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寺:青山环抱的楚豫禅宗古刹

寺院旅游 | 作者: [投稿]

法眼寺傍晚霞光

法眼寺傍晚霞光

青山环抱法眼寺

青山环抱法眼寺

雪后法眼寺

雪后法眼寺

  法眼寺位于大别山主脉黄柏山。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位于商城县的最南端,东邻安徽省金寨县,南接湖北省麻城县,是鄂豫皖三省的分水岭。庙后靠山有块石头,当地人称“一脚踏三省”石,所以村附近有“雄鸡鸣叫三省醒、黄狗一吠楚豫闻”之说。这里东距合肥市二百公里,南至武汉市一百五十公里,西到信阳市二百公里,北达郑州五百公里。法眼寺就座落在黄檗山主峰下名曰“黄龙出洞”的地方。寺庙始建于明万年二十一年,是古代百名著名高僧之一、明代最有影响力僧人中位居第九的无念禅师所创建,是鄂豫皖三省著名古刹,有“楚豫禅宗”之称。

  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河南省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林区面积高达4010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7%,空气新鲜,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景区内千峰披翠,万水竞绿,春日百花竞绽,夏时树高荫浓,秋天层林尽染,冬季松竹傲雪,四时美景如诗如画。公园的人工林规模、质量居河南省前列,黄山松、水杉、柳杉人工林面积、质量在大别山区优势突出;黄山松原始林为大别山区所罕见,为独特性景观;其毛竹林处于我国毛竹适生区最北界。地质地貌景观方面完整体现了大别山的特点,类型齐全,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整体资源质量在河南省内大别山区为最高。高山奇景自然遍布各处,有天池、大峡谷、龙潭等等。

  据史料记载,法眼寺占地4000平方米,共五进,房屋130余间,常驻200余名。山因寺而扬名,寺因山而名盛,三省香客,闻晨钟暮鼓,善男信女,虔诚朝山拜佛的鼎盛。无念禅师“名满天下,为海内明贤仰重”,当朝名臣邹元标、邓文洁、梅国桢、大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大学者焦闳等,皆与无念禅师谈经论道,撰文呤诗,对禅师推崇备至。可想而知,无念禅师曾数次与友人在黄柏山的山道上、在法眼寺的佛光中畅怀人生,赏月品茶,读书修禅,讲学论道。其情其境,鲜活依晰。法眼寺在当时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

  后由于历史原因,法眼寺日趋败落,庙宇和佛像皆无,仅存遗址。民国十七年(1928)冬,宝丰王泰股匪窜犯黄柏山,纵火烧毁法眼寺释迦佛殿、关圣帝殿、观音阁、方丈室、藏经楼、客堂等处,劫烬中《黄柏无念复问》雕版幸存。后虽经寺僧募化修葺,难复旧貌,寺由此衰。

  解放初期,寺门上尚残留“楚豫禅宗”四个彩陶大字,殿堂内有一尊占地半室的铁佛和近两米高的铁钟。后土地改革,僧侣还俗,寺由此废。1956年建黄柏山林场,设场部于寺院,逐年拆建,寺貌渐改。1958年大办钢铁,铁佛和近两米高之铁钟“被砸碎投入烈焰熊熊的炼钢熔炉之中。目前寺院门前保留有两尊2米多高的石狮,两株直径达2.1米的千年古银杏生长旺盛。

  法眼寺几度兴废,然而,袁宏道所著的《法眼寺记》没有兴废,它的精神实质已深深的积淀在大众的深层结构中,也积淀在这片曾发生过的黄柏山上。今有善信黄景昱,发勇猛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恢复古佛道场,让袁宏道笔下的《法眼寺记》再现世间,构筑这片澹然、幽静、空灵的境界,在这寂寥心境中“悟人心之空、感存在之道”,真正体会袁宏道摄教归净的净土思想。

  法眼寺在原址恢复重建,重建后的法眼寺气势恢弘,整体面积五万多平米,建筑面积达两万多平米,为中部地区比较大型的禅宗寺院。庙宇是仿原貌而建,主要建筑有山门、客堂、接待中心、结缘处、伽蓝殿、祖师殿、钟鼓楼、天王殿、斋堂、云水楼、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五观堂、禅堂、方丈院、上客房、藏经阁、法堂、放生池等。大雄宝殿为歇山重檐七间古建筑大殿,殿内正中供奉为释迦牟尼佛,高7米。阿难迦叶侍立左右。右边是阿弥陀佛,左边是药师佛,均为7米高。殿内两侧是十八罗汉,每尊高为2.8米。寺院门前保留下的两尊2米多高的断臂石狮和两株直径达2.1米的千年古银杏,见证了此地千年不绝的香火,相信此一石一木也必然见证法眼寺新的辉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