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帝释天主,能令人尊贵富饶,天人卫护

佛学常识 | 作者:网络 [投稿]

供养帝释天主,能令人尊贵富饶,天人卫护

  佛陀当年在忉利天说地藏经结束后,雨降天花和珠璎,帝释为了表达对佛的无上崇敬,施展神通从忉利天宫善法堂到人间之间,变现一条台阶,这台阶由黄金、白银、水精做成,中间台阶为黄金,左面台阶是水精,右面台阶是白银做成,佛陀从善法堂起身,从中间的黄金台阶下,天神大众后面跟从,帝释手拿宝盖从水精台阶侍奉在左侧而下,大梵天王手执白拂从白银台阶侍奉在右侧而下。

  编者按:帝释天主,和大梵天王、大自在天一样,其在三界中的地位可谓至尊至贵。有些学显宗的人可能觉得皈依了三宝,就不宜礼拜诸天,问讯就好。但是在密宗,这情况截然不同,如果你研究梵文,你就发现,楞严咒、大随陀罗尼等咒句中,有很多南无诸天的章句,比如南无因陀啰耶,就是顶礼帝释天。唐密认为诸大天,是佛菩萨的等流身,甚至六道中都有佛菩萨的等流化身。又据不空三藏的《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中,世尊开示到,十二护世诸天皆是古佛再来。

  在唐密、东密、藏密中,对非常强调对护法的供养,日日不间断。因为护法神对于世间的事业、福报资粮大有帮助。因此才有一句话:纳福消灾在护法。研究密宗经典,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诸佛菩萨侧重于救人出轮回。即使以欲钩牵,令入佛智。对于欲也是有限制的。比如,佛菩萨的愿力中,令众生衣食充足、受用无尽。够用就好,想上福布斯不是菩萨的愿力,然后令你修法出离生死轮回。

  而诸天的愿力,不只让你够用,还大富大贵,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天福妙乐无穷。毗沙门天王法中,令人官位财宝妻子奴婢无尽。坚牢地神令人富贵无极。大圣欢喜天更是说:上品持我者,我与人中王;中品持我者,我与为帝师,下品持我者,富贵无穷矣……大圣欢喜天是毗那夜迦,是大自在天的爱子,在三界中可谓逍遥自在,具足大力无畏,常给修行人作障碍,但是也同时护持佛法,可能是在考验修行人吧。

  当然了,世间的各种妙乐和证悟空性相比,就如一颗糖比于举世无双的明珠。世间的名利财富终究靠不住,以无所住心,去看待财富,善用财富来弘法利生,同时精修三摩地法,出离生死,往生佛国,这才是佛菩萨所乐意看到的。

  帝释天:迦叶佛入灭后,有一个女人发善心为他修建宝塔,于是她四处募集,召集了三十二个人帮忙。她们日积月累,终于用一生时间将宝塔修建完毕。后她寿终升天,成了统管人间天上的帝释天,另三十二名成为其下的三十二天。据《杂尼迦耶·天杂品》所说,帝释的前生是个叫摩伽的婆罗门,他与知友三十二人共修福德,命终后俱生于忉利天,以摩伽为天主,即帝释或帝释天,其余三十二人为辅臣,即其他三十二天。

  释尊下生时,他化现七宝金阶,让释尊从忉利天一级一级地下来。下来时,帝释天在释尊的左前方,手执宝盖,和右前方的大梵天,一起侍候着释尊,为释尊引路。释尊成道后佛教产生,因陀罗成为释尊之守护神,称为帝释天。佛陀升于忉利天为母说法时,帝释天手持宝盖,为佛陀之侍从。

  帝释天于每半月之三斋日下令四天王、太子、侍者等,探察天下万民之善恶邪正,若闻世间众生恶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贫乏,则愁诸天众减损,阿修罗众增益。若闻多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则皆大欢喜诸天众增益,阿修罗众减损。又若多修德精进不怠者,则敕司命增寿益算,反之,则不复营护之,或夺其命。

  有位师兄平常施食时都回向受食的鬼道众生都能往生忉利天,后来有一次他竟亲见了帝释天,高大俊美,多少由旬的身高。因此,当我们做与他有关的事情时,他肯定是知道的。如果平常供养他,或说诵经时专门回向给他,增长他的威德神力,他必然会常相助。

  从佛弟子的角度,帝释天是我们的师兄,只是这位师兄修行非常好,地位也极高。就如在《贤愚经》中,毗沙门天王称一位女居士为姐妹时说:“佛是法王,亦人天父,我为优婆塞(男居士),汝为优婆夷(女居士),同一法味,故言姊妹。”希望帝释师兄能佑护我们末法时代的师弟师妹,违缘消除,资粮具足,速证菩提!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