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òu xián hù děng shí liù zhèng shì。suǒ wèi shàn sī wéi pú sà。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
huì biàn cái pú sà。guān wú zhù pú sà。shén tōng huā pú sà。
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
guāng yīng pú sà。bǎo chuáng pú sà。zhì shàng pú sà。jí gēn pú sà。
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
xìn huì pú sà。yuàn huì pú sà。xiāng xiàng pú sà。bǎo yīng pú sà。
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
zhōng zhù pú sà。zhì xíng pú sà。xiè tuō pú sà。ér wéi shàng shǒu。
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而为上首。
xián gòng zūn xiū pǔ xián dà shì zhī dé。jù zú wú liàng xíng yuàn。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
ān zhù yí qiè gōng dé fǎ zhōng。yóu bù shí fāng。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游步十方。
xíng quán fāng biàn。rù fó fǎ zàng。jiū jìng bǐ àn。
yuàn yú wú liàng shì jiè chéng děng zhèng jué。shě dōu shuài。
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舍兜率。
jiàng wáng gōng。qì wèi chū jiā。kǔ xíng xué dào。zuò sī shì xiàn。
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
shùn shì jiān gù。yǐ dìng huì lì。xiáng fú mó yuàn。dé wēi miào fǎ。
顺世间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得微妙法。
chéng zuì zhèng jué。tiān rén guī yǎng。qǐng zhuǎn fǎ lún。
成最正觉。天人归仰。请转法轮。
cháng yǐ fǎ yīn。jué zhū shì jiān。pò fán nǎo chéng。huài zhū yù qiàn。
常以法音。觉诸世间。破烦恼城。坏诸欲堑。
xǐ zhuó gòu wū。xiǎn míng qīng bái。diào zhòng shēng。
洗濯垢污。显明清白。调众生。
xuān miào lǐ。zhù gōng dé。shì fú tián。yǐ zhū fǎ yào jiù liáo sān kǔ。
宣妙理。贮功德。示福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
shēng guàn dǐng jiē。shòu pú tí jì。wéi jiào pú sà。zuò ā shé lí。
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为教菩萨。作阿阇黎。
cháng xí xiāng yìng wú biān zhū xíng。chéng shú pú sà wú biān shàn gēn。
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
wú liàng zhū fó xián gòng hù niàn。zhū fó chà zhōng。
无量诸佛咸共护念。诸佛刹中。
jiē néng shì xiàn。pì shàn huàn shī。xiàn zhòng yì xiàng。
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
yú bǐ xiàng zhòng。shí wú kě dé。cǐ zhū pú sà。yì fù rú shì。
于彼相中。实无可得。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tōng zhū fǎ xìng。dá zhòng shēng xiàng。gòng yàng zhū fó。
通诸法性。达众生相。供养诸佛。
kāi dǎo qún shēng。huà xiàn qí shēn。yóu rú diàn guāng。
开导群生。化现其身。犹如电光。
liè mó jiàn wǎng。jiě zhū chán fù。yuǎn chāo shēng wén pì zhī fó dì。
裂魔见网。解诸缠缚。远超声闻辟支佛地。
rù kōng wú xiàng wú yuàn fǎ mén。shàn lì fāng biàn。
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善立方便。
xiǎn shì sān shèng。yú cǐ zhōng xià。ér xiàn miè dù。
显示三乘。于此中下。而现灭度。
dé wú shēng wú miè zhū sān mó dì。jí dé yí qiè tuó luó ní mén。
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
suí shí wù rù huá yán sān mèi。jù zú zǒng chí bǎi qiān sān mèi。
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
zhù shēn chán dìng。xī dǔ wú liàng zhū fó。yú yí niàn qǐng。
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于一念顷。
biàn yóu yí qiè fó tǔ。dé fó biàn cái。zhù pǔ xián hèng。
