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 净土经论 净宗法脉 因果启示 净土论著 净土旨归 净宗早晚课 净土圣贤录

第二十三卷(二)

子五 按其言状

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

口中常好说言:灾,是咎征,劫火刀兵等,恐怖于人;祥,是休征,如来某处出世等;变异,即怪诞反常之言。令其家资,无故耗散者:或说咎征,劫火大三灾起、刀兵小三灾至,则整家以求救脱;或说休征,某处有佛,倾资以求接引;故曰家资无故耗散。及至临时,了无其事。

子六 出名示害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怪鬼:即遇物成形者。年老成魔者:以为鬼既久,魔王录为役使,得成魔王伴侣;前飞精附人,即此鬼也。恼乱是修定之人,定力既破,厌足心生,去彼所附人体。魔既不附,即无威德。弟子,即贪求善巧之人等;师,即魔附惑人者。俱陷王难:官厅坐以妖言惑众,败坏风俗之罪,此是华报,果报当在地狱

子七 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听言察理,预先觉知是魔,不为所惑,而超出生死,不入轮回。倘若迷惑不知,受其恼乱,必堕无间之狱,可不慎哉!初贪求善巧竟。

癸二 贪求经历 分七 子初 定发爱求

阿难!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游荡,飞其精思,贪求经历。

此第二,贪求经历。又善男子,透过受阴十境;虚者,见闻遍周;妙者,离心作用,如鸟出笼,得意生身,随往无碍。不遭受阴,邪虑所惑,圆通妙定,得以发明,此皆色受已尽境界,不为形质所拘。于三摩禅定之中,忽起一念爱著。游荡者:谓游戏神通,放荡自在,如诸圣之游戏神通,遍周尘刹。飞其心思,贪求经历者:飞是奋起之意,飞奋其精神思虑,朝夕研究,贪求经历刹土,大作佛事,即此以为致魔之端。

子二 魔遣邪附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讲解同前

子三 客邪投扰

其人亦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自形无变,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一众听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

其人至敷座说法同前。自形:指说法者,自己形貌,无有改变。其听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俨成佛道。既能如是,则心爱游荡之志,何患不遂?一众听法之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正所以投其欲也。

子四 主人惑乱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是贪求经历之人,愚迷无智,惑为菩萨,身命皈依,恣淫纵逸其心,游戏放荡,无所忌惮,将自修圆定之心,破佛所制律仪,暗中潜行贪欲之事。惜乎昔为佛子,今为魔侣矣。

子五 按其言状

口中好言,诸佛应世,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其人见故,心生渴仰,邪见密兴,种智消灭。

前明自受其害,此明世受其惑。口中好言,诸佛某处应世,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有佛必有菩萨,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教化人间,魔口所说,皆以眼前为佛国,因彼行人,意在不离当处,遍游尘刹,故作是说。其人,即贪求经历者,见魔附之人,故心生渴仰,日亲日近,时熏时染,故致邪见密兴,正见日晦,种智销灭,慧命断绝矣。

子六 出名示害

此名魃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魃鬼,即旱魃之鬼,遇风成形者。

子七 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准上可知,二贪求经历竟。

癸三 贪求契合 分七 子初 定发爱求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绵吻,澄其精思,贪求契合。

此第三,贪求契合。首四句同前。心爱绵吻者:正以不遭受阴邪虑,自觉定心绵密,圆通妙定,得以发明,自觉妙用吻合,得意生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由是于三摩禅定心中,忽起爱慕,必至澄寂其精神,竭尽其思虑,贪求契合,密契至理,吻合妙用,豁然开悟也。

子二 魔遣邪附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即此贪求契合一念,便为致魔之由。

子三 客邪投扰

其人实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合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及彼,听法之人,外无迁变,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见地狱,或知人间,好恶诸事,或口说偈,或自诵经,各各欢娱,得未曾有。

其人至敷座说法同前。其形,即说法者身形,及彼听法者身形,外无迁移改变。令其在会闻法之人,未闻法前,心自然开悟,相似得圆通体,念念移易,相似得圆通用,或得宿命通,能知过去之事,或得他心通,能知他人心念,或见地狱,了极苦之状态,或知人间好恶之诸事,或口宣说偈语,或自背诵经文,以上皆密契之事,各各欢喜娱乐,得未曾有。

子四 主人惑乱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绵爱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绵爱者:缠绵亲爱有欲密结其心,信其教化,破佛律仪,与其同事,潜行贪欲。

子五 按其言状

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亦然,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入邪悟。

上乃自受其害,下乃世受其惑。口中常好说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三祇炼行,百劫修因,佛佛道同,古今一致,岂有先后之分?其中亦有,真佛假佛者:妄穷真极,乃名为佛,岂有真假之别?男佛女佛者:自古成佛,皆以男身得道,女人五漏之躯,焉得作佛?菩萨亦然:亦有男菩萨,女菩萨者,其意指魔附之人,盛行贪欲为男佛,受其欲者,承顺魔意为女佛,又以变化男女,仿行欲事,即是菩萨,故曰菩萨亦然。其人见故者:即指行人,见魔附之人,能令开悟,密契之事,并信其所说,遂认邪为正,将妄作真,洗涤本所修心,容易入于邪悟。

子六 出名示害

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魅鬼,即遇畜成形者,余准上可知。

子七 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此准上可知,三贪求契合竟。

癸四 贪求辨析 分七 子初 定发爱求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根本,穷览物化,性之终始,精爽其心,贪求辨析。

此第四,贪求辨析。首四句同前。行人于三摩禅定之中,心爱根本者:正以受阴既尽,露出微细动相,不知其是六识种子,根本想阴,谬谓其因动有生,而为万物根本。由是一味穷览万物变化,性之终始;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如本经佛云:世出世法,知其本因。以故,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尽知头数,此佛智边事;佛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故能如是;初心希求,真妄想也。精爽其心,贪求辨柝者:犹言奋其精神,竭其心力,贪求辨别物理,分析化性,有欲现前,一一分明,即此一念,实为致魔之端。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