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祖庙 净土宗祖庭:山西太原崇善寺

寺院旅游 | 作者:网络 [投稿]

皇家祖庙 净土宗祖庭:山西太原崇善寺

  崇善寺既是佛教寺庙,又是皇家祖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东南角的省博物馆背后,五一南路皇庙巷,初建于唐,名白马寺,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后来又叫新寺,明代时,才更名崇善寺。现为山西省佛教协会所在地,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传承法系属净土宗。由于年代久远,复遭火焚,资料不全,其创建年代已不可确考。有说安装名宗善,因僧众不能久居,堪与家于宗字上增“上”,遂成崇善;又有说本是隋炀帝行宫,后来改作佛寺。而最有可据性的,是明朝永乐十二年(1414年)所制《建寺缘由》木匾。此匾载明太祖第三子晋恭王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奏准建寺,以纪念王母高皇后马氏,并赐名崇善禅寺,拨地十九顷,永作焚修供佛香灯之。《建寺缘由》木匾为考察寺史的最有力凭证,现尚保存完好,藏于大悲殿内。

  崇善寺曾是一座规模庞大的佛教寺院。据寺内所存的一幅明版崇善寺建筑全国来看,明晋恭王所建之时,占地达14万平方米,有大殿六座,院落十八庭,殿阁楼台、堂廊庑近千间。清同治三年(1864年),崇善寺失火,寺内主要建筑化为灰烬,仅余大悲殿一组得以保存,成为现在山西省博物馆所在。

  崇善寺现存建筑主要有山门、钟楼、东西厢房和主体建筑大悲殿。殿字塑像均为明朝遗物,在建筑和雕塑艺术上具有代表性,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大悲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坐落于宽厚的台基上,前有月台,成凸字形组合,是山西保存下来明代最完整、最典型的建筑,为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殿中供奉着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菩萨像,左边为千钵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像高达8.5米。面目样和,色彩绚丽,造型端庄,栩栩如生,是明朝雕塑精品,特别是正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全身金色,肩披绿巾,面相圆润俊秀,身像完整洁净,形象端庄妙好。千手千眼都雕在背光上,正面看如出自肩臂,多姿多彩。

  大悲殿前两侧,皆有火劫后所建仿明琉璃瓦亭,左为鼓 ,右为钟亭。山门东侧,另有大钟楼,上悬明正德元年(1506年)铸造大钟,重9999斤,钟声可响遍全市。

  寺内另有树龄已达四百多年的国槐数株。清幽古雅的崇善寺,六百多年来,寂然座落于尘俗之外,不愧是一座五彩斑斓的文化艺术宝藏。

  崇善寺现任方丈演宗法师,山西省原平人,1915年出家,曾师从炬中法师受戒。现任监院慈贵法师,山西省繁峙人,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兼任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