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俗的意义上来说,我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幸福的人。我的双亲健在,家庭圆满,孩子争气,我的身体虽然看似瘦弱,但却很少生病,连感冒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所以我一直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活得乐呵呵的。我热爱美食,只要听说哪里有美食,就欢欢喜喜地跑去大快朵颐;我也热爱美景,听说哪里有美景,就呼朋唤友地去一睹为快;我还隔三岔五地举办一次同学聚会,开开心心地热闹一阵子。我曾经以为自己会一直这样活下去,但在二〇一六年的八月,我却迎来了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二〇一六年八月底,我去做体检。做B超的医生随口跟我说了一句:“你的肝好像有点纤维化,不过如果肝功能检测正常的话就没事。”我和我爱人一听很不放心,当下就挂了一个肝病专家的号,专家让我先去做一个肝硬度值的检测,当时检测的结果是硬度值为14.8。这个值意味着什么呢?从医学上来说,肝的正常硬度值是7,14.8就意味着我的肝脏是中重度硬化。那个专家当时并没有确诊我就是肝硬化,因为他也不明白,肝功能检测结果挺好的,为什么硬度值却这么高呢?他给我们的建议是再做一个加强CT以明确诊断。但是做加强CT需要预约,而我们没有预约就做不了,于是我们决定不在这家医院看了,转而预约另一家医院的专家,去那里确诊。这样的话也就意味着等待结果需要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
而这一星期的等待简直可以说是令人备受煎熬的酷刑期:从医院回来,我就已经吓傻了,心里的震惊简直是无法形容。在这差不多一星期中,我就一直被这个硬度值给缠绕着,在电脑上不停地查询有关肝病的信息,越查就越觉得自己真的得了重病,哪里长了个小黑点,哪天牙龈还出了血……一些生活中微小的事情都让我对号入座,成为我得了重病的实际证据。我还经常联想起以前看过的那些电视剧或新闻:有的人只是在医院无意之中检查一下身体,却意外发现肝癌到了中晚期,然后没过几个月就去世了。我想我和这种情况不也如出一辙吗?于是,我突然之间就被推到了死亡面前,这个感觉真的有如晴天霹雳,不,比晴天霹雳还要剧烈,因为我并没有在不知情的那一刹那死去,我还得在知道结果的情况下苦苦煎熬。我当时整颗心都被来自死亡的恐惧攫住了,特别特别惊恐,每时每刻都忘不了这件事,偶尔做什么事情忘记一小会儿,马上又会想起来,然后内心就掠过一阵接一阵的害怕。从这个时候起,我饭也吃不下了,觉也睡不着了,再也笑不出来了。
一个星期的等待期终于过去,我去了医院,可是老专家一看我这个月做了这么多的检查项目,就不肯再为我抽血检查,只是说这应该没什么事,给我开了一个月的药,让我吃了后再去复查。然而这个时候,在我内心深处却已经强烈认定自己是得了重病了,认为老专家说的话可能只是对病人的安慰之语,我就依然处在那种时时担心自己要死掉的恐惧之中。恰恰当时又是夏秋之交,我的鼻炎和咽炎也犯了。本来平时我鼻炎和咽炎犯了以后很快就会好,但这次也许是心理影响到生理,鼻炎和咽炎迟迟拖着不好,我就一直在吃药,再加上吃老专家开的药,又加重了胃炎,这一个月真是雪上加霜,令人倍受煎熬:我对肝硬化的恐惧还没有消失,又开始担心我的鼻炎、咽炎,还有胃炎。
那个时候,鼻子塞着,嗓子疼着,胃每时每刻都难受着,这一切都使我的心情更加悲伤沮丧,也就被逼着不停地思考死亡这个问题:如果我死了,我爸爸妈妈该怎么办呢?他们都老了,一下子没了女儿,该怎么挺得过去呢?我死了,我的孩子没有妈妈了,再也没有叫妈妈的机会了,以后只能看着别人叫妈妈,多么可怜哪!我再想到我自己,我这么乐呵呵的一个人居然就要死了,我就要被孤单单地埋到一个黑乎乎的地底下去了,那地底下一定有蚂蚁、有虫子,还有很多很多我从小就害怕、一想到就让我不寒而栗的蚯蚓等,它们都会在我身上爬来爬去,会啃食我的身体……我一直被这种思绪缠绕着,没有一秒钟忘记过,我的思维就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怎么也转不出来……
