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快乐的热泪
十日后,佛陀披上外衣,持着乞钵,离开了王舍城。他越过恒河,朝北而行,沿途往访大林精舍之后,便前往舍卫城。又快将是雨季了。他要回到祗园精舍准备一年一度的安居。阿难陀、舍利弗和目犍连三位尊者,偕同三百比丘与佛陀同行。
抵达舍卫城之后,佛陀直往祗园精舍。许多的比丘和比丘尼都已齐集来欢迎他。他们对摩揭陀发生的事故都略有所闻。现在见到佛陀安然无恙,他们才较为安心。契摩比丘尼也在场。她现在是尼众的主持。
波斯匿王知道佛陀抵步,便立刻前来谒见。在谈及王舍城的情况时,佛陀给他细说每一事件,包括了曾与他的亲妹毗提醯夫人的会面。他告诉大王虽然毗提醯夫人表面仍然保持安祥,但她其实内心充满悲凄。波斯匿王说,他已派遣了人员前往王舍城,要求甥生阿阇世王解释软禁频婆娑罗王一事。这是一个月前的事了,但到现在还没有回覆。波斯匿王已有再传口讯,告诉阿阇世王如有需要的话,可以随时到舍卫城亲自向他解释。为了表示他对此次事件的不满,波斯匿王已下令讨回他妹妹嫁给频婆娑罗王时,送给摩揭陀的一区地域。这地区就在伽尸的婆罗奈斯城外。
安居的第一天,所有的修道中心和精舍都住满了比丘。每十日,佛陀便会在祗园精舍给所有的僧尼说法开示。这些法会通常都是午饭后举行的。从远处前来的僧尼因为赶不及乞食,在家众便竭力的造饭供养,以确保他们不会饿着肚子听法。
佛陀这次第一讲的主题是关于快乐的。他告诉会众,快乐是真实的,而且可以落实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佛陀说:“首先,快乐并不是感官之欲的满足。感官的享受,只是真正的快乐的幻象,也其实是苦恼的根源。”
“就如同一个患了痳瘋病的人,他被迫在森林里独处。他因皮肉溃澜而日夜受着疼痛的折磨。他于是掘坑燃火,站在火坑上由得皮肉烧焦,以能使疼痛短暂消除。这便是他唯一可以感到比较舒适的方法。像奇迹一般,他几年后竟然病徵暂退,可以回到村中过正常的生活。一天,他在森林里见到一群有痳瘋的人,一如他从前一般,在灼烧他们的身体和手脚。他非常同情他们,因为他现在了解到,一个健康正常的人,是不可能忍受这般的火灼的。如果现在有人要把他拉进火里,他必定会极力反抗。他了解到他曾以为是舒适的感觉,实在是一个健康正常人痛苦的源头。”
佛陀说:“欲乐就是火坑。它只会给有病的人带来快乐。一个健康的人是会退避欲欲之火的。”
佛陀解说,真正快乐的来源,是自由与自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经验到生命的美妙。快乐就是察觉着现刻发生的一切,而同时绝无执着和忧惧。一个快乐的人会珍惜现刻正发的每一奇境,一阵凉风、清晨的天空、一朵金黄的鲜花、一棵紫竹树、一个小孩的微笑。一个快乐的人懂得欣赏这一切,而却毫没有被它们系缚着。明白了一切法的无常无我,一个快乐的人是不会被这些享受吞噬的。因此,这个快乐的人便可活得自在,无忧无惧。他明白一朵鲜花早晚会凋谢,因此它凋谢时,他不会伤心。一个快乐的人了解万法生死之必。他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因为他对死亡全不担忧或惧怕。
佛陀告诉他们,有些人相信要在未来得到快乐,首先要在目前受苦。他们在身心上作出牺牲和承受痛苦,以为这样才会获得日后的快乐。但生命是当下的存在。他们这样的牺牲,是在浪费生命。另一些人认为要得到平和、喜悦和解脱,一定要先折磨自己。他们修习异常的苦行,把自己的身心刻意摧残。佛陀说,这类修行只会令人现在在与未来都产生痛苦。又有一些人认为既然生命短促,转眼即逝,他们便应完全不顾未来,而尽情去满足他们目前的欲念需求。佛陀说,这样执于欲乐,只会替现在和未来都带来痛苦。
佛陀的教导,就是要避免两极。他所教之道,是要理智地生活,以能为现在和将来都得到快乐。解脱之道并不需要勉强身体受苦以得到将来的快乐。单靠日中一食、禅修,修习四念处、四无量心和对呼吸的觉察,一个比丘便已经可以替自己和周围的人创造现在和将来的快乐了。日中一食,可使身体健康轻盈,又可节省时间来多习修行。活得轻快自欺欺人,便可以更容易帮助到别人。比丘们独身无子,并非是一种苦行,而是为了有更多时间为要守清净之身而被剥削了快乐,那他便不是生活在教理的精神之中。一个依着贞洁之精神而生活的比丘,是会散发自在、平和与喜悦的。这种生活才会成就现在和未来的快乐。
