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的境界与功用

佛学常识 | 作者:圣严法师 [投稿]

五通与六通

  三界的凡夫外道乃至鬼神,可得五通。出世圣人可得六通(注三),六通的名目,根据大智度论的次第,是这样排列的:

  一、神境智证通,又称身如意通,又有称为神足通的(注四)。

  二、天眼智证通。

  三、天耳智证通。

  四、他心智证通。

  五、宿命智证通。

  六、漏尽智证通。

  如果到了佛的境界,又将六通演为十通了,唯此十通,仍属六通的范围,只是把六通之中的第一神境智证通,另化为五通,而成十通。实际上,能够使人看得到的种种神迹,也多出于神境智证通。比如最有名的十八神变是:右胁出水、左胁出火、右出火、左出水、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履水如地、入地如水、空没在地、地没升空、空中行、空中住、空中坐、空中卧、现大身满空、大复现小。这十八神变,都是神境智证通所现的。现将五通六通与十通的配合,列表如下:

  现在,再把这些神通的内容,介绍一下:

  神通之皆称为智证通或智通者,乃因神通之产生,不离于智慧,由禅定产生智慧,由智慧产生神通,虽在世间凡夫外道的五通,有的可由药力和咒力产生,但那不能持久,多半的五通,皆依世间有漏禅定之所产生。

  神足通(注五)之所以具有好几个名称,正因为神足通所包括的范围广大,诸如来去自如,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虚空之中,行坐住卧,变化种种形状,示现种种境界等等,皆属神足通的职责。能使身体如意变化,自在隐现,速疾往还,所以称为身如意通,简称为身通;能够变现不可思议之境界,比如佛能化娑婆世界为清淨佛土,能化一身为千百亿身,能使十方诸佛国土,纳于佛的一根毛孔之中,置之一根毫毛之端,所以称为神境通;又因能以神通之力,无远弗届,来去迅速,所以称为神足通。如能得到这一神通之后,鑽天入地,移山倒海,撒豆成兵,呼风唤雨,腾云驾雾,那是不成问题的事。有了这一神通的人,又何止只有孙悟空那样的七十二变,那简直可以随心所欲,要怎么变就怎么变。

  比如提婆达多向十力迦叶学得了修习神通的法门,他便:「初夜后夜,警策修习,于后夜分,依世俗道,获初禅,发神通,转一为多,转多为一,或现或隐,山石壁障,身皆通过,不能为碍,犹如虚空;入地如水,履水如地,在虚空中,跏趺而坐,犹如飞鸟;或时以手扪日月……。」(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十四)

  这是依世间禅定初禅的工夫,所得的神足通,如与出世间定所得的神足通比较,自又不能同日而语了。

  再说天眼通(注六),天眼通是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眼根,有了天眼通的人,他的眼力,便可与天人一样,天眼所见的范围,六道众生,万事万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若覆若露,乃至众生的死此生彼,自己以及众生的未来生死,都能看到。神怪小说中的千里眼,能够见到千里以外的东西,有了天眼的人,何止能看千里以外?

  至于天耳通是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耳根,有了天耳通的人,他的听觉,便可与天人一样,天耳所听的范围,凡是六道之中的一切声音,无所不闻,天上的天音乐声,天女天子声,天人娱乐声,人间的男声、女声、乐声、苦声,乃至种种傍生之声,各各饿鬼之声,以及地狱受罪之声。要听什么声、就有什么声,虽能使得听觉的距离无远弗届,但却各各分明,毫不混杂。这与神怪小说中的顺风耳,自又胜一层十层,乃至千百万层了。

  说到他心通,他心通是能够知道他人的心念,若善若恶,若悲若愁,若苦若乐,若喜若怒,若淨若垢,若?若恼,若疑若怖,并亦自己观得心念的生住异灭。有了他心通的人,既可知道他人的心思,便可不愁遭受他人的暗算了。但是,他心通只能用于有心念活动的人,如无心念的活动,也就莫测高深了(注七)。这有一个故事:在唐朝代宗时代,从西天——印度来了一位大耳三藏,他有他心通,皇帝见了,便介绍给慧忠国师见面,并予试验,慧忠国师问大耳三藏说:「你有他心通吗?」他答:「不敢当。」慧忠国师便问:「你说我现在在什么地方呢?」他答:「和尚是一国之师,怎么会去西川看赛船呢?」又问:「现在我在何处?」他答:「和尚是一国之师,怎么却到天津桥上去看弄猢狲呢?」慧忠国师第三次再问:「现在呢?」大耳三藏观察了好久,也观察不到忠国师的心,不知忠国师的心究竟到那裡去了。原来是忠国师止住了心念的活动入了定,所以虽有他心通,也是不济事了。因此被忠国师骂道:「你这野狐精,他心通呢?」到了无念之时,他心通是用不著的。(见传灯录五)

