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渊源 禅宗哲学象征 禅宗诗歌境界 碧岩录 与祖师同行 明一法师说公案 祖堂集 宋僧元净遗事 禅门修证指要 楞伽师资记 古尊宿语录 禅林僧宝传 禅宗宗派源流 圣严说禅 禅师语录
祖堂集
  • 祖堂集简介

    二十卷。五代南唐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僧编。收在《禅宗全书》第一册。全书内容记述自迦叶以至唐末、五代共二五六位禅宗祖师的主要事迹及问答语句,而以南宗禅雪峰系为基本线索。 本书卷一载毗婆尸佛迄释迦佛等七佛

  • 祖堂集 第一卷

    祖堂集 第一卷 祖堂卷一毗婆尸佛 第一毗婆尸佛,姓拘楼,刹利王种。父字般裱,母字般头末陀。所治国名刹末提。偈曰: 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 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

  • 祖堂集 第二卷

    祖堂集 第二卷 祖堂卷二僧伽难提 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罗伐城人也。刹利姓,父名宝庄严,母名芬陀利。才生解语,分明晓了,为母说法。既得罗侯罗法,行化至摩竭国。见一童子,年当十二,手执铜镜,而来师所。师问曰:子年几耶?于曰:我当百岁。师曰:汝当无智,看汝幼少。答曰:我年百岁,非其理也。子曰:我不会理,正当百岁。师曰:子善机也。子曰:佛偈云:若人生百岁,不会诸佛机,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时尊者敬之,深知是圣。 问曰:汝执此镜,其意云何?子曰:诸佛大圆镜,内好无瑕翳。两人同得见,心眼

  • 祖堂集 第三卷

    祖堂集 第三卷 祖堂卷三牛头 牛头和尚嗣四祖,师讳法融,润州延陵人也,姓文。四祖在双峰山告众曰:吾来至此山时,于武德七年秋,于庐山顶上东北而望见此蕲州双峰山顶上有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四祖问五祖曰:汝识此瑞不?五祖曰:莫是师脚下横出一枝佛法不?四祖曰:汝会我义。汝善住矣。吾过江东。便去至牛头山幽栖寺。见数百僧并无道气,乃顾问僧曰:寺中有多少住持?其中有道人不?僧曰:禅和大相轻。夫出家者阿那个不是道人?四祖曰:何者是道人?僧无对。乃云:山上有懒融,身著一布裘,见僧不

  • 祖堂集 第四卷

    祖堂集 第四卷 祖堂卷四石头 石头和尚嗣吉州思和尚,在南岳。师讳希迁,姓陈,端州高要人也。在孕之时,母绝膻秽。及诞之夕,满室光明。父母怪异,询乎巫祝。巫祝曰:斯吉祥之徵也。风骨端秀,方颐大耳,专静不杂,异乎凡童。及年甫龆龀,将诣佛寺,见尊像。母氏令礼,礼已曰:斯佛也。师礼讫,瞻望久之,曰:此盖人也,形仪手足与人奚异?苟此是佛,余当作焉。时道俗咸异斯言。亲党之内多尚淫祀,率皆宰犊以祈福佑。童子辄往林社毁其祀具,夺牛而还,岁盈数十,悉巡之于寺。自是亲族益修净业。时六祖正扬真教

  • 祖堂集 第五卷

    祖堂集 第五卷 祖堂卷五大颠 大颠和尚嗣石头,在潮州。元和十三年戊戌岁迎真身,元和皇帝于安远门躬自焚香,迎候顶礼。皇帝及百寮俱见五色光现,皆云是佛光,百寮拜贺圣感。唯有侍郎韩愈一人独言不是佛光,不肯拜贺圣德。帝问:既不是佛光,当此何光?侍郎当时失对,被贬潮州。侍郎便到潮州,问左右:此间有何道德高行禅流?左右对曰:有大颠和尚。侍郎令使往彼三请,皆不赴。后和尚方闻佛光故乃自来,侍郎不许相见,令人问:三请不赴,如今为什摩不屈自来?师云:三请不赴,不为侍郎;不屈自来,只为佛光。侍

  • 祖堂集 第六卷

    祖堂集 第六卷 祖堂卷六投子 投子和尚嗣翠微,在舒州桐城县。师讳大同,舒州怀宁县人也,姓刘。受业于东都保唐满禅师下。初习小乘定,知非而舍。次广穷海藏,博悟幽深。便造翠微而问师:未审二祖初见达摩当何所得?翠微答曰:汝今见吾,复何所得?师乃伏膺玄墀,息心他往。又因一日翠微在法堂行道次,师而近前接礼。问曰:西来密旨,和尚如何指示于人?翠微驻步须臾,师又近曰:请和尚指示!翠微答曰:不可,事须要第二杓恶水浆泼作摩?师于言下承旨,礼谢而退。翠微云:莫躲却!师曰:时至根苗自生。师又问:曾

