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信众问:进寺庙烧香、拜佛的礼仪和步骤是怎样的? 智渡法师答:进得寺院庵堂,人们习惯于烧香、拜佛,请按以下步骤为宜:净手、整衣、静念后:
一.点烛:⑴站在烛台前,若台上有烛火,可直接在烛上点,以结续善缘。⑵蜡烛点亮后,双手竖握上举,默念:“光芒照十方、消除诸冥暗”。⑶稳稳地将蜡烛插在烛台上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尽量不要把蜡油、火柴杆、纸宵杂物弄在地上。若能在寺中殿上点灯,如长明灯等,则为最吉祥,光明长久等,非烛可比。
二.敬香(拈香、此处仅以三支为例):⑴上长香①将香点燃(可在烛上点,要节约火柴、处处惜福,所谓惜福从细、布施大方),但须将火焰熄灭,然后用两手的中、食指夹着香杆,拇指顶香尾。②安置胸前,再举香齐眉,默念:“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罪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③两手自然放下,安置胸前,开始插香,这里有三种方法可选其一:第一种:先用右手插中间一支,默念:“供养佛”;次用左手插左边,默念“供养法”;再用右手插右边,默念“供养僧”。第二种:先右,默念“誓断一切恶”;次左,默念“誓修一切善”;后插中间,默念“誓度一切众”。第三种:先右手插中间,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尊再左,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及怨亲”;后插右,默念“供养十方法界众有情”。④合掌,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祈请大慈悲,恒满众生愿。”⑤就地一拜⑵上檀香(即檀木劈成小枝)用双手拇、食指拈香枝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张开自然伸直,高举齐眉,然后放进香炉:第一根用左手拈起,右手送入,默念:“供养佛”;第二根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默念“供养法”;第三根用左手拈起右手送入,默念“供养僧”,其他与上长香同。千万注意:上举敬香后,要稳稳地插到香炉里,不可拿着大把香七上八下地拜,也不要让香灰掉到地上。
三.入殿拜佛入殿门时顺门侧左右而入,左侧跨左腿、右侧跨右腿。不宜中央直行,也不可在有人礼拜的前头行走,礼帽、手杖等特须自提携或在殿外或边室寄放,不可安放在佛案,佛台之上。礼拜时,以佛像看分男左女右在佛前两旁的拜垫上礼拜(佛殿中间的那个拜垫,那是主法的法师拜的,不可触染)。
1.肃立合掌:两手掌指伸直,掌背微躬,五指自然靠拢,两掌上举轻合,腕与心口平,掌心空明,切忌紧闭,两足跟约开二寸,脚尖相距约八寸;收摄心意,瞑目恭敬。
2.观想发愿:“无量劫之父母列左右,儿女眷属立身后,仇怨债主在前头,随我礼佛往生极乐容摄受”,或参以普贤行愿品,或默念“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等。
3.一般叩拜:①右臂斜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中央,身体顺势下蹲;②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左前方,两膝稍分开些跪下;③右掌由中央移到右前方,两掌相距约六寸;④以额垂叩于两掌中间,翻转两掌,意为以双手托承佛足(此时亦可观想发愿);⑤两手十指微微收托翻转,将身体稍撑起,同时右手移回拜垫中央;⑥左掌回举胸前,右掌将身体撑起,同时两膝离垫,双腿缓缓伸直,右掌与左掌合;⑦上身顺势从腰至劲渐渐直立;⑧重复①-⑦。
4.礼毕问讯:叩拜(如三礼)毕仍合掌,弯腰约90°两拇指相并,两食指相合竖直,以左三指包右三指;伸直腰(从腰至颈、节节渐立),举指齐眉,一边默念:“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一边缓缓放掌。看见佛圣像时,可默念:“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
四.注意事项:见佛法僧,或像、或画、或书、或咒、或形、或名,一念欢喜皆种善因。若能注意以下条目,或许更为圆满,更能感应灵验;①净手嗽口,至诚恭敬;②缓缓而拜,宁少毋草;③供香端直,如法如仪,供佛之果食应能食用(罐头或原料或水果未洁净等均有损恭敬心);④佛殿、佛塔及供佛之室内,皆不宜踞坐笑谈,应慎护威仪,汉地女众尚忌无领、无肩、大开领衫和裙装,尤其是短裙入内、礼拜不雅;更不可擅入出家人的静修之处,如禅堂、止观堂、般若堂等。⑤不可佛前晒衣、殿前饮宴或用夜壶水浇佛殿前的花草等等;⑥在殿堂经行必右绕不得左旋;三或七匝,平视直行念佛,不得谈笑是非言语。⑦叩拜时不可用三拜九叩礼,宜用古印度之五体投地礼(即两膝、两肘和额等五个部位悉投于地,不触地面则不如法。头额触地、肘漆伏地、双手抚托受者足,如是为最敬之礼)。藏地多行“大礼拜”,值得汉地好生学习。要使心头清净、身心放下,这是下手之处、入门功夫。
(一)如何请经、持经: 1.请经时,经要夹于食指与中指之间,食指与大拇指同置书面,另三指置书下。 2.凡持经像,皆当双手捧之平胸,不可将经书只手携行、随意放置或置于腋下。 3.不可将经书卷
凡沙门、居士待宾客,除最初问答来意外,厥后当概以佛法因缘及善恶因果等语客,免谈政事、战事、讼事及世间一切无益杂话。并恒于堂中贴一告白,曰:吾家学佛,不谈世事,不用荤酒,不敢歌唱,
中国人素重礼仪,在称谓方面亦十分讲究。而佛教的称谓多属中印合璧,不仅特殊,而且颇具神秘色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各界人士与佛教徒的交往日益增多。由于对佛教称谓缺乏了解,往
一、什么叫晋院、升座? 晋院即进院或入院,专指新住持入主某寺而言。相反,若住持卸职,则称为退院。升座在禅林中原指尊宿受拜请而登高座宣说佛法。如《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云:时大师至宝林,
佛教有它的礼仪方式,其中有些是直接由佛陀时代留传下来的,有些是参照当地民俗礼仪而制定。遵行礼仪可广植善根,并非只是作作样子而已。在此简介南传佛教礼仪,使台湾南传佛徒有可依循的参考
1)尊敬僧的意义 僧在通指佛教所有的出家人,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戒叉摩那尼等,不论男女老少,都在僧的范围内。在家佛教徒通常称呼出家人为师父或法师,出家人的身份于在家佛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无论在哪里,每天或多或少,都得照顾这个口,在寺院里也不例外。有人说,寺院用斋饭,都是些粗茶淡饭,不是更简单吗?。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人是外行。可知道寺院大寮里每天
我们日常生活中,身口意三业在有心无心之间,不知做错了多少事情,说错了多少言语,动过多少妄念,只是我们没有觉察而已。当我们的心受到染污的时候,要用清净的法水来洗涤,才能使心地无污邪
日本的两大主要宗教是神道教和佛教。神道教的礼拜之地是圣地;佛教的礼拜之处是寺庙。 在你进入寺庙或圣地的任何房屋之前,都要脱去鞋、帽和头巾。有些寺庙提供塑料袋以便你带着鞋进去。把雨伞
(1)进寺院:要从左往右绕,不可从右往左绕,这叫右绕塔寺。 (2)进大殿:要往左进,要抬左脚进门。要往右进,抬右脚进门。不可在正中间拜佛,因大殿里中间的拜垫,是寺院方丈或当家师主法用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