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大会这些弟子们听佛寿无量无边得大饶益。说过去众生有佛住世他们得到了饶益,我们得到什么饶益?得没得到饶益,饶益就是利益。一是佛经留传下来,佛经是佛的法身,二是我们现在值佛真身住世,我们幸运,这也是饶益。学佛的人知道这个真相会加倍努力,别张口末法、闭口末法,末法不是法末,末法在别人那里,在正法修行的人那里没有末法。在你心里要有一个像法或末法,即身成就还没有,就须慢慢来。最可惜的是人身难得,我们几十岁的人还有多长时间,还纳闷“有没有佛呀?有没有极乐世界呀?佛说的怎么样啊?”这个那个理论才多呢。别纳闷了,来不及了。
文hua大革命后期很少有人信佛,也没有佛像。我也不供佛、不烧香,就一路坐下去,后来才出现塔庙,佛像、经书。你就老老实实去坐,正法住世,值佛真身住世,你心里有佛,处处有佛;你心里没佛,就算把佛像贴满墙、供满屋也没佛。所以我们得到什么了利益?得到的值佛真身住世的利益,我们一定好好修。
这时释迦牟尼佛告诉弥勒菩萨,说如来寿命长短时,有无量众生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是与法不起变异。我在讲《维摩诘所说经》里具体讲过无生法忍怎么回事,你们有机会可以听一听。佛又讲听《法华经》分别得到的功德,没有听经不得功德的。而且佛给发了菩提心的四果罗汉授记,四果罗汉一发菩提心就进入为新发意菩萨,过去修到罗汉果位有的去闭关,有的是过午不食,修头陀行,这就是修声闻的时候,同时修缘觉,用缘觉的方法修声闻,这样证得罗汉果位的同时,超越辟支佛的果位,直接进入菩萨乘,缩短你的时间。就像人间,你读了这个大学专业,同时又读那个函授专业,毕业时二个专业证都拿到,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所以学佛的人有的不懂,佛住世给他的这些声闻弟子讲法,让他们修,就已经修头陀行,住山林、山洞用辟支佛的方法修行,加上佛给他们讲法,他们就具足了辟支佛的功德,可以直接进入菩萨乘。今天有时间,我给你们多说两句,天鼓是人后脑勺的部位,修行到那经常有响动时,你修行就有所音声了,修行人管这叫天鼓。我们体内就有三界,胸口以下叫欲界,眼眉以下胸口以上叫色界,眼眉以上叫无色界。授记为什么摸脑袋?摩顶授记就是出无色界。有的人阿弥陀佛常住其顶,就在脑袋顶上,在无色界阿弥陀佛常住其顶。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身体是个小宇宙,可是我们自己没有利用好,给自己找的一身病,这个爱好,那个脾气,这个人间净土没得到享受,佛说你把自己家的宝贝都给丢了,当你修到后脑勺咔咔响别害怕,叫鸣天鼓,也叫大脑的头轮在开,修到这的人不是太多的。一说这些,有的人就认为是外道。你的东西借给别人用一用,这个东西就是别人的了吗?
这时弥勒菩萨赞叹佛,佛讲《法华经》一四天下的菩萨都得到利益,包括我们现在这些众生都得到利益,佛说若多众生听佛寿无量,生一念信解都功德无量。我问大家这功德在哪?我告诉你,功德不在其外,而在你听了佛寿无量,我们有学佛成佛这颗心。这颗心,这个念头就是功德。离开这个念头,你心想有功德那就一点没有了,一清净念是功德,这一念是佛的寿命。佛的寿命无量无边,我们也要学佛成佛,要行六波罗蜜,有这个坚固心比什么都强,要没这个坚固心,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头一年学佛佛在身边,三年学佛佛在天边,坚固力值钱。别寻思这功德大,万分不及其一,这大在哪?大在这。所以读《法华经》千万别被法华转,很多人被法华转,不知怎么把握这功德,那个功德让你生清净念,这个功德让你生坚固心,学佛让你生坚固心,海枯石烂学佛这个心不变,你这才叫真功德。有人一听说功德大,给人讲一遍、听一遍,就知功德老大了,不知怎么大的,囫囵吞枣不知其味。这功德大的连天下都放不下了,心里老想着佛说功德大呀,大错特错。要回过头来老老实实修,要知佛赞叹的是清净念、坚固心,这才是修行人的真功德。修行佛法一路下去,能行菩萨道,将来能成佛,真功德。否则哪来的功德!你再大给你大到地狱去了,错误理解,被法华转,贡高我慢,不解其义。你就用贪著心求道,你贪来贪去,供养你,你就头晕脑胀了。我每天保持劳作,有人说你怎么还干活呀?我说劳作是幸福的事,保持这种心态。这是一个真正读诵《法华经》的人,保持一个谦下心的需要。我明天高高在上,我这颗清净心失掉了,清净心失掉了,坚固力没有了,往前能走了么?走不了,速度就减慢。