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选语录 禅学的黄金时代 禅宗与佛学 只有行愿 宏智禅师广录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人天眼目 南禅七日 禅林宝训 拈八方珠玉集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 汾阳无德禅师语录 法演禅师语录 缁门警训 佛教徒人生态度 夜明观带修前的开示 虚堂和尚语录 明觉禅师语录 般若锋兮金刚焰之禅门不可欺 禅宗十牛图 禅与坐禅的方法 禅门散论 从“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南禅美学思想嬗变轨迹 禅海微澜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 雪峰真觉禅师语录 圣严法师思想行谊 建设人间净土理念根源 正法眼藏 一心二门
从“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南禅美学思想嬗变轨迹
  • 南禅美学思想嬗变轨迹(一)

    自马祖道一开创洪州宗后,中国禅宗便进入了由早期禅宗过渡到中国式禅宗的新时期,南宗禅学也由前期(慧能神会时代)转入了后期,马祖禅成了中唐之后的南宗禅学的正脉。正如胡适所指出的:至唐之慧能、道一,才可说是中国禅。中国禅之中,道家自然主义成分最多,道一是

  • 南禅美学思想嬗变轨迹(二)

    二 马祖道一的即心即佛说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 即心即佛说关于审美本体的追问。 禅宗是把心性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而心这个概念又是整个禅宗思想的理论基石,可以说禅宗的整个理论体系就是从把握本源(心)这一点出发而建立起来的。而心的内涵则涉及禅宗的审

  • 南禅美学思想嬗变轨迹(三)

    三 即心即佛说关于审美境界的求索。 即心即佛之佛乃是指一种终极境界佛陀境界。禅宗作为一种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它的最高宗旨是积极肯定人生,把握人生,建构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而且为人们提供一条进入人生最高境界的必由之路。禅宗把那种随缘任运、自然适意

  • 南禅美学思想嬗变轨迹(四)

    四 即心即佛说关于审美体验的探究。 禅体验是禅宗区别于其他佛教宗派的独具的特质。禅体验又称般若观照,般若就是智慧性(众生之本性)。参禅者如要自在解脱,就必须起般若观照,以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是解脱〔39〕。禅体验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

  • 南禅美学思想嬗变轨迹(五)

    五 我们从前面对马祖道一及其门下即心即佛说的美学意蕴的考察和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洪州宗对慧能所创立的南宗禅有重大的发展,对南宗禅门人所普遍认同而且经常使用的著名命题即心即佛作出了新的诠释。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慧能神会的禅学及其美学思想中,由于存在着对心性本源作净染的二元分别的影响,在主要注重现实世俗人心与并未忘怀自性清净心之间犹豫徘徊,因而在终极境界、佛性理论、修行方式以及审美境界观、审美本体观和审美体验观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这从一个方

  • 南禅美学思想嬗变轨迹(六)

    六 马祖道一在早年是倡导即心即佛的,而且在诠释即心即佛时,对慧能禅学及美学思想作了重大发展,从而使此命题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但道一在他生命的最后10多年(约在大历、贞元年间)却变而提倡非心非佛。据《祖堂集》卷三《慧忠国师》记载:伏牛自在和尚为道一送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