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渊源 禅宗哲学象征 禅宗诗歌境界 碧岩录 与祖师同行 明一法师说公案 祖堂集 宋僧元净遗事 禅门修证指要 楞伽师资记 古尊宿语录 禅林僧宝传 禅宗宗派源流 圣严说禅 禅师语录
禅门修证指要
  • 禅门修证指要 自序

    禅门修证指要 自序 一 禅宗不立文字,主张教外别傅。但是,中国佛教的大乘诸宗之中,禅宗所留下的文字最多,在大正大藏经的诸宗部,禅宗典籍占首位,有一五九九页;天台宗以义理的阐扬著称,却占第二位,计九八二页。於大正藏经的史傅部,禅宗所占篇幅,与各宗比较也是

  •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

    禅门修证指要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捨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於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

  • 禅门修证指要 息心铭

    禅门修证指要 息心铭 法界有如意宝人焉,九缄其身,铭其膺曰:古之摄心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虑,无多知。 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虑多失,不如守一。虑多志散,知多心乱;心乱生恼,志散妨道。勿谓何伤?其苦悠长;勿言何畏?其祸鼎沸。滴水不停,四海将盈;纤尘不拂,五

  • 禅门修证指要 心王铭

    禅门修证指要 心王铭 观心空王,玄妙难测。无形无相,有大神力。能减千灾,成就万德。体性虽空,能施法则。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大法将,心戒传经。水中监味,色里胶清。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了本识心,

  • 禅门修证指要 信心铭

    禅门修证指要 信心铭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馀;良由取捨,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

  • 入道方便(一)

    入道方便(一)抄略 1 为有缘根熟者,说我此法。要依《楞伽经》,诸佛心第一;又依《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好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文殊说般若经》云: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

  • 入道方便(二)

    禅门修证指要 入道方便(二)方寸论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

  • 心铭

    禅门修证指要 心铭 心性不生,何须知见。本无一法,谁论熏炼。往返无端,追寻不见。一切莫作,明寂自现。前际如空,知处迷宗。分明照境,随照冥蒙。一心有滞,诸法不通。去来自尔,胡假推穷。生无生相,生照一同。欲得心净,无心用功,纵横无照,最为微妙。知法无知,无知

  • 《修心要论》节录

    禅门修证指要 《修心要论》节录 1 《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辉。譬如世间云务,八方俱起,天下阴暗,日岂烂也,何故无光?光元不坏,只为云雾所覆。一切众生清净之性,亦復如是,只为攀缘妄念

  • 《六祖坛经》录要一

    禅门修证指要 《六祖坛经》录要 一 般若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 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復云: 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

  • 《六祖坛经》录要二

    禅门修证指要 《六祖坛经》录要 二 定慧 师示众云: 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 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

  • 《六祖坛经》录要三

    禅门修证指要 《六祖坛经》录要 三 坐禅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

  • 参同契·草庵歌一

    禅门修证指要 参同契草庵歌 一 参同契 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灵源明 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 涉,不尔依位

  • 参同契·草庵歌二

    禅门修证指要 参同契草庵歌 二 草庵歌 吾结草庵无宝贝,晚来从容图睡快。成时初见茅草新,破后还将茅草盖。住庵人镇常在,不属中间与内外。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爱处我不爱。庵虽小含法界,方丈老人相体解。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闻之必生怪。问此庵坏不坏,坏与不坏

  • 永嘉证道歌·止观颂一

    禅门修证指要 永嘉证道歌止观颂 一 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顿觉了如

  • 永嘉证道歌·止观颂二

    禅门修证指要 永嘉证道歌止观颂 二 奢摩他颂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夫念非忘尘而不息,尘非息念而不忘。尘忘则息念而忘,念息则忘尘而息,忘尘而息,息无能息。息念而忘,忘无所忘,忘无所忘,尘遗非对。息无能息,念灭非知。知灭对遗,一向

  • 永嘉证道歌·止观颂 三

    禅门修证指要 永嘉证道歌止观颂 三 毗婆舍那颂 夫境非智而不了,智非境而不生,智生则了境而生,境了则智生而了。智生而了,了无所了,了境而生,生无能生。生无能生,虽智而非有,了无所了,虽境而非无。无即不无,有即非有,有无双照,妙悟萧然。如火得薪,弥如炽盛,薪