人要向上看,看谁谁小;往下看,人人都是未来佛、未来菩萨。人要问我,你看我咋样,我说阿弥陀佛,你是未来佛呀,在我心里你们都是未来佛、未来菩萨,我不敢轻视你们。为什么?你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态的时候,你就知道了,老和尚问小和尚,狗有性否?能成佛否?小和尚长大了才知道,狗也有佛性,性和咱们性是一样,这狗现在是业报之身。我们保持一颗清净心非常重要,保持一颗谦下心非常重要,然后要有坚固的耐力,遇着多大的魔障、困难正是助你成佛,没有魔障不能成佛。正面有多高,反面就有多高,你要光有手心没有手背不行,你的反面就是你的手背,手心和手背能成就你一只手,手心有手心的作用,手背有手背的作用,你说手心重要,没有手背你干什么也不行,你全身缺哪一点都不行,进一个刺都不行,牵一发动全身啊。学佛的人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错误念头,这才是学佛人的清净心。你若一会儿想帮这个,一会儿想干那个,这清净心一会儿就跑没了。佛在这说了,读诵经多少还叫读诵,重点在受持,不受持,画饼不能充饥,说多少遍吃饭,没动筷还是没吃,自己吃饭自己饱,一定要受持,等于吃饭,亲自吃才能饱。
现在,佛还在法华会上说法呢,开悟的师父知道怎么回事。我帮助你们理解这一段,不少人去过四大名山,文殊菩萨的道场在五台山什么地方,去过的人你回答,文殊菩萨肯定在五台山,具体在什么地方讲法呢?文殊菩萨在五台山天天讲法,观音菩萨在南海普陀山讲法,地藏菩萨天天在九华山讲法,百分之九十九人去过也白去,就看看佛像。文殊菩萨的道场就在那里,由于我们的肉眼思维限量看不见,天上看,在虚空之中。实际在山下有道场,可惜我们光修表面,不求自心;光知拜山,不知佛在。我这是说法也行,比喻也行,你们自己去理解,文殊菩萨肯定在那说法呢,有很多菩萨围绕。观世音菩萨就在普陀山,天天说法,有很多弟子,可惜,我们去一趟也白去,看看热闹,种点人天福报。说佛在灵山会上,法华会没散也是如此,我们没有修证功夫说多了也没用。我想去北京,我还想快点去,可惜兜里没钱,资粮不够,所以我省吃俭用攒资粮。我为了解释经典打些比方,不知大家听透没听透,我尽量让岁数大的,没有文化的多听明白一些。这是出世间的真实境界,也是世间修行可证悟的境界。当我们心开时看到这个世界的反面,释迦牟尼佛说他的国土如何清净,一点不假,和其它佛国土一模一样。这里佛讲了读诵受持《法华经》的人一定得到法空,不得法空讲不出法妙、佛妙。看不到诸法空相,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是什么?实实在在的事情。空相是什么?我们怎么理解把握境界。所以佛说你能看到这些才知身心信解相,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佛说信解受持,特别是受持,是人为顶戴如来,哪有讲《法华经》的地方,哪有佛光普照。
我们读诵受持《法华经》的人都有功德,知道功德在哪里,读经求旨才不被法华转。读过《六祖坛经》的人都知道,六祖说一人被法华转,不光是一个人被法华转,没证到法空的人都被法华转,也包括我在内。在哪容易被转?分不清。由于分不清才被法华转,因为不少学佛人,不知道怎么去学很迷茫,佛住世时有引路明灯,有指引方向,现在佛住世我们又不知道,不能肉身去见。《金刚经》云:若以音声求我,以色身见我,是人行邪道。你看佛早都告诉我们了,不要去求,上哪去找还找不到,善知识还见不着,读经书还读不懂,这是迷茫的原因。不是佛不慈悲,是我们的业报深重,魔王天天在魔我们,魔我们的时光,魔我们的身心。所以我们虽值佛真身住世,心犹像末法,耳朵听的、眼晴看的被现代文明所覆盖。现在的文明是一种假象,佛家不反对文明,现代文明有史前,史前文明比现在还发达。
佛说到这是一种期望,讲法的法师千万别认为我给你讲这部经了,你给我起七宝塔吧,到这一些人就容易打弯,这起没起七宝塔?多宝佛都到这来护佑,早已起七宝塔。到这来护佑的是《妙法莲华经》,护佑的不是你这个法师,不是听众,摆正自己的关系,找到自己的位置。佛是鼓励这些弟子去弘法,应该知道这是佛的殷勤鼓励,但是,不是虚的,是方便说。我说诸位都是行菩萨道,将来都有成佛的那一天,那个时候可以起七宝塔,但不是现在,必须把这人相去掉。《金刚经》讲破四相,不破,一说功德就往自己身上找,找啥呢?把自己看的比谁都重要,非错不可。所以我们要保持一颗谦下心,我们的肉身是无常的,我们的肉身不能成佛,肉身是假的,真身在里面呢,成佛是它去,功德在它。我们一说功德就落到思维上去了,思维能出三界么?死人还有思维么?死人会念佛么?死人还能背着功德走么?统统是假的。所以讲到这个程度你就听明白了,你就不被法华转。
