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 一0

印顺法师 | 作者:印顺法师 [投稿]

一0、谈佛法宗教经验

──在美国纽约长岛菩提精舍讲──

引言──佛法的弘扬要健全团结

佛法近来似乎有渐呈萎缩的现象,每一个法师及有心的居士都想如何可以振兴佛法。海外的法师和居士们,都很希望将佛法转移到新大陆的美国来发扬。这是非常艰巨的工作,但是应当怎样着手呢?佛法是一种宗教,宗教须适应社会。佛法的好处甚深,一般人不大了解,所以推动更艰难。不过出家弟子的健全团结,与在家弟子的共同努力,实甚重要。佛陀在世之时亦颇注意于组织僧团,推行佛法,团结就是力量。

佛教是宗教,宗教要发生力量,必需这个宗教的信徒,要具有信心,尽心去 [P282] 做。不论信也好,学也好,修习也好,要有所得。因为人们往往要问你信佛教以后得到什么?不但佛教如此,其他宗教也莫不皆然。由信心而引发宗教经验,获得好处。佛法的信众如都能虔诚努力,充满活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则佛法必能发扬光大。反之,如没有所得,祇知道跟了我父亲这样做,随着我母亲或祖父母这样做,我亦照样做,信佛教变成照例文章,徒存形式,便失去了佛教的真正意义。在美国弘扬佛法,尤须注意,因为美国社会讲求实效。如讲道理,要寻根究底。讲信仰修持,亦要有实地的经验。佛法有深深浅浅的不同利益,即使浅浅的得到一点点经验,也能加强信念,从浅入深,积少成多。今天不妨就浅近的来讲。

第一、「信」的经验

佛法中的「信」是什么?信佛、信法、信僧。换言之,信仰「三宝」。为什么要信呢?我先说一个比喻:一般人生在世上,生死轮回中,生时不知怎样生的 [P283] ,糊里糊涂,混着过去,不知怎样是好,以后怎样更不知道。佛法说「生死长夜」,人生真是漫漫长夜。虽然电灯开得很亮,但我们人生还是好比在黑暗中摸索。东摸西摸,找不到出路,有一种仿徨空虚的感觉。年轻的人如此,年纪大了,直到老年,念头愈多,愈加纷扰。假如我们真正有信心,信仰三宝的话,等于眼前忽然一亮,找到一线光明。好似在茫茫大海上,忽然看到大陆,这时真有说不出的高兴。信佛、信法、信僧,找到了明灯,望到了人生的归宿。

「信心」好像一颗澄清浊水的「清水珠」,能将浑水变清;信心使我们内心清净,心上得到安定。信心没有生之前,烦恼无穷,混混沌沌,莫知所从。凡具有信心者,必能得到安定。佛经上说:「若有信者得欢喜」。这种豁然开朗的经验,因为得到佛法的引导,可渐除烦恼的困扰,找得了一条光明的大道,跟此信心而来。若能向此方向努力,必得快乐。烦恼虽还是有的,仍应努力修习。但有了内心清净信心的经验,会安心的向前迈进了! [P284]

第二、「戒」的经验

「戒」,「受戒」,好像是形式的,其实不然。诸位法师都知道,凡出家者由戒师引导受戒,他人都来恭喜他,希望他得到上品的戒。戒的力量确有上品、中品、下品的。受戒者得到的这个戒,以誓愿为体。不应做的事须决心不做;应做的事当尽力去做。要虔诚、恳切、忏悔,有这种坚强的信愿,然后可得「戒」。这种依佛法所得的戒,即是心里增加了一种特殊的力量,这种力量能「防非制恶」。这力量自得戒后,一天一天的增加。一般人,里面的感情冲动很强,外面的引诱力异常的大,推之挽之,不能抵抗。一个不小心,就会做错,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如得到了戒,则自内心发生一种力量,可以「悬崖勒马」,控制自己。

「戒」好比一个城,叫做「戒城」。古时修筑城墙,所以防制匪敌。有了城墙时,如有匪敌进犯,保卫这城者,在里面就发动员令,当然亦可以求外面的救 [P285] 援,但主要的是自力内在的戒备。「戒」的力量是由信佛法所起心理上的变化,发生一种「清净誓愿力」。有了这种力量,一天一天增长,烦恼自然渐除。

第三、「定」的经验

修定一层,似乎中国佛教提倡的标准太高;在我国的禅宗发扬以后,嫌定太浅,修定的少了;反而又觉得太难了,于是专在礼拜念诵上着力。我现在所要讲的是「生得定」。是我们每个人生下即得到的。假如诸位说没有,那是没有用因缘来显发。譬如诸位能读书,智力也由于「生得」,经教育的学习而获得。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一部哲学书『庄子』。『庄子』有一段孔子与弟子颜回有关静定的问答。孔子教颜回学习静坐,颜回将所得的经验,告诉孔子。颜回第一次报告孔子说:「静坐久了,外面的境界都没有了」。第二次又报告说:「我的手与足也不知何处去了」!第三次报告孔子说:「我的心,我自己也不知何处去了」!那时,颜回已失却身心世界,心灵一片虚明。正如『庄子』所说:「虚室生白, [P286] 吉祥止止」。此种境界,中国叫做「坐忘」。这在佛法中是将到未到,到达定的边缘──「生得」的「未到定」。年轻力壮的,如能静坐,常会很快发现,得到这种经验。

上面所说,当然是初步的,很浅的定,当然还须向上修习。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一般人只知道向外面去寻求,现代讲求科学,技术发达,很有成就,却不知从身心去寻求,不知道身心中无边功德,现现成成在那里,待我人去找寻。所以即使略得定力,也能深信佛法中的修证,而向上趣入。

第四、「慧」的经验

慧的经验,也是浅深不等。现在要讲的,是最浅的「闻所成慧」,即「闻慧」。我人自读经,或自听开示而得来的慧,(与一般生得慧不同)就是闻慧。对佛法绝对的真理,豁然启悟,由豁然无碍而得贯通,所谓「大开圆解」。这种解慧,并不是证悟。试举一个比喻:井中有水,已经明白的看到,但不是尝到。对 [P287] 闻所成慧──正见,经里有颂说:「若有于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历百千生,终不堕地狱」。这是说,若人生于世界上,能得到正见的力量,增长不退。如菩萨长期在生死轮回中度众生,得了此慧,虽然或有小错,但决不造重罪。故生死虽历千百次,终不堕入地狱。

结论

要求佛教发生力量,不能徒尚形式,徒重谈论,而要心有所得。修学佛法的人,对于「信」要有信的经验,对于「戒」要有戒的经验,对于「定」要有定的经验,对于「慧」要有慧的经验。总之,要有内容,要有所得,这就是佛法的宗教经验。有了宗教经验,然后能起实效,能不退转。记得从前太虚大师,就是凭他在西方寺所获得的宗教经验,所以能够坚定信心,一生从事佛教的工作,可以作我们的金鉴。再者,学佛者要一步一步的修习,务须要将浅的办得好,然后再求深的。 [P288]

个人来美半年,因为身体的不强健,未能与诸位法师及居士多所切磋,内心很负疚。因为不久要回台湾,谨以上面所讲的,作为临别赠言。(真觉记) [P289]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