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讲解

因果启示 | 作者:杨淑芬 [投稿]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这里就讲到一个人有才德、有才学,有真正的学问,这些才德随着你学问的提升增高,你的声望也会随着你的内涵而提升。为什么?世间人都很希望拥有良好的老师,你有这样的才学,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敬重。大家除了羡慕你的才学之外,同时也很敬佩你有这么深厚的学问。这个学问不是知识,知识的话,我们一看就明了。学问是有真实的实学,这些实学散发出来,你的言行、你的举止都会很令人敬仰的。所以这里讲人之所以能服众,不是他讲话大声,也不是用权势能压迫的,而是自自然然你有那样的真才实学,有那样的道德涵养,你才有办法令所有的众人推崇于你,敬仰于你。

  所以此地就告诉我们,人要好学。尤其领导人物或者老师,我们都要知道自己一定要不断的提升,才有办法作育英才,你才有办法在团体里头、团体当中领导众人。自己千万不能有偏颇,行为方面更要谨慎;不能谨慎,不能廉洁,那你就没有办法领众,更不可能有办法服众。不能服众,我们就晓得,这个团体随时都有瓦解的可能。所以这里再再告诉我们,我们的品德要光明正大,才能赢得众人的服从。我们再看第二十七条: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这里也提到人不能吝财。财有两种含义,一个是自己的才能,一个是钱财。当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吝于自己的才华布施。如果你有智慧,你有能力,应该帮助一些没有能力的人,希望他们也能在这一生愈来愈好,能帮助别人解危,能帮助别人解决社会上的困扰也好,财物上的施舍也很好。总而言之,这里告诉我们,你有能力,不管是什么样的能力,只要是好的,我们都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财富,适时的帮助别人,都是中国传统的美德。

  今天社会上已经很少有善人、很少有人愿意很主动的帮助别人,我们读到《弟子规》之后,衡量自己,如果你真的有才学、有才德之人,应该要站出来为这个社会多做一点事情,这样才能挽救社会颓败之风。

  ‘人所能,勿轻訾’,什么意思?这个“訾”就是轻视、鄙视。有些人他往往看到别人好的一面,他不愿意赞叹,也不愿意有成人之美,他反而会落落的批评,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行。有道是“文人相轻,同行相忌”。很多人都因为面子问题,看到别人好的一面,往往没有办法赞叹;不但不能赞叹,反而还要多加以批评两句,这个也是人的通病。我们有这样的毛病,我们检查看看,这是经常很容易犯的过失。我们读到这一条也要很谨慎的想一想,如果有的话,及时的改正,我们会更好,这个人生会过得更好。

  因为妄加的批评,旁人看了,他会认为你是一个贡高我慢之人。我们也晓得,“谦受益,满招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当中,我们最忌讳的就是自傲自满,自傲自满的人就没有办法与众相处。不能与众相处,这个人生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你都没有朋友。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中的互动,我们一定要有成人之美的这种心胸,看到别人有能力,应该赞叹,能再加以帮助,那是最好不过了。我们再往下看: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这个‘勿’就是不可以,‘谄富’就是去巴结富有之人,或者有权势之人。‘勿骄贫’,也不要骄傲,贫贱也不要难过。这里告诉我们,当我们生活好一点,我们不要笑贫,不要轻视这些贫穷没落之人;我们如果贫穷,处于贫穷,我们也不要去巴结有权势之人,没有必要,人生活在世间应当坦荡荡。这里也告诉我们,要有志气,要有气节,有道是素富贵,素贫穷,素富贵安于富贵,素贫穷也安于贫穷当中。

  我们讲世事无常,人环境的好坏,可以说风水流转。今天你看到甲非常的得意,焉不知十年之后,甲可能落魄难堪都说不定。所以人要珍惜现今所有的环境,当你有地位、有权势的时候,千万不要仗势欺人;我们贫穷的时候也要有志气,一定要发愤图强,不要有那种自卑的感觉,一定要努力向上。你能努力,自然能改造自己的生活,自然能改造自己的命运。

  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珍惜;你不懂得珍惜,你会轻视别人,同时别人也会瞧不起你。你今天富贵,哪一天你落寞了,别人一样的也会瞧不起你。所以人与人之间,我们想一想,我们应该要珍惜。富贵的时候,不忘要多施舍;贫贱的时候,不忘自己要好自为之,要努力自强不息,自然能改造环境。

  ‘勿厌故,勿喜新’,这一条就更重要了。人追求美好的,都是一般人的习性,看到好的就想要,我也希望能拥有。如果有这样的心态,我们的欲望就永无止境。所以有一句话说,“喜新厌旧”,这可以说自古以来,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习性。对物品来讲,如果不能珍惜,不能爱护一切的物品,追求物欲就会愈来愈深,这样对我们人生也是很不好的。为什么?因为无止尽的欲望会带给你很大的痛苦,当你入不敷出的时候,这个时候怎么办?已经养成这么奢靡的习惯,要回头都相当的难。

  所以从小我们也要告诫子弟,要爱惜一切的物品。尤其年轻人,最喜欢追求时尚,流行什么一定要赶上这样的潮流,这个也是相当不好的毛病。子弟有这样的情形,做父母的一定要告诫之。当然最主要的,父母本身就不能有喜新厌旧这种心态,这个非常要不得。

  除了物品之外,人与人相处也更要注意不能喜新厌旧。我们晓得现在的家庭,有很多家庭为什么会破碎,都是源于家庭父母当中,有一方有外遇,所以把原本幸福的家庭就这样给搞破碎了。抛弃子女,抛弃妻子,弃妻弃子都不应该,弃夫弃子也同样的不应该。为什么?家庭的建立很难得,家庭的幸福更是难得,我们不可能把这么幸福美好的家庭,就是在于自己一时的喜新厌旧,一时的贪欲,然后造成破碎,这个非常的要不得,也是造作极大的罪恶。

  为什么?当一个人被抛弃,不是他一个人而已,还有他的家庭、他的父母、他的子女,伤了多少人的心,可以说是非常的伤心。想一想子女在这么小,他就失去了亲情,可能没有父亲,可能没有母亲,这也是天下最悲哀的一件事情。在失去家庭的温暖之后,长大如果在外面为非作歹,父母的过失就更大更大了。我们看看今天的社会,有很多青少年在外游荡,有很多青少年在外不知要迷途归返,不晓得应该赶快回头。我们探究他背后,都是有一个身世凄凉的家庭背景,原来都是得不到亲情的照护,从小疏于管教。在家庭失去温暖之下,子女肯定没有办法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家庭是一切社会安定的关键所在,为人父母的要珍惜好不容易建立的家庭,我们不要轻易的让这个幸福的家庭破碎。

  夫妻当中含有极重的情义,什么情义?想想看,婚前两情相悦,才有可能结合成为一个家庭,结为夫妇。婚后彼此互相努力,建立这个家庭,买了家,安置好一个幸福的窝,彼此都有恩德,这个叫恩义,夫妻之中这个恩义我们不能忘记。还有一个,夫妻里头还有信义,婚前彼此信誓旦旦,山盟海誓,想想过去的这些誓言,如今摇身一变统统忘记了,夫妻之间的三义都不见了,情义、恩义、信义都不讲了。所以,我们看到现在有这么多的家庭破碎,我们看了实在是非常的难过,尤其无辜的下一代更是可怜。所以为人父母的,我们要想一想,我们所作所为是不是影响重大。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倾向,自己要反省一下,想一想它的危害、它的影响有多深。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