  • 永嘉证道歌·止观颂四

    禅门修证指要 永嘉证道歌止观颂 四 优毕叉颂 夫定乱分歧,动静之源莫二。愚慧乖路,明暗之本非殊。羣迷从暗而背明,捨静以求动。众悟背动而从静,捨暗以求明。明生则转愚成慧,静立则息乱成定。定立由乎背动,慧生因乎捨暗。暗动连系於烦笼,静明相趋於物表。物不能

  • 永嘉证道歌·止观颂五

    禅门修证指要 永嘉证道歌止观颂 五 观心十门 復次观心十门:初则言其法尔,次则出其观体,三则语其相应,四则警其上慢,五则诫其疎怠,六则重出观体,七则明其是非,八则简其诠旨,九则触途成观,十则妙契玄源。 第一言其法尔者,夫心性虚通,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

  • 禅门修证指要一

    禅门修证指要 平常心是道 一 不修不坐即是禅 江西大寂道一禅师云众云: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捨、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贤圣行,是菩萨行。 只如

  • 禅门修证指要二

    禅门修证指要 二 即心即佛 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摩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躬至中华,傅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自信。此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又云:夫求

  • 禅门修证指要三

    禅门修证指要 三 如何是修道人 僧问:如何是修道?曰: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即同声闻,若言不修,即同凡夫。 又问:作何见解,即得达道?祖曰:自性本来具足,但於善恶事中不滞,唤作修道人。取善捨恶,观空入定,即属造作。更若向外驰求,转疎转远。但尽三界心量。

  • 禅门修证指要 心要

    禅门修证指要 心要 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

  • 五阶三宗一

    禅门修证指要 五阶三宗 一 禅观五阶 万行不出六波罗密,禅门但是六中之一,当其第五,岂可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 然禅定一行,是为禅九,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德万行,乃至神通光明,皆从定发。故三乘学人,欲求圣道,必须修禅。离此无门,离此无路。至於念佛,

  • 五阶三宗二

    禅门修证指要 五阶三宗 二 禅门三宗 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中略) 初、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须依

  • 临济宗旨一

    禅门修证指要 临济宗旨 一 四料拣 临济初至河北住院,见普化、克符二上座,乃谓曰:我欲於此建立黄檗宗旨,汝可成褫我。二人珍重下去。 三日后,普化却上来问:和尚三日前说甚麽?济便打。 三日后,克符上来问:和尚三日前打普化作甚麽?济亦打。到晚,小参云:我有时夺

  • 临济宗旨二

    禅门修证指要 临济宗旨 二 三句 临济因僧问: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济云: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三即一,皆空而无实。如有真道人,念念心不间断。达磨大师从西土来,直是觅个不受人惑的人,后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从前虚用工夫。山僧今

  • 临济宗旨三

    禅门修证指要 临济宗旨 三 四宾主 临济一日未众云:参学人,切须仔细,如宾主相见,便有言论往来。或应物现形,或全体作用,或把机权喜怒,或现半身,或乘狮子,或驾象王。 如有真学人来,他先喝一喝,拈同个胶盆子。善知识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做模做样。学人又喝,前人

  • 临济宗旨四

    禅门修证指要 临济宗旨 四 四照用 临济一日示众云:我有时先照后用,有时先用后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时。 先照后用,有人在(原注:此人指学人而言)。先用后照,有法在(原注:此法字指宗师之汉而言)。照用同时,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针锥。照

  • 临济宗旨五

    禅门修证指要 临济宗旨 五 四喝 临济一日问僧:我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宾剑,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如探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麽生会?僧拟议,济便喝。 三山来禅师云: 1、金刚王宾剑者,言其快利难当,若遇学人,缠脚缚手,葛藤延曼,情见不忘,便与当头截

  • 临济宗旨六

    禅门修证指要 临济宗旨 六 八棒 1、触令支玄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宗师置下一令,学人不知回避,触犯当头,支离玄旨,宗师便打。此是罚棒。 2、接机从正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宗师应接学人,顺其来机,当打而打,谓之从正。此不在赏罚之类。 3、靠玄伤正棒三山来禅师云:如学

  • 洞山宗旨一

    禅门修证指要 洞山宗旨 一 宝镜三昧歌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其善保护。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混则知处。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则,用拔诸苦。虽非有为,不是

