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宝通寺

寺院风貌 | 作者: [投稿]

  武汉宝通寺位于武昌洪山南麓,为历世清净佛刹,是三楚第一佛地,殿宇亭楼,依山所势,宏伟壮丽,为荆楚名刹、武汉四大丛林之一。是武汉市著名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宝通禅寺历来是皇家寺院,在各个朝代都得到了皇家的维护和保养,如今的寺院建筑明显有皇家气派。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同年列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开放寺院,1992年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宝通寺 
武汉宝通寺

  寺内现存建筑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至光绪五年(1879年)间重建的。其建筑特点是所有建筑皆随山势而起伏,隐现自然,层迭有致,掩映于苍松翠柏之间,殿阁庄严古朴,蔚为壮观。寺内建筑自下而上有山门、放生池、圣僧桥、接引殿、大雄宝殿、祖师殿和藏经楼。左有禅堂,右有方太堂。登上山可见铁佛殿,再上为华严洞、华严亭、法界宫和洪山宝塔。寺内有三泉:黄龙泉、白龙泉、乳泉。

  著名洪山八景自古有“洪山之岭多奇石”,即东崖、云扃、杯樽、翠屏、栖霞、狮子峰、仙人石、寿字石,俨如圣境佛窟;寺内尚存有南宋嘉熙年间孟珙所铸大铁钟两口;在弥勒殿前还保存有明代初年的石雕大狮子一对,为寺庙增添了威严的气氛。寺院后山多古树,相传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在该地驻军时植过松树,名“岳松”,明末被砍伐,清同治年间在原地又植松树多株,长成后仍称岳松,现尚存八株可谓“古木参天”。

  近几年来寺内建筑逐渐恢复,山门上有赵朴初题写的“宝通禅寺”四个溜金大字,院墙亦粉刷一新,现已对游人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寺院内所设素餐馆的菜谱和一般餐馆无二,但不用鸡鸭鱼肉,全是素菜,美味可口,远近享有盛名。

武汉宝通寺  

武汉宝通寺

武汉宝通寺  

武汉宝通寺

  武汉宝通寺历史

  武汉宝通寺落在武昌洪山南麓的宝通寺,是武汉的著名佛教圣地,寺中的洪山宝塔,更是远近闻名。

  洪山位于武昌城东,原名东山。在南北朝时代即建有寺庙,当时称东山寺,距今已有1400年,630年(唐太宗贞观四年)尉迟敬德封鄂国公,奉命修建鄂州(今武昌)城时,在东山寺基础上扩建寺宇,铸造铁佛,更名弥陀寺。据宝通寺方丈源成法师回忆,1949年前他曾见过刻有“尉迟敬德建造”字样的墙砖。南宋理宗嘉熙年问,抗金名将枣阳人孟珙出任荆湖制置使,为避兵乱,与民兵都统张顺将随州大洪山之幽济禅院尊众(即多尊佛像)迁来武昌东郊,连同灵济慈忍大师的“佛足”及历朝所颁告敕一齐安置在弥陀寺,并奏请赐寺名为“崇宁万寿寺”,同时将东山改名为洪山。后经战乱,香火冷落,京湖大制置使吕文德请无积禅师为之住持,该寺乃得复兴。元初毁于灾。

  元代(1280一1291年),洪山宝塔建,塔高7层,巍峨壮观。塔内有台阶可攀。

  1332年(元至顺三年)华实任该寺住持,毅然以复兴自任。他筹集几万缗经费,广求大木由江上运归。因原址地势狭窄,不宜扩建,乃夷山填壑,垒石为基,使基宽敞,大兴土木,l334年(元统二年)告竣。时人称新建之寺宇,“金碧髹彤,辉映林谷,宏模伟观,人天俱瞻”。随州、许州(今许昌)“三大洪山法席之盛,莫武昌若也”。有黄缙作《武昌大洪山崇宁万寿寺记》记其事。

  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之子楚昭王朱桢就藩武昌,在蛇山之阳营建楚王府的同时,在洪山重建寺庙。其后楚靖王朱均讹在1457年(天顺元年)又大修大雄宝殿等建筑。

  1485年(成化二十一年)规模大增,并更寺名为“宝通禅寺”,沿袭至今。

  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大司马张朝珍、布政使徐惺先后增修,使殿宇宏伟,为“武昌诸刹第一”。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再次修葺。咸丰年间又遭兵燹毁圯。