  • 祖堂集 第七卷

    祖堂集 第七卷 祖堂卷七夹山 夹山和尚嗣花亭,在澧州。师讳善会,姓廖氏,汉广岘亭人也。受业龙牙山,依年受戒于荆门。后通经论,时称学海聪辩天机。初曾京口已转法轮,后因道吾指,参承花亭,密契玄关,便栖夹岫。 师有时曰:夫有佛、有法、有祖已来,时人错会谓言。佛边、祖边、法边递代相承,至于今日。须依佛祖法句意与汝为师言方是。因此天下出无眼狂人,却成无智。不然,他只如无法本来是道,无一法当情。没佛可成,没道可修,没法可舍。故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他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三乘十

  • 祖堂集 第八卷

    祖堂集 第八卷 祖堂卷八云居 云居和尚嗣洞山,在洪州。师讳道膺,姓王,幽州蓟门玉田人也。师居龆龀,山/歧疑生知,匪狎竹马之朋,卓有乘羊之誉。年二十五于幽州延寿寺受戒。初习毗尼,喟然叹曰:大丈夫兒焉局小道而晦大方?。遂纳衣杖锡,径访翠微。一沐玄津,三移星律。因宴止石室,俄见二使页+赤素异裳。曰:师其南方必过奇人。果有毳侣自洪南而至,举洞山大师当世宗匠。师乃摄衣而造洞山。洞山大师格高调古,言筒旨玄。师一至毕其仪敬。洞山问:阇梨名什摩?师称名专甲。洞山云:向上更道。师云:向

  • 祖堂集 第九卷

    祖堂集 第九卷 祖堂卷九落浦 落浦和尚嗣夹山,在澧州。师讳元安,凤翔麟游人也,姓谈。自少歧阳怀恩寺从兄佑律师受业。至于论经,无不该通。先礼翠微,次谒临济,各有所进。后闻夹山直造澧阳。才展座具,时夹山问:这里无残饭,不用展炊巾。对曰:非但无,有亦无著处。夹山曰:只今渐耳?对曰:非今。 文山云:什摩处得这个来?对曰:无这个。夹山云:这个犹被老僧坐却底。云:学人亦不见有和尚。夹山云:与摩则室内无老僧。对曰:画影亦不得。夹山赞曰:道者知音指其掌,锺期能听伯牙琴。师问:久响宗风,请师

  • 祖堂集 第十卷

    祖堂集 第十卷 祖堂卷十玄沙 玄沙和尚嗣雪峰,在福州。师讳师备,俗姓谢,福州闻县人也。咸通初上芙蓉山出家,于锺陵开元寺道玄律师受戒,却归山门。凡所施为,必先于人。不惮风霜,岂倦寒暑。衣唯布纳,道在精专。语默有规,不参时伦。雪峰见师器质粹容,亦多相接,乃称师为备头施。如斯数载,陪仰亲依。 有一日普请开田,雪峰见一条蛇,以杖撩起,召众云:看!看!以刀芟为两段,师便以杖挑拖背后,更不顾视。众僧愕然,雪峰云:俊哉! 雪峰一日议曰:备头陂未曾经历诸方,何妨看一转乎?如是得四度。师见和尚

  • 祖堂集 第十一卷

    祖堂集 第十一卷 祖堂卷十一保福 保福和尚嗣雪峰,在漳州。师讳从展,姓陈,福州福唐县人也。年十五便投雪峰出家,十八于本州大中寺受戒。既师子之乳育,乃檀树之抽芽。片月新生,孤云出岫。海鹏成羽,望霄汉以胜身;善友临溟,探摩尼而近掌。暂游吴楚,寻复巾瓶。弟子之礼才施,接示之言便至。雪峰云:还会摩?师欲拟近前,雪峰以杖拄之。师顿契玄要,更无游心,凡有机缘,悉皆冥契。后以漳州王太傅仰师道德,请转法轮,师出世一十二年矣。 师上堂云:有人问话高声问。时有人出来问:学人高声问,请和尚高

  • 祖堂集 第十二卷

    祖堂集 第十二卷 祖堂卷十二荷玉 荷玉和尚嗣曹山,在抚州。师讳匡慧,俗姓高,福州福唐县人也。 出家于罗汉院,具戒造曹源。因一日参次,曹山乃问师:大人还在也无?对云:在。曹山云:略要相见,还得摩?对云:请和尚进。曹山乃倒卧,师便珍重而出。于时却来。曹山云:曹山适来问阇梨,与摩只对曹山?是什摩时节?但角/牛道角/牛道。师云:却是相见时节。曹山深器之。自尔任性逍遥,化缘将至。初住龙泉,后居荷玉。于辛亥岁敕诏,再三辞免,赐号玄悟禅师矣。 师有时上堂云:诸兄弟,莫只是走上为言为句,莽莽

