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诗歌境界 导言 本书研究的对象是禅宗诗歌。对文人禅诗文人创作的有禅意的诗歌的研究,近二三十年来涌现了相当数量的论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仔细检点一番之后,笔者发现这些文章中涉及到禅宗诗歌的比较少见,站在禅本义的立场来研究禅诗也比较少见。近百
禅宗诗歌境界 序言 方立天 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禅宗因主张修习禅定而得名。它的宗旨是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禅宗是儒道释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在思想史、文化史上起过很大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禅宗所蕴含的对本
禅宗诗歌境界 第一章 禅宗诗歌的终极关怀 禅宗诗歌是禅宗思想的载体。与禅宗的终极关怀一样,禅宗诗歌的终极关怀也是明心见性。所有的禅诗,其主旨都是明心见性,用诗学的譬喻来说,就是要见到我们每个人的本来面目。因此,探讨本来面目的哲学内蕴,对理解禅宗诗歌
禅宗诗歌境界 第二章 禅宗审美感悟的生发机制 禅宗诗歌是禅悟思维的载体。体证禅悟思维,了解禅宗审美感悟的生发机制,是研究禅宗诗歌的前提。而在禅宗典籍中,最为生动地谈论禅悟思维的一段话,莫过于青原惟信禅师的见山见水三阶段了。青原惟信在谈到自己的禅悟
禅宗诗歌境界 第三章 临济宗禅诗 禅宗自菩提达摩六传至慧能,下出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二位巨匠,南岳之下经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传至临济义玄?~867。义玄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54住镇州临济院,接化徒众,大振禅道,以机锋峻峭著称当世,遂成临济宗。义玄之法
禅宗诗歌境界 第四章 沩仰宗禅诗 沩仰宗是五家七宗中最早形成的宗派,它的开创者是灵佑771~853 及其弟子慧寂814~890。灵佑在沩山,慧寂在仰山,举扬一家宗风,因此后世称为沩仰宗。沩仰宗创立并兴盛于晚唐五代,在五家中开宗最先,前后传承约一百五十年,入宋后逐
禅宗诗歌境界 第五章 曹洞宗禅诗 禅宗五家七宗中,南岳下的临济和青原下的曹洞最具特色,影响也最为深远。曹洞宗出自行思的青原系,其开山祖师是洞山良价807~869,后经曹山本寂840~901的发扬光大,曹洞宗风即告形成。洞山传曹山本寂、云居道膺、疏山匡仁、青林
禅宗诗歌境界 第六章 云门宗禅诗 云门宗以云门文偃864~949为宗祖,属青原法系。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后唐长兴元年930以后,大振禅风,因取其山名宗。云门文偃的得法弟子中,法系较为兴盛的是德山缘密、双泉师宽、香林澄远、洞山守初等。云门弟子中最上首者
禅宗诗歌境界 第七章 法眼宗禅诗 在中国禅宗五家中,最为晚出的是法眼宗。由于它的开创者文益885~958圆寂后,被南唐中主李璟谥为大法眼禅师,后世遂称此宗为法眼宗。法眼宗在宋代初期极其隆盛,后来逐渐衰微。到了宋代中叶,法脉即告断绝,其间不过一百年。法眼文
禅宗诗歌境界 第八章 杨岐宗禅诗 中国禅宗入宋后数十年间,临济宗下杨岐方会996~1049、黄龙慧南1002~1069又开出杨岐和黄龙二派。降至南宋,杨岐派经由几传,势力宏大。方会传白云守端1025~1072,守端传五祖法演?~1104,法演门下出佛果克勤1063~1135、佛鉴慧
禅宗诗歌境界 第九章 黄龙宗禅诗 黄龙派是临济宗的一个支派,以黄龙慧南1002~1069为宗祖。慧南是临济宗第七祖石霜楚圆门下,于宋景绑三年1036住江西隆兴黄龙山,盛弘教化,遂成黄龙宗。石霜接化手段凌厉辛辣,慧南得其神髓,宗风严厉,其著名的黄龙三关,即是充分激
禅宗诗歌境界 第十章 禅宗诗歌的审美境界 禅宗诗歌表达了独特的禅悟体验,其审美境界范型是一切现成现量境、能所俱泯直觉境、涵容互摄圆融境、随缘任运日用境。现量境触目菩提,不容拟议;直觉境水月相忘,空明澄澈;圆融境珠光交映,重重无尽;日用境饥餐困眠,脱落
