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矣,世人习为残忍,事事以杀生为礼,而不知其非也。夫一切众生,与我同生于天地之间,同赋血肉之身,同禀知觉之性,同知趋吉避凶,贪生怕死。而况佛经常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皆于无量劫来,彼此互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何得我欲报恩报德,祈福祈寿,或祭天地神祇,以及祖宗昭穆,或奉养父母,或宴会宾朋,或为悦我口腹,资我身体,一一悉以杀诸物命,以期摅我之诚,悦我之心,不念彼等受诸极苦,及负宿世互为亲属之大恩也。且天地以好生为德,儒者以胞与为怀,何竟不生恻隐爱物之仁心,以致习成弱肉强食之暴行耶。夫爱物者方能仁民,仁民者必须爱物,倘于异类之物,尚不忍戕,决不致反忍戕乎同类之人民。若以戕物为故常,则必至杀人盈城盈野,不唯不生怜悯,反以为悦乐快意,良以杀习一长,仁心便丧矣。至于祭天地圣人,岂无黍(shǔ)稷(jì)蔬果,以将其诚,何得特取于杀物命乎。
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受其覆载,固宜积德行仁,以补天地化育之缺。若论报恩,纵粉身碎骨,亦不能报其万一,岂腥臊臭秽之牛羊豕等肉,便能报乎。况天帝天人,清净香洁,岂复歆(xīn)飨(xiǎnɡ)此污浊臭秽之气味乎。是殆以己贪图口腹之心,测度天地之心,又以水陆神祇待天地,其诬蔑渎污于天地也甚矣。至于文武圣庙,春秋二祭,各省府州县,俱杀牛羊豕等以祭,谓为报恩酬德,崇圣重道。清光绪元年,陕西省城文庙,秋祭之先一日,予因往礼谒。大成殿内,牛羊豕等,各陈于架,悉系完全之体,但刳(kū)其脏腑而已,其污浊之气,惨凄之形,刺目棘鼻,不忍见闻。
时予年甫志学,尚效韩欧辟佛,不禁浩叹,谓何得以敬圣人之事,而亵渎圣人,竟至如此其极。试令彼致祭之人,居此殿中过宿,俾彼熟睹其形,熟闻其气,彼必力拒不肯。岂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万世师表,百代儒宗之大圣人,反甘此臭秽不堪之物,而歆飨之乎。及至戟(jǐ)门外东边,系杀牛之所,见一大锅,内中之水,污秽不堪,乃洗牛之水也,思之,即欲发呕。嗟乎,何污浊如此,而为敬圣之礼乎。夫黍稷非馨,明德唯馨,何不以黍稷蔬果致诚。而天下二千余县,每年二次,渎污文武二圣,令数万生灵,同登死地,实为侮圣戕生之大者。何无尊敬圣人,爱惜物命之大人,出而永革旧例,特立新章,俾二圣之灵,不受此种熏污,数万生命,不为胙(zuò)肉,以充致祭者之食料耶。
圣人以仁民爱物为怀,岂愿由污蔑自己,而令数万生灵,同登死地乎。关帝在世则精忠贯日月,浩气塞天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没后神王玉泉山。隋文帝时,智者大师至玉泉,关帝特运神力,创建寺宇,又求授戒,以为菩提之本,兼愿拥护佛法。(见关帝全书,及玉泉寺志。)故天下丛林,皆谓之为伽蓝菩萨,而与韦驮菩萨,并镇山门。千余年来,护国护民,尊登帝位,岂竟甘此污秽不堪之生牛羊豕等,以之为美而歆飨之乎。即世间至极下劣之贪馋辈,亦不至甘此臭秽,而谓关帝甘之乎。