  • 洞山宗旨二

    禅门修证指要 洞山宗旨 二 玄中铭并序 窃以,绝韵之音,假玄唱以明宗,入理深谈,以无功而会旨。混然体用,宛转偏圆。亦犹投刃挥斤,轮扁得手。虚玄不犯。回互傍参。寄鸟道而寥空,以玄路而该括。然虽空体寂然,不乖羣动。於有句中无句,妙在体前。以无语中有语,回途

  • 洞山宗旨三

    禅门修证指要 洞山宗旨 三 新丰吟 古路坦然谁措足,无人解唱还乡曲。清风月下守株人,凉兔渐遥春草绿。天香袭兮绝芬馥,月色凝兮非照烛。行玄犹是涉崎岖,体妙因兹背延促。殊不然兮何展缩,纵得然兮混泥玉。獬豸同栏辨者嗤,薰莸共处须分郁。长天月兮徧溪谷,不断风

  • 洞山宗旨四

    禅门修证指要 洞山宗旨 四 五位君臣颂 (一) 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嫌。 (二) 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 (三) 正中来无中有路隔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 (四) 兼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好

  • 洞山宗旨五

    禅门修证指要 洞山宗旨 五 功勋五位颂 1、圣主由来法帝尧,御人以礼曲龙腰。有时闹市头边过,到处文明贺圣朝。 (此是君向臣不共,是指正中偏。) 2、净洗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峯深处啼。 (此是臣奉君一色,是指偏中正。) 3、枯木花开

  • 洞山宗旨六

    禅门修证指要 洞山宗旨 六 介绍洞山五位的思想方法 洞山良价禅师的正偏五位,实在是受了石头希迁禅师的中所述阴阳、明暗之回互说的影响,而加以应用的,后来诸家,对於这正偏五位之说,即有了许多的解说。 其中的正即是二仪中的阴,表徵著静、体、空、理、平等、绝

  • 洞山宗旨七

    禅门修证指要 洞山宗旨 七 三渗漏 洞山良价禅师对曹山本寂禅师说: 吾在云岩先师处,亲印宝镜三昧,事穷的要,今付於汝。(中略) 末法时代,人多乾慧,若要辨验真伪,有三种渗漏:一见渗漏,谓机不离位,堕在毒海。二情渗漏,谓滞在向背,见处偏枯。三语渗漏,谓究妙失空,

  • 洞山宗旨八

    禅门修证指要 洞山宗旨 八 三路接人 僧到夹山,山问近离甚麽处?僧云:洞山。山云:洞山有何言句?僧云:和尚道:我有三路接人。夹山云:有何三路?僧云:鸟道、玄路、展手。。(见《人天眼目》卷三) 1、鸟道:不开口处玄关转,未措言时鸟道玄。此是不落语言,声前一句。 2

  • 默照禅一

    禅门修证指要 默照禅 一 坐禅箴 佛佛要机,祖祖机要。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不触事而知,其知自微。不对缘而照,其照自妙。其知自微,曾无分别之思。其照自妙,曾无毫忽之兆。曾无分别之思,其知无偶而奇。曾无毫忽之兆。其照无取而了。水清澈底兮,鱼行迟迟。空

  • 省力处一

    禅门修证指要 省力处 一 宗乘七个样子 1 道由心悟,不在言傅。近年以来学此道者,多弃本逐末,背正投邪。不肯向根脚下推穷,一味在宗师说处著到。纵说得盛水不漏,於本分事上了没交涉。古人不得已,见学者迷头认影,故设方便诱引之,令其自识本地风光,明见本来面目而

  • 省力处二

    禅门修证指要 省力处 二 大慧禅师语录十五则 1 佛是众生药,众生病除,药亦无用。或病去药存。入佛境界,而不能入魔境界,其病与众生未除之病等。病瘥药除,佛魔俱扫,始於此段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耳。 2 欲空万法,先净自心,自心清净,诸缘息矣。诸缘既息,体用皆如,

  • 坐禅仪

    禅门修证指要 坐禅仪 夫学般若菩萨,先当起大悲心,发宏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尔乃放捨诸像,休息万事,身心一如,动静无间。 量其饮食,不多不少。调基睡眠,不节不恣。 欲坐禅时,於闲静处,厚敷坐物,宽舒衣带。 令威仪齐整,然后结跏趺坐。先以