禅宗诗歌境界 第十一章 李商隐诗歌中的佛学意趣 以擅于写情、深情绵邈见长的李商隐,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他丧妻之后,与佛教的缘分更深。三年已来,丧失家道。平居忽忽不乐,始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在梓州幕府期
禅宗诗歌境界 结语 本书论析了禅宗诗歌的终极关怀、禅宗审美感悟的生发机制、五家七宗禅诗特点,以及禅宗诗歌的审美境界。各个部分相对独立,组合起来,则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阐释体系。 禅宗诗歌的终极关怀,是明心见性。禅宗所有公案、机锋、诗偈,都指向本心自
禅宗诗歌境界 后记 本书既是笔者博士学位论文《禅诗研究》的一部分,也是笔者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一部分。《禅诗研究》由佛典与禅思禅诗、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三编组成。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后,对三编作了进一步充实,现将三编独立出版,名为《禅宗思想渊源》
禅宗诗歌境界 附录一:主要参考书目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40卷 宋法应、元普会集卍续藏第115册 禅门诸祖师偈颂4卷 宋子升集、道永增补卍续藏第116则 禅学与唐宋诗学杜松柏著黎明文化1976年版 禅门开悟诗二百首杜松柏著中国社科1993年版 雪窦颂古宋重显撰四部丛刊
禅宗诗歌境界 附录二:近百年禅诗研究论文要目 本索引所收,以大陆地区禅诗研究论文为主。对与禅诗研究相关的有参考意义的论文,亦择要收录。 1920~1978年 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文及通俗小说王国维东方杂志17卷8号1920.4 对于敦煌发现佛曲的疑点徐嘉瑞国学月报汇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二卷。收在《禅宗全书》第九十七册。原作者及刊行年代均不详。系收录清代禅门日常讽诵之经、律、偈、仪文、咒等,以及禅门诸师之法语、警策、问对、训诲文等。版本有清道光十四年(1834)刊本、光绪十二年(1886)鼓山(福建省)涌泉寺能成募刊本、光绪二十六年序刊
疑伪经典。为后世禅宗门徒引为禅宗起源的典据。又名《问佛决疑经》。有二卷本和一卷本两种。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亦不详。历代经录也全未著录。收在《万续藏》第八十七册。内容叙述世尊于灵山会上拈金波罗华,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乃说我有正法眼藏、涅般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与摩诃迦叶。后世禅徒乃谓此事为禅的起源。拈花微笑的典故即依据本书。 本经的二卷本有二十四品,一卷本有七品,二书除品数不同外,内容亦略异,一卷本当较晚出。又,二卷本当系成书于释尊付法摩诃迦叶的传说成
圣严说禅:觅心了不可得 问: 二祖慧可禅师对菩提达摩说:「我的心不安宁,请帮我安心。」达摩说:「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沉默了好久,说:「觅心了不可得,找也找不到。」达摩说:「好了!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意思是不是说,连心都不存在,还有什么安宁、不安
一百册,总目索引一册。蓝吉富编,完成于1990年。为中文禅籍之集大成。全书分史传、宗义、语录、清规、杂集等五部。内容收辑六世纪迄二十世纪之禅宗典籍共计五八○部。其中,以语录部最多,史传部居次。全书所收,主要取自各种大藏经,一部份则系散布于中、日、韩
