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哲学象征 序言 方立天 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禅宗因主张修习禅定而得名。它的宗旨是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禅宗是儒道释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在思想史、文化史上起过很大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禅宗所蕴含的对本
禅宗哲学象征 导言 禅宗哲学,以解构为主,用的是减法,通过对思维定势的消解,对情尘意垢的遣除,彻见真如本心,它无意于用加法去建构什么体系。然而,当笔者漫步禅林,透越银山铁壁般的公案,欣赏新奇瑰美的意象,涵咏睿智灵动的禅诗,却惊奇地发现,表征禅宗哲学的公
禅宗哲学象征 第一章 公案颂古与本原心性 在《禅宗思想渊源》中,我们追溯了禅宗思想的理论渊源,探讨了佛教经典对禅宗思想的影响。在《禅宗诗歌境界》中,我们探讨了禅宗诗歌的思想内容与美感质性。在本书中,我们将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从禅宗公案和颂古的角
禅宗哲学象征 第二章 公案颂古与不二法门 禅宗开悟论揭示超越分别执着以重视清净本心的方法与途径。佛教的开悟方法素有渐修与顿悟二途,对于禅的灵魂公案来说,它所体现的开悟论是电光石火式的顿悟法门,而非磨镜调心式的渐修方法。在顿悟法门中,又以不二法门构
禅宗哲学象征 第三章 公案颂古与禅门机锋 公案的灵魂是机锋。所谓机,是指感受某种具体情境所激发而活动的心灵的作用,或指契合佛教真理的关键、机宜;所谓锋,指活用禅机的敏锐状态。机锋指师家或禅僧与他人对机或接化学人时,常用寄意深刻、无迹可寻,乃至超越逻
禅宗哲学象征 第四章 公案颂古与禅悟境界 禅宗境界论揭示明心见性回归本心时的禅悟体验与精神境界。《颂古百则》、《碧岩录》所体现的禅悟境界范式主要有一切现成的现量境、能所俱泯的直觉境、珠光交映的圆融境等。表达、吟咏禅悟境界的公案、颂古,主要有以
禅宗哲学象征 第五章 禅宗哲学的本心论 禅宗在表征生命体验、禅悟境界时,于禅不可说的无目的性中建构起一个严谨而闳大的禅宗哲学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由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四大基石构成。本心论揭示本心澄明、觉悟、圆满、超越的内涵与质性;迷失论
禅宗哲学象征 第六章 禅宗哲学的迷失论 禅宗思想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迷失论。迷失论反省本心失落的缘由。禅宗指出,父母未生以前,净裸裸,赤洒洒,不立一丝毫。然生于世,堕于四大五蕴中,多是情生翳障,以身为碍,迷却自心 《圆悟录》卷12 。本来面目清净无染,随
禅宗哲学象征 第七章 禅宗哲学的开悟论 禅宗哲学的开悟论揭示重现本心的方法。由于分别意识的生起,人们逐物迷己,失去了本来的家园。在禅宗看来,一切二元相对的观念都是妄想,都是迷失。要获得开悟,必须超越各种对立,以铁石心,将从前妄想见解、世智辩聪、彼我
禅宗哲学象征 第八章 禅宗哲学的不二法门 禅宗运用不二法门,超越一切对立,以明心见性,回归于清湛纯明的本心,彻见本来面目。象征禅宗哲学的不二法门,主要有彼此不二、 垢净不二、生死不二、指月不二、色空不二等意象群。 一、彼此不二 《法华经方便品》:佛种
禅宗哲学象征 第九章 禅宗哲学的境界论 禅宗以重现本心为终极关怀。禅宗指出,世人由于迷己逐物,逐物迷己,导致了本来面目的失落。为了重现本来面目,禅宗运用不二法门,通过般若智观,来粉碎迷情妄念,回归于纤尘不染的生命源头。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非向背《
禅宗哲学象征 结语 通过对禅宗哲学的公案颂古象征、诗学话语象征的考察,可以明确这样的认识:禅宗以重现本来面目为终极关怀。超越性是本来面目的根本特征。对本来面目超越性的揭示,形成了禅宗哲学的本心论。禅宗认为,由于二元相对意识的生起,导致了本来面目的
禅宗哲学象征 后记 1996年6月~1999年6月,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读博士学位期间,在霍松林先生的指导下,我完成了学位论文《禅诗研究》。2000年6月,我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在方立天先生的指导下,继续研究佛学与诗学。进站时,我提交了《博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二卷。收在《禅宗全书》第九十七册。原作者及刊行年代均不详。系收录清代禅门日常讽诵之经、律、偈、仪文、咒等,以及禅门诸师之法语、警策、问对、训诲文等。版本有清道光十四年(1834)刊本、光绪十二年(1886)鼓山(福建省)涌泉寺能成募刊本、光绪二十六年序刊
疑伪经典。为后世禅宗门徒引为禅宗起源的典据。又名《问佛决疑经》。有二卷本和一卷本两种。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亦不详。历代经录也全未著录。收在《万续藏》第八十七册。内容叙述世尊于灵山会上拈金波罗华,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乃说我有正法眼藏、涅般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与摩诃迦叶。后世禅徒乃谓此事为禅的起源。拈花微笑的典故即依据本书。 本经的二卷本有二十四品,一卷本有七品,二书除品数不同外,内容亦略异,一卷本当较晚出。又,二卷本当系成书于释尊付法摩诃迦叶的传说成