遍游一切佛土。得佛辩才。住普贤行。
shàn néng fēn bié zhòng shēng yǔ yán。kāi huà xiǎn shì zhēn shí zhī jì。
善能分别众生语言。开化显示真实之际。
chāo guò shì jiān zhū suǒ yǒu fǎ。xīn cháng dì zhù dù shì zhī dào。
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yú yí qiè wàn wù。suí yì zì zài。wéi zhū shù lèi。
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
zuò bú qǐng zhī yǒu。shòu chí rú lái shèn shēn fǎ zàng。
作不请之友。受持如来甚深法藏。
hù fó zhǒng xìng cháng shǐ bù jué。xīng dà bēi。
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兴大悲。
mǐn yǒu qíng。yǎn cí biàn。shòu fǎ yǎn。dù è qù。kāi shàn mén。
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
yú zhū zhòng shēng。shì ruò zì jǐ。zhěng jì fù hè。jiē dù bǐ àn。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
xī huò zhū fó wú liàng gōng dé。zhì huì shèng míng。
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
bú kě sī yì。rú shì děng zhū dà pú sà。wú liàng wú biān。yì shí lái jí。
不可思议。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
yòu yǒu bǐ qiū ní wǔ bǎi rén。qīng xìn shì qī qiān rén。
又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
qīng xìn nǚ wǔ bǎi rén。yù jiè tiān。
清信女五百人。欲界天。
sè jiè tiān。zhū tiān fàn zhòng。xī gòng dà huì。
色界天。诸天梵众。悉共大会。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尊者名闻,尊者善实,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尊者伽耶迦叶,尊者那提迦叶,
(一)法会圣众我亲自听见佛是这样说的。那时候,释迦牟尼佛住在的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与他住在一起的有大比丘僧一万二千人。这些声闻弟子都修得了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的六种神通。他们以侨陈如长老、舍利弗长老、大目犍连长老、迦叶长老、阿难长老等为在座诸位的上首。还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以
法会圣众第一。【原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印光大师常说:“佛法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所以我们知道,学佛想获得佛法真实的利益,一定要作个恭恭敬敬的好学生、好弟子,也就是“依教奉行”。我们断烦恼的方法是什么?首先要将这部《无量寿经》熟读三千遍,而且是不间断、不夹杂。等经文熟透了,再去求解。最后是实行。读经的目的,就
无量寿经译文
无量寿经讲解
本书《大乘无量寿经》乃近代夏莲居居士会集《无量寿经》汉、魏、吴、唐、宋五种原译,广撷精要,圆摄众妙,汇成《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为《无量寿经》中最善之经本。
作者撰写《大乘无量寿经解》后,又著此本《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何以故?作者于本书前言中说:“今生幸遇这个无上宝典—《大乘无量寿经》,感恩不已,是以一注再注,愿一切有缘人同沾真实之利。”据作者在京弟子在后记中说:“此本《白话解》乃黄念祖居士未竟之作。写此注解时提出三个指标:(一)不是把《大经解》翻成白话,而是在讲授《大经解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那时,释迦牟尼佛住在王舍城附近的耆阁崛山中,与诸多的大比丘僧共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这些大比丘僧都是众所周知的佛的声闻大弟子,他们中间,憍陈如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舍利弗尊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等人都是上首弟子。另外,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以及现在贤劫中的一切菩萨,也来汇聚一堂。
暂无简介
《无量寿经》二卷,又名《大无量寿经》、《大经》或《双卷经》。共有十多种译本,以三国魏国康僧铠所译为通行本。经中说,古代有国王听佛说法出家为僧,名号法藏,曾经发下四十八个庄严佛土、利乐众生的愿望,说是:“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这部《无量寿经》主要解释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的由来。据这部经讲,过去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他听佛说法之后,发愿修行,便抛弃了王位,出家当了沙门,起名叫法藏。法藏比丘发了48个大愿,这48个大愿可分为三类:一、摄法身愿;二、摄净土愿;三、摄众生愿。所谓摄法身愿,是指在这些愿中,法藏比丘发誓如果自己能成佛,--定要庄严佛