中庸法师,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北京大学宗教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000年,经绥芬河市政府礼请、省佛教协会推荐为开山住持以来,克服重重困难,自筹资金,带领僧侣和广大信众积极建寺。法师在寺院建设上匠心独具,坚持走唐、清风格相融合的发展思路,辟建了合二为一的仿孔庙建筑的山门与天王殿,带有垛口的钟鼓楼;安奉了全球最大的汉白玉八臂观音和全国最高的汉白玉露天滴水观音; 创建了全国首座仿唐无柱式大遍觉殿,殿内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汉白玉五方佛,大殿广场上安奉了血经宝塔和千佛塔;兴建了供奉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被焚”等语,似宋辽时期此书已入经录。现有明清诸藏本、房山石经本及流通本等。1976年日本影印《六祖坛经诸本集成》,汇集各种版本《坛经》十一种。
《了堂惟一禅师语录》是收在《万续藏》的一部语录。本语录是了堂惟一禅在至顺元年庚午前天八月初五在南普陀寺内所作,后人整理。了堂一和尚语录总目卷一庆元路延庆寺语录台州路紫箨山广度寺语录卷二庆元路天宁寺语录天童寺语录颂古赞语自赞卷三偈颂小佛事卷四后录。
禅宗语录是禅宗的经典之一。中国的禅宗以祖师的言教为主,制作出语录、禅史、灯录,从而用这些自宗创造的典籍来取代外来翻译的千经万论,乃是中国佛教自主发展的伟大成果,其价值、意义、影响都十分重大和深远。仅就文学范畴说,禅宗语录、禅史、灯录乃是禅文学作品的一大类别,是中国散文史上独具特色的成就,对当代和以后的文坛造成了相当广泛、深刻的影响。 中国佛教禅宗六祖以后历代禅师法语的书籍。大都为禅师口语,由亲随左右的门弟子随时笔录编集而成。举凡师徒传法心要、参悟验证、方
清蕴上说,道泛、道冲等录_一卷。收小参、机缘、垂问、颂古、代语、杂偈、赞、杂著。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九册。[大全]
宋痴绝道冲撰,智沂等编。二卷。宋淳佑十一年(1251)年序刊。主要收录其嘉兴府报恩光孝禅寺语录、雪峰禅寺语录、庆元府天童景德禅寺语录、临安府景德灵隐寺语录、平江府觉城山法华禅寺开山语录,及普说、法语、...
明真本说,机峻等编。一卷,收松石图卷像赞、新增像赞、小参、示众、机缘、拈古、颂古、源流颂古、偈颂、书问、杂著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八册。[大全]
一篇。唐关南道吾撰。收于《景德传灯录》(《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卷三十。系由二三二字所构成之诗歌。撰者道吾,为襄州关南道常法嗣。师平时喜好披役执简,击鼓吹笛,此乐道歌即最能表现其面貌者。歌词如下所列:
明真哲说,传我等编。二十卷,卷前有序、请疏,卷一收住洪都翠岩寺语录,卷二至卷六,收住翠岩寺语录,住百法院语录,卷七至卷八,收住建宁府黄岩寺语录,卷九,住建州佛顶寺语录,卷十至十一收普说、行实,卷十...
清法通说,性灵等编。十卷。收住清泉、碧山、普庵寺语录。上堂、小参、法语、示众开示、问答机缘、勘辨机缘、颂古、行实、佛祖赞、自赞、分灯、指禅说、和牧牛颂、杂偈、佛事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三十二册。...
明函可说,元赋等编,今羞等录。六卷。卷首收像赞、序、请启;卷一卷二收上堂;卷三卷四收小参;卷五收普说、茶话、问答;卷六收拈古、颂古。偈、书;卷末附重梓姓氏、塔铭、塔碑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
明今释说,今辩重编。三卷。卷一收上堂;卷二收示众、佛事、遗命、问答;卷三收拈古颂、颂古拈;卷末附行状、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大全]
禅宗公案之评唱集。共二卷。宋·正觉拈古,元·行秀评唱。详名《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收在《万续藏》第一一七册、《禅宗全书》第八十六册。内容系由正觉拈提九十九则公案,万松行秀加以着语及评...
清照衣说,彻御等编。三卷。卷一收住长庆府长安山崇因禅寺语录、住湖山治平禅寺语录、住太公山石宝禅守语录、住江津县圆通禅寺语录;卷二收住云浮山珠林洪福寺语录、住巴县青岩宝莲院语录、复住治平禅寺语录、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