同,形成内外有距离的互排现象。但“阴”与“阳”又有“守”(这个“守”字,在这里是守卫的意义)和“使”的关系,说明“阴”“阳”互相依傍,造成互吸现象。此外,《内经·天元纪大论》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理,用它来解释“阴”“阳”互吸互排的现象,一点也不牵强附会,高能物理学告诉我们,带正电的原子核被轰击之后,放射出来的“基本粒子”,到现在就发现三百多种,其中有带负电的反质子,这不是证明“阳中有阴”吗?阳中既有阴,阴中必定有阳。我记得有人说过,电子是可分的。为什么可分呢?现在高能物理学家尚未有答复。我认为,电子是带负电的,根据中医基本原理“阴中有阳”的说法,电子之中必有属于阳性的物质,这也就是说,带阴电的电子里面,包含着阴阳的矛盾,所以是可分的。当然,这还有待于今后的证明。根据上面的引述,我觉得,中医基本原理中,阴阳性质不同,与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说法,似乎可以回答高能物理学中,电子为什么有“功能”的问题。现在,高能物理学对于微观世界的观察与研究,虽然还未注意及此,我认为,提出来,未始不可以作为高能物理学家的参考。对微观世界的观察研究如此,对宏观世界的观察研究,何莫不然。太阳与地球的互吸互排,星系与星系的互吸互排,乃至无边无际无穷天体的互吸互排,何尝不是基因于此呢?
6.高能物理学还告诉我们,原子核里有一种比电磁作用强一百倍的强相互作用,使得核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组成牢固的原子核,任何化学变化对它都不起作用,即使强烈地压缩或加热,对它也毫无影响。这当然就是一切物体能够保持常态的基本原因。不过,有放射性的元素,还是可以从原子核内部放出射线来,而且一经放射之后,就会变成另一种原子核,这样就妨碍着用现在有办法能够处理的原子核,使它放出巨大的能量。于是,高能物理学家想方设法,用加速器强迫原子核改变常态。果然,原子核经过裂变、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世界上就有了原子弹、氢弹,还可以利用它来发电,改变生产的面貌。对于宏观世界的了解,也比较清楚了,如太阳之所以能长期发光发热,原来是核聚变的缘故。目前,高能物理学家还不满是于这个成就,正在提高加速器的力量,进一步强迫“基本粒子”贡献它的宏大能量于人群。我想,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实现。对于核子的改变是没有穷尽的,每前进一步,就进一步造福于人群,因此,未来的世界,确实是绚丽多彩,现在还不能想像得到。
物理学方面的原则,也可以适用于生物学方面。人体因为阴阳互吸互排的作用而保持常态,但人体是能辐射电波的,能量不断耗散,所以年纪越大越衰弱。我国古代的医务工作者,曾经采取强迫人体阴阳改变常态的办法,以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这就是《内经·生气通天论》所说的:“凡阴阳之道,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为“阳气”的常态是卫于外,强迫它“密”,就可以不至于辐射太多而“固”了。再进一步达到“阴平阳秘”,则“精神乃治”了。“精神乃治”的内容,可能是很丰富的,我认为,至少可以解决李老(四光)曾经向我提出的问题。李老是卓越的地质科学家,为发掘祖国的地下财富,作出了非凡的贡献,这是全世界都承认与钦佩的。可是他血压高,苦于失眠。我曾经介绍一个医生为他治病,他也学过“气功”,而一点效果也没有,所以他在1965年初,亲自到我那里去提出“脑筋静不下来,怎么办”的问题。当时,我还不懂“阴平阳秘”的道理,不能给以圆满答复。当然,我现在还是不大懂,但《内经》上既然那样说了,即使从字面上讲,也不能说对李老的病体没有帮助。
有人问:就算“阴平阳秘”是生理上一种改变常态的办法,而李老提出的是思想方面的问题,有什么相干呢?我认为,这种说法,实在是老掉了牙的旧观念,该收起来了。钱学森同志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现代科学技术》中说:“我们说计算机能代替人搞一部分思维,因为思维同世界上其他一切一样,都是物质的运动或运动着的物质;不然我们就陷入唯心论”。这是正确的,是和国外一些先进的科学家,如《控制论》的作者维纳(Wiener)等人在这方面的主张有些类似。因此,生理上做到“阴平阳秘”,就可以达到“精神乃治”。
可惜,唐代的《内经》整理者王冰,不知道“阴阳”就在自己身上,对于“阴阳之道,阳密乃固”,注释为:“阴阳交会之要者,正在于阳气闭密而不妄泄尔”。这是用“房中术”的观点,解说中医基本原理中的阴阳学说。如果,中医基本原理只是“房中术”的话,那还有什么中医基本原理可言,所以他的注释是完全错误的。以后,如马莳等《内经》名家的注释也差不多,是糟粕,都应该抛弃。
三、结束语
我上面所说,虽然不见经传,而是我自己从练功中体察出来的。首先我认为,人身阴阳既有各别集中的地方,按照阴静阳动的原则,要使阴阳相通,必须先引阳入阴。所以先把阳气集中在眉心上一小块的地方,就感觉有从眉心下行,并有微麻之感。经过十天,突然发现一缕紫光,射向脐中,但脐并不接受,反把紫光弹回。我根据周易所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和同性相排,异性相吸的理论,认为脐之所以不接受,·是阳中之阴与脐中之阴相排之故,所以仍旧继续锻练,果然,不出十天,紫光下射,就被脐所吸收,紫光即变为白光。接着腹中就发生抽动的现象,但并无痛苦,反觉舒服。开始抽动得很猛烈,后来逐渐和缓,大约经过一年多;才不再抽动。此时,发现有一缕淡黑色的光从脐中射出,稍经迂回,最后归向眉心。又经过几个月,淡黑色的光完全变成白光,整个身心就进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身体自然就强健起来。谓予不信,请尝试之。
*注:原文无标题一、关于“针麻热”,今据原文意补上,供参考。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请问师父,牛奶和鸡蛋是素食吗?就是说吃素的人能食用这两种东西吗?