何竟视文武二圣,卑劣一至此极也,呜乎哀哉。当必有明至理,行实敬之大人,起而革除此侮圣戕物之陋习,不禁馨香顶祝之。若夫祭祀祖宗,固宜以黍稷蔬果致敬,何可特杀,及买之屠者乎。古人祭先,尚求仁者之粟,今为尽我追远之诚,令彼物类,悉受杀身脔(luán)割之惨。不但失吾恻隐之仁,亦复大失敬祖之道,以杀行敬,是为大逆。况祖宗既非断惑证真之圣人,当必轮回于六道三途,不为作福,令其超升,已失为人后者之道,何可恣意杀生,以作落井下石之事乎。至于奉养父母,蔬食岂无甘旨之味,而必须肉食,以陷吾亲于生生世世被杀,以偿受吾孝养之怨债乎。使不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尚有可原。今人畜循环,报应昭著,其事迹散见于二十四史,及诸载籍,犹复固执陋习,不肯改革,必期于吾与吾亲,同受此报,其人谓非丧心病狂,以砒霜鸩毒奉亲,期享长寿安乐乎。哀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事迹,诸史中甚多。欲略知大概,当看欲海回狂,第四十三,四,五,三页,形灭神存类之六问答,自可略知。又佛菩萨欲人戒杀放生,以大慈悲,示作异类。及杀之以后,方知圣人示现,冀人不敢杀食诸物,以期彼此同得解脱也。其事甚多,不能备书,当看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一,第三十页,物类现相一段文,自知其概。愿诸观者,同生正信。)
所云宴会宾朋,原为畅叙衷怀,疏通情素,何可以杀生惨事,佐此清筵乎。彼物与吾及吾友,非有杀父之怨,何得以彼之肉,列我之筵,以作宾客欢娱之助乎。试一思其前后因果,纵食亦不能下咽矣。世人娶妻生子,原为继续祖脉,是为最吉祥事,若用肉食,则凶孰甚焉。我欲夫妻偕老,子孙蕃衍,令彼物类,或受离群之悲,或受刀砧之惨,清夜自思,安乎否耶。又人每遇祝寿娶妻生子等吉事,或无意中,谈及死丧等字,主人便不欢悦,设有破坏器具等事,便谓不祥。何杀诸生命,脔割烹炮,以至嚼食,而反以为乐,为礼,为吉庆,是诚何心哉,乃习惯而弗思耳。若论自奉,更不宜杀,当思吾生世间,有何功德,及于民物。有何福泽,及于祖宗父母。今承祖宗父母之荫,席丰履厚,不极力为善,以崇吾祖宗父母之福。而复恣意杀生食肉,岂但不利于己,亦将累及祖宗父母矣。而况禀父母之遗体,日以物类资益,久之,则气质随之而变,是为大可畏者。今略引证据,庶知自爱者,力断此嗜好也。万善先资云,孕妇食兔,子则缺唇。食雀,子则雀目。食蟹,子多横生。食鳖,子则项短头缩。食鳗鱼鳅鳝,子多难产。食田鸡,子多喑哑。
大戴礼云,食肉勇敢而悍,食谷智慧而巧。皆气质随物类之气质转变所致。以吾父母所遗之气质,由食肉故,使潜移密化成物类之气质,则为大不孝。曾见治刎颈未断气管者,活割乌鸡肉,贴于伤处,好之,则彼处仍长鸡毛。贴于外者,当处仍是畜质,尽平生食肉而资于内者,可不惕然惊惧,以保存我所禀父母之遗体乎哉。况肉皆含毒,以杀时恨心所结,故食肉之人,多生疮病,瘟疫流行,每多传染,吃素之人,绝少此患。凡欲解脱怨业,摄卫身体者,不可不知也。或曰,三牲五鼎,借物摅诚,若如汝说,则古圣贤所立之法皆非乎。答曰,圣贤随俗尚而立法,初非究竟实义。今既知人畜轮回之事实,固当舍权从实,何可执权废实,以伤天地好生之德,以丧吾心不忍之仁。