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譬喻

五蕴譬喻

《杂阿含经》四二经:

一时,佛陀在中印度阿陀国恒河边行化。佛陀看到恒河的水暴涨,有感而发,向诸比丘们讲说五蕴譬喻 :「恒河水暴涨,贤明的人应当谛观分别构成我人身心的五种元素 (色、受、想、行、识)是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的。因五蕴是因缘和合所生的假法,没有实在的自性。

譬如四大和合而有的『色』,就如同水流形成的泡沫,没有坚实性。我们对于世间苦乐的感『受』,也像是大雨水泡,刹那破灭,没有坚实。『想』譬如阳焰,在烈日炽盛的时候,不论看到什么东西都是幻影,譬如那海市蜃楼。如果有人求坚固材,执持利斧,进入山林,看见大芭蕉树,庸直俊拔,就以为是很好的材料,而砍伐其根,斩截其峰,但是在叶叶剥落的时候,才发现没有坚实,所以贤明的人应当谛观思惟分别,各种心思作用的『行』,如同芭蕉的心,空无一物。好像魔术师在四衢。变幻象、马、车乘等,贤明智慧的人应该谛观,我人的心『识』就是那个擅于变化多端的魔术师。

因此,比丘应当谛观思惟分别构成我人身心的五元素(色、受、想、行、识)无所有、无、无实、无有坚固。不论是过去、未来还是现在,是内、是外、是粗、是细,是远、是近,譬如病、痈、刺,无常、苦、空、无我。因五蕴是因缘和合所生的假法,没有实在的自性。」

佛陀又说 :「如果对五蕴不知、不明、不离,心不解脱,就不能超越生老病死的怖畏。观色(五蕴等)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 对五蕴生起厌离、离欲、灭尽,就能在现实生活当中得到解脱,见法涅槃。」

启示:

尸罗比丘尼在大树下禅坐,魔罗波旬心生邪念,化作一个容貌端正的少年,来到尸罗比丘尼的座前,想要来挠乱她的修行。魔罗说道 :「众生是如何生起啊? 谁是当中的主宰者呢? 众生要往哪里去啊? 你在这里坐禅究竟是图个什么啊?」

尸罗比丘尼在禅定正念思惟 :「这个人是谁? 是人? 非人? 奸狡人? 竟然敢来恐怖我! 当她正念观照时,觉悟心即刻生起,她知道这是魔罗波旬前来捣乱。

于是她大声对魔罗说 :「你说有众生,这是魔罗的见解,我认为只有空阴聚,没有所谓的众生。譬如车轴、辐、辕、舆等众多材料组合起来,才有所谓的一辆车子; 构成我人身心的五阴,「色」身由地、水、火、风四大所形成; 「色」(身)与「名」(空)和合而生「识」,色身与外境六尘接触生成「受、想、行」。色、受、想、行、识,本来就不是单独存在的五种元素,由于因缘积聚,才假名为众生。

人从出生就注定会有痛苦,住世的老、病、死都是苦,若能舍一切爱苦,就能离一切暗冥。我已证悟清净的寂灭,安住在漏尽解脱之中,并知道你是个恶魔,专门挠乱修行的人,你应该要自我消灭!」

魔罗波旬听到这一席话,内心十分忧戚,不久,即消失无踪。

所以这里譬喻五蕴「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事」真是非常贴切。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