《无量寿经》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亦称《大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为“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该经中找到理论依据。《无量寿经》为净土群经纲要,东来最早,译本最多。自汉迄宋,共有12种译本。
又名《大无量寿经》,简称《大经》、《双卷经》等,净土宗三经之一。三国魏康僧铠译。二卷。该经主要解释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的由来。
现存大乘经论中,关于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的典籍,有统计共200部,约占大乘经论的三分之一。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及《无量寿经论》,合称“三经一论”。阿弥陀佛,梵文amitbha,意译为无量,另外还有一梵文称amita^yus,意译为无量寿。因为“无量寿”即是“阿弥陀”的意译,所以在过去的许多研究中,西方净土
《佛说无量寿经》是净土宗根本三经之一,简称《无量寿经》,又称《大经》《双卷经》《两卷无量寿经》《大无量寿经》等。一般学术界认为,该经在一至二世纪的印度贵霜王朝时流行于犍陀罗地区。在中国,该经于三国时期由康僧铠译出,共2卷。相传此经前后有汉译12种,除康僧铠译本外,现存的异译本有5种。
居士问:《无量寿经》中邪定聚与正定聚如何辨别,有什么区别?一如法师答:这是《无量寿经》下半卷讲到的,《无量寿经》里面讲,我们信愿念佛必入正定聚。什么叫正定聚?正定聚就是修这个法,决定往上走,直到成佛为止,不会退转,不会倒转,不会迷惑颠倒,这叫正定。
《无量寿经》,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二卷,曹魏康僧铠译。全文一共17324个字。亦称《大阿弥陀经》(参阅汉译版本),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为“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该经中找到理论依据。经中介绍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所发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数量不一,最多为四十八愿),建立弥陀净土接引十方世界众生。
“制行菩萨”,“制”是制止之意,“行”是行持之意。“制止”是诸恶莫作,“行持”是众善奉行。制行菩萨出现于此,是强调念佛人持戒的重要性。从理上而言,摄心念佛即为持戒;但从事相上讲,还是需要通过持戒,才能更好地清净我们的三业。印光大师云:“欲生净土,当净其心。欲净其心,非持佛净戒不可。
“香象菩萨”,“香”在佛法中常用来譬喻持戒清净。佛法以戒为本,戒又称为“别解脱”,即每持一条戒,就能得一解脱,断一分烦恼。持戒能增长善法,远离堕落因缘,当我们严持净戒,保持身口意三业清净,所散发出的戒香,才能长久芬芳。这种香气不但能够自利,还能够利益他人,令闻者皆发菩提心。
《杂阿含经》卷四中说:“如是烦恼漏,一切我已舍,已破已磨灭,如芬陀利生,虽生于水中,而未曾着水。”意思是说,这样的烦恼等有漏,一切我都已经舍弃了,已磨灭了,已破坏了,就好像芬陀利花,虽然在水中生长,而没有染着于水。
《四十二章经》非一部独立的典籍。根据《四十二章经序》记载,后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遣张骞、秦景、王遵等至大月支国写取佛经四十二章,但不载年月。其内容着重阐发早期佛教宣说的人生变幻、欲望和贪爱之弊,等等,劝导人们放弃世俗,追求出家修道的超世生活。《
《大乘起信论》是佛教的概论之作,它结构严谨、析理清晰,是对隋唐佛教影响最大的一部论著。全书分因缘分、立义分、解释分、修行信心分和劝修利益分5部分,把如来藏思想和唯识说结合为一,阐明“一心”、“二门”、“三大”的佛教理论和“四信”、“五行”的修持方
《维摩诘经》是佛教大乘的瑰宝,和其他更具盛名的佛经相比,本经没有像《心经》一样超广泛地为众口所诵念,也不像《法华经》是佛陀生命前夕最后盛开的一朵涅槃花,更不像《华严经》、《楞严经》这样的经典比较独成体系、完满自足。尽管如此,却没有一部佛经像
《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祗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16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阿弥陀经译本有3种:《佛说阿弥陀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佛说小无量寿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唐玄奘译。
说一切有部论典。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阿毗” 意为“对”,“达磨“意为“法”,“俱舍”意为“藏”,合言之为“对法藏”,也叫“大法”或“无比法”。简称《俱舍论》。世亲著,唐玄奘译。三十卷,六百领。
根据《大般涅槃经》卷上《应尽还源品》中叙述佛陀入灭时的情形:“尔时世尊,娑罗林下寝卧宝床,于其中夜入第四禅寂然无声。于是时顷便般涅。大觉世尊入涅槃已,其娑罗林东西二双合为一树,南北二双合为一树,垂覆宝床盖于如来,其树即时惨然变白犹如白鹤,枝叶花
阎浮树在南本《涅槃经》卷九中被记载:阎浮树在一年中会发生3次变化,有的时候会长出花,色泽光亮鲜艳;有的时候会长出叶,郁郁葱葱,很繁茂;有的时候则会凋零,看上去仿佛枯死一样。阎浮子,其形如沉苽,紫色,酢甜,则是《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七中对阎浮树的描
《涅槃经》卷七《如来性品》说:“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断无量亿诸烦恼结,即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
《涅槃经》又称《大本涅槃经》、《大涅槃经》。“涅槃”的意思是“消灭烦恼火焰,达到觉悟状态”。本经是四大部之一,说明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宣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全经共分13品:寿命品、金刚身品、名字功德品、如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