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天王禅寺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天王禅寺简介

千年古刹天王禅寺,始建于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几经兴衰,但香火不断,延绵至今。远眺禅寺,万山环翠,绿水相依,白云缭绕之中显青瓦红墙,翘角挑檐,松风竹雨,清静非凡,使人有超然物外之感。其建筑,依坡就势,布局规整,层次分明,左中右三个院落,以中轴线为中心对称排开,至今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古色古香的建筑韵貌。
 
左院为清光绪年间造观音殿,飞檐翘角,木窗雕饰栩栩如生,殿前厅正中央书写“静神养气”及廊屏墙上的“福”字,乃朱熹之墨宝。观音殿天井有一株千年桂花树,树根如巨形手掌,五指悬插于地面;旁边有株三百多年的茶花树,两树形影不离、相得益彰。桂花飘香八月爽,茶花独傲寒冬霜,此等美景堪比人间仙境。
 
中院是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两殿之间建有放生池,池中鱼跃龟行,假山瀑布,布置得体。殿后走廊边存有北宋时期的石槽,是古田县目前发现的唯一莲花造型的石槽。大殿后边围墙上镶嵌着唐代石雕,造型惟妙惟肖、楚楚动人。
 
目前,天王禅寺兴建的桂园祖师殿已经竣工,它是本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众缅怀圆瑛法师“求福求慧求生净土”的佛教理念的重要场所。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前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和尚亲笔为天王禅寺题写了“圆瑛故里”、“桂园”和“祖师殿”等墨宝,成为天王禅寺的镇寺之宝。
 
天王禅寺自唐朝 开山祖师南普大和尚起,高僧辈出,僧才林立。明清时期,朝廷管理佛教事务的机构,按省府、州、县依次设置僧纲司、僧正司、僧会司,清末古田僧会司设在天王禅寺,由天王禅寺第113任住持玉净大和尚出任僧会司僧会。其徒第114任住持善明大和尚是鼓山都戒元,据县志记载其住持天王禅寺期间,香火鼎盛,海会云集。
 
前任住持普学法师接法于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九江能仁寺辉悟方丈,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七代传人,是古田县平湖镇圆瑛故里管委会主任、宁德市佛教协会理事、古田县佛教协会副会长、古田县弥勒寺(圆瑛法师徒弟明惠法师的道场)住持。他出任古田县天王禅寺住持后,积极推动圆瑛法师佛教文化的建设,提倡禅净双修,为把天王禅寺建成具有圆瑛法师佛教理念的十方丛林而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的毕生心血。
 
现任住持贤志法师,幼年出家,慧根深厚。早年参学于鼓山涌泉寺、莆田广化寺,亲近过普雨大和尚、圆拙大和尚等当代高僧。先后毕业于福建佛学院、中国佛学院。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宁德市佛教协会会长,宁德市政协委员,《音声海》杂志创办人,“首届世界禅茶文化论坛”创办人。皈依师学航法师(新加坡广化寺住持),依止师圣训长老。圣训长老是圆瑛法师的侍者,圆寂于福鼎市资国寺,留下许多珍贵的舍利。接法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祖寺方丈净慧长老(民国四大高僧虚云老和尚的关门弟子),身兼临济、曹洞两宗法脉。贤志法师担任宁德市佛教协会会长以来,积极推动圆瑛大师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社会,实践人间佛教,提出“文化、教育、禅修、净土、慈善”五大佛教弘法理念。
 
看天王禅寺,就像在读一本历史书。千百年来,它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建筑史、艺术史、更传承着令人身心健康的人文教化。昨天,历代祖师大德兢兢业业驻锡弘法,福泽一方;今天,我们接过祖师法脉继续弘传人间佛教,教化一方;明天,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界人士和十方善信的共同努力下,天王禅寺必将成为集朝圣、旅游、文化、修学为一体的十方丛林,造福后代。
 
古田天王禅寺
古田天王禅寺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