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 星云大师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道证法师 济群法师 印光大师 证严法师 太虚大师 净界法师 慈法法师 宽运法师 明一法师 白圣法师 白云禅师 宝静法师 本法法师 本焕法师 本性法师 本源法师 斌宗法师 忏云法师 昌臻法师 常福法师 常照法师 超定法师 超然法师 彻悟禅师 成峰法师 成刚法师 持松法师 崇慈法师 传道法师 传明法师 传印法师 纯祥法师 慈航法师 慈舟法师 慈庄法师 达观法师 达摩祖师 大寂尼师 道坚法师 道信大师 道隐法师 道源法师 涤华禅师 谛闲法师 东初法师 法藏大师
圣严法师讲解
  • 打坐的最佳时间 (圣严法师)打坐的最佳时间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 《金刚经讲记》 (圣严法师)《金刚经讲记》

    《金刚经》是一部很有名也很有用的经典,在中国佛教界流通极广,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次的讲经方式和以往稍有不同,不是依照原经文,而是照著我所尝试编列的纲要来向各位介绍,如此,大家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简要的方式,完整清楚地瞭解《金刚经》的内容。

  • 《俱舍论》概述 (圣严法师)《俱舍论》概述

      世亲论师是犍陀罗国人,到迦湿弥罗国学《大婆沙论》之后,回国即出要义,计六百颂,再送到迦湿弥罗,当时有部的悟入论师,以其有违正统的教义,要他为颂作释,世亲便作了释论,这便是《阿达磨俱舍论》(Abhidharmako′sa-′sa-srowa 以下略作《俱舍论》)。此论现尚存有梵文论疏,及西藏译的印度之注疏数种。中国近人演培法师作有《俱舍论颂讲记》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圣严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法华经》第二十五品,因为受到普遍的重视、流通和读诵,所以又以《观音菩萨经》为名单行成册。这部经从高深的层面来看,极富有哲理,从其简易面看,又是非常易懂、人人都可接受的经典。《法华经》全称为《妙法莲华经》,「妙法」意指是一切佛法之中最好的佛法;而将微妙的法句、法义贯串起来,便称为经。

  • 佛教的修行方法 (圣严法师)佛教的修行方法

      今天的讲题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出家人到山里去,或是关起门来在寺院里才能修行。事实上修行二字固为佛教名词,但在每个人日常生活里也都用得到。修就是修理、修正或修持。我们房子坏了破了要修理,家具破了坏了要修理,同样的

  • 从大悲咒谈怎么祈福有福 (圣严法师)从大悲咒谈怎么祈福有福

      (一)现代社会的三点危机  现代社会由于迅速转型而隐藏了种种危机,总括来说有以下三点:1 自私心重,道德沦丧 现代社会亦是物质昌明的社会,大家为了追求物质的拥有,彼此你争我夺、自私自利,想尽办法排挤他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来愈紧绷、愈来愈冷漠,少人溺己溺的道德观,同情心、同理心荡然无存。

  • (圣严法师)打坐时体内有气流动

    问:大约四年前开始,偶而感到有气胀地从左脚心,经背脊,到达眉心,后来则经常发生,偶而头顶中央,亦会感到胀胀地。上午七、八点左右,中午十二点至一点左右,下午五、六点左右,感受较强,工作劳累或站倦时,感受也强,不知是何现象? 答:左脚心是肺、胃、左肾、心、十

  • (圣严法师)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问:大约也在四年前开始,在静坐时偶有举阳现象及性交快感,导致性欲冲动,出精外漏数次,事后身心均感不适,最近则极少有此现象。如何才能突破男女关?将来结婚后,为了修行,是否以有名无实较妥当? 答:依据生理现象,性冲动或性反应的原因,大别有二:1、是新陈代谢正

  • 禅为何能化解压力? (圣严法师)禅为何能化解压力?

