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宝通禅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武汉宝通禅寺

武汉宝通禅寺

武汉宝通禅寺

  宝通禅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洪山南麓,殿宇亭楼,依山就势,层峦叠起,直入云霄,宏伟壮丽,为荆楚名刹。武昌洪山于南朝刘宋时(420——479年)已建寺院“东山寺”,唐贞观年间(627——649年),鄂国公尉迟敬德在此扩建寺宇,监制铁佛,改东山寺名“弥陀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荆湖制置使孟珙奏理宗发帑金,诏随州大洪山寺迁此,改东山为洪山,赐寺名为“崇宁万寿禅寺”,至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更名为“宝通禅寺”。

  宝通禅寺是历代皇家寺院,在建筑上都显示出皇家气派,这与归元寺的民间身份截然不同。现有殿宇多系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五年(1865——1879年)所建,为武汉四大丛林之一.进入山门,文物古迹有宋朝古钟、明朝石狮、宋朝寿云石刻摩崖、古石刻须弥座、清朝藏经等佛教文物珍品。寺内有黄龙泉、白龙泉、乳泉等诸多各泉。山上还有古岳飞松及古烽遗痕等名胜古迹。

  宝通寺如今的山门面向武珞路,门额上“宝通禅寺”四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题写。山门内一大院落,中有放生池,放生乌龟出没其中。池上横跨一桥,名“圣僧桥”,原为木桥,相传无念祖师云游到此,改建为石桥。按照佛寺一般建筑格局,此处应有钟楼和鼓楼之设,但兴毁情况不见记载,只好阙如。

  过桥数十步为弥勒殿,又称天王殿或接引殿。殿前左右各立石狮一只,身高丈余,一戏绣球,一抱幼狮,神态可掬。殿左侧有一口大铁钟,清咸丰年间铸造,由城内铁佛寺迁来。殿内主尊为弥勒佛,金光夺目;佛寺的守护神韦驮亦供奉在此殿内,背向弥勒而立,造像威严。左右有观音、地藏王塑像,两壁立有高大的四大天王。

  由弥勒殿后拾级而上,即可达大雄宝殿。殿内一口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大铁钟还是1240年(嘉熙四年)孟珙迁寺时铸造的,铁身铜缘,形体庞大,重约万斤,号称:“万斤钟”,其声雄浑,可传数里之外。大雄宝殿为正殿,供三位主尊,佛教缔造者释迦牟尼居中,身后左右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两厢有十八罗汉。殿中有归元寺住持昌明法师所书楹联一副:

  古今来宗教几何自由平等无如我佛;

  东西国文明进化言行高尚独让法王。

  出后门登山原有铁佛殿,殿内有铁佛二座,均为唐代遗物,系从城内铁佛寺迁来。此殿原为方丈说法处,殿下石砌暗道曾发现方丈说法用的锡杖。殿中银质舍利塔一座,八寸高,三寸宽,仿缅甸大金塔式样制成。此殿1949年前已毁于大火。再上即法界宫,为宝通寺前住持持松于1923年由日本留学归来,为恢复我国密宗,依唐密金刚部五佛曼荼罗修建。原建已遭破坏,现在维修复原。该殿右侧有华严洞,深丈余,原供有毗卢佛像,现无存。洞上建有华严亭,为游人休憩之所。最上为灵济宝塔,又称宝通塔或洪山宝塔。

  90年代初,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先生说: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湖北省佛教僧才奇缺,许多大小寺庙长期空闲无僧人或无住持,这与湖北在佛教教育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近代以来,湖北有华严大学、法界学院、中江佛学院、武昌佛学院等。其中武昌佛学院贡献最大、影响最大、创立了新型现代的办学体系。

  1994年,在昌明等高僧大德的迫切要求下,在湖北省和武汉市民族宗教局的支持下,由湖北省和武汉市佛协具体筹备,终于恢复重建了武昌佛学院,院址选定在洪山宝通禅寺内。昌明在复校典礼上的讲话,处处声明该院的办学宗旨是对太虚的继承:“武昌佛学院创始人太虚佛学思想的正信精华:学佛必须先学做人,成佛必须先成人。我们办学宗旨就是培育僧才,振兴佛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