圣严说禅:觅心了不可得 问: 二祖慧可禅师对菩提达摩说:「我的心不安宁,请帮我安心。」达摩说:「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沉默了好久,说:「觅心了不可得,找也找不到。」达摩说:「好了!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意思是不是说,连心都不存在,还有什么安宁、不安
一百册,总目索引一册。蓝吉富编,完成于1990年。为中文禅籍之集大成。全书分史传、宗义、语录、清规、杂集等五部。内容收辑六世纪迄二十世纪之禅宗典籍共计五八○部。其中,以语录部最多,史传部居次。全书所收,主要取自各种大藏经,一部份则系散布于中、日、韩
中庸法师,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北京大学宗教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000年,经绥芬河市政府礼请、省佛教协会推荐为开山住持以来,克服重重困难,自筹资金,带领僧侣和广大信众积极建寺。法师在寺院建设上匠心独具,坚持走唐、清风格相融合的发展思路,辟建了合二为一的仿孔庙建筑的山门与天王殿,带有垛口的钟鼓楼;安奉了全球最大的汉白玉八臂观音和全国最高的汉白玉露天滴水观音; 创建了全国首座仿唐无柱式大遍觉殿,殿内供奉着世界最大的汉白玉五方佛,大殿广场上安奉了血经宝塔和千佛塔;兴建了供奉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被焚”等语,似宋辽时期此书已入经录。现有明清诸藏本、房山石经本及流通本等。1976年日本影印《六祖坛经诸本集成》,汇集各种版本《坛经》十一种。
《了堂惟一禅师语录》是收在《万续藏》的一部语录。本语录是了堂惟一禅在至顺元年庚午前天八月初五在南普陀寺内所作,后人整理。了堂一和尚语录总目卷一庆元路延庆寺语录台州路紫箨山广度寺语录卷二庆元路天宁寺语录天童寺语录颂古赞语自赞卷三偈颂小佛事卷四后录。
禅宗语录是禅宗的经典之一。中国的禅宗以祖师的言教为主,制作出语录、禅史、灯录,从而用这些自宗创造的典籍来取代外来翻译的千经万论,乃是中国佛教自主发展的伟大成果,其价值、意义、影响都十分重大和深远。仅就文学范畴说,禅宗语录、禅史、灯录乃是禅文学作品的一大类别,是中国散文史上独具特色的成就,对当代和以后的文坛造成了相当广泛、深刻的影响。 中国佛教禅宗六祖以后历代禅师法语的书籍。大都为禅师口语,由亲随左右的门弟子随时笔录编集而成。举凡师徒传法心要、参悟验证、方
清蕴上说,道泛、道冲等录_一卷。收小参、机缘、垂问、颂古、代语、杂偈、赞、杂著。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九册。[大全]
宋痴绝道冲撰,智沂等编。二卷。宋淳佑十一年(1251)年序刊。主要收录其嘉兴府报恩光孝禅寺语录、雪峰禅寺语录、庆元府天童景德禅寺语录、临安府景德灵隐寺语录、平江府觉城山法华禅寺开山语录,及普说、法语、...
明真本说,机峻等编。一卷,收松石图卷像赞、新增像赞、小参、示众、机缘、拈古、颂古、源流颂古、偈颂、书问、杂著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八册。[大全]
一篇。唐关南道吾撰。收于《景德传灯录》(《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卷三十。系由二三二字所构成之诗歌。撰者道吾,为襄州关南道常法嗣。师平时喜好披役执简,击鼓吹笛,此乐道歌即最能表现其面貌者。歌词如下所列:
明真哲说,传我等编。二十卷,卷前有序、请疏,卷一收住洪都翠岩寺语录,卷二至卷六,收住翠岩寺语录,住百法院语录,卷七至卷八,收住建宁府黄岩寺语录,卷九,住建州佛顶寺语录,卷十至十一收普说、行实,卷十...
清法通说,性灵等编。十卷。收住清泉、碧山、普庵寺语录。上堂、小参、法语、示众开示、问答机缘、勘辨机缘、颂古、行实、佛祖赞、自赞、分灯、指禅说、和牧牛颂、杂偈、佛事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三十二册。...
明函可说,元赋等编,今羞等录。六卷。卷首收像赞、序、请启;卷一卷二收上堂;卷三卷四收小参;卷五收普说、茶话、问答;卷六收拈古、颂古。偈、书;卷末附重梓姓氏、塔铭、塔碑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
明今释说,今辩重编。三卷。卷一收上堂;卷二收示众、佛事、遗命、问答;卷三收拈古颂、颂古拈;卷末附行状、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大全]
禅宗公案之评唱集。共二卷。宋·正觉拈古,元·行秀评唱。详名《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收在《万续藏》第一一七册、《禅宗全书》第八十六册。内容系由正觉拈提九十九则公案,万松行秀加以着语及评...
清照衣说,彻御等编。三卷。卷一收住长庆府长安山崇因禅寺语录、住湖山治平禅寺语录、住太公山石宝禅守语录、住江津县圆通禅寺语录;卷二收住云浮山珠林洪福寺语录、住巴县青岩宝莲院语录、复住治平禅寺语录、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