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绰《安乐集》探略

二、道绰的生平事迹

  (一)相关传记资料

  关于道绰大师的生平事迹,相关的资料历代以来有不少,主要有:唐道宣(公元596~667)《续高僧传》卷二十[6],唐迦才《净土论》卷下[7],唐道世《法苑珠林》卷二十六[8],唐文谂、少康辑《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9],宋戒珠《净土往生传》卷中[10],宋志盘《佛祖统纪》卷二十七《净土立教志》第十二之二的〈往生高僧传〉[11],元昙噩《六学僧传》卷十四[12],明莲池辑《往生集》卷上[13],清周克复《净土晨钟》第十[14],清彭希涑《净土圣贤录》卷二[15]等等。而其中较早的是唐代道宣律祖《续高僧传》卷二十的〈道绰传〉[16]和唐代迦才(生卒年不详)的《净土论》卷下〈往生人相貌〉[17]章之中的记载。日人小笠原宣秀和牧田谛亮等多人对比多种资料的记载作过较为深入的研究[18],认为历代的记载中,道宣律师和迦才法师的记载更为符合历史事实,后来的记载有的存在误传。其实,道绰大师与道宣律师和贞观年间曾住于长安弘法寺的迦才法师是同一时代的人,只是道绰大师较二位年长并先期圆寂。《续高僧传》与《净土论》中的资料互为补充,我们基本可以勾勒出道绰大师的人生轨迹。

  (二)早年广学多闻

  道绰大师,北齐武成帝河清元年(562)出生在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交城县之间)的一户卫姓人家,少小之时便以恭让等美德闻名乡里。大师佛缘深厚,十四岁之时,便舍俗出家。出家后广习经论,对于《大涅槃经》有相当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曾专门开讲此经达二十四遍之多。后来前往太原的蒙山开化寺师事当时的高僧慧瓒禅师(536—607)探究佛教“空”的道理,在禅学的修证上也造诣颇深。

  (三)中岁归心净土

  隋大业五年(609),已四十八岁的道绰大师来到并从此居住于今山西交成县石壁玄中寺。玄中寺是北魏时著名的昙鸾法师晚年驻锡的道场,也是他践行和弘扬净土法门的大本营。此时,昙鸾法师已圆寂半个多世纪,寺内立有昙鸾法师的石碑,碑文记述了昙鸾法师生前怎样转而修学净土法门,念佛的精勤,及往生时种种瑞应。虽然此碑早已不存,碑文也无从确切考证,但道绰大师的《安乐集》有这样几行记述可能与此碑文有关。

  如昙鸾法师,康存之日,常修净土。亦每有世俗君子,来呵法师曰:“十方佛国皆为净土,法师何乃独意注西,岂非偏见生也?”法师对曰:“吾既凡夫,智慧浅短,未入地位,念力须均。如似置草引牛,恒须系心槽枥。岂得纵放,全无所归?”虽复难者纷纭,而法师独决,是以无问一切道俗,但与法师一面相遇者,若未生正信,劝令生信。若已生正信者,皆劝归净国。是故法师临命终时,寺傍左右道俗,皆见旛花映院,尽闻异香,音乐迎接,遂往生也。[19]

  道绰大师读过碑文,深为昙鸾法师的志向和修持所感动。于是立即下定决心舍去对《涅槃经》的宣讲和修持,改为专心致志地修持净土法门。迦才法师《净土论》卷下记载了这个经过:

  每常赞叹鸾法师智德高远,自云:相去千里悬殊,尚舍讲说,修净土业,已见往生。况我小子,所知所解,何足为多?将此为德,从大业五年已(以)来,即舍讲说,修净土行。[20]

  从此以后他潜心于弥陀净土诸经的研习,并广泛地涉猎了包括昙鸾法师在内的前辈六位主要与净土法门相关的大德的净土思想,对于净土法门的更加崇信。他说:

  流支三藏……慧宠……道场……昙鸾……大海……法上……前六大德,并是二谛神镜,斯乃佛法纲维,志行殊伦,古今实希,皆共详审大乘,叹归净土,乃是无上要门也。[21]

  于是道绰大师一心专修净土法门,精进不懈,无有疲厌,每日念佛最少七万声,真正成为了一名专门修学净土法门的法师。当然他对昙鸾法师著作的研读更深入,受的影响也更大。

  (四)晚年修持宣扬净土法门,不遗余力

  经过多年的修学,到唐代贞观年间时,道绰大师已成为一名净土法门的高僧。为开示有缘人,他经常在玄中寺开讲《观无量寿经》,直终圆寂前后讲解此经达二百余遍。他的讲解,头头是道,精彩纷呈;以事设喻,明白清晰,易于理解;因机设化,灵活多样,让人百听不厌。即使偶有不信者,对道绰大师和净土法门不怀好意,欲加毁谤,一旦目睹道绰大师的风采,或一听他深入浅出地讲解净土教义之后,无不为他的滔滔雄辩和仪貌风度所折服,无不改容归向。每次讲席,远近的信众总是踊跃前来,法喜充满。散席之时大众总是赞叹不已,念佛之声响彻林谷。

  道绰大师为使大家在念佛过程之中,更好地收摄身心,将念佛做为日常功课,他教大家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之时,记下数目,用常见的麻豆之类用以记数,每称名一声便记一粒,念念相次。日积月累,有人得豆五十石,多者达八九十石,少者也在三十石以上。人们称这种念佛方式为“小豆念佛”。他还将《木槵子经》中所说的念佛方法引入净土法门,开创了数珠念佛法。他教人用菩提子等制作念珠,口称佛号时,数珠一粒,以此记数。还亲自制作了大量的念珠分送来者,让大家共同数珠念佛。今天人们常见念佛人以念珠念佛的方式便是源自道绰大师。道绰大师还常教导大家,涕唾便利勿向西方,坐卧也不背西方。经化多年的苦心劝化,当时晋阳、太原、汶水三县七岁以上的男女都会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诚可谓如风偃草,念佛在当地,已经成为风俗。

  道绰大师以净土法门自行化他多有灵异出现,在民间递相传颂。到了唐朝贞观之时,大师已是德高望重,佳名美誉,早已传播开来,使得远在京师的太宗皇帝也有所耳闻。玄中寺现存金代翻刻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所立、前濮州尉林谔所撰的《石壁寺铁弥勒像颂碑》中就记载有太宗因文德皇后有病,曾驱车亲临玄中寺谒访供养道绰大师,为文德皇后的病祈愿的事[22]。

  道绰大师七十岁之时,不但身体康健,还新生龀齿。直到往生前,他依然容光焕发,精神矍烁,不断以念佛求生西方之义教化众生,讲说滔滔不绝,念佛孜孜不倦。贞观十九年(645)四月二十四日,大师预知时至,与道俗告别,二十七日于玄中寺入寂,时年八十有四。因其晚年常住在玄中寺,寺属西河汶水之地,后人又称他为“西河禅师”。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