况借物摅诚,何不取黍稷蔬果,而必取血肉污秽之物乎。将谓天地孔关,甘此秽物,厌彼清馐乎。此无他,以习惯而不知其非耳。至于祭祖养亲,宴宾自奉,俱可一返观而悉知其非,悉改其旧矣,故不详述。或又曰,若如汝说,通不杀生食肉,必至畜生蕃衍,遍满世界矣,将如之何。答曰,世人所食者,皆是人令滋生,彼猪羊鸡鸭等,悉使牝牡雌雄各异其所,则不十余年,将永断其种矣。况虎豹豺狼,蛇蝎蜈蚣,人皆不食,何自古至今,竟未遍满世界乎。须知食肉者多,则猪羊鸡鸭等,人设法以令其多生。实则多半都是贪图口腹,不惜物命者,随业受报,托生此等物中,以受人杀食耳。故楞严经云,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啖。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
楞伽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大乘经中,如此说者,多难具录,观佛所说,可知杀生食肉,其祸甚深,人畜循环,互相杀食,尚复执迷不悟,则成如来所名可怜悯者。须知兵劫,皆由杀生而起,世间一日所杀,不知有几万万兆,由杀生食肉者之恶心,与受杀诸物等之恨心,结为兵劫。十余年来,中外战争,罹死亡者,有数万万。而况天灾屡降,水旱瘟疫,风吹地震,海啸河溢,土匪盗贼,诸种灾难,层见迭出,谷米昂贵,民不聊生。吾人值此时代,再不发一自悯悯他,自伤伤他之心,以期挽回劫运,则亦何贵乎预三才之数,为万物之灵乎。忍令具可以为尧舜,可以作佛之心性,而长劫沉沦于互相杀食之业海中,莫之能出,可不哀哉。
太厉害了啊!世间人习惯了残忍,每件事都以杀生作为礼节,而不知道这是错的。一切众生,与我共同生长在天地之间,同样具有血肉之身,同样禀持知觉之性,同样知道趋吉避凶,贪生怕死。何况佛经常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能作佛,都在无量劫来,彼此互相成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怎么能够因为我想要报恩报德;祈福祈寿;祭祀天地神祇、祖宗灵位;奉养父母,宴请宾朋;或者为了取悦我的口腹,资养我的身体,一一都以杀害众生的生命,来期望抒发我的诚心,快悦我的心意,不想想那些众生,遭受诸多痛苦,以及辜负了宿世互相作为亲属的大恩呢?而且天地以好生为美德,儒者以人民是我同胞,万物是我同辈为本怀,为何竟然不生起恻隐爱护动物的仁慈之心,以导致习惯成为弱肉强食的暴行呢?爱护万物的人,才能够仁厚爱民;仁厚爱民的人必须爱护动物。倘若对于异类畜生,尚且不忍心杀害,绝对不致于反过来忍心杀害同类的人民。如果以杀害动物当作习惯,那么必定会导致杀人满城遍野。不仅不生怜悯心,反而认为悦乐快意,实在因为杀的习惯一长了,仁慈之心就丧失了啊!至于祭祀天地圣人,难道没有黍稷五谷,蔬菜瓜果,来表达我们的诚心,怎能特地杀害动物的生命呢?我们生长在天地之间,受到天的覆盖,地的承载,就应该积累道德,实行仁爱,来补助天地教化培育的缺憾。如果论到报恩,纵然是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其万分之一。哪里是腥臊臭秽的牛羊猪肉,就能报恩的呢?何况玉帝天人,清净香洁,哪里会享用这些污浊臭秽的气味呢?这是以自己贪图口腹的心,来测度天地仙人之心。又将水陆众生神灵来招待天地,这种的诬蔑渎污于天地,也太过份了啊!至于文王、武王、孔庙,春秋二期的祭祀,各省府州县,都宰杀牛羊猪等畜类,加以祭祀,认为这是报恩酬德,尊崇圣人,注重圣道。