法会之后,在家弟子富楼那纳问佛陀可否与他私谈。她告诉佛陀,她的丈夫善提婆给孤独长者现在病重。他受着很大的痛苦,以至不能前来参加法会。他的病况已渐趋严重,生命危在旦夕。他恐怕没有机会再见佛陀最后一面。
翌日,佛陀与舍利弗和阿难陀两位尊者,一起前往探望着提婆。善提婆见到他们,非常感动。他脸色苍白枯瘦,差点儿不能坐起来。佛陀对他说:“善提婆,你的一生充满快乐和意义。你曾替无数的人解除痛苦,因而打动民心,被赐‘给孤独长者’的美誉。祗园精舍,更是你创建之伟绩。你为弘扬正法,也不遗余力。你一生依教奉行,替你自己、你的家人和其他人都造福不浅。你现在可以安息了。我会请舍利弗尊者多些来探望你,给你特别的指引。你不必到精舍到了。保留你的体力吧。”
善提婆合掌以表示感恩。
十五日后,佛陀的法会讲题是关于在家众的生活。他告诉在家众怎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午到真正的快乐。他再一次检讨他在早前给僧尼开示过的生活原则,‘现在的平和、未来的平和’。佛陀说:“一个比丘过贞洁的独身生活以能享受现在的平和喜悦。这种生活也肯定可以替未来产生快乐。但并不只是无家室外的比丘才可享爱这种快乐的。在家众也可以信教奉行而获得同样的快乐。首先,不要为了金钱而过份沉迷于工作,以致影响目前的家庭幸福。你和你家人的快乐是首要。一个体谅的目光、一个衷心接受对方的微笑、一句关怀的话、分享着温馨和专注的一顿晚餐,这全都可以为现在这刻创造快乐。培养当下此刻的觉察,可以避免令你身边的人和你自己受到痛苦。你对别人的目光、你的微笑、以及对别人关怀的表现,全都可以创造快乐。正直的快乐,并不是靠财富与名气得来的。”
佛陀还记得几年前在王舍城与一个名叫私伽罗的商人一次的对话。一天清早,佛陀持钵离开竹林不久,在城外一条小径上遇到一个年青男子。私伽罗正向东、南、西、北、上、下等六方叩拜。佛陀停下来询问他这样做的目的。私伽罗说,这是从小他父亲便教他每天清晨必做的仪轨。他一向就是这样跟着去做,但却从来不知道有什么意思。
佛陀告诉他说:“叩拜是一种可以为现在和未来增长快乐的修行。”他告诉私伽罗向东方叩拜的时候,可以观想对父母亲的感恩。他向南方叩拜时,可以观想对师长的感恩。向西方时,可以观想对妻儿的爱护。向北明,可以观想对朋友的关怀。向下方时,可以观想对同事们的感谢。向上方时,他可以观想对所有圣贤的景仰。
佛陀教私伽罗五戒,以及怎样彻视一切,以能不再被贪念、愤怒、激情和恐惧等影响他的行径。佛陀又告诉他要远离六种导致堕落的行为,酗酒、夜间在城里的街道上蹓跶、嗜赌、涉足欢场、与损友往还、懈怠。他又教私伽罗如何断定一个人是否良朋。他说:“一个好朋友应该是恒常的。无论你是贫是富、欢喜或忧愁、成功或失败,一个好朋友对价钱的感情,都是不会动摇的。他会听你的倾诉,与你分担苦恼。他又会让你分享他的喜乐和分担他的悲伤,同时又视你的悲喜如他自己一样。”
佛陀继续他的开示:真正的快乐,可以在此生实现,尤其是当你们奉行以下几点:
1、与贤德的善者结交以及避免跌入堕落之途。
2、在对修行有帮助的环境中生活,以建立良好的品格。
3、培养机会让自己多学习正法、戒律、以及你自己的行业。
4、腾出时间来关心父母和妻儿。
5、与别人分享时间、资源和快乐。
6、尽量找机会去培养美德。不要嗜酒和赌博。
7、学习谦逊、感因和简朴的生活。
8、找机会亲近比丘,以研习大道。
9、一生的生活,都以四圣谛为基本。
10、学习禅修以能消解苦恼忧虑。
佛陀赞美那些在家庭和社会里都活用教理的在家众。他特别提到善提婆给孤独长者,并且说他是个一生致力于创造快乐、服务他人,以及作有意义生活的表表者。善提婆的心量非常深广,一生都依教奉行。佛陀说,那些比善提婆更多财富的人,他们的快乐,远远不及善提婆给予别人的快乐为多。善提婆的妻子富楼那纳伽纳听到这里,已被佛陀对她丈夫的赞美感动得流下泪来。
她站起来,恭敬的对佛陀说道:“世尊,一个有钱人的生活,尤其有很多产业的,通常都是非常忙碌。我认为那些以简单的职业维生的人,他们的生活会比较适合修行。当我们看见比丘们无家庭妻室,只拥有三衣一钵时,我们都很渴望过简朴无忧的生活。我们虽然都想活得悠闲一点,但毕竟却有太多任务缠身。我们应该怎办?”
