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舍离佛陀最后沐浴处

明贤法师 | 作者:明贤法师 [投稿]

  涅槃——从毗舍离到拘尸那迦

  毗舍离佛陀最后沐浴处

  傍晚的毗舍离,映入眼帘的是参天的菩提树以及树下方方正正的巨大池塘,落日的余晖在池面洒上了点点金色。包着头巾的印度船夫,撑着前后翘角的小木船悠哉地划行,偶尔勾下腰去,用双手去舀那倒影在船边的红日。日本佛寺在池塘的另一端,向池内投射出一座巨大的穹隆顶。如果没人向你解说这是佛陀最后的沐浴处,你绝对想象不出这曾是佛陀宣布涅槃的地方,因为这里的氛围实在太温暖。

  除了有几位不停将小手捅到你后背上,找你要钱的印度小孩以外,此情此景的这一切,可能都是人们想要的。

  水池四边都修有延伸至水底的台阶,舀水洗手或洗脸十分方便。当地人说:佛陀当年使用这个水池时,水池的面积要大出很多倍。周边的池岸芳草萋萋,水岸相连。我在想,佛陀当年的入浴和出浴,该是何等的优美。不过,佛陀这一次的沐浴却是当年的悲剧,因为它被确定为佛陀生前的最后洗浴。出浴后,释尊便宣布一个月以后涅槃。对于弟子们来说,那是人天最大的悲哀!回想起敦煌莫高窟及东千佛洞西夏王国所留下的佛教艺术作品中,描述佛陀此番宣布后弟子悲号的场面,很多人甚至拔出刀剑,先行自灭。

  沐浴池的面积相当大,至少有一两百亩。池边的菩提树棵棵都是参天大树。树枝就像一个个巨大的伞盖,罩在岸边,让人可以在水中、地面自由浇浣,免受烈日暴晒之苦。这真是个好地方啊!所有的舟车劳顿之苦,一到树下、池边,尽变成了享受的滋味。佛陀是一位始终如日照中天般的智慧长者,也许他注定要将自己的涅槃交代成一幅温馨无比的场景。要不然,为何到了这里却感觉不到失去亲人,失去依祜的悲切呢?或者说,情伤不是大悲心的内容。大悲心应该是一种更为勇健的对于佛法的担当吧!

  义净大师巡礼五天竺时,曾在这些佛陀的圣地写下了诗作:“众美仍罗列,群英已古今。也知生死分,那得不伤心。”又云:“标心之梵宇,运想入仙洲……何日乘杯至,详观演法流。”我在想,义净大师的伤心和池塘夕阳的温暖有什么区别?佛陀的身影终将远去,只要来到人间,必定遭遇无常。法的价值是永恒的,佛陀在世时,说的是它,佛陀圆寂后,期待大众参悟的也是它。就像温暖的夕阳,应该与佛陀出浴时的一样吧。我们仍在感受它,而且只要生命之流不止,我们将永远地受用下去。义净大师期待着“何日乘杯至,详观演法流”的殊胜法缘,佛陀如果从沐浴池中凌水走来,一定也会带上池中佛寺的倒影,水里圆满的日轮吧。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