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陕西省城的孔庙,秋祭的前一天,我前往以礼谒见。大成殿内,牛羊猪等畜生,各各陈列在台架之上,全都是完整的尸体,只是淘空了它们的脏腑而已。里面的污浊之气,惨凄之形,刺眼刺鼻,不忍见到闻到。当时我的年纪只有十五岁,还在效仿韩愈、欧阳修的辟佛之说,不禁浩然长叹,说:怎能以恭敬圣人的事情,而来亵渎圣人,竟然到了如此可怕的地步。试着让那些致祭的人,住在这个大成殿中过夜,令他一直看到这种情形,一直闻到这种气味,他一定竭力拒绝,不肯住在这里。哪里是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万世师表,百代儒宗的大圣人,反而爱好这些臭秽不堪的东西,而来享用呢?等到了戟门外的东边,是杀牛的场所,看见一个大锅,锅中的水,污秽不堪,是洗牛的水。想想,就要呕吐。唉呀!为什么如此的污浊,却成为恭敬圣人的礼仪呢?《尚书·君陈》中说:黍稷五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为什么不以黍稷五谷,蔬菜瓜果来致献诚敬。而全国二千多个县,每年春秋二次祭祀,亵渎污秽文王、武王二位圣人,令几万的生灵,都被杀害。实在是污侮圣人,杀害众生的太深了。为什么没有尊敬圣人,爱惜物命的伟大人物,出来永远革除旧的惯例,特别建立新的规章,使得文武二圣的在天之灵,不受这种熏污。几万的生命,不成为祭肉,以充作祭祀之人的食料呢?圣人以仁民爱物为本怀,哪里愿意由污蔑自己,而令几万的生灵,同登死地呢?
关帝在世之时,精忠贯日月,浩气塞天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死后封为玉泉山的神王。隋文帝之时,智者大师到了玉泉山,关帝特地运用他的神力,创建寺宇,又求授戒法,作为菩提之本,又愿意拥护佛法。(参见《关帝全书》,以及《玉泉寺志》。)所以天下丛林,都称之为伽蓝菩萨,而与韦驮菩萨,一起镇护山门。一千多年来,护国护民,荣尊登为帝位,哪里会爱好这些污秽不堪的生牛、羊、猪等,以为美味而来享用呢?即使是世间最下劣的贪吃之人,也不至于爱好这些臭秽的东西,而何况关帝会爱好呢?为什么竟然看待文武二圣,卑劣到了如此的地步,太悲哀了啊!当必定有明白深理,遵行真实恭敬的具德大人,起来革除这些污侮圣人,杀害众生的陋习,我不禁焚香顶礼而祝祷啊!
如果说到祭祀祖宗,应该以黍稷五谷,蔬菜瓜果致献诚敬,怎么可以特别地杀生,以及买来屠杀好的肉呢?古人祭祀先人,虽然自己贫穷,还要向仁德之人的家中求取食物来祭祀。现今为了尽我追念先人的诚敬,令那些动物,都遭受杀身碎割的苦惨。不但有失我的恻隐仁心,也大失恭敬祖先之道。以杀生来表示恭敬,这是大逆。何况祖宗既然不是断惑证真的圣人,当必定轮回在六道三途。不为他们造福,令他们超升,已经有失为人后代子孙之道。怎么可以恣意杀生,作落井下石的事呢?
