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仰宗“无思”悟道

禅宗五家 | 作者:网络 [投稿]

自达摩东渡中国,禅宗五传至弘忍,其下分北宗神秀与南宗慧能两派。慧能以后又传衍出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史称“一花五叶”。到了宋朝,临济宗又分出黄龙派与杨岐派,合称七宗,从此盛行通称为“五家七宗”(或称“五家七派”)的新禅风。

沩仰宗是由唐代沩山灵佑禅师及其得法弟子仰山慧寂禅师共同创立的。因灵佑常住潭州沩山(今湖南宁乡县西),慧寂常住袁州仰山(今江西宜春县南),故名。

灵佑(公元771-853年),福州长溪人(今福建霞浦),俗姓赵,15岁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师出家,在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广究佛教经律。23岁到江西,参谒百丈怀海禅师,百丈一开始就很看重他,灵佑于是居参徒之首。

在沩仰宗形成之前,由马祖道一禅师(公元709-788年)和百丈怀海禅师(公元720-814年)奠定了禅宗的修行空间与物质基础,即“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那么,沩仰宗的出现,也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事了。

唐元和末年(公元820年),灵佑由风水名僧司马头陀推荐,奉百丈怀海之命,前往潭州沩山传法。据《潭州沩山灵佑禅师语录》记载:“百丈召灵佑入室,嘱曰:‘吾化缘在此,沩山胜境,汝当居之,嗣续吾宗,广度后学’。”灵佑在沩山苦修数年,后来得到李景让(襄阳连帅兼统摄湘潭)、裴休(湖南观察使,后来任相国)的帮助,开辟了沩山道场——同庆寺(后敕名密印寺)。自此,沩山一带禅风大振,前来参禅的人渐多。当时寺庙常住僧众达1500人,灵佑有嗣法弟子40余人,而以仰山慧寂、香严智闲为上首。

沩山灵佑的核心思想是“无思”,即认为所有“能思之心”都是杂乱染污的“尘垢”,必须远离它们,才能得到解脱。而所谓解脱,也就是发现自己本源常住佛性,“思尽还源,性相常住”。当年灵佑初至江西,参礼百丈怀海,一日侍立至深夜,百丈说:“你拨炉中有火否?”灵佑拨了一下说:“无火。”百丈走下座来亲自去拨,拨到深处,拨出了一点火,便举给灵佑看,说:“此不是火?”百丈说:“此乃暂时歧路尔!经云: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既至,如忘忽忆,方省已物不从他得。故祖师云: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只是无虚妄凡圣等心,本来心法元自备足。汝今既尔,善自护持!”灵佑由是大悟礼谢,并陈述自己的见解:佛性本自具足,只需自我挖掘,自可开发心地,不需于外苦求。

慧寂(公元814-890年)作为灵佑的上首弟子,在沩山执侍15年,师徒唱和,相互默契。据《五灯会元》卷九载,灵佑接引慧寂便是运用“无思”思想的。慧寂初到沩山,参拜灵佑,灵佑问他:“汝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慧寂说:“有主。”灵佑说:“主在何处?”慧寂从西边走到东边站着,既而又问:“何处是真佛住处?”灵佑说:“以思无思之妙,反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慧寂于言下顿悟。

慧寂继承灵佑的思想,更以“无思”来发挥。他认为六祖慧能携衣钵南遁,于大庾岭对追来的慧明所说的五祖“密语”就是:“端坐静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还我明上座本来面目。”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