  1865一1879年(同治四年至光绪五年)修复,规模远不及前,寺内现存建筑多为当时所建。

  辛亥(1911年)武昌起义时,革命军曾设司令部于该寺。民国年间,程潜出资进行维修,未及竣工即被驻军破坏。

  [2]1924年5月中旬,太虚法师曾专门邀请持师去武昌佛学院开坛传密。

  1925年春,直系军阀首领、两湖巡阅使吴佩孚(字子玉)将军在岳州的军舰上避祸,特地派副官黄澹供到洪山宝通寺,邀请持师前去给他讲解《金刚经》大意。武汉大学校长陈叔蕴其时也邀请持师到该校演讲,持师就以《缘经》为题,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结合密教六大缘起的原则,阐述宇宙万有实质问题,并详为解析,颇得师生们的信服。

  1932年,方丈问贤法师以同乡关系请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的夏斗寅支持和援助该寺的复产重建工作,使寺中所失去的全部房产收回。当时该寺范围甚大,山门设于岳王台(今傅家坡附近)。并在城内龙神庙(今古楼洞民主路东打火机厂附近)设立下院,作为宝通寺行馆,专供进城办事僧人食宿。此时可能是该寺鼎盛时期,香火十分旺盛。

  [3]1935年11月24日,已故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国葬礼在这里举行超度仪式。

  1952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建,使宝通寺面貌焕然一新。

  [1]1953年政府拨款维修宝塔及备殿堂,培植园林花卉,使其恢复旧观,并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列为全国重点寺庙之一,翌年即由国家拨款全面维修,并召回僧众,恢复佛事活动,接待海内外僧俗各界人士,还设有僧伽培训班,培训各地来的青年僧众。

  1994年,在昌明等高僧大德的迫切要求下,在湖北省和武汉市民族宗教局的支持下,由湖北省和武汉市佛协具体筹备,终于恢复重建了武昌佛学院,院址选定在洪山宝通禅寺内。

  2002年初,民国19年所建大雄宝殿因残破被僧人拆除。

  2005年4月宝通禅寺新建大雄宝殿落成、佛像开光并举行隆醒方丈升座庆典法会。

武汉宝通寺  

武汉宝通寺

武汉宝通寺  

武汉宝通寺

  武汉宝通寺寺庙景观

  宝通寺如今的山门面向武珞路,门额上“宝通禅寺”四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题写。山门内一大院落,中有放生池,放生乌龟出没其中。池上横跨一桥,名“圣僧桥”,原为木桥,相传无念祖师云游到此,改建为石桥。按照佛寺一般建筑格局,此处应有钟楼和鼓楼之设,但兴毁情况不见记载,只好阙如。

  过桥数十步为弥勒殿,又称天王殿或接引殿。殿前左右各立石狮一只,身高丈余,一戏绣球,一抱幼狮,神态可掬。殿左侧有一口大铁钟,清咸丰年间铸造,由城内铁佛寺迁来。殿内主尊为弥勒佛,金光夺目;佛寺的守护神韦驮亦供奉在此殿内,背向弥勒而立,造像威严。左右有观音、地藏王塑像,两壁立有高大的四大天王。

  由弥勒殿后拾级而上,即可达大雄宝殿。殿内一口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大铁钟还是1240年(嘉熙四年)孟珙迁寺时铸造的,铁身铜缘,形体庞大,重约万斤,号称:“万斤钟”,其声雄浑,可传数里之外。大雄宝殿为正殿,供三位主尊,佛教缔造者释迦牟尼居中,身后左右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两厢有十八罗汉。殿中有归元寺住持昌明法师所书楹联一副:

  古今来宗教几何自由平等无如我佛;