      生活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比过去更频繁,接触面也更广,但是,每一个人都是为了自己或所属团体的利益在努力,在争取,在计划。因此,人与人之间有矛盾,团体与团体之间也有矛盾,这些矛盾,比在过去的社会里更明显。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 越慈悲,越智慧,越无忧 (圣严法师)越慈悲,越智慧,越无忧

      聪明的人,不一定智慧。真智慧一定少烦恼。但只有深入他人内心世界,关怀对方,才能得到真智慧……。通常,人有三种生命:一种是肉体的生命,它是由母亲怀胎十月所生;第二种是历史的生命;第三种是智慧的生命。短短几十年的肉体生命之后,还有历史的生命

  •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讲佛遗教经

      佛遗教经讲记  圣严法师著  前言  我小时候出家做小沙弥时,师长即教我要读《佛遗教经》;进了佛学院,老师也要我们读此经;后来我在关房中,这也是一部我阅读再三的经典。法鼓山僧团成立之后,我教诫

  • 禅修,是一种由内到外帮助人放松压力的根本之道 (圣严法师)禅修,是一种由内到外帮助人放松压力的根本之道

      1 上班族在面对每日忙碌的工作时,虽然知道身心要放松,却很难真正清楚什么是放松。因此,特别设计“放松禅”,让大家在阅读本书前,先体验以禅法放松的感觉与好处。2 放松引导可运用在任何地方,无论是在公司、家里、乘车或等人时,坐着或站着皆可练习。如果是选择站

  • 从《普门品》谈如何自助助人 (圣严法师)从《普门品》谈如何自助助人

      在《楞严经》中有提到,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以前,修行得到耳根圆通,从闻思修而入三摩地,然后进入无我、寂灭的境界;之后,体会到诸佛菩萨的慈悲愿力,体念到一切众生还在受苦受难,于是观世音菩萨发广大愿,寻声救苦,无处不现身,无时不度人,如同《法华经.普门品》所述的,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能够有苦的离苦、有难的离难、有灾的消灾,

  • 无量寿经讲记 自序 (圣严法师)无量寿经讲记 自序

      阿弥陀佛之所以成为阿弥陀佛,是因为他在修行菩萨道的阶段,发了四十八个大愿,最后不但修行成佛,也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救济一切众生。而叙述阿弥陀佛成佛的因缘,以及发愿的愿文,就是《无量寿经》的主要内容。许多中国佛教徒,在每天早晚课诵的时候,都会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对于〈赞佛偈〉中「四十八愿度众生」的句子,都能朗朗上口

  • 在家居士如何学佛 (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学佛

      佛学与学佛  很多人都以为佛学很不容易懂,因为专门性的名词太多、经典太多、论书太多、教理思想的派别也太多,初进佛门的人,颇有望洋兴叹而不知何取何舍的困难。即使是专门以研究佛学的学者而言,也很难找到

  • 虔心学佛深信因果,为善去恶消灾延寿 (圣严法师)虔心学佛深信因果,为善去恶消灾延寿

      佛法所讲的因果就是指自然力的平衡,灾难现象的发生或幸福的来临就是因果的酬偿:善因的酬偿是富贵寿考,恶业的酬偿是灾难病危。所以从佛法的观点而言,消灾、延生的最好办法是为善去恶。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须接受;

  • (圣严法师)四十二章经讲记

    暂无简介

  • (圣严法师)维摩经六讲

    维摩经六讲

  • (圣严法师)人行道

    暂无简介

  • (圣严法师)找回自己

    暂无简介

  • (圣严法师)平常心是道

    暂无简介

  • 禅门修证指要 (圣严法师)禅门修证指要

    《禅门修证指要》圣严法师著。古人用“指月”形容经义祖训的功能。也有赵州从谂禅师将自己反锁室内而烧满屋烟,大喊“救火!救火!”的公案。当时南泉禅师从窗口将钥匙投入,令赵州自开门户、自出火窟。

  • 六波罗蜜讲记 (圣严法师)六波罗蜜讲记

      佛法是从理论的方向来认识,以及从实践的方法来体验。分成基础的佛法和发展的佛法。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并没有小乘和大乘的佛法之分。而是在佛涅槃一百多年之后,才有小乘部派的佛教,又经过三、四百年,有了大乘佛教的出现。然而,大乘佛教看部派佛教,甚至于原始佛

  • (圣严法师)大悲咒与大悲忏的修行入门

    经忏,种类繁多,以观音为主的《大悲忏》仅是其中之一。 是与观世音菩萨的甚深因缘罢,整个飘

  • (圣严法师)我为你祝福 从〈大悲咒〉谈如何祈福有福

    (一)现代社会的三点危机现代社会由于迅速转型而隐藏了种种危机,总括来说有以下三点:

  • (圣严法师)观世音菩萨

      (一)前言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  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

  • (圣严法师)打坐的基础方法

    一、放松身体 1、头部 ①眼睛不用力就是放轻松,无论是睁眼或闭眼,不用眼球看,不用眼球想。 ②脸部肌肉松弛,从心里有股安定的喜悦升起,表现在脸上,有松弛的感觉。如果脸部的表情僵硬或者拉长脸乃至于故意假装笑脸的样子,都是紧张而非放松,为什么会紧张呢?例如:恐惧、忧虑、动