至于奉养父母,蔬菜素食难道没有美味的食物,而必须要吃肉,来陷害我的双亲在生生世世被杀,来偿还受我孝养的怨家宿债吗?假使不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事理,还情有可原。现今人道畜道循环投生,报应明显昭著,这些事迹散见于二十四史,以及诸多书籍中。还固执陋习,不肯改革,必要期望我与我的亲人,同受互相杀害的果报,这个人难道不是丧心病狂,以砒霜鸩毒奉养双亲,期望享受长寿安乐吗?悲哀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事迹,诸多史籍中有很多。想要略知大概,应当看《欲海回狂》,第四十三、四、五,这三页,“形灭神存类”的六个问答,自然可以略知了。又者,佛菩萨想令人戒杀放生,以大慈悲,示现作异类众生。等到杀害之后,方才知道这是圣人示现,希望人们不敢杀害吃掉一切动物,以期望彼此同得解脱啊!这类事情很多,不能备足写出,应当去看《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一,第三十页,“物类现相”这一段文,自然知道其中梗概。祈愿诸位读者,同生正信。)
所谓宴请宾客朋友,原本是为了畅叙心怀,交流感情,怎么可以以杀生的惨事,来佐助这清雅的筵席呢?那些动物与我及我的朋友,不是有杀父的仇怨,怎么可以以它的肉,陈列在我的筵席之上,当作宾客欢娱的佐助呢?试着想一想其中的前后因果,纵然是吃,也不能下咽了。
世间人娶妻生子,原本是为了承续祖宗血脉,是最吉祥的事。如果用肉食,那么就非常凶险了。我想着要夫妻白头偕老,子孙繁盛众多。令那些动物,或者遭受离群的悲苦,或者受到刀板的惨毒,清夜自思,能安心吗?又者,人们每遇到祝寿、娶妻、生子等吉庆之事,或者在无意当中,谈到死丧等字眼,主人就不高兴。假设有破坏器具等事,就认为不吉祥。为何杀害诸多生命,碎割烹煮,以至于咀嚼食用,而反过来认为快乐,认为有礼,认为吉庆,这是什么心呢?这是习惯了而不加以深思觉察罢了。
如果讨论到自我奉养,就更不应该杀。应当想想,我生在这个世间,有什么功德,给予人民万物。有什么福泽,给予祖宗父母。现今承着祖宗父母的庇荫,坐具丰足,祖产厚实,不极力行善,来增崇我祖宗父母的福报。而反过来恣意杀生吃肉,不但不利于自己,也将累及到祖宗父母啊!而何况禀持父母所遗留的身体,每天以动物肉类来资养,时间久了,气质也会随之改变,这实在是很可怕的。现今大略引出证据,使知道自爱的人,竭力断除这种嗜好。《万善先资》中说:孕妇吃兔子,儿子就缺唇。吃麻雀,儿子就成雀目。吃螃蟹,儿子大多横生。吃鳖,儿子就会脖子短,头缩进去。吃鳗鱼鳅鳝,儿子大多难产。吃田鸡,儿子大多是哑巴。
《大戴礼记》中说:吃肉食的人勇敢而慓悍,吃五谷的人智慧而善巧。这都是人的气质随着物类的气质转变所导致。将我父母遗留给我的这个色身气质,由于吃肉的缘故,使它潜移密化成为动物畜类的气质,这是大不孝。曾经见过治疗割脖子,没有割断气管的人,活割乌鸡肉,贴在受伤之处。伤处好了之后,贴皮之处仍然长出鸡毛。贴在外面的,当处仍然是畜生的气质。竭尽平生吃肉而资养五脏的人,可不是要警惕惶恐,惊慌害怕,来保存禀持我父母遗留给我的身体吗?何况肉中都含毒素,因为在杀的时候,它的恨心所结,所以吃肉的人,大多生疮病,瘟疫流行,每每多有传染。吃素的人,绝对很少有这个病。凡是想要解脱怨业,保养身体的人,不可以不知道。
或有人说:三牲五鼎,是借物品抒发表达诚心。如果如你所说,那么古圣先贤所立的仪法都不对吗?回答说:圣贤是随着风俗时尚而立法的,最初所立不是究竟的实义。现今既然知道人畜轮回的事实,就应当舍权教从实教,怎么可以执着权教,废除实教,以损伤天地好生之德,以丧失我内心不忍之仁。何况借物品表达诚心,为何不取黍稷五谷,蔬菜瓜果,而必要取血肉污秽的动物呢?难道说,天地神灵,孔子关公,爱好这些污秽之物,厌恶那清净的素食吗?这没有其它原因,只因为习惯了,就不知道其中的错误罢了。至于祭祀祖宗,奉养双亲,宴请宾客,自我奉养,都可以一一返观而全知其中的错误,全都改掉旧有的惯例,所以不再详细叙述。
或者又说:如果如你所说,通通都不杀生吃肉,必会导致畜生滋生繁殖,遍满世界了,又将怎么办呢?回答说:世间人所吃的,都是我们人类令它们滋生增长的,那些猪羊鸡鸭等动物,全都使它们牝牡雌雄各自待在不同的处所,那么不到十多年,就将永远断绝这些种类了。何况虎豹豺狼,蛇蝎蜈蚣,人都不去吃,为何从古至今,竟然没有遍满世界呢?必须知道吃肉的人多,那么猪羊鸡鸭等畜类,就有人想办法让它们多多的生长。实际多半都是贪图口腹之欲,不爱惜动物生命的人,随业力受报,托生这些动物之中,来受人的宰杀吃掉罢了。所以《楞严经》中说:“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啖。