  什么是宿命通?宿命通能知自己在六道之中的过去生死,并知六道众生在六道之中的过去生死。如果有了宿命通的人,过去生中的事,便能回忆,正像人到老年时,仍能回忆童年时代,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中年时代的往事一样。甚至人之回忆,尚有遗忘的许多事,宿命通对于过去生死的种种情形,是不会遗忘的,如果有了宿命通,他对他自己曾经做牛做马,变狗变猪,上升天堂,下堕地狱,谁是过去的父母,谁是往世的眷属,谁又是前身的怨仇,便可历历如绘,瞭如指掌了。宿命通与天眼通,是相互为用的,天眼通能知未来生死,宿命通则知过去生死,有了天眼通与宿命通,便可知道过去与未来了。

  最后说到漏尽通,漏是漏洞,有了漏洞的水缸,水是永远注不满的,边注水,边漏水,不把漏洞塞住,注水等于白费工夫。我人修行也是一样,修行的人如果不断烦恼,即使修行,永远也不会了生脱死,有烦恼,便会作恶,作恶便是修行功德的漏洞,修行而有漏洞,修行的功德,永远也不会圆满。持戒,便是堵塞这一生死漏洞的唯一方便。所谓漏尽,便是断除了生死烦恼之根,能断生死烦恼之根,便是得到漏尽通了。所以,前五通凡夫外道乃至鬼神,都可由其报得或由修得,唯有第六漏尽通,凡夫外道以及异类鬼神是没有份的,一定要证到了三乘圣果以上的圣者,才能得到漏尽通。能够不受六道生死的束缚,超出了三界生死之外,所以叫做漏尽通。因此,漏尽通者,即是生死无碍的意思。

六通与三明

  前面说过,神通虽是莫测与无碍的意思,但也是相对的比较的,除非成了佛,才是绝对的究竟的。

  因此,神通的境界,乃有千差万别了。

  外道的五通仙人,以神足通所变的种种幻象境界,最多保持延续到七天的时间,其所能够变的境界与种类,也是有限并且局部的;佛及佛陀的罗汉弟子,所变的境界是无限的,全面的,没有暂久的。不过,即使在佛与罗汉之间,神足通的通力,也有极大的距离。这有一个故事:有一次,目连尊者思念他已经去世的母亲,便用天眼看到他的母亲,已生在摩利支世界。他即向佛说:「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护,能够难作能作。我的慈母现在生于摩利支世界,距离此间太远太远了,很少有人能到那个世界去教化她归依三宝的,但愿世尊慈悲,能去教导我的母亲。」

  佛陀立即答应了,并问目连尊者:「那么用谁的神力去呢?」

  目连尊者心想,佛陀常常说他是弟子之中的神通第一,所以便说:「唯愿世尊慈悲,给我加被,以我的神力去好了。」

  于是,目连尊者,便运用他自己的神力伴同佛陀,向摩利支世界出发:每移一足,即蹈一个世界,即过一座大须弥山。就是这样,一连走了七天,才到摩利支世界。

  但当教化目连尊者的母亲之后,以佛的神足通,带著目连尊者,回到我们这个世界时,佛陀只说:「当还本土」,「以我神力」,即在言下,佛与目连尊者,便已还到了本土,到了印度的逝多林下了(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四)。以此可知,佛与罗汉的神通,其相差的程度,也是不可以道里计的了。

  外道的五通仙人,以天眼通所看众生的未来生死,也是有限的,外道的五通仙人不能看出每一众生的最后归宿,也不能看到自己的最后归宿,甚至只能看到未来的一生,除了知道从此死了究竟往何处投生之外,至于再往下看,就看不到了。天上的天人,往往都是如此的,当他们的色相衰败时,便知死亡将至,便可看到死后的去处。同时,天人的天眼,也有差别不等,欲界天人的天眼,只能看到欲界以下的事物,而看不到欲界天以上的事物,下一层次的天人,看不到上一层次的事物,只有色究竟天的天人,可以看到三界众生的一切活动,其实,到了无色界天,根本无有形色可看,所以天眼用在察看上的实际范围,只是欲界与色界而已。再往上去,至三界以上,已不是天眼通的范围而是天眼明的领域了。佛及圣者的天眼,皆称为明,通是无碍,明是觉照,天眼明能够觉照一切众生的未来生死。天眼通,只能知道死此生彼的过程大略,天眼明则能知道每一众生,每一生死过程中的种种行业因缘,丝毫不差。