  • 《禅关策进》录要一

    禅门修证指要 《禅关策进》录要 一 筠州黄檗运禅师示众 预前右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你热乱。 有般外道,纔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之个在? 我且问你:忽然临命终时,你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

  • 《禅关策进》录要二

    禅门修证指要 《禅关策进》录要 二 黄龙死心新禅师小参 诸上座,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你诸人要参禅麽?须是放下著。放下个甚麽?放下个四大五蕴,放下无量劫来许多业识,向自己脚根下推穷,看是甚麽道理?推来推去,忽然心华发明,照十

  • 《禅关策进》录要三

    禅门修证指要 《禅关策进》录要 三 东山演禅师送徒行脚 须将生死二字贴在额头上,讨取个分晓。如只随羣作队,打哄过日,他时阎罗老子打算饭钱,莫道我不曾说与你来。 若是做工夫,须要时时检点,刻刻提撕,那里是得力处?那里是不得力处?那里是打失处?那里是不打失处

  • 《禅关策进》录要四

    禅门修证指要 《禅关策进》录要 四 蒙山异禅师示众 某年二十知有此事,至三十二,请益十七八员长老,问他做工夫,都无端的。后参皖山长老,教看无字,十二时中惺惺,如猫捕鼠,如鸡抱卵,无令间断,未透彻时,如鼠咬棺材,不可移易,如此做去,定有发明时节。 於是昼夜孜孜

  • 《禅关策进》录要五

    禅门修证指要 《禅关策进》录要 五 袁州雪岩钦师普说 山僧五岁出家,在上人侍下,见与宾客交谈,便知有此事,便信得及,便学坐禅。 十六为僧,十八行脚,在双林远和尚会下,打十方,从朝至暮,不出户庭。纵入众寮,至后架,袖手当胸,不左右顾目,前所视不过三尺。 初看无

  • 《禅关策进》录要六

    禅门修证指要 《禅关策进》录要 六 天目高峯妙禅师示众 1 此事只要当人的有切心。纔有切心,真疑便起,疑来疑去,不疑自疑,从朝至暮,粘头缀尾,打成一片。撼亦不动,趁亦不去,昭昭灵灵,常现在前,此便是得力时也。 更须确共正念,慎无二心,至於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寒

  • 《禅关策进》录要七

    禅门修证指要 《禅关策进》录要 七 铁山瑷禅师普说 1 山僧十三岁知有佛法,十八出家,二十二为僧。先到石霜,记得祥庵主,教:时时观见鼻头白遂得清净。 后有僧自雪岩来,写得岩看。我做工夫,却不曾从这里过。因到雪岩,依彼所说做工夫,单提无字。至第四夜,通身汗流

  • 《禅关策进》录要八

    禅门修证指要 《禅关策进》录要 八 天目中峯本禅师示众 1 看话头做工夫,最是立脚稳当,悟处亲切。纵此生不悟,但信心不退不隔一生两生,更无不获开悟者。 2 或三十年二十年,未即开悟,不须别求方便,但心不异缘,意绝诸妄孜孜不捨,只向所参话上立定脚步头,拼取生与

  • 《禅关策进》录要九

    禅门修证指要 《禅关策进》录要 九 智彻禅师净土玄门 念佛一声,或三五七声,默默返问:这一声佛从何处起?又问:这念佛的是谁?有疑只管疑去,若问处不亲,疑情不切,再举个:毕竟这念佛的是谁?於前一问,少问少疑,只向念佛是谁?谛审谛问。

  • 《禅关策进》录要十

    禅门修证指要 《禅关策进》录要 十 师子峯天如则禅师普说 1 佛祖运大慈悲,或教你参禅,或教你念佛,令汝扫除妄念认取本来面目,做个洒洒落落大解脱汉。而今不获灵验者,有二种病: 第一、不遇真善知识指示。第二、不能痛将生死大事为念,悠悠漾漾,不觉打在无事甲里

  • 《禅关策进》录要十一

    禅门修证指要 《禅关策进》录要 十一 汝州香山无闻聪禅师普说 山僧初见独翁和尚,令参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后同云峯、月山等六人,立愿互相究竟。次见淮西教无,能令提无字。次到长芦,结伴炼磨。 后遇淮上敬兄,问云:你六七年有甚见地。某答:每日只是心下无

