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选语录 禅学的黄金时代 禅宗与佛学 只有行愿 宏智禅师广录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人天眼目 南禅七日 禅林宝训 拈八方珠玉集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 汾阳无德禅师语录 法演禅师语录 缁门警训 佛教徒人生态度 夜明观带修前的开示 虚堂和尚语录 明觉禅师语录 般若锋兮金刚焰之禅门不可欺 禅宗十牛图 禅与坐禅的方法 禅门散论 从“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南禅美学思想嬗变轨迹 禅海微澜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 雪峰真觉禅师语录 圣严法师思想行谊 建设人间净土理念根源 正法眼藏 一心二门
建设人间净土理念根源
  • 第一节

    圣严法师思想行谊 作者:曹仕邦 林煌洲等 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理念根源 法师大陆出家学习与近代中国佛教兴革 释果朴 中华佛学研究所 第一节 前言 1近代中国佛教随着国家遭受国外列强的殖民、船坚炮利,被迫地向世界打开门户,而受到西方基督教、民主、社会

  • 第二节(一)

    第二节「建设人间净土」理念沿革 圣严法师提倡的「建设人间净土」的内容是什么?何时有「建设人间净土」理念,何时开始使用「建设人间净土」标语?对此问题,本文从两方面处理:一为显正,二为破妄。显正部分:检视法师民国六十七年(1978)正式独立在台湾开始弘化5,

  • 第二节(二)

    (三)回归佛陀本怀、人间化佛教民国八十二年(1993) 到了民国八十二年(1993),圣严法师在其《圣严法师学思历程》则更详细地说明「佛陀出现在人间,亦以人类为主要摄化对象」的化世内容与方式,并从不同于民国六十七年(1978)的观点,指出近代佛教何以衰弱的原因佛教

  • 第二节(三)

    二、质疑「回归佛陀本怀」(「回归印度」)「援儒入佛」 原始佛教出世的史实消极、出世 根据前述探讨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理念沿革,可以理解「近代复兴中国佛教」的主要路线,就是将长期衰弱的中国佛教「回归佛陀的本怀」29。但这一回归运动,在杨惠南〈「人

  • 第二节(四)

    三、答辩「建设人间净土」早期用语 民国四十七年(1958) (一)「自私」的终点慈悲的圆满表现(提升人的品质) 对梁氏或一般学者所谓「佛教是消极、出世」,圣严法师曾在其《学思历程》一书引民国四十七年(1958)所写的〈人心的安顿和自性解脱〉一文予以回应。文中

  • 第二节(五)

    (三)「避世」的目的建设以离开世界(美化人生〔提升人品〕以达理想社会〔建设人间净土〕) 关于批评佛教只「适合未来世界」一说,法师在民国四十六年(1957)〈理想的社会与美化的人生〉一文,对同一个世界的两种对立态度「离开」、「建设」,归为两个不同的层次「

  • 第三节(一)

    第三节「建设人间净土」理念溯源 然而虚大师已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在大陆舍报,59当时法师在上海静安寺就读佛学院,年仅十八岁,与虚大师没有直接的师生、师徒关系。60因此法师民国六十七、七十八年(四十七、四十八岁)谈及「近代复兴中国佛教」人物,而说及「先

  • 第三节(二)

    二、「建设人间净土」的播种香火道场学习 (一)香火道场 1.传说的狼山彩绘美梦 圣严法师十四岁到二十岁在大陆出家,后来还俗。法师反省其何以其失去僧人的身分,法师以为十四岁时的出家动机太过浪漫所致: 我十四岁的时候,曾经为我的出家而编织过一个美丽的梦,狼

  • 第三节(三)

    (二)出家学习 1.出家因缘家贫、音声佛事 这种印老不以为是出家的理想场所香火道场,为何法师会到那里出家?那是穷人家父母,为栽培年幼孩子,能做的最好选择。法师母亲见法师有读书之质,家无读书之资,以致辍学在家,故对着想把法师引介到寺院当和尚的邻居说: 我家

  • 第三节(四)

    (三)近代佛教兴革余痕 1.狼山的转变 前文述及法师的师父,对法师讲永明延寿禅师修法华忏,夜梦观音菩萨的感应事迹,当不是刻意翻书宣讲,而是顺手拈来的教诲;还有「师父、师公、师祖、师曾祖的督导功课」;「同时还为我请了两位老师」。这无不让人感受到寺院是有「文风」,且注重教育。此一场景,与清末民初大力建设南通的张謇(1853~1926),所描写的狼山和尚「俗不可耐的酒肉和尚,内中识字的很少,更不用说懂得经典了。」已大不相同。 又香火鼎盛的狼山,虽「用许多道人工作,出家人不必作苦力,

  • 第三节(五)

    三、「建设人间净土」的方法经忏道场启发 (一)法师立志教育挽救人心 圣严法师在狼山香火道场虽有了难以自抑「尽我自己所能,读懂、读通佛经用来告诉他人」的愿望。但出家后的隔年(民国三十五年)就去了狼山法聚庵在都会城市的上海分院大圣寺赶经忏: 每天日以继