度日如年的一个月终于过去了,我又到医院去复查。结果却出乎意料:一切正常,就连那个把我吓傻了的肝硬度值也特别正常,才4.4,原来我只是被误诊了。
然而,当这个结果出来时,我却并没有想像中那种欣喜若狂的感觉,相反还是觉得恐惧与悲伤。治肝病的药停吃了,可还是有鼻炎、咽炎和胃炎日复一日地折磨着我,让我感到生无可恋、死又可怖,我甚至经常在家里偷偷地哭。
有一次我哭的时候,我爱人看到了,就觉得挺奇怪的,问我:“只是被误诊了而已,为什么还哭呢?”我边哭边告诉他,因为我害怕病,害怕老,还害怕死。他说,如果真病了,我们就要积极治疗,卖车卖房也得治,万一治不好那也是我们的命啊。可是爱人的“命运论”也并没有解开我的疑问,我还是继续越想越多,越想越深:人生为什么要有老、病、死呢?我们的生命渐渐变得苍老,变得发秃齿摇,变得步履维艰;我们的身体还要生病,我们得一刀一刀地接受手术,无论有多么难受,多么疼痛,我们也得忍受着;而且在无尽的忍受之后,不管你有多么舍不得亲人,舍不得生命,到最后还是难逃一死。
我想不通为什么老天给我们生命,却还要收回生命,给我们亲人,却还要我们离开亲人呢?我就这样反反复复地纠结着这个问题,带着一种找不到答案的迷茫心情悲伤着,沮丧着。这使得我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不再追寻美食美景,也不再开开心心地去玩闹。这一来我的老母亲着急了,她找人给我算命,说我可以活到八十多岁,让我不要再想这些事情。但即便如此,这对我也并没有任何帮助,因为我想即使是活到八十多岁,又能怎么样呢,我还不是照样要死掉、照样还会被孤单单地埋到那个黑乎乎的可怕的地底下去吗?
几个月过去了,我不仅没有慢慢忘了这个事情,还好像陷进了一个悲伤的漩涡,完全不能自拔。我一夜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脑子里一秒钟能转几百个念头,我已经痛苦不堪,倍受折磨。我的家人看我越来越不对劲,就带我去看心理医生。这时已经是二〇一七年的三月份,离我被误诊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见到心理医生,我就把我这种害怕恐惧的感觉告诉他,满心希望他能给我一个满意的解释。可心理医生听了我的话又是怎样回答我的呢?他回答我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得经历,那是避免不了的。听到这个回答,我真的失望极了,他说的话多么苍白无力啊!这和我的很多朋友劝告我的话一样,对我起不到任何帮助。是,我也知道这是自然规律,但是我就是害怕这个自然规律呀,关键在于我怎么样才能做到不害怕呢?看来我这个心结,心理医生也无法给我解开,那我也就依然迷茫着。但他诊断我已经有焦虑抑郁障碍了,就给我开了一些药让我服用,好在我吃了这些药以后,就不像以前一样时时刻刻纠结这些问题了,但还是有想起来的时候,一旦想起来,就去网上疯狂地查找答案,但是我也没有查到一个让我很信服的解答。
吃了心理医生开的药后,我焦虑抑郁的情况有所缓解,但鼻炎、咽炎、胃炎始终在折磨着我。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聊天时说起我的病,她说她以前病得都不能下床了,后来学佛学了十多年,病早就好了。当时我对学佛的认识非常肤浅,认为学佛就是烧烧香,磕磕头,念念经,佛菩萨就保祐我身体健康。听她说学佛能治病,我就也萌生了学佛的念头,于是受她指点我就去武汉的莲溪寺找一位师父皈依。
我第一次去莲溪寺的时候,请寺里的一位出家师父带我拜佛。我一边拜佛,师父一边为我介绍,当我拜到药师佛的时候,这位师父突然对我说,其实你的福报挺大的。我当时特别奇怪,就追问师父为什么这么说,但是师父却不肯再说下去了。回来后我一直忍不住想,为什么在我拜别的佛的时候师父都不说话,刚好拜到药师佛的时候,师父却这么说呢?而在此之前,我听一位鼻炎群群主的建议,经常在家里念或者抄写药师佛咒,所以我想是不是师父感应到了,所以才在我拜药师佛时那样对我说呢?这么想来,我对学佛的信心就增强了一些,开始按这个师父教的读《心经》。
而当我读到“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的时候,心里真是特别有感触,眼睛久久地盯着这几句经文。我心想,我如此恐惧死亡,如此恐惧离开这个世界,不就正是因为心里面牵挂着很多事吗?比如我牵挂着年老体衰的父亲母亲,牵挂着我还在念书的孩子,牵挂着我自己死后的身体……