  • 《禅关策进》录要十二

    禅门修证指要 《禅关策进》录要 十二 大乘山普岩断岸和尚示众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不得不看话头、守空静而坐,不得念话头无疑而坐。如有昏散,不用起念排遣,快便举起话头,抖擞身心,猛著精采。更不然,下地经行,觉昏散去,再上蒲团,忽尔不自举,不疑自疑,行不知行,

  • 《禅关策进》录要十三

    禅门修证指要 《禅关策进》录要 十三 高丽普济禅师答李相国书 既曾於无字话提撕,不必改参也。况举起别话头是,曾参无字,必於无字,必於无字有小熟因地。切莫移动,切莫改参,但认二六时中,四威仪内,举起话头,莫待几时悟不悟,亦莫管有滋味,亦莫管得力不后(疑得)力

  • 《禅关策进》录要十四

    禅门修证指要 《禅关策进》录要 十四 古音琴禅师示众 坐中所见善恶,皆由坐时不起观察,不正思惟,但只瞑目静坐,心不清采,意顺境顺,半梦半醒,或贪著静境为乐,致见种种境界。夫正因做工夫者,当睡便睡一觉,一醒便起,抖擞精神,挪挲眼目,咬住牙根,揑紧拳头,直看话头

  • 《禅关策进》录要十五

    禅门修证指要 《禅关策进》录要 十五 般若和尚示众 或话头绵密,无有间断,不知有身,谓之人忘法未忘。 有到此,忘其本身,忽然记得,如在梦中跌下万仞洪崖,只顾救命,遂成疯癫,到此须是紧提放头,忽然连话头都忘,谓之人法双忘,蓦地冷灰豆爆,始知张公吃酒李公醉。正

  • 《博山参禅警语》录要一

    《博山参禅警语》录要 一 初心参禅者须知 (1)做工夫最初要发个破生死心,坚硬看破世界身心,悉是假缘,无实主宰。若不发明本具底大理,则生死心不破。生死心既不破,无常杀鬼,念念不停,却如何排遣?将此一念作个敲门瓦子,如坐在烈火焰中求出相似。乱行一步不得,停

  • 《博山参禅警语》录要二

    《博山参禅警语》录要 二 疑情与生灭心 (1)疑情发不起,皆是灭心使然。若肯一念知非,全身放下,见善知识,求个入路则可。(略) (2)做工夫疑情发不起,将情识妄想心遏捺令妄心不起,到无起处,则澄澄湛湛纯清绝点。此识心根源,终不能破,於澄湛绝点处,都作个工夫理会,

  • 《禅门锻炼说》要略 自序

    禅门修证指要 《禅门锻炼说》要略 自序 锻炼说而拟之孙武子,何也?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柱下之言确矣。 佛法中据位者,治丛林,如治国;有机法以锻炼禅众,如用兵。奇正相因,不易之道也。 拈华一著,兵法之祖,西天四七,东土二三,虽显理致,暗合孙吴。至马驹蹴踏,如光

  • 《禅门锻炼说》要略一

    禅门修证指要 《禅门锻炼说》要略 一 坚誓忍苦 夫为长老者,据佛祖之正位,则应绍佛祖之家业;作人天之师范,则应开人天之眼目。人天眼目者何?佛性是已;佛祖家业者何?得人是已。为长老而不能使众生开悟佛性,是谓盗名;据正位而不能为佛祖恢廓人才,是为窃位。然欲

  • 《禅门锻炼说》要略二

    禅门修证指要 《禅门锻炼说》要略 二 辨器授话 欲锻禅众,当示真参;欲下钳锤,先辨机器。临济曰:我此间作三种根器断:或夺境,或夺人,或夺法,或俱夺,或俱不夺。上辨验机器之大要也。 唐人禅风鼎盛,机器不凡,老古锥接人,皆全机大用,顿断命根,纯用活机,殊无死法。

  • 《禅门锻炼说》要略三

    禅门修证指要 《禅门锻炼说》要略 三 入室搜刮 既示话头,即当指令参究。然参法有二:一曰和平,二曰猛利。 和平参者,人难於省发,即或有理会,而出人必弱。猛利参者,人易於省发,一入其炉鞴,而出人必强。此其故何也? 盖参用和平,则优柔弦缓,止能抑其浮情,汰其粗识

  • 《禅门锻炼说》要略四

    禅门修证指要 《禅门锻炼说》要略 四 落堂开导 已经入室搜刮精当,无错路矣。然学家参究,如逆水行舟。(中略)是故堂中开导,事为最急。开导非三日五日一转而已也,要须一日三时,勤勤开导。开导之法,当相其机宜,观其勤惰,中其缓急,事虽难定,略言其端,大约有四:一