佛陀答道:“富楼那纳伽纳,比丘们也有他们的任务啊。独身的生活是有需要日夜都专念于戒行之中。一个比丘,把自己的生命奉献大人。各位在家弟子,‘如来’想你们也一尝比丘的生活。我们就叫此种修行方式‘八关斋式’吧。每月两次,你们可以到寺院来受持此八戒一日一夜。你们要如比丘一般,日中一食。你们又可以行禅坐禅。你们可以全日享受贞洁、觉察、专注、轻松、平和与喜悦的僧尼生活。一天过后,你们便可以回到俗家的生活,如常的守持三皈五戒。”
“各位在家弟子,‘如来’将会叫比丘安排八关斋式的事宜。它可以在寺院甚或家里举行。你们可以请比丘到家里替你们主持受式仪式,和指点你们当天的修行。”
富楼那纳伽纳对佛陀这个提议非常满意。她说:“世尊,请问那八戒是什么?”
佛陀答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穿带华衣宝饰、不坐卧高软大床、以及不用金钱。此八戒可以使你们免堕昏沉颠倒。这天只日中一食,会让你们有更多时间修行。”
众人都很高兴佛陀作出这项提议,让他们在一些指定的日子里守持八戒。
十日后,善提婆害里仆人前来告诉舍利弗尊者,说善提婆的病情突转恶化。舍利弗于是便叫阿难陀与他一起入城。他们到达善提家里,看见他在床上卧着。一个从仆拉来两张椅子给他们坐在床边。
见到善提婆正受着肉体上的煎熬,舍利弗尊者便建议他观想佛、法、僧以能减低痛楚。“善提婆居士,让我们一起观想佛陀,彻悟的觉者;正法,智慧与慈悲之道;和僧伽,生活在和合觉察之中的高洁团体。”
知道善达婆再活不了多久,舍利弗尊者对他说:“善提婆居士,再让我们观想以下的,我的眼睛不是我,耳朵不是我,我的鼻、舌、身、意都不是我。”
善提婆依照舍利弗的指示去做。舍利弗又继续说:“让我们继续观想,我能见的不是我,能听的不是我,能嗅的、尝的、触摸的、想的都不是我。”
舍利弗又教善提婆怎样观想六种意识,我所见的不是我,所听的不是我,所嗅到、尝到、触摸到、想到的,都不是我。
舍利弗又说:“‘土’,这样原素不是我。水、火、空气、空间和意识等都不是我。我没有被任何一样原素抑制或缠缚着。生与死都不能碰我。我笑,因为我从没有生,也永不会死。生不能使我存在。死也不能使我存在。”
忽然,善提婆哭起来。阿难陀惊见泪珠流下居士的面颊,便问道:“善提婆,怎么了,你不否因为不能这样观想而觉得伤心?”