这一段讲了读诵受持讲解此经有种种供养,这个世界有很多塔庙,是人天供养。这些都是佛家的道场,不是对哪一个人说的,除了佛能受起,我们哪一个人也受不起这个供养,一些大菩萨受得起。给你天天叩头你试试,不是长病就是早早离去,谁也担不起,受不了,是不是?《妙法莲华经》就是佛的法性身的一部份,佛护佑不护佑?有证悟的一下就能感到,听经的不光是我们这些人,有一些菩萨护佑。由于我们的知见障,心不开看不见,要摆正关系。讲法的法师说我有功德,我了不起,有“我”罪即生,可怕业报要纠正你。什么人聪明?有毛病自己去纠正的人聪明,自己不去纠正,说我爱这个、好那个,自己不把这个好去掉,好发脾气,爱听好听的,这谁去纠正你?重者到地狱,地藏王菩萨纠正你,阎罗王纠正你,没纠正好,畜牲道、饿鬼道纠正你。你现在是人身的时候,魔王来纠正你,周围的人帮你纠正,纠正不了还有病帮你纠正,什么时候把你的爱好纠正没了算完事。你说你这功德想害怕不害怕呀,可怕至极,众生畏果,菩萨畏因。在因上,千千万万要把住当下一念,实无功德,而是要尊重佛经,知道什么是真功德,这就可以。
佛说听《法华经》的,讲《法华经》的将来一定能成佛。只不过是时间有长有短,你自己延长时间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认为没有功德,你就听你的、做你的、受持你的,把这都放一边去,保持谦下,你去修、去证,证得一地菩萨是一地菩萨的功德,证得二地是二地菩萨的功德,菩萨本身就是功德。你没这个果位,说多少也不是功德,到你成佛时是不是功德圆满呢?本身就是功德圆满。你说还需要你想功德、说功德么?说一车功德,说一个地球功德,没成佛等于没有功德,气球内部充满气,捅破了什么也不是。所以我们听《法华经》的、讲《法华经》的,特别是一些人,一听到功德就被法华转,到处给人讲。一定要尊重佛制,达到法空,入如来室,穿如来衣,坐如来床,是经行处,善行处,安稳处,达到这些条件才能讲,否则误人误己,被功德转。我们学佛人,佛说分别功德,我们实无功德,我们听了要受持,我们做了,人人赞叹我们,让周围的人赞叹我们,诸天、诸神都赞叹我们,诸佛菩萨赞叹我们。你周围的人都没赞叹你,你周围人天天都干什么呢?天天给你做结论呢,给你下评语呢,你别以为那人不怎么样,总说你坏话,到神那可不这么看,有一个人说你坏话,说明你做的不圆满,灶王那就给你落笔了,给你记上,承不承认也是那么回事。这人就这么对待你,周围的人都说你好,这人学佛学的好,都给你评价好,修行就差不多了。有反对你的,你就该找自身毛病了,你争取做好,让大家赞叹你,不说你好,或者别让大家骂你,“还学佛呢,专门占别人便宜”,总而言之,偷机取巧,你做的事周围的人都不佩服你,阿弥陀佛能佩服你?诸神能说你好?所以我们这就知道如何受持《法华经》。理论受持,名义受持,名义受持也有功德,那个功德山太大,那座山我背不动。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共七卷二十八品,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全经虽是以《方便品》和《如来寿量品》为中心,但二十八的品目次第排列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依照序、正、流通的三分法及声闻菩萨信解与行果之递进而循序演进的。
妙法莲华经译文
以下教法是我亲身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说的:那时,释迦牟尼佛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与佛随行共处的有一万二千多名大和尚,他们都已达到阿罗汉的果位,烦恼现行令心连注流散不绝之漏已伏断无余,再也不会产生愚昧者日夜缠身的烦恼,已证涅槃、以涅槃为己利,三界如爱结、恚结、慢结、无明结、疑结、见结、取结、嫉结、悭结、无明、爱、取等结缚
暂无简介
今天我们有幸共同读诵、受持《妙法莲华经》。在地球上讲的佛经当中以《妙法莲华经》为最,在法界讲的《华严经》,可以说菩萨乘愿高于这部经,有金轮圣王之称;银轮圣王是《妙法莲华经》;铜轮圣王是《楞严经》。在佛经当中第一部讲的是《华严经》,佛家公认《华严经》是至宝,这部经是佛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以后,讲给法身大士听的,具体一点说
