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皆自在

明心见性

  一、什么是明心见性?

  所谓「明心见性」,就是以智慧的心,来明白烦恼的心。烦恼和智慧是相对的,智慧即菩提,有了智慧,烦恼自然消失,便能见到空性;也就是除去众生之无明习性,便见清净的佛性。

  有些人有烦恼时,并不知道那是烦恼。就像是一个喝醉酒的人,已经醉醺醺不省人事,尚不知自己已经喝醉,还觉得头脑很清楚,一直要等到酒醒时,才知道自己曾经喝醉过。我记得在我小时候尚未出家时,偷喝家中自酿的酒,甜甜的酒,越喝越好喝,喝著、喝著,结果醉倒在酒缸边,到了酒醒时,才知道酒醉的滋味真不好受,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喝酒了。

  烦恼心很重的人,不但不会知道自己有烦恼,而且也不承认自己有烦恼。例如:有位年轻人,正在单恋著一个女孩,并且爱她爱得神魂颠倒,当我说他烦恼很重时,他还不承认,认为那只是爱而不是烦恼。请问,这种爱跟烦恼又有什么区别呢?

  曾经有位母亲当她的儿子过世时,非常痛苦,我劝她要想开,人死不能复生,不要再为死去的儿子烦恼时,她说:「师父,我只是没办法接受儿子已经去世的事实,其实我一点都没有烦恼!」

  以上这两个例子就是说明,很多人已经在痛苦之中,还不认为那种痛苦就是烦恼。

  禅宗所讲的智慧,并不是一般知识性的智慧,而是离了烦恼心的一种境界。因此,有烦恼时不知道有烦恼是正常的,有智慧的人,不认为自己有智慧也是正常的。那么,或许有人要问:烦恼和智慧的差异又在那裡呢?这两者当然是完全不同的,烦恼是在痛苦之中,不知道那就是烦恼;智慧却是在非常自在的情况下,没有用心去分别什么叫作自在或不自在。

  明心的「心」究竟是什么?明心有两层意思:第一是还没有明的烦恼心,需要用智慧去照亮它。第二是已经照亮的智慧心。

  那么,见性的「性」又是什么呢?一种是由后天习惯的薰习,而渐渐形成的,例如:有些人有骂人、喝酒、赌钱、吸毒、偷窃、邪淫、诈骗等的不良习惯,他们并非天性如此,而是后天养成的,经过环境不断的薰习,变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就称为「习性」。中国有句古话:「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是说,一直待在臭或香的环境中,已经被薰习得不知道那是臭还是香,直到离开那裡之后,才会感觉到那个地方原来是什么味道。

  另外有一些人的习性是无法解释的。我有一位担任高级官员的在家弟子,他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位已得到博士学位,并在大学裡担任教授,还有一位高中毕业后,情愿做流浪汉也不肯继续升学。

  他来问我:「师父,这两个儿子都是我生的,为什么一个那么优秀,另外一个变成流浪汉?实在是让我丢尽了脸!」

  我说:「这大概是从小养成的习性吧!」

  他说:「同样的家庭以同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呢?」

  我说:「也许这是遗传吧?」

  他很无奈的说:「我及我太太,还有我们的父母亲,都没有这种情形啊!」

  那么,这究竟是从那裡来的呢?

  这可以说是我们从无量世以来薰习而养成的习惯,是一生一生所染上的习性,就像西方人燻起士,中国人燻豆乾一样;而我们的习性也是如此,被某种情况影响久了,自然就跟那种情况相应,这就是习性。

  习性的本身就是「空性」,当智慧出现时,烦恼心自然就会不见,也许坏的习性可能还在,但是已经清楚知道习性的本身是没有的。这样的观念,可以鼓励我们,烦恼只是一种习性,本来没有,将来也没有。

  但是,一下子要完全除去烦恼,连习性都不再有,即使是明心见性的人,也是相当不容易的。因此,明心见性之后,可能有些习性尚未显现,但仍随时随地要警觉到习性仍在,这样,习性自然就会越来越淡,终至完全改过,变成一个彻底清净、光明的心。

  有位家境很好的年轻人,由于吸毒,他的太太要跟他离婚,同时也被家人赶了出来,变成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在这期间他又进出监狱好几次,有一次他刚从牢裡出来,便来看我,并说:「师父,我很想戒毒,可是别人不让我戒!」

  我问他:「这是什么意思呢?」

  他说:「因为不论是否认识或不认识的人,都会拿毒品给我,还说请我试试看,不用付钱,他们怎么会知道我喜欢这个东西呢?」

  这真是很奇怪的事,好像他长得就是吸毒的样子,贩毒的人或行家一看到他,就会主动将毒品送给他。因此,当习性一旦染上后,就会有那种特别的气质及味道,让有相同习惯的人一眼就看得出来。

  知道有习性、有烦恼,表示已经知道有问题,并且会慢慢离开它、断除它,到最后只有空性,没有习性,这才是纯粹的智慧,才是大彻大悟的「明心见性」。

  二、如何明心见性?