  • 圣严说禅 (圣严法师)圣严说禅

    《圣严说禅》没有教授禅修的方法,而是用一百则禅语的解说,让读者体验禅修者的心境,遇到困顿逆境时,可以当做精神食粮;

  • (圣严法师)念佛与助念

      (一)念佛的方法  一、共修念佛  各位莲友:当你们要来寺院念佛的那一天,应该从早上开始就做好 身心的准备。这一天最好能不吃荤腥,至少也□吃肉边菜,并且不抽烟 、不喝酒。万一无法做到,或是到了晚上才想

  • (圣严法师)佛教的“苦”和基督教的“罪”是一回事吗?

      由惑造业,由业感苦,因苦生惑,永无了期。  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子子孙孙,都要受苦。  佛教的苦相当于基督教的罪吗?  一般无宗教信仰的学者的确是作如此观的,他们以为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劝人为善总是一

  • (圣严法师)多闻与所知障

      凡人多半眼高手低,能说不能做。聪明人和知识分子尤其是这样。这些人读书读得多,有机会认识很多人的思想见解,加上天生聪明,能举一反三,可以说得比别人更好。但是,检查他们的行为,往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

  • (圣严法师)八正道讲记

    八正道讲记 圣严法师著 目录 何谓八正道? 八正道的地位 八正道是舍苦乐二边的中道行 八正道的定义 八正道的内容 八正道与三增上学 八正道与四圣谛 八正道与十二因缘 八正道是三乘共法 八正道即为大乘佛法 出离三界的八正道 何谓八正道? 八正道(?ry?st?ngika-

  • (圣严法师)金刚经的「应无所住」

    (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

  • (圣严法师)六祖坛经录要

    暂无简介

  • 为何说人死后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变鬼? (圣严法师)为何说人死后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变鬼?

      佛教相信轮回是确实的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佛教相信,除了已经解脱生死(如小乘的阿罗汉)或已经自主生死(如大乘的圣位菩萨)的圣者之外,一切的众生都不能不受轮回的限制。  所谓轮回,

  • (圣严法师)四圣谛讲记

    四圣谛讲记 圣严法师著 四圣谛讲记 佛法的基础 为何说是「四圣谛」? 圣谛是什么? 四圣谛的经论依据 四圣谛是世间和出世间的两类因果 四圣谛的内容 结论 四圣谛讲记 四圣谛是基础的佛学,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后的第一个夏天,最初在鹿野苑为五位比丘弟子所讲的佛

  • (圣严法师)因果法

    圣严法师:因果法 接着我们来讲‘因果\\\\\’,因果是从因缘而来的。从‘前与后\\\\\’的关系看,叫作因果;从‘彼与此\\\\\’的关系看,叫作因缘。你和我的关系,他和他的关系,彼此之间发生关系叫作缘。由现在的缘,连接上过去的缘和未来的缘,便是三个时间和位置的两重因果关系。

  • (圣严法师)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

    暂无简介

  • (圣严法师)七觉支讲记

    七觉支讲记 圣严法师著 三十七道品第六科 何谓七觉支? 七觉支的意义 《阿含经》中的七觉支修持及其功用 大乘经论中的七觉支 三十七道品第六科 近几年来,我都是在讲解三十七道品这一个主题,这是佛法的基本修行方法。能够修成三十七道品,就能得解脱,在上座部或

  • (圣严法师)四弘誓愿讲记

    四弘誓愿讲记 圣严法师著 目录 编者序 前言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附录 - 四弘誓愿 编者序 【随身经典】系列丛书是法鼓文化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一九九九年,最特别的一项献礼,内容收录了圣严法师针对经典、历代祖师文

  • (圣严法师)如何理解佛教?