  • 《禅门锻炼说》要略五

    禅门修证指要 《禅门锻炼说》要略 五 垂手锻炼 语曰:不入虎穴,争得虎子,为长老而不得锻炼之法,虽龙象当前,尽成废器,积数十年而不得一人省发也。即有一个半个,皆祝著磕著,如早蠢御木,偶而成文,而非锻炼之功也。 苟明锻炼,虽中下资器,逼拶有方,如一期人,广可以

  • 《禅门锻炼说》要略六

    禅门修证指要 《禅门锻炼说》要略 六 机权策发 天下凡事利用顺,而独禅门利用逆,为人治事喜於善,而锻炼学人则喜於恶。不恶,不足以称天下之大善也,不逆,不足以称天下之大顺也。(中略) 锻炼不用威,则禅众疲怠无由策发,必不能使透关而彻悟。策发不用权,则严规肃

  • 《禅门锻炼说》要略七

    禅门修证指要 《禅门锻炼说》要略 七 奇巧回换 省发一也,然机下透脱,与冷地触发,其功用回然不等。 冷地参究者,就体消停,不得善知识钳锤移换,每十年二十年,而不得省发,即或暗地点胸点肋,至两刃交锋,即出手不得。 机下透脱者,其偷心必死,疑根必尽,解路必绝,至

  • 《禅门锻炼说》要略八

    禅门修证指要 《禅门锻炼说》要略 八 斩关开眼 回换固难矣,至斩破重关,开人眼目,非鹘眼龙睛,具弄大旗手脚者不能,则尤难之难也。(中略) 欲得斩关之诀,其功在乎逼拶,其奥在乎回换,而其力则又系乎开导而策发。不开导则行路或岐,不策发则纵火在旺,不逼拶则心智不

  • 《禅门锻炼说》要略九

    禅门修证指要 《禅门锻炼说》要略 九 研究纲宗 夫所谓真禅者,有根本、有纲宗。根本未悟,而遽事纲宗,则多知多解,障塞悟门,必流为提唱之禅而真悟亡矣。根本既悟而拨弃纲宗,则承虚弄影,莽卤成风,必流为一橛之禅而宗旨灭矣。是故未悟之纲宗不必有,既悟之纲宗不可

  • 《禅门锻炼说》要略十

    禅门修证指要 《禅门锻炼说》要略 十 精严操履 向上一路,千圣不傅,如大火聚,谁敢正眼而觑?如涂毒鼓孰能侧耳而听?机先制电,已属迟疑,句下精通,犹为狂见。此何事也,而偲偲问操履、踽踽论功勋哉? 然初祖云:行解相应,名之曰祖。云居膺祖曰:那边会得了,却向这边行

  • 《禅门锻炼说》要略十一

    禅门修证指要 《禅门锻炼说》要略 十一 磨治学业 大道不在言也,非言无以显道,佛法不在学也,非学无以明法。(中略)入世不能应物,使人谓禅家者流,尽空疎而寡学,闇钝而无知,何以抉佛祖心髓,服天下缁素之英杰

  • 《禅门锻炼说》要略十二

    禅门修证指要 《禅门锻炼说》要略 十二 简练才能 明教嵩曰: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道德者世出世间之大宝,不闻以才也。有才而无德,守有德而无才。世法且然,况希佛祖,出生死、练神明、归寂灭者,所学者何事而才能是问乎? 然安椎鲁,守拙撲,键户而寡营。善一身则

  • 《禅门锻炼说》要略十三

    禅门修证指要 《禅门锻炼说》要略 十三 谨严付授 锻炼之说,既毕陈於前矣。(中略)既受锻炼,则人可省发。然人人可以省发,而不必人人可付授也。(中略)然谓一经省发,尽可付授,此又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 学家而堪付授,必其道眼可以绳宗祖,行德可以范人天,学识可以

  • 《禅门锻炼说》要略 跋

    禅门修证指要 《禅门锻炼说》要略 跋 余实见晚近禅门,死守成规,不谙烹锻,每致真宗寂寥,法流断绝,万不护已,立为新法,且作死马医。若论本分一著,言前荐得,犹为滞彀迷封;句下精通,已是触途狂见。悟即不无,争奈落在第二头。汲汲乎讲钳锤,论锻炼,岂非头上安头、梦