善提婆答道:“阿难陀尊者,我一点也不伤心。在观想上,我绝对没有问题。我是因为太感动而落泪。我有幸侍奉佛陀和比丘超过三十年,但却从未听过像信天这样的高深教义。”
阿难陀说:“佛陀时常都有这样教导比丘和比丘尼的。”
阿难陀尊者,在家弟子也能明白和修行这些教导的。请你告诉佛陀,希望他也与在家弟子分享这样的教理。”
当天稍后,善担婆便去世了。舍利弗和阿难陀两位尊者,都继续留在他身边,替他诵经。给孤独长者这一个家庭,是其他家庭的典范。他全家的成员都皈依了佛陀,而且更在日常生活中虔修正法。善提婆去世的前几天,他刚获悉排行最小的女儿善摩揭陀,在鸯伽与众人分享教理。她家了一个在鸯伽做官的丈夫,但他却是追随那些不穿衣服的异行头陀的。他每次叫善摩揭陀与他一起探访头陀,她都婉然拒绝。过了一段时日,她对佛道的精深理解终于打动了她的丈夫,更替很多当地的人开启了心窗。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两性关系: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解释】看见别人的妻子女儿美丽动人,就立刻起了淫欲的心,想要与她私通。【分析】色,这件事情,是人最容易犯的罪业啊!它比起贪财杀生等等的恶业,还要百倍的难以控制;所以它的败德取祸,也比其他的恶业,要百倍的严酷惨烈。然而太上对于贪财杀生等的事情,不断再三的说明禁戒;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邪淫”,一般是指佛教上所认为不适当的性行为,属於佛教在家居士所要奉行的五戒之一, 在现代汉语中引申为不良性行为。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有位学生给我看了一则《锯和蛇》的故事,并且忏悔说道:“我曾有着和毒蛇一样的愚痴嗔恨等烦恼,是佛法给予我智慧,让我慢慢变得冷静理智。”故事是这样的:一条蛇进入木工店,穿过锯子时受了一点伤。它本能地转过身咬住锯子,没料到又把嘴弄伤了。蛇以为又受到锯子的攻击,决定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使锯子窒息。于是它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不幸的是,蛇最终被锯子锯死
从前有个愚人,准备宴请亲友,打算积蓄一些牛奶,以备宴会时用。于是他想道:“若现在天天把牛奶挤出来,就会存得很多,那就没有地方存放,况且牛奶放存久了也会变坏,不如就蓄存在奶牛的肚子里,等到宴会时,可以当场挤出牛奶来。”他想好后,就把母牛和吃奶的小牛分开喂养。一个月以后,他举行宴会时,亲朋好友都来了。这时他把母牛牵来,想挤牛奶,谁知一点牛奶也挤不出来,惹得宾客当场辱骂和讥笑他。愚人往往就是这样自以为是。
从前,有一个富人,愚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人到另外一个富翁家,看到有三层楼,又高大,又壮美,轩敞窗朗,心生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不比他少,我也要造这样一座楼。”于是他找来了木匠,问:“那座楼是你造的吗?”木匠回答说:“是的。”“现在你也为我造这样一座楼。”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地处穷乡僻壤。这个国家的人也无知无识。有一个人喜欢养猪。一天到了另外一个村落,见到有许多干粪,心里想:“这里的干粪好多呀!现在我应当用草把这些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回家。”于是,这个人找了些草,把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走到半路,恰好下起了大雨,粪汁流下,一直流到了脚跟。众人看到了,都说这人是疯子。粪便是臭的,即便是晴天也不应顶在头上,何况是雨中呢!
某日,师上堂开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要学习菩萨,不要在因上造作,就不会有这个果报。都知道自己有毛病,为什么不去修改?要找好的方法把这个病治好,这才是根本。再痛苦、再委屈、再烦恼,不去修正自己的习气、毛病,不去解决实际问题,一点用都没有。
某次法会前开会做相关部署,师开示道:“这次法会的总指挥,你们得学会真正以管理者的心态去做事,抓大放小。你是指挥,要安排好大家的工作,而不是啥事都要亲力亲为,千万不要有害怕得罪人的心态,要为整个法会效果考虑,你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怎么样做一调整,是你们应该考虑的课题。
佛陀前世为菩萨时,曾经身为鸽王。“徒众五百”,在国王的花园里飞翔觅食。国王看到了,命令下人张网捕捉,所有的鸽子都被捉住关在笼子里了。国王每天让人用白米、肉屑喂养这些鸽子。鸽王痛心地说:“我们失去自由,说不定会成为国王的盘中菜肴。我们必须逃出去。‘佛经众戒,贪为元首,贪以致荣者,犹饿夫获毒饮矣。’从今天开始,大家不要再吃这些饲料了,只有如此,才能保全大家
从前有一个国王,国王拥有一棵极其高大茂盛的果树。每年这棵树结果实的时候,香气四溢,味道甜美。有一个人来到宫廷,国王对他说:“这棵树上将要结出味道美妙的果实,你想吃吗?”这个人回答说:“这棵树太高大了,即使我想吃,又怎么取下来呢?”国王于是命令砍倒这棵树,希望今年结果时可以很方便地摘到果实。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