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渊源 禅宗哲学象征 禅宗诗歌境界 碧岩录 与祖师同行 明一法师说公案 祖堂集 宋僧元净遗事 禅门修证指要 楞伽师资记 古尊宿语录 禅林僧宝传 禅宗宗派源流 圣严说禅 禅师语录
禅林僧宝传
  • 禅林僧宝传简介

    三十卷。宋慧洪(德洪)撰。略称《僧宝传》。收在《万续藏》第一三七册、《禅宗全书》第四册。系一兼载僧传与语录之禅宗史传类典籍。 慧洪,又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为宋徽宗(政和)时名僧。颇为丞相张商

  • 禅林僧宝传 第一卷

    禅林僧宝传 第一卷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 禅师讳躭章、泉州莆田黄氏子。幼而奇逸。为书生不甘处俗。年十九弃家、入福州灵石山。六年乃剃发受具。咸通初、至高安、谒悟本禅师价公。依止十馀年。价以为类巳、堪任大法。於是名冠丛林。将辞去、价曰。三更

  •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卷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卷 韶州云门大慈云弘明禅师 禅师名文偃、姑苏嘉兴人也。少依兜率院得度。性豪爽、骨面丰颊、精锐绝伦。目纤长、瞳子如点漆。眉秀近睫、视物凝远。博通大小乘。弃之游方、初至睦州。闻有老宿饱参。古寺掩门、织蒲屦养母。往谒之、方扣门。老宿

  • 禅林僧宝传 第三卷

    禅林僧宝传 第三卷 汝州风穴沼禅师 师讳延沼。以伪唐乾宁三年十二月、生於馀杭刘氏。少魁礧、有英气。於书无所不观。然无经世意。父兄强之仕、一至京师。即东归、从开元寺智恭律师。剃发受具、游讲肆。玩法华玄义、修止观定慧。宿师争下之、弃去游名山。谒越

  • 禅林僧宝传 第四卷

    禅林僧宝传 第四卷 福州玄沙备禅师 禅师名师备。福州闽县谢氏子。少渔於南台江上。及壮忽弃舟。从芙蓉山灵训禅师断发。诣南昌开元道玄律师所、受具足戒。芒鞋布衲、食才接气。宴坐终日、众异之。兄视雪峰、而师承之。雪峰呼为头陀。每见之曰、再来人也、何不

  • 禅林僧宝传 第五卷

    禅林僧宝传 第五卷 潭州石霜诸禅师 禅师名庆诸、庐陵新淦陈氏子也。生而神

  • 禅林僧宝传 第六卷

    禅林僧宝传 第六卷 云居宏觉膺禅师 禅师名道膺、幽州玉田人也。生于王氏。儿稚中、骨气深稳、言少理多。十岁出家於范阳延寿寺。又十五年、乃成大僧。其师使习毗尼、非其好。弃之游方、至翠微会。有僧自豫章来、夜语及洞上法席。於是一钵南来、造新丰。谒悟本

  • 禅林僧宝传 第七卷

    禅林僧宝传 第七卷 天台韶国师 天台国师名德韶。处州龙泉人、生陈氏。母叶、梦白光触体。觉而娠、生而杰异。年十五、有梵僧见之。拊其背曰、汝当出家。尘中无置汝所也。乃往依龙归寺剃发。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满分戒。後唐同光中、谒舒州投子庵主不契。造龙牙

  • 禅林僧宝传 第八卷

    禅林僧宝传 第八卷 圆通缘德禅师 禅师名缘德、生杭州临安黄氏。年十七、师事东山老宿勤公、剃发受具。神观靖深、中空外夷。以精进为佛事。年二十四遍游诸方。烂熳丛席。至襄州清谿、谒进禅师。栖迟不去久之。江南李氏有国日。德混迹南昌之上蓝寺。楚国宋公齐

  • 禅林僧宝传 第九卷

    禅林僧宝传 第九卷 龙牙居遁禅师 禅师名居遁、生於郭氏、抚州南城人也。年十四、依吉州满田寺剃落。又六年诣嵩岳受具。遁风骨癯、甚视瞻凝。远性夷粹语论英发。初谒翠微不契。至临济亦不契。乃造洞山悟本价禅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价曰、待洞水逆流即告汝