  东西国文明进化言行高尚独让法王。

  出后门登山原有铁佛殿,殿内有铁佛二座,均为唐代遗物,系从城内铁佛寺迁来。此殿原为方丈说法处,殿下石砌暗道曾发现方丈说法用的锡杖。殿中银质舍利塔一座,八寸高,三寸宽,仿缅甸大金塔式样制成。此殿1949年前已毁于大火。再上即法界宫,为宝通寺前住持持松于1923年由日本留学归来,为恢复中国密宗,依唐密金刚部五佛曼荼罗修建。原建已遭破坏,现在维修复原。该殿右侧有华严洞,深丈余,原供有毗卢佛像,现无存。洞上建有华严亭,为游人休憩之所。最上为灵济宝塔,又称宝通塔或洪山宝塔。90年代初,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先生说: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湖北省佛教僧才奇缺,许多大小寺庙长期空闲无僧人或无住持,这与湖北在佛教教育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近代以来,湖北有华严大学、法界学院、中江佛学院、武昌佛学院等。其中武昌佛学院贡献最大、影响最大、创立了新型现代的办学体系。

  1994年,在昌明等高僧大德的迫切要求下,在湖北省和武汉市民族宗教局的支持下,由湖北省和武汉市佛协具体筹备,终于恢复重建了武昌佛学院,院址选定在洪山宝通禅寺内。昌明在复校典礼上的讲话,处处声明该院的办学宗旨是对太虚的继承:“武昌佛学院创始人太虚佛学思想的正信精华:学佛必须先学做人,成佛必须先成人。我们办学宗旨就是培育僧才,振兴佛教。”

武汉宝通寺  

武汉宝通寺

武汉宝通寺  

武汉宝通寺

  寺内现有放生池、圣僧桥、接引殿、东西厅、大雄宝殿、祖师殿、禅堂等建筑,整个寺庙建筑随山势而起伏,隐现自然,层迭有致。寺后有洪山宝塔、法界宫,另有小亭、层石、奇石、幽径、华严洞、白龙泉等胜迹,碑光塔影,林密花茂,让人留连忘返。

  摩崖石刻

  在寺院的后山上有“洪山八景”的摩崖石刻“栖霞”、“云扃”等、岳飞手植松等古迹。

  施洋墓

  在洪山南麓,还有施洋墓。施洋曾先后担任武汉工团联合会和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法律顾问,为“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被捕就义后,原葬洪山西麓,1953年迁此。墓前就山势筑成磴道,层台中间立有高约20米的石碑,碑前塑烈士半身像,像下石座正面镌有董必武悼念烈士的诗篇。

  兴福寺塔

  在洪山西南麓,建有兴福寺塔,又名无影塔。此塔为石彻仿木结构,四层八角,重檐楼阁式,高11.25米,底部为须弥座,直径4.25米。四面砌假门,其上浮雕佛祖、菩萨、罗汉、力士、供养人等造像,刀法曲折隐现,变化多端,姿态潇酒,极为生动。

  庚子烈士墓

  在洪山北麓,还有庚子烈士墓。这是埋葬反对慈禧专政而被杀的自立军着领唐才常、傅慈祥等7人的坟墓。1900年只是草葬,1929年在此建陵园,1935年予以整修。墓建在长方形平台之上,内用砖砌,外以水泥浇灌。墓前建有四柱三门的牌坊,横额上书“庚子革命先烈墓道”8字。墓与牌坊之间建有小亭,亭内立有叙述庚子革命史实的碑记。在洪山东段南麓,建有北伐军官兵公墓。这里是1926年北伐军攻武昌城牺牲的191位烈士的埋骨处。墓为长方形,砖石砌成。墓前正中嵌有当年所立墓碑,碑额镌“精神不死”四个大字,中刻“国民革命第四军独立团北伐攻城阵亡官兵诸烈士墓”,左刻烈士姓名,右刻多条口号。墓四周环以垣墙,墙内松柏成林,象征烈士浩气长存。

  洪山宝塔

  原名临济塔,为该寺住持赠缘寇所建,元代竣工。塔为七级八方,砖石叠成,身高十三丈三尺,基宽十一丈二尺,顶高一丈三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寺庙和文物的保护工作,1953年对洪山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十年动乱中,洪山宝塔无人保护又遭新的破坏。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洪山宝塔修缮一新,每日吸引着不少游客登高眺望。洪山宝塔有45.6米高,塔坐北向南,共有七级。由基层小圆门入内,拾级盘旋而上,直达顶层。登高远望,武汉三镇景色尽收眼底:东湖似镜,长江若练;武钢高炉,喷吐红云,九峰层峦,堆青叠翠;长江大桥飞架龟山蛇山之间,江汉关的钟楼矗立,黄鹤楼的黄鹤翱翔。还有那烟波浩翰的长江,真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宝通寺内文物有唐铸铁佛,宋朝“万斤钟”及明石雕狮等。唐铸铁佛是唐天宝年间(742—756年)铸造的一尊大佛,高4米,底座宽8米,重膝盘坐,形象生动。宋代“万斤钟”铸造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钟身为铁制,边口镶上青铜,钟体庞大、沉重。可见宋代人对音律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研究都达到一定水平了。万斤钟钟身高大,造型古朴,四周有“皇帝万岁、重臣千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铭文,字体清晰。

