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法海寺
地理位置
青岛法海寺位于石门山西麓夏庄镇源头村东
寺院简介
青岛法海寺位于石门山西麓夏庄镇源头村东,是青岛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因纪念创建该寺的第一代方丈法海大师而得名。寺始建于北魏,宋嘉礻右二年(1057年)、元延礻右二年(1315年)、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皆重修过。最后一次重修是1934年。法海寺创建时的规模及供佛殿堂已无可稽考。元延?二年重修后大体格局是:“首创法堂五间,前后六楹七柱,既塑释迦如来,兼饰观音一堂,金碧灿然,功勋备矣。然后创建云堂、耳室、僧寮四十间,为当代之宏观。”清康熙五十二年重修后,建有八蜡殿祀三皇玉帝,娘娘殿祀三肖女,后殿祀释迦牟尼。
山东青岛法海寺
寺院历史
法海寺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境内,因纪念创建该寺的法海大师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青岛地区最古老的一座寺院。据法海寺内元泰定三年所立《重修法海寺碑》记载:法海寺为魏武皇帝创建,宋嘉佑二年重修,清康熙五十二年也有碑记载重修的经过。最后一次重修是民国二十三年,解放后青岛市人民政府也曾拨款维修过。现在的法海寺占地12亩,共前后两院,前院为大雄宝殿,左为观音殿,右为地藏殿。后院为三圣殿,左为藏经楼,右为送子观音殿。近五十余间房屋,前院有银杏树两株,已有1600多年,相传:先有白果树,后有即墨城之说。2006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欣逢盛世,青岛第一古刹法海寺迎来了新的春天。2009年3月24日,诸佛赞叹,龙天欢喜,法海寺使用权移交仪式在城阳区政府会议中心举行。宗教局张春燕局长,青岛市佛教协会明哲会长分别代表双方签字。如是因缘,皆大欢喜。随后青岛市宗教局,市佛教协会研究,及时成立了法海寺管理组织,其主要成员:心见,心了,无假三位比丘,并于2009年5月11日正式接管法海寺。法不孤起,依缘方生,短短数月,广大护法居士,善男信女踊跃发心慈悲捐助,对寺内殿堂房屋全部修缮。佛,菩萨像更换一新,实乃功德无量。本寺十分感恩社会大众关心护持道场,定当精进学修弘法利生。愿一切功德廻向法界众生离苦得乐,同证菩提。
寺院格局
现在的法海寺,是1934年重修后的规模,重修时拆除八蜡殿、娘娘殿,并将该寺分为前后两院。前院建大雄宝殿5间,殿前两侧各有高大银杏一株,有碑亭两座,西为元泰定三年(1326年)重修碑,东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修碑。大雄宝殿建在1米多高的夯土台上,殿高6米,重梁起架,前出檐,朱漆4柱,雀替撑顶,花岗岩柱座,鼓形,黄绿色琉璃砖雕甍,高40厘米,镂空云龙,两端饰“螭吻”,檐角装饰“嘲风”,顶披黄绿色琉璃瓦,砖木结构,为单檐无斗拱歇山式建筑,内供释迦牟尼,旁供阿弥陀佛、药师佛。后殿5间,是单檐硬山式建筑,中供释迦牟尼,东为观音菩萨,西为地藏王菩萨,墙上绘有释迦牟尼苦难经历的壁画,殿堂外檐下,有“清”、“规”二字的大石碑并列左右,殿门东墙上镶有一块汉白玉的庙规碑,庙规共有六条。僧寮共20间,前院16间,后院4间。山门外南院墙的东端建殿堂3间,内祀龙王,西面建殿堂3间,内祀关帝。这两处殿堂属地方庙,委托法海寺代管。整个寺院围墙周长293米,全寺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
山东青岛法海寺
寺院景观
法海寺西侧,有三座墓塔鼎立,有元代泰定年间的圆通和尚寿塔、明代永乐年间的广进和尚寿塔、玉柱和尚寿塔。此外,还有明代永乐六年(1408年)的广进和尚塔铭,今已无存。
法海寺为佛教临济派,寺庙坐禅、挂单、收徒,是崂山境内唯一传戒的丛林寺。寺僧早晚诵经,有木鱼、磬、小钹、碰钟、吊钟伴诵。乡民办丧事,只要送香火钱,便在庙内诵经祈祷,寺僧不去民家作法事。1980年春,寺前出土一批残缺不全的石造像,头、肢体共120余件,有一佛像的长方形底座上镌有“大齐武平二年岁次辛卯”,得知这些佛像是造于北齐后主高纬武平二年,即公元571年。这批石造像埋于1.5米深的地下,均为项东、胸南向有顺序地排列,发现后未全部挖掘出来,尚有部分埋于地下。出土的石造像应是寺庙原来的供神,关于被毁原因,目前认为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会昌灭法”时被毁。法海寺原住持之和尚于1949年青岛解放前去世,其弟子方真亦于青岛解放后还俗,该寺一度荒废。1955年2月,青岛湛山寺和尚纯智来该寺任住持,直至1965年。1956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曾拨专款对该寺进行修葺,直到1966年该寺仍十分完好。“文化大革命”中,法海寺遭到破坏,仅存大殿1座、门楼1个,且已破损不堪,其余房屋大多倒塌拆除。1994年6月,青岛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对法海寺进行修复,历时半年,于1994年底完工,重修后的法海寺于1995年对外开放。