  (一)从观念上来认识、认同、理解而达成明心见性

  首先要瞭解烦恼是依据什么而产生、构成的。前面说过,烦恼的本身是从习性开始,而习性就是一种业力;由业力所产生的烦恼,感受到的结果,就是身心的现象。当有了心理活动,就有了身体的需求,包括吃、喝、穿、住等,进而产生更多的烦恼。

  我们的身体不断在变,会老、最后会死,那么,是否有不变的心呢?没有。心是随著我们连续的念头而有的现象,事实上,所有身心现象都是空的,因此,烦恼自然也是空的。(二)从生活上来达到明心见性

  在还没有开悟之前,任何时间内的心理现象,都是烦恼。能够时时刻刻知道起心动念的本身就是烦恼,对你就不会造成困扰与痛苦,不会引起情绪的起伏。

  我常常看到一些人,不但自寻烦恼,还把烦恼发洩在周遭人的身上,也让其他的人因而产生烦恼,这是多么可怜的事。

  (三)从方法上来达成明心见性

  方法必须是经常的、不断的在使用,方法包括在打坐的时候,所教的数息、念佛、只管打坐、参话头等不同的方法。

  三、如何体验明心见性?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以下的四句话:「一切都是现成的,一切都是完整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大家一定会认为,这简直是在自欺欺人。在家裡吃饭时,要先买菜、煮饭、淘米煮饭,怎么会有现成的东西呢?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缺陷,那裡有完整的事情呢?还有,每一样东西在用过之后,就变成旧货,怎么可能都是新的?丑陋的事物那么多,又如何样样都是美好的?如果是这样想的话,那你一定是个烦恼很重的人。

  事实上,烦恼是因习性而有,对世间一切现象的感受,也是因为烦恼而有差别的判断。我们应当随时随地遇到情况时,都能体验到样样是现成的、完整的、新鲜的、美好的。以这样的心态来接受所有的一切,虽然并不一定等于明心见性,确已是一位习禅的智者。

  (一)一切都是现成的

  这个世界有白天、有夜晚,有春、夏、秋、冬,人在出生之后,也必定会有死亡,这都是现成的自然现象。

  例如:这几天我的肠胃不舒服,什么东西都不想吃,我的侍者忍不住问我:「师父,您究竟要吃什么呢?」事实上,不是我不想吃,而是胃不让我吃。人有生、老、病、死,身体不舒服时,需要看病、吃药,有的很快便会好,有的带病延年,病到死为止。所以不必为此生烦恼,因为这一切都是现成的必然现象。

  (二)一切都是完整的

  地球上的人在日蚀或月蚀时,看到本来完整的太阳、月亮,变得不完整,后来又恢复完整,好像真的有盈亏大小之别,其实,太阳及月亮从来就没有因为地球人所见之不同而改变,它们一直都是完整的。

  又如一张纸,虽然缺了个角,仍然是完整的,即使再切掉一块,它还是完整的,只不过是由方型的完整,变为不规则的完整而已。因此,不论是多、是少、是大、是小,都是完整的。我们常常听到佛教徒们说:法会圆满、禅七圆满、佛七圆满、功德圆满,其实,只念一个「佛」字,也都算是圆满的、完整的,如果能这么想,日子就过得很快乐了。

  曾经有一位女居士因牙痛拔了两颗牙齿,在此之前,她老是说:「牙齿好痛啊!痛得要死!」拔牙回来我恭喜她圆满了,她不解的说:「师父!我少了两颗牙,怎么还圆满呢?」

  我答:「你本来在痛,现在把痛牙拔掉就不痛了,这件事不是圆满吗?」本来她还因为少了两颗牙,感到很遗憾,听我这么说,观念一转变,心情也随之改变。

  (三)一切都是新鲜的

  每一口呼吸都是新鲜的,每一件事物都是生生不息的,连年长者新长的白头髮、白眉毛、白鬍子,都是新的,或是手上割破一块皮,那也是新的伤口。

  中国人的观念比较老气横秋,习惯称自己的先生、太太为老公、老婆,称父母为老爸、老妈,人未老也被叫老了;在西方,即使年纪很大的人,都叫对方为亲爱的、甜心。如果将人生当作样样是新鲜的来体验,必定朝气蓬勃。

  (四)一切都是美好的

  这是真的吗?我有两句话奉劝诸位:「任何一件事成功了,是美好的收穫;任何一件事失败了,是美好的经验。」

  现代人的婚姻关係非常脆弱,有人婚姻触礁,夫妇两人生活在一起痛苦不堪,因此希望离婚,总觉得离了婚,就等于摆脱了可怕的梦魇。离了婚算是成功,是美好的收穫,但对婚姻本身而言却是失败,但也不妨视为美好的经验。

  但是,诸位不要因为听了这场演讲,回家后就对配偶说:「圣严法师讲得太好了,我们离婚吧!」请你们不要离婚啊,佛教徒是不主张离婚的。祝福大家!(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九日,讲于纽约东初禅寺,姚世庄整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