  • 第三节(六)

    (三)佛教因应抗日后的乱与贫 1.面目全非的佛教 抗战时,法师在俗家乡下,白天时见到、听到日军在当地奸、杀、淫、掳、掠,夜晚则有国人游击队的活跃与强盗的光临。而平常田里一切努力的所得,除了缴租,乡里的保甲长、游击队、和平军也不时地来搜括。169致使法师

  • 第三节(七)

    四、「建设人间净土」的忧患使命僧教育的未来 民国三十三年(十五岁)圣严法师已有弘扬佛法,以实现世界大同或人间净土的愿景;民四三十五年(十七岁)赶经忏时,对经忏与国难、人心之间互为因果的反省,使弘化济世的愿望,转为以教育培养弘法人才,而实现「人间净土」

  • 第三节(八)

    3.忧患意识的觉醒 以上法师这些学习,都是在「僧教育仍未见出可资乐观的希望来!出家人到底应该怎么办?」的忧患意识下进行的。因为法师民国三十六年(1947)春刚入学,虚大师在同年三月上海玉佛寺圆寂,法师与静安学院师生全体由玉佛寺送大师遗体至海潮寺火化,在回

  • 第三节(九)

    (三)近代佛教兴革的静安寺含义 1.忧患悲愿的承转地静安寺 静安寺根据圣严法师的记载,是一个三国已有的古寺,他的背景没有狼山大圣菩萨的道场感应事迹多,也没有真实的古迹可资欣赏与凭吊。仅仅是在上海市区中心,于寺产纠纷闹着不可开交的一个普通寺院而已。233

  • 第三节(十)

    (4)「中华佛教总会」消失「管理寺庙条令」实施 A.虚大师确立僧制重整志向 但民国四年(1915)十月,政府却撤销了「中华佛教总会」,「规定寺庙财产由住持管理,不得抵押或处分。遇有公益事业之必要,及地方之许可,不在此限。并有寺庙住持违反管理之义务,或有不遵守僧道清规,情节重大者由当地长官训诫,或予撤退等规定。」「因而开启了地方官吏与土豪劣绅互相勾结兼并庙产之路。」264 就是这个「管理寺庙条令」激发了闭关中的虚大师,根据「教理史」,以重整佛教制度为目的,而写了《整理僧伽制

  • 第四节(一)

    第四节 结论 一、「建设人间净土」的外缘内因与教育路线 (一)「建设人间净土」的圆熟外缘东老 本文「建设人间净土理念沿革」的探讨里,「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在民国四十六、四十七年(1957、l958)有「美化人生以达理想社会」、「慈悲的圆满表现

  • 第四节(二)

    二、「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依据与融会路线 (一)以新融旧的「人间佛教」 法师在大陆虽受虚大师间接地影响,蕴育了「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而发心弘化:说法「给人类听」,是虚大师学理改革「人生佛学」的主轴;立志教育,培育「人才」,挽救「人心」,是虚大师的教

  • 第四节(三)

    [注释] 1.以下本篇报告,太虚大师,本文亦称为虚大师或大师;印顺导师,本文常称为印老;圣严法师,凡报告中称法师者,一律都是;东初老人,文中常称为东老、东老人;智光长老,或称为智老。寄禅和尚,亦名八指头陀,或寄禅、寄老、敬安。 2.提倡建设人间净土者,还有星云

  • 第四节(四)

    51.《人生》杂志第10卷第4期(台北:中华佛教文化馆,1958年4月10日)。 52.同上。 53.释圣严:《学思历程》页11。 54.僧人读儒书,是寺院传统。尤其到了明朝,三教会通,僧俗皆有以儒家的孔、孟言论来解释或说明佛教的经典。虚大师继此思潮,民国十四年提出了「宗孔

  • 第四节(五)

    101.林其贤:《七十年谱》页53。 102.释圣严:《归程》页55。 103.释圣严:《学思历程》页18。 104.同上。 105.参Master Sheng-yen,sutbtle wisdom Understanding Suffering,Cultivating Compassion Through Chan Buddhism页4-6(New York:Doubleday,1999)。 106

  • 第四节(六)

    201.同上,页126。 202.同上,页133、134。 203.同上,页128;《悼念妙然法师》页126:「其实,持松法师是名誉住持,寺院及佛学院的运作,均由白圣法师负责,妙然法师虽为副寺,倒有点像是监院,经常坐镇寺务处办公,很少过问佛学院。」(《法鼓全集光碟版》第三辑第七册

  • 第四节(七)

    301.同上,页185-186。 302.同上。 303.同上,页185。 304.同上,页182。 305.同上,页177、182、187。 306.同上,页179、178。 307.同上,页179。 308.释圣严:《学思历程》页47。 309.同上,页172-184;释圣严:《归程》页99-103。 310.民国二十九年虚大师提出「行之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