很多同修由于对本分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生活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职位以及相应的本分。有一句话: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我们过往烦恼不断,证明我们没有好好落实本分,完善本分。我们来学佛,学做什么?
佛法从恭敬中求,当我们对学习佛法生起真实的恭敬心,谦让心、忍耐心、顺从心将会随之生起,远离高傲,远离懈怠,远离忿恼,于诸违顺境界心得安忍,柔软轻安,于诸善法精进修行,于诸不善努力断除,少欲知足,正念无常,这样学修我们的心就能逐渐得到调伏与安乐。
一位老居士讲:“我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祖母平常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好了别人是好自己,有东西给别人是自己得利益。’我从读书到工作,这两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祖母活了101岁,在她临终时,我对她老人家说:‘祖母,谢谢您!教给了我怎样做人。’”
现在很多人有死亡焦虑,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实在,就会在生的现象上产生自性见,在死的现象上也产生自性见,以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于是贪著生,恐惧死。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就是通过对生死轮回的观察而觉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无明、
处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首先你要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认自己的烦恼:我的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痴:我不了解,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要如实地承认它们的存在,
古人尝有言:衲子风格凛然,有古人之风。古人之风从何而来?就是从这八个字而来:动用举措,必稽往古。这就有古人之风,要是没有古人之风呢?那就是流俗阿师的样子——行,不像个出家人;说话,不像个出家人;思想,不像个出家人。
寿量圆满即健康长寿:因为往昔种下的善业感得长寿果报,得以长久住世。又因为长寿,才有更多时间内修外弘、自利利他,长时间地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那么如何感得寿量圆满,身体健康的果报?如果光是长寿,活了九十岁,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还不如短一点,所以
学习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寻找正规寺院觅善知识,按照经论中的来,不可以想当然地坐,不可以道听途说地坐,更不可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再坐。须知外道也打坐,练气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禅,不妨认真读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楞伽经》中说,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这是由猛风所吹起的,洪水波涛鼓动着冥壑,从来没有断绝的时候。我们的藏识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又包容万千,由于境界风所吹动,所以才有种种诸识波浪,腾跃而生起。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随着外界的风的吹动,掀起各种各样的波浪
傲慢则无礼。偏见则自私。傲慢与偏见的人,其实就是强烈自我意识的人。说才智,很可能是绣花枕头。说修养,势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说:贪、瞋、痴最强烈如火炽盛之流;于财、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满了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
佛弟子要想获得广大的真实利益,必须学习培育随喜的特质,随喜佛菩萨一切贤圣乃至凡夫众生的一切善法善行。随喜可以让心柔软开放,与众生广结善缘,建立现前与未来的良性关系,随喜之心还能推动我们的身语趋于善法善行,由此累积种种善法功德,给现前和未来的生
禅宗有“平常心是道”的公案,我们今天暂且不去讨论,但就虚云老和尚所说的“平常心”来谈谈。虚云老和尚说:“怎样叫平常心呢?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就是平常。譬如世人招待熟客,只用平常茶饭,没有摆布安排,这样的招待可以长远,就是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之人,对自己所喜爱的事业,无论是起步,还是在过程,不管有多么困苦、多么艰难,都始终抱着一颗坚定不移的信心,踏实笃定地前进,最后无不取得卓越不凡的成果。我们有缘接触佛法,修习佛法亦是如此,从信开始,因信而入,信心生起,发愿力行。
北方曾有一位富人,祖上留给他很多财产,单说田地就不少。然而不幸的是,有一伙好吃懒做的人,打起了他的主意。他们合计着把富人活埋,好瓜分他的家产。打定主意后,他们事先挖好了埋人的坑,接着设法把富人骗到了坑边,对富人说:“死到临头了,你有什么话说?”
不会。但受戒时,能够穿海青、搭缦衣,较庄严、摄心。譬如穿得花花绿绿,心就比较乱;穿素雅的颜色,心念就会比较寂静。眼根对色尘,颜色会影响我们的心念。
正是因为感受到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我们就明白了。我们明白了,就不应该再执着;不再执着,就真正自在了,所以我们就挣脱出了那种束缚、枷锁。可见,学佛最大的敌人,不是这个世界,也不是他人,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自己。
小时候,我们看一本一本的连环画《三国演义》。里面出现最多的一个故事情节,就是那些大大小小各种级别的“主公”,在每次面对自己眼前各种各样事情的时候,就会有身边的臣子谋士们为他献上各种主意或计策。出那些主意或计策的谋士们,无论是高手还是低手,无论是真
在《佛说法华经·方便品》里边,佛陀说了这样的一首偈颂:“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舍。”这段经文很深刻,让我们来分享一下:所谓“薄德少福人”,什么叫“薄德少福人”?
一位年长者和一位年青人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导致二人许多年不说话。人们劝年青人主动一点。要知道世事无常,今生的隔阂若不化解,未来世难免要受“怨憎会苦”。比起生死,这点小摩擦算什么。有智慧的人会主动向人道歉,有慈悲的人会接受别人的道歉
度和被度是相互的。你好心给他讲佛法,结果人家不但不理解你,还把你臭骂一顿,这时候你心里马上生起嗔恨心,想这个人怎么好坏不分,于是就跟他对着吵,你原本想度对方的,结果不但没度成,还心随境转,被对方给度走了。所以,学佛人要有观空的智慧,知道我们所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