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祜、慧寂和沩仰宗

禅宗五家 | 作者:网络 [投稿]

灵祜和弟子慧寂是沩仰宗的创始人。因灵祜常住潭州沩山,慧寂常住袁州仰山,故称其宗派为“沩仰宗”。据《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等载,灵枯(77l一853),俗姓赵,福州长溪(治所在今福建霞浦南)人,15岁出家,三年后受具足戒,学大小乘经律。曾先后在浙江天台遇寒山、拾得,均指示他从学于百丈怀海。年23到江西百丈山参怀海,为上首弟子。唐宪宗元和年(806--820)末,到潭州沩山(今湖南宁乡西),数十年间,聚徒众多达千余人,建同庆寺。会昌年间曾一度还俗,后因裴休所请,重新剃发,徒众复聚如初,世称“沩山灵枯”。

弟子有慧寂等41人。

慧寂(814—893)俗姓叶,韶州怀化(今广东番禺东南)人。17岁从南华寺通禅师出家,先参宗禅师,再参耽源,数年后师从灵祜,随侍十余年。35岁后开始传禅,先住王莽山.次移住袁州(江西宜春)仰山,、弟子有十余人。慧寂之后传三世法系不明。在禅宗五家中,沩仰宗兴起最早,也衰亡较早,大约共历时150年左右。

沩仰宗教禅学禅的主要特点是所谓“圆相”说。师徒或师友进行禅学交流时,常用画图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他们往往画一个圆圈,在圈中写一个字或画一个图案,称“圆中有方”,以不同的图案表达不同的意思。如“或画此0相乃纵意,或画相乃夺意。”据说圆相共有97种,始作于南阳慧忠。为沩仰宗所承袭。文益在《宗门十规论》中指出,沩伸一派的“宗眼”(宗旨)是“方圆默契”。即画圆中有方的图案。并不说话(默),双方由此心领神会(契)。这正如仰山慧寂指出的:“诸佛密印,岂容言乎?''把圆相视为神秘的符号,以这种符号来交流,能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体验。这种做法与《周易系辞传上》讲的“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的思路相似。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