山东青岛法海寺
寺院传说
据法海寺内元泰定三年所立《重修法海寺碑》记载:法海寺为魏武皇帝创建,宋嘉佑二年重修,清康熙五十二年也有碑记载重修的经过。最后一次重修是民国二十三年,解放后青岛市人民政府也曾拨款维修过。现在的法海寺占地12亩,共前后两院,前院为大雄宝殿,左为观音殿,右为地藏殿。后院为三圣殿,左为藏经楼,右为送子观音殿。近五十余间房屋,前院有银杏树两株,已有1600多年,相传:先有白果树,后有即墨城之说。2006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欣逢盛世,青岛第一古刹法海寺迎来了新的春天。2009年3月24日,诸佛赞叹,龙天欢喜,法海寺使用权移交仪式在城阳区政府会议中心举行。宗教局张春燕局长,青岛市佛教协会明哲会长分别代表双方签字。如是因缘,皆大欢喜。随后青岛市宗教局,市佛教协会研究,及时成立了法海寺管理组织,其主要成员:心见,心了,无假三位比丘,并于2009年5月11日正式接管法海寺。法不孤起,依缘方生,短短数月,广大护法居士,善男信女踊跃发心慈悲捐助,对寺内殿堂房屋全部修缮。佛,菩萨像更换一新,实乃功德无量。本寺十分感恩社会大众关心护持道场,定当精进学修弘法利生。愿一切功德廻向法界众生离苦得乐,同证菩提。
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法海寺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山庙在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凤山(别称西山)东麓,本名关帝庙,因建在顺德县城西山(凤山)麓上,群众习呼为“西山庙”。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建成。全庙依山构筑,历经重修扩建,现为清光绪年间重修格局,占地4800平方米。
玉台寺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北郊圭峰山山腰,始建于汉朝,是广东四大佛教寺庙之一,后日军入侵时被毁,于1986年修复,现佛殿金碧辉煌,香火鼎盛,长年不衰。玉台寺内还有广东省重点保护文物、现存唯一的喇嘛塔和明代白石塔。
六祖惠能寺位于四会市贞山风景旅游区内,原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有历史。于清嘉庆十四年重修时,六祖惠能寺的建筑面积为600多平方米,灰沙春墙杉木瓦结构。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分别由大门、前殿、后殿及左右辅以的厢房、廊庑及小巷构成一体。
莲开净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南雄市南郊一公里处、浈江河畔,风景优美、环境清幽,花树环绕,百花飘香,殿堂雄伟庄严,近小城而不喧,居尘寰而不染,是一处修行学习的好道场,也是粤北较大的尼众丛林之一。
佛山南海观音寺 公元990年(即宋太宗淳化五年),牛牯岗上建有 南海观音庙 ,距今已超过一千年了,周围群众十分信奉。随着时间的推移,千年来兵战动乱,观音庙屡建屡毁。到了清朝只余残垣断壁
深圳弘法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内。弘法寺地处深圳特区,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位于市东郊素有深圳绿色心肺之称的梧桐山麓,背靠着峦峰迭翠的梧桐山,面临碧波荡漾的仙湖水,坐东南,朝西北,依山拾级而建。
华林寺前身叫西来庵。隋代以前此地为珠江岸。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天全国(即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东渡来到中国传教。他首先在今西来初地处登岸,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
洛阳白马寺 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座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寺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中岳嵩山西麓,背依五乳峰,周围山峦环抱、峰峰相连
福建鲤城承天寺 地理位置 承天 寺 又名月台寺,位于崇阳门东南、南俊巷东侧。 寺院 简介 承天寺又名月台寺,位于崇阳门东南、南俊巷东侧。承天寺屡修屡废,历经千年,建筑规模却越来越大,与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