  • 参禅的先决条件与认识一

    参禅法要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与认识 一 参禅的目的 1参禅的目的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染污就是妄想执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

  • 参禅的先决条件与认识二

    参禅法要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与认识 二 万缘放下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纔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

  • 参禅的先决条件与认识三

    参禅法要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与认识 三 个个立地成佛 日来常有禅人来问话。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了此一心,本来是佛,直下无事,各各现成。说修说证,都是魔话。达摩东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众生,都是佛。直下认得此清净自性,随顺

  • 参禅的先决条件与认识四

    参禅法要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与认识 四 参禅与观心 宗门主参禅,参禅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参透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明悟自心,彻见本性。 这个法门,自佛拈花起,至达摩祖师传来东土以后,下手工夫,屡有变迁。在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师徒间的传授,

  • 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一

    参禅法要 二、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 一 引言 诸位时常来请开示,令我很觉感愧。诸位每天辛辛苦苦,砍柴锄地,挑土搬砖,一天忙到晚,也没有打失办道的念头,那种为道的殷重心,实在令人感动。虚云惭愧,无道无德,说不上所谓开示,只是拾古人几口涎唾,来酬诸位之问而已。

  • 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二

    参禅法要 二、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 二 坐禅须知 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那里不是道场?本用不著什么禅堂,也不是坐才是禅的。所谓禅堂,所谓坐禅,都是为我等障深慧浅的众生而设。 坐禅先要晓得善调身心,若不善调,小则害病,大则着魔,实在可惜!禅堂的行香坐香,用意就

  • 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三

    参禅法要 二、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 三 用功下手认识宾主 用功怎样下手呢?楞严会上憍陈那尊者说客尘二字,正是我们初心用功下手处,他说: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束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宾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

  • 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四

    参禅法要 二、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 四 话头与疑情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初祖的安心,六祖的唯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本没有看话头的。到后来的祖师,见人不肯死心塌地,不能见到做到,多弄机诈,说口头禅,数他人珍贵,作自己家珍;便不得不各立门庭,各

  • 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五

    参禅法要 二、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 五 照顾话头与反闻自性 或问观音菩萨的反闻三自性,怎见得是参禅?我方才说照顾话头就是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反照这不生,不灭。(话头)回,即是反,不生,不灭,即是自性。闻和照,虽顺流时循声逐色,听不越於声,见不超於色,分

  • 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六

    参禅法要 二、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 六 生死心切与发长远心 参禅最要生死心切和发长远心:若生死心不切,则疑情不发, 功夫做不上;若没有长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要有个长远切习,真疑起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自然瓜熟蒂落。 我说个故事给诸位

  • 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七

    参禅法要 二、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 七 悟道与修道 憨山祖师说: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悟有解证之不同: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见,於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融途成滞,多作障碍,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若证悟者,从自

  • 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八

    参禅法要 二、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 八 参禅与念佛 念佛的人,每每毁谤参禅;参禅的人,每每毁谤念佛,好像是死对头,必欲对方死而后快。这个是佛门最堪悲欢的恶现象!俗语也有说:家和成融兴,家衰口不停。兄弟阋墙,那得不受人家的耻笑和轻欺呀?参禅念佛等等法门,本来

  • 堂开示的修行方法九

    参禅法要 二、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 九 用功人的两种难易 用国办道人,就其工夫的浅深,有两种难易:一、初用功的难易,二、老用功的难易。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妬障碍,贪瞋痴爱,懒做好吃,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那能与道相应?或有此是个

  • 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十

    参禅法要 二、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 十 结论 就是我所说的一大堆,也是扯葛藤,打闲叉;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古德接人,非棒则喝,那有这样噜囌,不过今非昔比,不得不强作标月之指。究竟指是谁。月是谁?参!(本章原载於中华大典本《虚云和尚法汇》者内容不及如此之多而

  •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参禅法要 三、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民国三十六年,禅七中,我上方丈请开示。 师公问我:你用甚麽工夫?我说:亦念佛、亦参禅。禅净双修。 问:你既念佛,如何能参禅呢?我说:我念佛时,意中含有是谁念佛的疑情,虽在念佛,亦即是参禅也。 问:有妄想也无?答:正念提起时,妄念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