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山僧不遇作》,李白寻访僧人的所见所闻

禅宗思想 | 作者:洪丕谟 [投稿]

《寻山僧不遇作》,李白寻访僧人的所见所闻

寻山僧不遇作

李白①

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

闲所有鸟迹,禅室无人开。

窥窗见白拂②,挂壁生尘埃。

使我空叹息,欲去仍裴回③。

香云遍山起④,花雨从天来⑤。

已有空乐好,况闻青猿哀。

了然绝世事,此地方悠哉!

【注释】

  ①李白(701~762),唐朝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在今甘肃省),生于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托克马克市东南)。有《李太白全集》传于世。

  ②拂:谈吐时手里所执的拂尘。

  ③裴回:徘徊。

  ④香云:像云一样的香烟。《最胜王经》六说:“所有种种香云香盖,皆是金光明是胜王神威之力。”

  ⑤花雨:天花纷坠,犹如下雨。《心地观经》一说:“六欲诸天来供养,天花乱坠遍虚空。”《法华经·譬喻品》说:“诸天伎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起,雨诸天华。”

  ⑥空乐:空门之乐。

【阐说】

  一次,大诗人李白造访山僧,山上一径幽仄,直通丹壑,该就是山僧结茅静修的处所了。但见青苔满布,苍松掩映,门扉不开,扣之不应,除去闲阶鸟迹,禅室里空无一人。再从窗子里窥将进去,室里只有白拂高挂,积满尘埃,可见山僧外出,已非一日,该是云游去了。

  好不容易乘兴而来,现在扑空,不禁使诗人感到一阵淡淡的惆怅和失望。没奈何,只得转身下山,作归去计。正在欲去之际,却又抬眼望见满山香云涌起,好花如雨,恍如从天而降,开得正盛。睹此佛国胜境,犹如世外桃源,尘襟为之一洗,反而使人产生留恋之心,徘徊不忍卒去。这里原有空门之乐,况闻青猿啼叫,难免发人深省。于是诗人悟到,只有这里的悠然佳境,才能了绝世事,摆脱束缚,使人获得心灵的愉悦和解脱,入于禅的自在境界。

  我国古代诗人中,李白真是一个充满姿彩的有趣人物,他既追求儒家的宦途显达,又热衷道家的神仙修炼,也倾心佛家的清寂禅趣。在他的诗歌里,涉及禅趣的尚有《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池二首》《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等。此外,他的文章中也不乏与佛打交道的篇章,如《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地藏菩萨赞并序》等。他对禅佛的倾心于此可见一斑。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