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梵网经》中说:“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楞伽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大乘经中,作如此说的,多的难以全部录出。观察佛所说的经典,可以知道杀生吃肉,这个祸害很深,人畜循环相报,互相杀害食用。如果还是执迷不悟,就成为如来所说的:可怜悯者。必须知道刀兵劫,都是由杀生而兴起,世间一天所杀的众生,不知有几万万兆之多。由杀生吃肉者的恶心,与被杀诸多动物的恨心,结成刀兵劫。十多年来,中外战争,遭遇死亡的人数,有几万万之多。而何况还有天灾屡屡降临,水旱瘟疫,飓风地震,海啸河溢,土匪盗贼,种种灾难,层出不穷,谷米昂贵,民不聊生。我们值遇这个时代,再不发起一点自悯悯他,自伤伤他的心,以期望挽回劫运,那么有什么可珍贵的能够预入天地人三才之数,成为万物之灵呢?忍心令完全可以成为尧舜圣人,可以作佛的心性,长劫沉沦在互相杀吃的业海之中,不能出离,可不是悲哀吗?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请问师父,牛奶和鸡蛋是素食吗?就是说吃素的人能食用这两种东西吗?
很多同修由于对本分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生活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职位以及相应的本分。有一句话: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我们过往烦恼不断,证明我们没有好好落实本分,完善本分。我们来学佛,学做什么?
佛法从恭敬中求,当我们对学习佛法生起真实的恭敬心,谦让心、忍耐心、顺从心将会随之生起,远离高傲,远离懈怠,远离忿恼,于诸违顺境界心得安忍,柔软轻安,于诸善法精进修行,于诸不善努力断除,少欲知足,正念无常,这样学修我们的心就能逐渐得到调伏与安乐。
一位老居士讲:“我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祖母平常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好了别人是好自己,有东西给别人是自己得利益。’我从读书到工作,这两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祖母活了101岁,在她临终时,我对她老人家说:‘祖母,谢谢您!教给了我怎样做人。’”
现在很多人有死亡焦虑,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实在,就会在生的现象上产生自性见,在死的现象上也产生自性见,以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于是贪著生,恐惧死。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就是通过对生死轮回的观察而觉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无明、
处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首先你要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认自己的烦恼:我的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痴:我不了解,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要如实地承认它们的存在,
古人尝有言:衲子风格凛然,有古人之风。古人之风从何而来?就是从这八个字而来:动用举措,必稽往古。这就有古人之风,要是没有古人之风呢?那就是流俗阿师的样子——行,不像个出家人;说话,不像个出家人;思想,不像个出家人。
寿量圆满即健康长寿:因为往昔种下的善业感得长寿果报,得以长久住世。又因为长寿,才有更多时间内修外弘、自利利他,长时间地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那么如何感得寿量圆满,身体健康的果报?如果光是长寿,活了九十岁,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还不如短一点,所以