  • 禅林僧宝传 第十卷

    禅林僧宝传 第十卷 重云晖禅师 禅师名智晖、咸秦人、生高氏。童稚时、至精舍、辄留止如家。圭峰温禅师、见而异之、为剃发。年二十、受满足戒。师事高安白水本仁禅师。十年而还洛京。爱中滩佳山水。创屋以居、号温室院。日以施水给药为事。人莫能浅深之。梁开

  • 禅林僧宝传 第十一卷

    禅林僧宝传 第十一卷 洞山聪禅师 禅师名晓聪、生杜氏、韶州曲江人。少依云门寺得度。头骨峣然、一帔阅寒暑。周游荆楚、饫厌保社。与众作息、无有识之者。在云居时、传僧伽在维扬。於是禅者立问曰。既是泗州僧伽、因什么扬州出现。聪婆娑从旁来。众戏使对之。

  • 禅林僧宝传 第十二卷

    禅林僧宝传 第十二卷 荐福古禅师 禅师名承古、西州人、传失其氏。少为书生、博学有声。及壮、以乡选至礼部、议论不合。有司怒裂其冠。从山水中来、客潭州了山。见敬玄禅师、断发从之游。已而又谒南岳雅禅师。雅洞山之子、知见甚高、容以入室。後游庐山、经欧

  • 禅林僧宝传 第十三卷

    禅林僧宝传 第十三卷 福昌善禅师 禅师名惟善、不知何许人。住荆南福昌寺。嗣明教宽禅师。为人敬严、秘重法道。初住持时、屋庐十馀间。残僧数辈。善晨香夕灯、升座说法、如临千众。禅林受用、所宜有者、咸修备之。客至肃然加敬。十馀年而衲子方集、至百许人。

  • 禅林僧宝传 第十四卷

    禅林僧宝传 第十四卷 神鼎諲禅师 禅师洪諲者、襄水人也。传失其氏、[或云生於扈氏。]隐于衡岳之三生藏。有湘阴男子、邦称右族。来游福严、即諲室。见諲气貌闲靖、一钵挂壁。莫能亲疏之、倾爱之忘去。谓曰、师宁甘长客于人、亦欲住山乎。我家神鼎之下、邻寺吾

  • 禅林僧宝传 第十五卷

    禅林僧宝传 第十五卷 衡岳泉禅师 禅师名谷泉、泉南人也。少聪敏、性耐垢污。大言不逊、流俗憎之。去为沙门、拨置戒律。任心而行、眼盖衲子。所至丛林、辄删去。泉不以介意。造汾阳、谒昭禅师。昭奇之、密受记别。南归放浪湘中。闻慈明住道吾、往省觐。慈明问

  • 禅林僧宝传 第十六卷

    禅林僧宝传 第十六卷 广慧琏禅师 禅师名元琏者闽人也。得法於首山念禅师。住汝州广慧寺。琏褊颅广颡、瞻视凝远。望见令人意消。尝谓众曰、我在先师会中。见举竹篦子问省驴汉曰。唤作篦子即触。不唤作篦子即背、作么生。省近前掣得。掷地上云。是什么。先师云

  • 禅林僧宝传 第十七卷

    禅林僧宝传 第十七卷 浮山远禅师 禅师名法远、郑圃田人也。出于王氏。年十九、游并州。见三交嵩禅师、求出世法。嵩曰、汝当剃落。堕三宝数、乃可受法。远曰、法有僧俗乎。嵩曰、与其为俗、曷若为僧。僧则能续佛寿命故也。於是断发、受具足戒。谒汾州昭公。又

  • 禅林僧宝传 第十八卷

    禅林僧宝传 第十八卷 大觉琏禅师 禅师名怀琏、字器之、漳州陈氏子也。初其母祷於泗州僧伽像、求得之。故其小字泗州。幼有远韵、聪慧绝人。长为沙门、工翰墨声称盛著。游方爱衡岳胜绝。馆于三生藏有年。丛林号琏三生。闻南昌石门澄禅师者。五祖戒公之嫡子也。

  • 禅林僧宝传 第十九卷

    禅林僧宝传 第十九卷 馀杭政禅师 政黄牛者、钱塘人。住馀杭功臣山。幼孤为童子、有卓识。词语皆出人意表。其师称於人。有大檀越奇之、以度牒施之。跪奉谢而不受。其师问故。曰、恩不可轻受。彼非知我者。特以师之言、施百千於一童子。保其终身、能施物不责报