  • 祖堂集 第十三卷

    祖堂集 第十三卷 祖堂卷十三招庆 招庆和尚嗣长庆,在泉州,师讳道匡。汉国朝州人也。姓李。 入闽,参见怡山,密契心源。后以泉州王太尉请转法轮,闽王赐紫号法因大师矣。 师上堂,良久云:大众谛听,与你真正举扬,还委落处摩?若委落处,出来,大家证明;若无,一时谩糊去也。时有人问:大众云集,请师真正举扬。师良久云:未委谁是闻者?云:闻者闻,如何是闻者?师云:雀逐凤飞。 问:灵山一会,迦叶亲闻,未审招庆筵中,谁当视听?师云:汝还闻摩?僧云:与摩则迦叶侧耳,虚得其名。师云:更有一著子,作摩生?学人

  • 祖堂集 第十四卷

    祖堂集 第十四卷 祖堂卷十四马祖 江西马祖嗣让禅师,在江西。师讳道一,汉州十方县人也。姓马,于罗汉寺出家。 自让开心眼,来化南昌。每谓众曰:汝今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是故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来,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开悟。又数引《楞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自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又云: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三界唯心,森罗万像,一法

  • 祖堂集 第十五卷

    祖堂集 第十五卷 祖堂卷十五西堂 西堂和尚嗣马祖,在虔州。师讳智藏。 有一秀才问曰:有天堂地狱不?师云:有。又问曰:有佛法僧宝不?师云:有。秀才云:但问处尽言有,和尚与摩道,莫是错不?师云:秀才曾见什摩老宿?秀才云:曾见径山和尚。师云:径山向秀才作摩生说?云:说一切总无。师云:秀才唯独一身,还别有眷属不?对曰:某甲有山妻,兼有两颗血属。师云:径山和尚还有妻不?对曰:他径山和尚真素道人,纯一无杂。师呵云:径山和尚内外严护,理行相称,道一切悉无即得。公具足三界,凡夫抱妻养兒,何种不作

  • 祖堂集 第十六卷

    祖堂集 第十六卷 祖堂卷十六南泉 南泉和尚嗣马大师,在池州。师讳普愿,姓王,新郑人也。 母孕之时,不喜荤血。至德二年,投密县大隗山大慧禅师受业,后参大寂,密掌灵符。池阳宣城廉使陆亘请下礼事,大弘真教。 师每上堂云:近日禅师太多生,觅一个痴钝底不可得。阿你诸人,莫错用心。欲体此事,直须向佛未出世已前,都无一切名字,密用潜通,无人觉知,与摩时体得,方有少分相应。所以道:祖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何以如具?他却无如许多般情量,所以唤作如如,早是变也,直须向异类中行。只如五祖大

  • 祖堂集 第十七卷

    祖堂集第十七 卷 祖堂卷十七大慈 大慈和尚嗣百丈,在抚州。师讳寰中。 有僧辞,师问:什摩处去?对云江西去。师云:将取老僧去,得摩?对云非但和尚,更有过于和尚者,不能得将去。后有人举似洞山,洞山云:但道得

  • 祖堂集 第十八卷

    祖堂集 第十八卷 祖堂卷十八赵州 赵州和尚嗣南泉,在北地。师讳全谂,青社缁丘人也。 少于本州龙兴寺出家,嵩山琉璃坛受戒。不味经律,遍参丛林,一造南泉,更无他往。 既遭盛筵,宁无扣击?师问:如何是道?南泉云:平常心是道。师云:还可趋向否?南泉云:拟则乖。师云:不拟时如何知是道?南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也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是非?师于是顿领玄机,心如朗月,自尔随缘任性,笑傲浮生,拥毳携筇,周游烟水矣。 师问座主:所业什摩?对云:讲《维摩经》。师云

  • 祖堂集 第十九卷

    祖堂集 第十九卷 祖堂卷十九香严 香严和尚嗣沩山,在登州。师讳智闲。未睹实录。时云青州人也。 身方七尺,博闻利辩,才学无当。在沩山众中时,击论玄猷,时称禅匠。前后数数扣击沩山,问难对答如流。沩山深知其浮学,未达根本,而未能制其词辩。 后因一朝,沩山问曰:汝从前所有学,解以眼耳。于他人见闻及经卷册子上,记得来者,吾不问汝。汝初从父母胞胎中出,未识东西时本分事,汝试道一句来,吾要记汝。师从兹无对,低头良久,更进数言,沩山皆不纳之。遂请为道,沩山云:吾道不当,汝自道得,是汝眼目

  • 祖堂集 二十卷

    祖堂集 二十卷 祖堂卷二十瑞云寺 五冠山瑞云寺和尚嗣仰山寂禅师,师讳顺之。俗姓朴氏,氵+贝江人也。 祖考并家业雄豪,世为边将,忠勤之誉,遗庆在乡。母昭氏,柔范母仪,芬芳闾里。怀娠之日,频梦吉祥。免腹之时,即多异瑞。昔贤知此,今又徵焉。及乎竹马之期,渐有牛车之量。凡为嬉戏,必表殊常,已至十岁,精勤好学;属词咏志,即见凌云;剖义谈玄,如同照镜。既登弱冠,道牙早熟。厌处喧华之地,长游静默之中,遂乃恳告二亲,将随缁侣。志不可夺,所天容许,便投五冠山剃发,乃适俗离山,受具足戒,行同结草,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