西晋时蜀郡的沙门静生,出家后以苦行著称,做了蜀地的三贤寺主,诵读法华经。每当诵经时,常感动老虎前来倾听,等读完之后才走。又常常看见左右四个人侍候着他。年纪虽然衰老了,但更加努力精心读经书。一直到死。
《法华经》到底在讲什么呢?其实,如果说得简单一点,大家如果懂得《法华经》的八个字,那你对于这一部《法华经》,总共有七卷、二十八品的《法华经》,那你大概就会能够了解《法华经》在讲什么,对于一位大乘佛弟子来说,它给我们的修行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启发。
妙法莲华经讲解
妙法莲华经全文共八万余字。《法华经》是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部大乘经典,由于此经译文流畅、文字优美、譬喻生动,教义圆满,读诵此经是中国佛教徒最为普遍的修持方法。初学者如果没有看阅古德的注疏,仅仅读诵原文是不易把握其整体脉络的。由于此经的内容在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分散,因而使读诵者常常不知所云,而对经文呈现的重要
我们开始学习《妙法莲华经》。这部经的经本本来是应该人手一册都是有的,可是在库房里面没有翻出来,下次我们就可以找出来,每人拿一份经书。要有这个经书可以打开看,没有的话可以看投影。今天主要是了解一下《妙法莲华经》基本的、大概的概念。在座大家以前读诵过这部经的多不多?有没有?读颂过没有?肯定有人读诵过。甚至就是看过别的大德解释
善信问:顶礼师父!阿弥陀佛!《法华经》说“佛种从缘起”有点不理解。觉火法师开示:众生有佛性犹如矿中有金,要成佛也要好助缘,种子才能启发出来。学佛成佛都是有因有缘的,我们修行就是在开矿。阿弥陀佛!
「四安乐行」出自第十四品〈安乐行品〉。就是说修持《法华经》,能获得四种安乐:一、身安乐行。二、口安乐行。三、意安乐行。四、誓愿安乐行。有了这四种安乐行,才能安住在慈悲喜舍中。经言:「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佛陀开示我们,身体要远离杀、
佛教无先天命运之说,佛教讲业力。我们这一生之所以顺利或障碍,与我们过去生所种的福或所造的罪有关;未来我们是否顺利或障碍多少,与我们现前所作所为息息相关。因此,即使是过去的业已造成了现在的状况,但通过修正现在的身口意,未来仍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这也是
据一般佛教徒所说:释迦牟尼佛当初开悟的时候,本来是想转根本法轮,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可是这种高深的至理,一般俗耳是很难听得进的。因此,这才不得不方便权巧地从基层方面著手,先讲小乘的《阿含经》,然后从小乘进入大乘而说方等诸经,更进一步地讲《大般若经》。这些都是进入大乘实教的方便,最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说《
法华经第一〈序品〉:叙述演说这场法会的缘起,是本经的总序,佛陀说《无量义经》之后,入于无量义处三昧。天上散种种妙华,佛陀的眉间放白毫相光。弥勒菩萨于是发问,文殊师利菩萨回答:过去诸佛宣说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前,皆现此瑞相,并举过去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为例,暗示佛陀说此经之殊胜,
佛陀举「药草」的譬喻,主要在阐明生长类型虽不同的三草二木,即:小草、中草、大草、小树、大树,却同受一雨之滋润;意即众生根机虽然有别,但佛法能让他们皆归一味平等的一佛乘。药草喻五乘种姓之众生,众生依佛陀教化以修行证果,犹如草依土地、雨水以滋养生长。药不必皆是草,如:金石等药是;草也
穷子喻是妙法莲华经的第四品。在座上听闻《法华经》的四大声闻,即须菩提、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听到「三界火宅」的譬喻后,渐渐理解,佛陀出于此世间真正的意义,是在于「开三乘显一佛乘」的慈悲与智慧,乃藉长者穷子的譬喻,对佛陀述说他们理解的情形。
火宅喻,又称「三车火宅喻」。三车是指:羊车(小车)、鹿车(中车)、牛车(大车)。佛陀以巧妙宣说「三界火宅喻」,于譬喻中广说「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之「开三显一」的道理。有一个长者的小儿、小女们正在房中嬉戏,房子突然起火了,长者叫道:「快点逃出去呀!房子起火了!」孩子们正玩得有兴致,不相信房