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师父通知我,寺里有一个大型的皈依活动,让我那天去拜师、皈依。那天我和差不多一百位居士一起参加皈依仪式时,有很多居士随着念诵经文的声音开始哭泣。我当时对佛教认识不深,也不知道念的是什么经文,看到别人如此忍着声音悲泣的时候,我莫名地觉得有点儿好笑,也感到非常不解。佛教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让这么多人同声哭泣呢?我就在这种感觉中完成了我的皈依仪式,并拜了另一位出家师父为师。因为师父主持皈依仪式,特别忙碌,当天并没有多交谈。
就这样过了一些日子,有一天我的状态非常不好,感觉抑郁焦虑又要光临我身上了,我的朋友便专程陪我去莲溪寺见师父。在客堂里见到师父后,我一直对着师父流着悲伤的眼泪。我对师父说:“师父,人生为什么这么苦呢?又要老,又要病,以后还得死。”这样问师父的时候,其实我并没有期待能得到多么满意的回答,因为我的家人、朋友、心理医生、科学家都不能给我一个满意的回答,我对着师父说这些话,也只是发泄一下我心中的苦闷罢了。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的师父却并没有敷衍我这个对佛法一窍不通的新弟子,而是认真地对我说了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她说:“人生的本质就是苦啊,如果不想再苦了,那你可以通过修行,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啊。”
极乐世界!这短短的四个字,在我听来却犹如当头棒喝,一下子敲醒了迷茫的我。我就像一个被困在死胡同的极度绝望之人,突然见到了柳暗花明的境界一样,我那久久纠结、久久愁苦的灰暗的心,就好像突然被注入了欢快的溪流。我心中不停地重复着“极乐世界”这几个字,什么话都忘了说,直到我朋友把我拉出了客堂。
我以前一直纠结着我死了会埋到黑乎乎的地底下去,从来就没有人告诉我、而且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还有一个极乐世界存在,还有一个没有痛苦只有快乐的美妙世界存在。那这样的话我再也不用害怕了,因为我死了后可以去一个光明的、快乐的地方了呀!就这样,我心中对死亡的恐惧就在听到师父的这句话后突然之间消失了,长久以来缠绕着我的问题、这么多人都无法打开的心结,师父轻轻一句话就给我解开了!
我也突然理解了皈依时那些居士们哭泣的原因,一个长长久久漂泊在外、受尽苦楚的孤儿,突然之间发现自己可以回到一个无比温暖快乐的家时,怎么会不喜极而泣呢!从那一刻起我便对佛法开始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接下来我就如饥似渴地开始了解关于极乐世界的一切,当我读到经里所描绘到的极乐世界种种清净庄严的景象时,我越来越觉得,那就是我最向往的世界。师父的话,就这样给我打开了一个美妙世界的大门……
从那时起我开始愉快地走在学佛的路上,也越来越感受到佛法的博大精深。学佛让我的思维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我的焦虑抑郁也越来越轻。我越来越感觉佛法的确是一门能教我们解脱生老病死的伟大学科,以前生病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大祸临头,心里惶惶不可终日,但我现在认为生病只是以前种下的因现在结了果,生病就是消业的,业消完了,我就会好了。
而且,如果万一病真的不能好了,我也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那里的世界无比美妙无比清净,没有病苦,没有生死,我们会永远地幸福快乐着,所以我感到特别安心。因心态的从容而换来身体加速的康复,我觉得这就是佛法带给我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有时回想以前,我是那么痛恨给我测肝硬度值的医生,就是他测出的结果使我陷入了抑郁焦虑的漩涡。但现在想想,我却觉得我应该感谢他,如果没有他,我怎么能遇到我的师父,遇到佛法呢?我又怎么能放下心中的恐惧,慢慢走向通往极乐世界的大门呢?