  因此,天眼的名称也分三种:转轮王以下的,称为假天眼,四王天以上的天人,称为生天眼,罗汉以上的圣人,称为清淨天眼。

  宿命通的境界,也是万类不等,有了宿命通,能知过去生中的情形。但是,除了佛陀,不能追溯到无始以来屡生屡劫的过去生死,通常的神鬼,只知过去的一生两生,通常的五通仙人,也只知过去的一世两世,由于修持工夫的深浅以及各人善根的厚薄,能知过去的十世百世,那是了不得的成就了。直至阿罗汉与辟支迦佛(独觉),能知过去八万大劫中的生死之事,八万大劫以上,就不得而知了。这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佛与舍利弗尊者,看到一隻蚁子,佛问舍利弗,那只蚁子本来是什么?舍利弗便用宿命通看那只蚁子,一直看到过去的八万大劫,蚁子还是蚁子。只有佛陀看到那只蚁,曾经为人,由于业报,一堕蚁身,竟已超过了八万大劫。这个故事,本为说明人身难得,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劝人及时修行的,但也说明了阿罗汉的宿命通,也是有限的。唯有诸大菩萨,诸佛世尊,才能推知过去的无量意劫,事实上,佛菩萨的已是明,而不是通了。

  他心通,到了无念之境,便用不著,对于三界以上,很少用到他心通了。

  漏尽通,唯有出了三界生死的圣人才有,所以三界以内的众生,对它根本不能想像。

  以此可知,神足、天眼、天耳、宿命,此四通的境界,自诸佛菩萨,而至外道鬼神,虽都有份,但却高下不等,境界悬殊;他心通虽通于凡圣,用途多在凡界或对凡界而用;漏尽通则唯属圣人,不及三界。到达罗汉果位之后的六通,实则仅有三通,其于三通,便称为明。在罗汉与菩萨称为三明,到达佛境,虽亦可称三明,但已另有一个名称,而称为三达了。

  六通与三明,关係殊为密切,六通是三明的根本,三明是六通的昇华,有了三明的,无不具足六通,具足六通的,亦将得到三明。六通与三明,可以下表说明之:

  以凡圣的阶层,来说明五通、六通、三明、三达的配合,则如下表:

  三明既是六通的昇华,何以在六通之中,只有三通可升为明,其馀三通就不能升之为明呢?这在大毗婆娑论卷七十七中,有这样的解释:「身如意(神足通)但工巧,天耳通但闻声,他心但知他人心,故此不立为明;余三所以为明者,天眼知未来苦,宿命知过去苦,俱能厌离生死,又,漏尽能为正观而断烦恼故。」

  根据这一解释,通与明的确立,端在能否使人出离三界的生死苦海而定。再则,我们也可看出,凡是偏重于三界之用途的,便不能成之为明,凡是偏重于出离三界之用途的,便可成之为明。换句话说:凡是仅用于有形有色有行动的神通,只称为通,若能兼用于世出世间乃至仅用于出世间法的,才有成之为明。

  又根据大智度论卷二,对于神通与明的解释,是这样的:「直知过去宿命事,名通,知过去因缘行业,名明(宿命);直知死此生彼,名通,知行业因缘,际会不失,名明(天眼);直尽结使,不知更生不生,是名通,若知漏尽,更不复生,是名明(漏尽)。」

  大体上说,小乘圣者,均可能有六通,但在未证大阿罗汉以前,只能称通,而不得称明,到了大阿罗汉以上,则又将天眼、宿命、漏尽的三通,称之为三明瞭。但在一般的说法,三明六通,可以连起来称的,也可以说,三明六通是阿罗汉所具的功德。比如观无量寿经中:「闻众音声,讚歎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但是,上面曾说,神通的境界,除了佛陀,其馀都是未圆满不究竟的。所谓明,是明白的觉照,但尚未能透达至最高深处与极无限处。唯有佛陀,才能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万法,无不明白觉照,透达穷尽。所以,三明的工夫,到了佛果圆成之时,便称之为三达了。三达,又是六通的再度昇华,也是三明的至极之境。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