    如何理解佛教? 圣严法师 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论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习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内。相对地,中国的佛教,也不全同于印度或其它国家的佛教;因为佛教到了中国之后,经过近两千年的发扬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

  • 圣严法师思想行谊 (网络)圣严法师思想行谊

    圣凯法师,1972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苍南县,先后就学于中国佛学院、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2005年10月,进入清华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 (圣严法师)五根五力讲记

    五根五力讲记 圣严法师著 五根五力讲记 何谓五根及五力?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五根? 五力的功用 五根五力的经证及论证 问答 五根五力讲记 五根与五力为三十七道品之第四与第五科;道品,又称菩提分、觉支,即为追求智慧,进入涅槃境界之三十七种修行方法,故又称

  • (圣严法师)因果与因缘

    因果与因缘 圣严法师 今天我想用两个名词的四个字,将佛学作一个概要性的介绍,那便是「因果与因缘」。因果和因缘的意义,可以作浅显的说明,也可以作深广的发挥。如能掌握了因果及因缘的精义,便是掌握了整个佛教的教义。所以,我要沿着两个方向,来探讨它,一是教

  • (圣严法师)四如意足讲记

    四如意足讲记 圣严法师著 四如意足是四种定境 修证次第中的四如意足 四如意足的内容 四如意足即是四种三摩地 四如意足即是四神足 四如意足为何称为四神足 四神足不是神足通 四如意足是四种定境 四如意足是基本的佛法,是四种定境,又名四神足或四如意分,是三十

  • (圣严法师)心的诗偈信心铭讲录

    暂无简介

  • (圣严法师)我为你祝福 从大悲咒谈如何祈福有福

      (一)现代社会的三点危机  现代社会由于迅速转型而隐藏了种种危机,总括来说有以下三点:  1 竞争激烈,乏安全感  工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少守望相助的精神,却有你争我夺的敌对意识,因此人际间普遍

  •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因缘就是自然现象

    在佛法的修行方法中,有一种因缘观,能帮助我们转变观念、破除执着,做出正确的决定,避免被七情六欲所困。 当我们面对各种诱惑或刺激时,无论产生的感受是痛苦或快乐,都要马上想到,这些境界以及伴随而来的感觉,只不过是物质彼此接触后所产生的一种效果,并非真实

  • (圣严法师)四正勤讲记

    四正勤讲记 圣严法师著 编者序 四正勤是三十七道品的内容之一 四正勤的异名 善法与恶法 四正勤的内容 修行四正勤在大小乘的重要性 精进的种类 佛教基本三经皆重视精进行 结论 编者序 【随身经典】系列丛书是法鼓文化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一九九九年,最特别的一

  • (圣严法师)其实,净土就在人间

    大家一向认为,净土一定是指佛的世界或是佛国,例如,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以及许多佛陀所介绍的他方无量无数的诸佛世界。其实,也有经典说到,净土就在人间。在信仰中,须弥山的北方,有一个郁单越;以及当来弥勒佛降临人间成佛之时,我们这个世界,也就成为人

  • (圣严法师)忙得快乐,累得欢喜

    圣严法师 各行各业,凡是想成功的人,生活都十分忙碌,往往弄得吃也不得安宁,睡也不得安宁。为了名利,一天到晚辗转在世俗尘劳中。到底我们每天这样忙碌奔波,为的是什麽?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又是什麽呢? 而且一般人的观念都认为:「为谁辛苦为谁忙?

  •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佛教教徒如何对待感情生活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就是说脱离以上三种情,就不是众生。而且,

  • (圣严法师)带业往生的念佛方法

    圣严法师:带业消业生净土的念佛方法 一、修净业和消罪业 诸位善知识:我们在佛七期间的每晚进行「大回向」之后,都有发愿「求生净土」的礼拜。是不是能生净土?当然不容怀疑,但是修行西方净土法门的人,善根有深浅之别,修行的时间有迟早之异,修持的工夫有勤惰之差,业障也有多少不

  • (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理念根源

    建设人间净土理念根源

  • (圣严法师)忏悔在生命内容中发生的根本意义——圣严法师

    经忏,种类繁多,以观音为主的《大悲忏》仅是其中之一。 是与观世音菩萨的甚深因缘罢,整个飘摇,动荡的青春,我日日所拜、所持的,即是《大悲忏》。 但是,《大悲咒》与《大悲忏》是不是一样呢? 两者究竟有何关联?又有何差别? 《大悲咒》与《大悲忏》两者系出同源,

  •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念佛禅七开示精华录》

    念佛也是禅 念佛,通常被认为是净土法门,为什么成了禅呢?其实,不管任何法门,都走向一个目的--离苦得乐、消业除烦恼。没有一定的法门叫做禅,念佛同样可以是禅的法门。 我们禅修时用默照禅、话头禅、数息禅,念佛时用的就是念佛禅。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即能修成「

