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去寺院第一件事肯定是上香. 然而, 其实大多数人都缺乏正确的上香常识, 因此才会被各种商贩钻空子利用. 所以一直都很想写点文章普及一下上香的知识, 希望大家看过之后也能转告自己的家人, 改正错误的观念。
首先, 例举几种错误的上香方式:
1. 举着一大捆香一起烧. 认为香越多越好
2. 烧特大型号的大粗香
3. 上香时双手像作揖般,于胸前上下晃动
4. 拿着香拜佛
5. 认为不同的香有不同的用处, 比如[发财香],[学业香]
以上都是在寺院十分常见的事情. 常常会导致环境污染, 容易失火, 烫伤他人, 以及加重寺方清理香炉的负担 等等负面影响和潜在的危险。
所以首先要讲的是, 上香本身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上香本身的意义: 修持戒,定,慧、恭敬佛、法、僧。
"香代表"戒,定,慧", 烧香供佛, 意味着发愿"勤修戒定慧, 熄灭贪嗔痴".
因此, 一般上香最多不宜超过三支. 三支可用来代表戒定慧. 其实一支细长的小香就已经足够了.
上香主要是为了表达:
- 向佛菩萨问好
- 用香气薰去自己身上所带的世俗恶味
- 比喻燃烧自己, 广度众生
因此,香并不是用来贿赂佛菩萨的交易. 不该怀着" 你看, 我今天给你烧了这么贵这么多的香, 你可要帮我实现愿望" 这样的功利之心。
心中若是有十分想要跟佛菩萨说的话, 只须在佛前安静,庄严地上一支清香, 将其插在香炉中, 再合掌在心中默默诉说即可。
至诚供养的香没有贵贱之分,佛菩萨反而不喜欢那种很大很贵很夸张的一烧起来就乌烟滚滚的香。
只要插在香炉里的香满了,寺院的师父们就要来[磨香炉]-----要把插在里面的被烧剩下的红色香脚一一拔出, 再用专门的磨盘来把炉中的香灰抹平. 如果来访的游客人人都一大把一大把地烧, 就会加倍增重寺方的工作负担。
以下是关于烧香的正确姿势。
有的人只要一听说要教正确的姿势就会很反感地说 "有那么多可计较的吗? 心诚则灵就可以了, 姿势这种形式化的东西不学也罢!" 可是,如果连最起码的佛寺礼仪都不谦虚学习的话, 还有何"心诚"可言呢?
民间最常见的错误烧香姿势, 是将香捧在胸前,上下作揖甩动, 或者身体转向不同的方向,一边转一边甩动手里的香,意思是要拜各个方向的菩萨。
这样上香有两个坏处, 1, 看起来不庄严.把佛事迷信化; 2,作揖抖动双手时, 被甩出来的香灰容易烫到别人, 或者烫坏佛寺的设施。
所以正确的上香姿势是, 双手将香举到眉毛的高度,双手大拇指按住香的尾端, 香尾端对准自己的眉心. 香的顶端对准佛像。
保持这个姿势,心中默念 :
1. 自己问候的这位佛菩萨的名号. 比如[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对佛菩萨行注目礼。
2. 默念上香偈:
"愿此香云, 普遍十方. 供养三宝, 护法龙天. 普薰众生, 同入佛智"
(*这个是专业的上香方式, 比较适合在寺里工作的人使用. )
然后, 把香插到香炉中. 再返回佛前, 于佛两边的拜垫(蒲团)上跪下, 合掌向佛诉说心中要说的话. 然后三拜. 起身问讯, 再离开. 专业佛寺工作人员则可在念完上香偈后持香离开,把香插在指定的地方.如出食台, 往生殿 等。
进殿礼仪:
(1)进寺院:要从左往右绕,不可从右往左绕,这叫右绕塔寺。
(2)进大殿:要往左进,要抬左脚进门。要往右进,抬右脚进门。不可在正中间拜佛,因大殿里中间的拜垫,是寺院方丈或当家师主法用的,其它人不可。
(3)进殿堂:不可在正中间问寻(既鞠躬)必须到两侧方可。因中间只有方丈及当家才可。
(4)烧 香:最好在寺院殿堂外面的大香炉烧香,因寺院大多数使用木料建筑,再殿堂里烧香,如有不当会烧坏寺院物品。但是到寺院里,每个殿堂都会有“香灯师”有什么事情也可问“香灯师” 。
(一)如何请经、持经: 1.请经时,经要夹于食指与中指之间,食指与大拇指同置书面,另三指置书下。 2.凡持经像,皆当双手捧之平胸,不可将经书只手携行、随意放置或置于腋下。 3.不可将经书卷
凡沙门、居士待宾客,除最初问答来意外,厥后当概以佛法因缘及善恶因果等语客,免谈政事、战事、讼事及世间一切无益杂话。并恒于堂中贴一告白,曰:吾家学佛,不谈世事,不用荤酒,不敢歌唱,
中国人素重礼仪,在称谓方面亦十分讲究。而佛教的称谓多属中印合璧,不仅特殊,而且颇具神秘色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各界人士与佛教徒的交往日益增多。由于对佛教称谓缺乏了解,往
一、什么叫晋院、升座? 晋院即进院或入院,专指新住持入主某寺而言。相反,若住持卸职,则称为退院。升座在禅林中原指尊宿受拜请而登高座宣说佛法。如《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云:时大师至宝林,
佛教有它的礼仪方式,其中有些是直接由佛陀时代留传下来的,有些是参照当地民俗礼仪而制定。遵行礼仪可广植善根,并非只是作作样子而已。在此简介南传佛教礼仪,使台湾南传佛徒有可依循的参考
1)尊敬僧的意义 僧在通指佛教所有的出家人,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戒叉摩那尼等,不论男女老少,都在僧的范围内。在家佛教徒通常称呼出家人为师父或法师,出家人的身份于在家佛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无论在哪里,每天或多或少,都得照顾这个口,在寺院里也不例外。有人说,寺院用斋饭,都是些粗茶淡饭,不是更简单吗?。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人是外行。可知道寺院大寮里每天
我们日常生活中,身口意三业在有心无心之间,不知做错了多少事情,说错了多少言语,动过多少妄念,只是我们没有觉察而已。当我们的心受到染污的时候,要用清净的法水来洗涤,才能使心地无污邪
日本的两大主要宗教是神道教和佛教。神道教的礼拜之地是圣地;佛教的礼拜之处是寺庙。 在你进入寺庙或圣地的任何房屋之前,都要脱去鞋、帽和头巾。有些寺庙提供塑料袋以便你带着鞋进去。把雨伞
(1)进寺院:要从左往右绕,不可从右往左绕,这叫右绕塔寺。 (2)进大殿:要往左进,要抬左脚进门。要往右进,抬右脚进门。不可在正中间拜佛,因大殿里中间的拜垫,是寺院方丈或当家师主法用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