这部《妙法莲华经》的五字经题,可说是包含了全部宇宙的真理,总摄八万四千法门的要义,包括五千五百卷经的精髓。如果展开来详细的解说,就是天台三大部《法华文句》、《法华玄义》、《摩诃止观》的浩瀚典籍,也无不尽在其中。何谓「妙」?不可思议叫做「妙」。妙法,指全经所说的教义(法)是甚深微妙的。当初智者大师讲说《法华经》的时候
《法华经》是《妙法莲华经》的略称,全经的主旨在宣扬究竟的佛乘。了解此乘的绝对、圆融,即可理解人人本具的佛性;它不为世间烦恼所污染,如同生长在浊泥的大白莲华清淨芬芳。这部经约成立于西元前一世纪至西元一五〇年时的印度,属于大乘佛教初期时所编纂的重要经典之一。《法华经》传入中国后,在隋朝智顗大师的大力弘扬下,依此经创立了中国
《法华经》警世形象,非常富有哲理性与文学性,对禅宗思想、禅悟思维、禅宗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禅宗充分汲取《法华经》精华,并对之进行创造性的转换,产生了各种机锋公案、吟咏,使《法华经》与禅韵诗情交相辉映。可以说《法华经》深受禅宗推崇
《法华经》是早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形成时代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时值新兴的大乘佛教与旧有的小乘佛教之间展开激烈争论的时期。《法华经》站在大乘佛教的立场上,通过调和大、小乘之间的矛盾,把小乘思想融合于大乘思想之中。大乘佛学认为一切佛法都是“般
长水子璇大师九岁就熟诵《楞严经》,后来落发为僧,诵持《楞严经》从不间断,初次听到有天台宗洪敏法师讲《楞严经》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时有省悟。后来,他又亲近琅琊山慧觉禅师,问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这时琅琊山慧觉禅师厉声喝道:“清净
“如来藏”是《楞伽经》重要思想之一,就是指如来在每个修行者的心中。《楞伽经》中说:“如来藏自性清净……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如来藏是善不善因。
《金刚经》中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经文的意思是:佛祖所说的佛法,指的就是修行“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的方法;佛祖的这些佛法,实际上不是概念上的佛法,佛法只不过用来开悟众生所说的一些道理罢了,名字叫做“佛法”。佛法是教你断烦恼、开智慧。
在佛教中,对事物认识的规范称之为法;修道有得的圣人都是这里证悟的,又称之为门。“不二法门”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之教法。在《坛经》中,六祖经常以“不二法门”的道理来回答对此产生的种种疑问,这是修证佛法的一大难关。慧能一派禅宗中
《维摩诘经》是一部大乘佛教的经典,和《心经》、《金刚经》、《妙法华经》等佛经的核心精神一样,但是,它的讲法显然更为生动,形象饱满,智慧说辩处处令人叫绝。这部经典,自传入汉地始,便受到广大士林、禅林人士等的疯狂追捧,成为历史最悠久、
这部经典的标题为《佛说八大人觉经》。『佛』为『佛陀』的简称,佛的中文意思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智者。本经中的『佛』,本是诸佛名号的统称,此处专指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是姓,意为『能仁』;『牟尼』为名,意为『寂默』。『说』即讲话的意
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唐般刺密帝译。十卷。
于它论述了瑜伽师修行时所由。经历的十七个阶段(十七地),所以也叫作《十七地论》。关于本经的作者,西藏流传着这么一个神话传说无著为了能正确了解佛法的意义,希望能见到弥勒。他在鸡足山的一个岩洞中勒修弥勒法三年,但没有任何效果。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