  • 禅关策进录要 (圣严法师)禅关策进录要

    《禅关策进》分前后二集。前集又分二门。第一门为诸祖法语节要,收录筠州黄檗运禅师等诸祖师之示众、普说,凡三十九条。第二门为诸祖苦功节略,由独坐静室至独守钝工,记诸祖参禅苦功消息,凡二十四条。

  •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开示:瞋心与慈心

    有人说现代人的瞋心很重,所以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了暴戾之气。所谓瞋,是个总名称,它的内容包括不满意、愤怒、怨恨、看不惯和不自在等内心的感受。呈现在外表上,则是一种愤怒的表情或动作,让人觉得阴险、奸诈或是恐怖,彷佛生命将受到威胁。可以说,凡是不能以慈

  • (圣严法师)洞山宗旨

    暂无简介

  •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修行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行》

    修念佛法门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信心,第二是愿心,第三则是精进念佛行。 一、信 修行佛教任何一种法门首先都要强调「信」,因为有信心才有愿心。佛教和一般宗教不同,认为相信神就可以了,佛教说的信,是要相信佛、法、僧三宝,而且还要相信自己,不仅相信自己心外

  • (圣严法师)如何和不喜欢的人相处——圣严法师开示

    中国人常说的人缘,日本话称为人气。例如,有的明星在戏里的演出不一定很出色,但是他有某种特质,无形中会吸引许多影迷,很受大家欢迎;有的明星则没有这种特质,但他的戏演得好、歌唱得好,所以还是会有许多戏迷、歌迷支持他,这是因为他透过美妙的歌声、精湛的演技

  • (圣严法师)人格在寂寞中升华——圣严法师

    一个寂寞的人,虽能引起他人的同情;但人之对于寂寞的境遇,总是容易引起哀伤的情绪。所以寂寞的境遇,总是不受一般人所欢迎的。 但是,人而真正能够忍受寂寞,安于寂寞,乐于寂寞,并且愿以寂寞为其终身之良友者,他将必然通过寂寞之路,透出于寂寞的氛围之外。他将会

  •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有聚有散才能成长

    俗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见爱情、友情、亲情虽然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温暖,却也充满痛苦的催折,尤其是生离死别时,更是让人痛苦。因此有人以为,只要将情感斩断,就再也不会痛苦了!然而如同佛所说,众生都是「有情」,就是因为众生有爱的缘故。 众生最爱的是自己

  • (圣严法师)“念佛”与“持咒”有何不同

    念佛 持咒 文/圣严法师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法及密宗教法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 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佛。例如七天之中

  • (圣严法师)观心铭初心修悟法要

    暂无简介

  •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因果法》

    接着我们来讲因果,因果是从因缘而来的。从前与后的关系看,叫作因果;从彼与此的关系看,叫作因缘。你和我的关系,他和他的关系,彼此之间发生关系叫作缘。由现在的缘,连接上过去的缘和未来的缘,便是三个时间和位置的两重因果关系。 诸位想听佛法,结果来农禅寺听

  • (圣严法师)人鬼之间的佛事

    前言 你们是为了慎终追远,报答亲恩,或是为了超度眷属,纪念故友,或是为了植福延寿,消灾免难等等的因缘,来作一番庄严而隆重的佛事;你们花费了很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来成就此一善举,但是,真正做佛事的意义,你们完全了解吗?请你们细心地把这本小册子读完,那么,这

  • (圣严法师)禅——自我的提升

      禅——自我的提升  佛法讲无我,但是众生皆有我。佛在经中,也处处以我自称,如:我如来、我世尊等等,代表著佛也有我。不过,凡夫的我是烦恼的执著,佛的我是对救度众生而言的假名施设。  《阿含经》中

  • 禅门锻炼说要略 (圣严法师)禅门锻炼说要略

    《禅门锻炼说》一卷。山戒显(1610~1672)明末僧。江苏太仓人,俗姓王。字愿云(一作愿云)著。又称《禅林锻炼说》。

  • (圣严法师)休闲与修行

      休闲与修行  休闲是无事可做,修行是必须有行可修,看来是相反的,尤其一般人总以为,忙著事业的人,无暇修行,有了闲暇,才能修行;这是不正确的。忙人正需要修行,修行并不由于无事可做。一个日理万机的

  • (圣严法师)永嘉证道歌止观颂

    暂无简介

  • (圣严法师)禅——平常身心

      禅——平常身心  什么是平常身心?  什么是平常身心?一般人的身心状况称为平常身心,修行修了一段时间,而有了成就的人的身心也叫平常身心。  一、平安的身体  普通人的身心状态,若从身体来说是有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