这种感恩的心态,使我更加珍惜现有生活的平静和幸福。并且,为了不让自己的未来结下恶果,我时时提醒自己,反省自己,现在要种下善因,我得在生活中、工作中处处谨慎认真,因为我知道,敬畏因果,培养福报,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这些都是佛法教给我的。我还认识了很多佛弟子,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也知道佛法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奇妙之处,比如说以前那位师父说我有福报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佛是大医王”,很多人通过学佛治愈了抑郁焦虑症,而且,佛法还让很多癌症病人神奇地康复如初。我越来越深深地感觉到,佛法应该是我们现代人必修的一门课程,如果大家都学佛,心态必然会从容很多,环境必然会好很多,幸福感必然会增强很多……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恶语伤人心,良言利于行”。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阴险;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伤人以言,甚于刀剑。
人有时候,真不知要谋求什么?往往把最值得维护和珍贵的东西忽视了,却不知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现在好多人都在透支健康,燃烧生命,经常借口工作忙、应酬多,不注意生活方式,不重视锻炼和爱惜自己,过早处于亚健康状态。一般都是撑不住了才去看医生,身体有毛病了和退休了才去保养和锻炼。往往都是等到健康状况不行了,才想起去珍惜和维护。其实,如果我们过早地把自己身体都搞垮了,要再多的身外之物又有何用? “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世界上再富有的人,往往也无法买回自己的健康。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未来佛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他被称为是佛,但是实际上却是菩萨。那弥勒佛为什么被称为未来佛呢? 从他出家为僧开始一直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它是慈悲、宽容、乐观的化身,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
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觉悟之时,最先观察到的就是这“十二因缘”,众生为何在生死轮回中不得自由?正是因为没有看透这“十二因缘”之间的关联。“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十二缘起,说的是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这十二个“环节”环环相扣,就像一条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锁链”,将众生困在生死轮回之中。
在社会上,确实有很多贡高我慢之人。有一点点学问的人,就认为自命不凡。其实学问多了又怎么样呢?徒增分别念而已。有一些人长得漂亮,就目空无人,其实你长得再美,青春都会老去。有些人,有钱有势就盛气凌人,其实这只是今天的努力。有些人哪怕是出家了,也很傲慢
我们人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个选择向善向上,就是走向光明;一种就是走向堕落。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是增上的,要往上走。所以我们就要找到一些方法来让我们的生命往上走。佛教把引导我们生命往上走的第一个基础就讲到五戒,五戒是通往人天的护照。如
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分为根、尘、识三大类根,合称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根界、耳根界、鼻根界、舌根界、身根界、意根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尘界、声尘界、香尘界、味尘界、触尘界、法尘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
什么是幽冥菩萨戒?“幽冥菩萨戒”是在世人给过世亲人、祖先、冤亲债主等一切亡者,及孤魂所受持的菩萨戒律。由于他们生前曾造作恶业,现在堕落在恶道中受苦无尽,如果没有阳上亲人代他们超度,并受持菩萨戒律,就会永无出离之期。所以,受持幽冥菩萨戒就是阳上亲
弟子问:顶礼法师!请问法师第七识是什么?把阿弥陀佛名号和第七识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一如法师解答:这个问题第七识是末那识,是什么识呢?他是一种我执的根本,就是我们凡夫众生生死的根本就是坚固的我执,但是坚固我执的根本原因就是第七木那识……
最初,梁武帝并不信仰佛教,但是当他登上了王位以后,他就改奉佛教了。当时,他下旨“舍道事佛”,并且要求群臣百官都“返伪就真,舍邪入真”。梁武帝推崇佛教可谓是不遗余力,在他的倡议下,佛教很快就进入了繁盛时期。在南朝时期,全国的寺院、僧尼数量也迅速增加起来,仅建康这个地方,就有五百多座寺院,十多万僧人。
在中国历史上,法显是第一位前往印度巡礼佛迹,求取经律,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就的中国僧人。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他从长安出发,向西前行到达了巴连弗邑,他在这里停留了三年,求得了大量的经律论梵本,包括《萨婆多部律抄》、《摩诃僧只阿毗昙》等,后来,他又将这些经本传到了斯里兰卡。
简单地说,修行就是按照佛法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要反思自己曾经的过错,要修正自己的心、口、意等。佛教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但最终的目的都是破邪显正,去妄存真。因为佛教认为,众生遭遇的苦难都来自于贪爱,如果希望能够离苦得乐,就必须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修正。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居住在东欧和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开始从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高原入侵恒河流域,占领印度,并且创立了野蛮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把人分为了四等,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悉答多王子得道成佛后,就动身去寻找侨陈如等五位侍者,他在鹿野苑里为他们开示说法,佛教史上将这称为“初转*轮”。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一、口德。得饶人处且饶人:1、直话:可以转个弯说。2、冷冰冰的话:可以加热了说。3、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要顾及别人的自尊。二、掌德。赞美别人,学会鼓掌:1、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2、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3、给别人掌声其实是给自己掌声。
投子大同禅师与嵇山章禅师在室外品茶。大同禅师指着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说:“森罗万象,都在里边。”
僧璨禅师召集僧众,向他们宣讲佛法。有一小和尚,名道信,年方14,礼拜完僧璨禅师后问道:“什么是佛心?”禅师反问道:“你如今是什么心?”
道吾禅师带着弟子渐源到一信徒家诵经吊祭超度。渐源敲着棺木问师父:“棺木里的人是生?抑是死?”道吾:“不说生,不说死!”渐源:“为什么不说?”
石巩禅师一天问他的师弟西堂智藏说:“你能不能抓住虚空呢?”智藏回答:“能!”石巩就要智藏示范一下,智藏于是向空中抓了一把。
从前,无德禅师面前来了三位信徒,他们为各自的事情烦恼不已,不知道如何才能使自己快乐。禅师首先问他们:“你们为了什么而活着?”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分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
一人问禅师: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 禅师不加思索答道:今天。 问:为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