学习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寻找正规寺院觅善知识,按照经论中的来,不可以想当然地坐,不可以道听途说地坐,更不可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再坐。须知外道也打坐,练气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禅,不妨认真读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楞伽经》中说,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这是由猛风所吹起的,洪水波涛鼓动着冥壑,从来没有断绝的时候。我们的藏识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又包容万千,由于境界风所吹动,所以才有种种诸识波浪,腾跃而生起。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随着外界的风的吹动,掀起各种各样的波浪
傲慢则无礼。偏见则自私。傲慢与偏见的人,其实就是强烈自我意识的人。说才智,很可能是绣花枕头。说修养,势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说:贪、瞋、痴最强烈如火炽盛之流;于财、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满了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
佛弟子要想获得广大的真实利益,必须学习培育随喜的特质,随喜佛菩萨一切贤圣乃至凡夫众生的一切善法善行。随喜可以让心柔软开放,与众生广结善缘,建立现前与未来的良性关系,随喜之心还能推动我们的身语趋于善法善行,由此累积种种善法功德,给现前和未来的生
禅宗有“平常心是道”的公案,我们今天暂且不去讨论,但就虚云老和尚所说的“平常心”来谈谈。虚云老和尚说:“怎样叫平常心呢?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就是平常。譬如世人招待熟客,只用平常茶饭,没有摆布安排,这样的招待可以长远,就是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之人,对自己所喜爱的事业,无论是起步,还是在过程,不管有多么困苦、多么艰难,都始终抱着一颗坚定不移的信心,踏实笃定地前进,最后无不取得卓越不凡的成果。我们有缘接触佛法,修习佛法亦是如此,从信开始,因信而入,信心生起,发愿力行。
北方曾有一位富人,祖上留给他很多财产,单说田地就不少。然而不幸的是,有一伙好吃懒做的人,打起了他的主意。他们合计着把富人活埋,好瓜分他的家产。打定主意后,他们事先挖好了埋人的坑,接着设法把富人骗到了坑边,对富人说:“死到临头了,你有什么话说?”
不会。但受戒时,能够穿海青、搭缦衣,较庄严、摄心。譬如穿得花花绿绿,心就比较乱;穿素雅的颜色,心念就会比较寂静。眼根对色尘,颜色会影响我们的心念。
正是因为感受到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我们就明白了。我们明白了,就不应该再执着;不再执着,就真正自在了,所以我们就挣脱出了那种束缚、枷锁。可见,学佛最大的敌人,不是这个世界,也不是他人,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自己。
小时候,我们看一本一本的连环画《三国演义》。里面出现最多的一个故事情节,就是那些大大小小各种级别的“主公”,在每次面对自己眼前各种各样事情的时候,就会有身边的臣子谋士们为他献上各种主意或计策。出那些主意或计策的谋士们,无论是高手还是低手,无论是真
在《佛说法华经·方便品》里边,佛陀说了这样的一首偈颂:“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舍。”这段经文很深刻,让我们来分享一下:所谓“薄德少福人”,什么叫“薄德少福人”?
一位年长者和一位年青人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导致二人许多年不说话。人们劝年青人主动一点。要知道世事无常,今生的隔阂若不化解,未来世难免要受“怨憎会苦”。比起生死,这点小摩擦算什么。有智慧的人会主动向人道歉,有慈悲的人会接受别人的道歉
度和被度是相互的。你好心给他讲佛法,结果人家不但不理解你,还把你臭骂一顿,这时候你心里马上生起嗔恨心,想这个人怎么好坏不分,于是就跟他对着吵,你原本想度对方的,结果不但没度成,还心随境转,被对方给度走了。所以,学佛人要有观空的智慧,知道我们所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