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制度

寺院礼仪 | 作者: [投稿]

  中国习惯,一般祭祀神灵的场所统称为庙。佛教的庙宇,统称为寺院;道教的庙宇,统称为宫观。古代官署叫做【寺】,如〖太常寺〗、〖鸿胪寺〗之类。佛教传入中国汉地,是由汉明帝派遣使臣前往西域,请来【摄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到洛阳而开始的。两位高僧初到时,被招待在〖鸿胪寺〗。因为鸿胪寺是掌握宾客朝会礼仪的,其后政府为两为高僧创立馆舍,也就叫做【白马寺】。后世佛教的庙宇因此也称寺。一寺之中可以有若干院,其后建筑规模较小的寺便叫做【院】。比丘尼住的寺院多称作【庵】。

  印度的寺院,原有两种:一种叫作【僧伽蓝摩】。僧伽,义为〖众〗;蓝摩,义为〖园〗,意为大众共住的园林。僧伽蓝摩,略称为【伽蓝】,一般都是国王或大富长者所施舍,以供各处僧侣居住的。一种叫作【阿兰若】,义为空闲处,就是在村外空隙的地方,或独自一人,或二、三人共造小房以为居住,清净修道之所。或不造房屋,只止息在大树下,也可以叫作〖阿兰若处〗。阿兰若,简称为〖兰若〗。佛陀时代的比丘除了三衣钵具之外不许有别的财产。因此僧伽蓝是从任何地方来的比丘都可以居住的场所,所以称为十方僧物。比丘自建的阿蓝若,假若本人远游之后,就等于弃舍,任何比丘都可以迁入居住。僧伽蓝摩又名【贫陀婆那】,义为丛林。《大智度论》卷三曰:【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僧聚处得名丛林。】

  僧伽居住在伽蓝之中,是依受戒先后为长幼次序的。从受戒时起到七月十五(农历)为一腊。遇事集会的坐位须按戒腊多少排列先后。戒腊最长的称为【上座】。伽蓝中一切事务要由全体僧众集会来共同决定。凡事必须取得一致意见,方可办理。

  中国汉地的寺院,自古也有寺院和兰若之分。唐宋以来,创建寺院要向政府申请,得到许可,方准兴建。寺院的名称也由政府颁发。《旧唐书·职官志》:【天下寺有定数,每寺立三纲,以行业高者充之。】注云:【每寺上座一人,寺主一人,都维那一人。】唐武宗灭佛法时,并省天下佛寺四千六百,兰若四万。其乡村群众公共所立奉佛之所,叫做【佛堂】。…至唐【百丈禅师】创立禅宗寺院的清规〔维持寺院清净的规约〕,设置十务,分司各事(见《景德传灯录》卷六)。到了唐末以后,由于禅宗衣法相传的习惯,于是寺院单色住持有了世代的标称,(如南宋初〖正觉〗为天童寺的第十六世住持。)然而那时寺院的修行法则还是随着先后住持所秉承的宗派不同而时有变更的。到了元代分天下寺院为禅、教、律,各守其业,不得变易。于是法派与寺院成了固定的关系,逐渐形成明、清以至近代所通行的寺院制度。

  近代的寺院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叫做【丛林】或【十方】;一类叫做【小庙】或【子孙】。十方寺院住持的继承,多是以选贤任能的方式。十方寺院可以开堂传戒。子孙寺院住持的继承,大都是师徒关系。子孙小庙是不许开堂传戒的。子孙寺庙经本寺子孙的同意,可以改为十方;十方寺院则不许改为子孙寺庙。一般而论,寺院是不许买卖的。