  宝通寺里还有一口清光绪年间铸造的铁钟,比“万斤钟”略小而薄,体型庄重而秀丽,上部饰以生动的花纹线条,钟口四周铸有“皇图巩固、帝道假昌、河清海宴、天地承平”的铭文,字体刚健遒劲,吸引不少金石铭文爱好者。

  洪山宝通寺正院后面还有一座佛教密宗的坛城——法界宫。法界宫是持松回国后仿唐朝密宗金刚部“五曼荼罗”形式建造,殿内为了修习密法,原设木质密宗坛城,雕刻镂空,玲成别致,可惜早废。现屋面覆以黄琉璃瓦,并以五亭结顶,借以表示东西南北中五佛方位。各亭均为镂空大屋脊,飞檐蟠爪,富有民族特色。殿前廊柱,刻有法轮十字羯摩杵,殿基四周刻有双层莲瓣,殿前阶下为三孔拱桥,桥外双亭侍立,殿亭相映,景色别致。这是武汉地区唯一的佛教密宗建筑物,它独特的设计,成为研究建筑学的参考资料。1954年班禅大师、喜饶嘉措大师先后来过宝通寺,在这里举行了密宗的“灌顶法会”。1996年4月22日,武昌宝通禅寺隆重举行了玉佛殿落成、佛像开光、方丈升座庆典法会。来自国内外的诸山长老及武汉市佛教四众弟子数千人参加法会。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归元禅寺方丈昌明法师主持了庆典法会。

  近些年来,先后在方丈道根、悟缘的领导下对寺庙进行了维修,并办起了素餐馆等服务事业,为游人香客服务,也做到了自养。宝通素菜,历史悠久。建寺以来,素食至今,约一千五百年。六七十年代,宝通素菜声名鹊起,忆往昔,宝通素菜独树一帜,销售盛况喜空前;看未来,烹调技艺定有传人,发展前景更乐观。

  宝通禅寺现任方丈隆醒法师。

 武汉宝通寺 

武汉宝通寺

武汉宝通寺  

武汉宝通寺

  特色风景

  山门

  来到宝通寺,可见山门整饰,门额上书“宝通禅寺”四个鎏金大字,雄浑有力,气势不凡。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手笔。进入山门,可见“放生池”、“圣僧桥”,数亩院落的苍翠树和覆荫数丈的古木。宝通寺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刹,在寺内近周,也有许多颇具魅力的胜迹。诸如有以泉水清冽、常有乳峰涌起而著名的乳泉(又称白龙泉)等名泉数处,有传为南宋爱国名将岳飞亲手栽植的岳飞松,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凿刻、命名的洪山八景及其他古刻摩崖,以及南宋时铸造的大铁钟、明代雕塑的大石狮、建于元代初年的洪山宝塔,等等。

  胜迹

  穿弥勒殿,越大雄宝殿,绕祖堂,经华严洞,上华严亭,登洪山塔,一路胜迹有些早已湮灭,或难以辨认,但那巍巍殿宇,幽幽廊廊,参天古木,葱茏山林,嶙峋怪石就能给人以极大的乐趣。

  最值得一提的是洪山宝塔。该塔屹立于洪山之巅,原名宝通塔、灵济塔,后更名为洪山宝塔,系1280年前后为纪念开山祖师慈忍法师募建。塔高45.6米,砖石结构,分七级八方,设计精妙,为荆楚之最;塔顶系6. 5吨紫铜铸就,可见建筑者之立意久远,企盼永恒。由基层拱门而入,拾级盘旋而上,登顶远眺,楚天风光尽收眼底。

  奇树

  特别是在洪山宝塔附近有一些生长奇特的树木:有的完全像生根于整块没有任何缝隙的岩石之中,有的根部整个被巨石叉开,岔开的树干如同双腿跨骑在大石背上,简直是天公的神奇造化。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