  •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卷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卷 言法华 言法华者、莫知其所从来。初见之於景德寺、七俱胝院。梵相奇古、直视不瞬。口吻衮衮、不可识。相传言、诵法华经、故以为名。时独语笑、多行市里、褰裳而趋。或举手画空、伫立良久。从屠沽游、饮啖无所择。道俗共目为狂僧。丞相吕

  •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一卷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一卷 慈明禅师 慈明禅师、出全州清湘李氏、讳楚圆。少为书生。年二十二、依城南湘山隐静寺[或云依金地寺]得度。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公连眉秀目、颀然丰硕。然忽绳墨、所至为老宿所呵。以为少丛林。公柴崖而笑曰。龙象蹴踏、非驴所堪。尝

  •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二卷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二卷 黄龙南禅师 禅师章氏、讳惠南、其先信州玉山人也。童龆深沉、有大人相。不茹荤、不嬉戏。年十一弃家、师事怀玉定水院智銮。尝随銮出、道上见祠庙。辄杖击火毁之而去。十九落发、受具足戒。远游至庐山归宗。老宿自宝集众坐。而公却倚实

  •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三卷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三卷 黄龙宝觉心禅师 禅师出於邬氏、讳祖心、南雄始兴人也。少为书生有声。年十九而目盲。父母许以出家、辄复见物。乃往依龙山寺沙门惠全。明年试经业。而公独献诗、得奏名。剃发继住受业院。不奉戒律、且逢横逆。於是弃之、入丛林。谒云峰

  •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四卷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四卷 仰山伟禅师 禅师名行伟、生于氏、大名人也。幼寡笑语、颓然地坐终日。伏犀插额、眉目疏秀、人皆异之。年十九、游京师。闻宝相寺大乘师、方益有鉴裁、谒之。益曰、君风神不凡。然非凌烟麒麟所宜置。正当袒肩荷担如来、乃称耳。伟欣然曰

  •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五卷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五卷 大沩真如喆禅师 禅师名慕喆、出于临川闻氏。闻族寒、喆又幼孤。去依建昌永安圆觉律师、为童子。试所习、得度具戒。为人刚简有高识。以荷法为志、以精严律身。翠岩真禅师、游方时。喆能识之。真好暴所长、以盖人、号真点胸。所至犯众怒

  •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六卷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六卷 圆通讷禅师 禅师名居讷、字中敏、出于蹇氏。梓州中江人。生而英特、读书过目成诵。年十一、去依汉州什邡竹林寺元昉。十七试法华得度、受具於颖真律师。以讲学冠两川、耆年多下之。会有禅者自南方还、称祖道被天下。马大师什邡人、应般

  •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七卷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七卷 明教嵩禅师 禅师名契嵩、字仲灵、自号潜子。生藤州镡津李氏。七岁、母钟施以事东山沙门某。十三得度受具。十九游方、时宁风有异女子姚。精严而住山。时年百馀岁、面如处子。嵩造焉、女子留之信宿。中夜闻池中有如戛铜器声。以问女子。

  •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八卷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八卷 法昌遇禅师 禅师名倚遇、漳州林氏子也。为人奇逸、有大志。自剃发受具、即杖策游方。名著丛林。浮山远禅师、尝指以谓人曰。後学行脚样子也。辞远谒南岳芭蕉庵主谷泉。三至三遭逐、犹谒之。泉揕之曰、我此间、虎狼纵横。尿床鬼子、三回

  •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九卷

    禅林僧宝传 第二十九卷 大通本禅师 禅师名善本、生董氏、汉仲舒之後也。其先家太康仲舒村。大父琪、父温、皆官于颖、遂为颖人。初母无子、祷於佛像前。誓曰、得子必以事佛。即蔬食俄娠。及生本骨相秀异、方晬而孤。母育于叔祖玠之家。既长博学、操履清修。母

  • 禅林僧宝传 第三十卷

    禅林僧宝传 第三十卷 宝峰英禅师 禅师名洪英、出於陈氏、邵武人也。幼警敏读书、五行俱下。父母锺爱之、使为书生。英不食、自誓恳、求出家。及成大僧、即行访道。东游至曹山、依止耆年雅公。久之辞去、登云居。眷岩壑胜绝、为终焉之计。阅华严十明论。至为真

  • 补禅林僧宝传

    宋舟峰庆志撰。一卷。此书旨在补《禅林僧宝传》之不足,全书仅补三篇传记,即五祖法演、云岩悟新、石头怀志三位禅师的传记。常与前书一并刊行。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