  寺院的组织,在唐代是由三纲〔上座、寺主、维那〕共同负责全寺事务的。三纲的人选由政府任命。到了宋代,寺主由当地州官和群众备文邀请,至于上座、维那等职便由寺主委任了。寺主改称为住持,是由百丈禅师创立清规定名的,意为安住维持佛法。世俗又称住持为【方丈】,意为所住的地方狭隘,只有方丈之地。〖王简栖〗的《头陀寺碑》中说:"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又相传唐高宗时〖王玄策〗奉使到印度,过维摩居士故宅基,用笏量之,只有十笏,所以号为方丈之室(见《法苑珠林·感通篇》),从此相沿称住持为方丈。住持位居僧堂之首,故又称为堂头大和尚。子孙寺院的住持,除本人愿意让位外,一般都是终身任职。丛林寺院的住持,一般是:三年、六年为一任,但可以连任,也有实行终身制的〔大都是一些德高望众的住持,人心所向!〕。住持退位以后称为【退居和尚】。

  寺院组织,除了住持外,设有四大班首、八大执事等。四大班首是指导禅堂或念佛堂修行的;八大执事是专管全寺各项事务的。四大班首即首座、西堂、后堂、堂主,首座由住持聘请年高德勋的尊宿担任,为全堂修行的模范,掌禅堂中号令之权。东为主位,西为宾位。本寺住持为主人,相当于东堂首座;其辅助住持教导修行的,待以宾礼,称西堂首座,简称西堂。禅堂中原分为前堂后堂,总负其责的称首座,或前堂首座;于是分任后堂责任的称后堂首座,或简称后堂。堂主是在首座之下负责禅堂或念佛堂中事务的。在禅堂中的座位,门东是维那之位;门西顺序为住持、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的座位。也有在禅堂后方设一木龛,叫做【维摩龛】,专供方丈入堂坐禅时使用。

  八大执事是监院〔库房负责人〕、知客〔客堂负责人〕、僧值〔又叫纠察〕、维那〔禅堂负责人〕、典座〔厨房、斋堂负责人〕、寮元〔云水堂负责人〕、衣钵〔方丈室负责人〕、书记。监院综理全寺事务,掌管全寺经济;知客掌管全寺僧俗接待事宜;僧值管理僧众威仪;维那掌管宗教仪式的法则;典座管理大众饭食斋粥;寮元管理一般云游来去的僧侣;衣钵辅助住持照应庶务,调和人事;书记职掌书翰文疏。八大执事都是每年以任,由住持任命之。

  藏蒙喇嘛寺院的组织:第一叫【智果】,又叫【古学】,即是〖呼图克图〗。第二是【赤巴】,即是戒行高深,经典娴熟的住持,是寺中的最高领导人,三、五年一任;较小寺院叫【堪布】。其下有掌经喇嘛,叫作【翁则】,负诵经课程及解释疑义之责。铁棒喇嘛,叫做【格果】,负督察喇嘛勤惰,有惩罚喇嘛及维持佛法之责。法神喇嘛,名叫【接巴】,负决疑卜筮之责。【根察】负统筹全寺事务,监察全寺出纳。管家喇嘛,叫做【根巴】,掌管寺内财产及收支事宜。充本喇嘛,叫做【涅巴】,负经管贸易之责。

  子孙寺院只由本寺僧侣居住,不接待外来僧众(有时也不然)。僧众在外云游参学时可以到十方丛林居住,叫做【挂单】或【挂褡】。【单】是指僧人的行李,挂单便是将行李安放起来,暂不他往的意思。僧人住进寺院,首先住在云水堂,言其如行云流水,过而不留。在云水堂住相当时期后,经本人要求和住持同意,可以进禅堂或念佛堂,成为寺中的基本僧众。住云水堂可以随时他往;住禅堂或念佛堂后,如要离寺他往,只能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或七月十五日提出申请告别。禅堂或念佛堂的僧众名额有一定的限制。

  〖现今也不是这样规定了。有的是非常好挂单(或讨单-常住之意);有的却非常不好挂单,更别说要讨单了。这里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南北、城镇乡村、派别、道场修行倾向,同时还要看你自身的实力(佛学、诵经、唱念、仪式、持戒,更重要的是品德…。)当然最主要的是你与此处(寺院)到底有没有缘分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