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271-A 牧牛图序
遗教经云。譬如牧牛。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则牧牛之说所自起也。嗣是马祖问石巩。汝在此何务。答曰。牧牛。又问。牛作么生牧。答曰。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来。则善牧之人也。又大沩安公之在沩山也。曰。吾依沩山住。不学沩山禅。但牧一头水牯牛。又白云端公之于郭功辅也。诘之曰。牛淳乎。而若自牧。若教他牧。层见迭出于古今者。益彰彰矣。后乃有绘之乎图。始于未牧。终于双泯。品而列之为十。其牛则如次。初黑继白。以至于无。粲如也。而普明复一一系之以颂。
普明。未详何许人。图颂亦不知出一人之手否。今无论。惟是其为图也。象显而意深。其为颂也。言近而旨远。学人持为左劵。因之审德稽业。俯察其已臻。仰希其所未到。免使得少为足。以堕于增上慢地。则裨益良多。遂录而重寿诸梓。外更有寻牛以至入廛。亦为图者十。与今大同小异。并及教中分别进修次第。可比例而知者。俱附末简。以便参考。若夫一超直入之士。无劳鞭挽而天然露地白牛。不落阶级而剎那能所双绝。则图成滞货。颂成剩语。覧之当发一笑。吾无强焉。
万历己酉如来诞日 后学 袾宏 谨书
No. 1271-B 普明寺牧牛图颂序
咄。尽大地是普明一头牛。何处更有佛与众生。毫厘不隔。本是如如。若道此牛有黑有白。有雄有雌。有饥有饱。便是一体分别成二。世尊初生。指天指地。周行目顾。犯人苗稼不少。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吃他水草良多。三玄要.四料拣.五位君臣.九十六圆相。受尽牵制鞭?。乃至拈椎竖拂。行棒行喝。种种机用。皮毛脱落。四足潜踪。许大一头牛。不知逃向那里去了。到这里地。重关已破。且道向上还有事么。以拂子打圆相云。火里木牛耕白雪。云中石马舞春风。会么。不会。请看牧牛颂并诸方次韵语句。毕竟还有优劣也无。
临济正宗三十二世[车*度]轹道人 严大参 谨序
No. 1271-C 普明禅师牧牛图颂附诸大禅师和颂目录
普明原颂。云栖莲太师付梓序云。普明。未详何许人。则亦不知道场之所矣。辛丑冬。予来理坊事。壬寅夏。[车*度]轹严居士将普明缘起及旧寺图相示。始知因缘在此。居士既恢复寺基。初请玄微禅师。继请明岩耆德。殿宇焕然。房僚俱备。将来欲成狮窟。余见诸方和颂。读之不胜喜跃。效颦和之。并将图颂和颂。合成一册流通。
闻谷大师
天隐禅师
破山禅师
万如禅师
浮石禅师
玉林禅师
箬庵禅师
山茨禅师
玄微禅师
香幢法主
[车*度]轹居士
跛道人如念
无依道人
牧公道人
巨彻禅师(又附白牛颂)
康煕元年孟秋月 日寓般若堂 如念空 识
No. 1271
[01]真寂和尚和牧牛图颂(师讳广印号闻谷)
未牧
信足奔驰不惮劳 东西南北路迢遥
只贪蒭草平田阔 忘却家乡有异苗
初调
气性虽顽鼻已穿 牧童从此痛加鞭
浑身血汗芒绳急 遥望家山尽力牵
受制
暂时出草息奔驰 好把芒鞋紧自随
到处冻云霜露滑 斤斤调伏敢忘疲
回首
芒绳不引自回头 毛色皤然性已柔
水草也知山里足 牧童多意尚羈留
驯伏
暖风晴日柳溪边 俯首循人意悄然
花落郊原春色晚 相随归去不须牵
无碍
调伏多年意自如 水边林下总无拘
一声羌笛松风起 此日忘怀乐有余
任运
百花溪上柳阴中 饱食和云卧绿茸
歌罢山童无所事 遗鞭枕上睡方浓
相忘
在在溪山云月中 木人花鸟意相同
国王水草从来足 闲步陂塘西复东
独照
玉鞭无用草绳闲 踪迹全无古路间
空手独归林月下 更前一步即牢关
双泯
杳杳人牛不见踪 一团新月照秋空
个中若问还源旨 风落岩花点翠丛
报恩和尚和牧牛图颂(师讳圆修号天隐)
未牧
水云渺渺乱声哮 密密寻踪路更遥
昼夜风霜不知处 恐伊相犯别家苗
初调
纔获绳头把鼻穿 谩将痛处更加鞭
也知乡井迢迢远 拽转头来着力牵
受制
不从他性远驱驰 寸步提持漫漫随
几度黑风吹瀑雨 通身泥水总忘疲
回首
蓦地忘机自转头 悄然性气已调柔
山中水草了知足 不用迟疑在外留
驯伏
闲放林间与水边 横骑短笛任悠然
归来一带烟霞晚 潇洒歌谣不假牵
无碍
出入无栏心自如 拟思量处更犹拘
满怀风月人牛稳 鞭索俱忘乐有余
任运
野岸溪湾花柳中 一环山水翠林茸
逍遥快活无求也 软草为毡睡兴浓
相忘
拶到忘怀混沌中 千山一色绝相同
风光不觉人牛处 任运腾腾西复东
独照
不须收放得安闲 脱略寻常頋盻间
散步谩归明月下 踏翻从上两重关
双泯
人牛处处竟无踪 新月孤悬万象空
借问归源端的旨 枯桩春到绿丛丛
东塔和尚和牧牛图颂(师讳海明号破山嗣法天童)
未牧
头角峥嵘便吼哮 奔兢烟水路迢遥
牧童草料浑无恋 孰肯平田犯稼苗
初调
牛儿鼻孔被绳穿 放去收来不假鞭
拟向东西两处触 一回入草一回牵
受制
年深日久懒奔驰 云影溪光逐渐随
任是上林花鸟过 声声难唤牧儿疲
回首
计穷力极唤回头 谩把鞭绳闲放柔
七纵八擒缚树下 山童犹未肯停留
驯伏
山间林下水溪边 一饱无余庆快然
撒手童儿归路晚 和牛急向远村牵
无碍
稳眠露地意如如 阳焰空花何所拘
松韵山童弄铁笛 轻轻吹醒乐无余
任运
南北东西任运中 脚头脚底草茸茸
饱飡只剩些些意 留与山童瞌睡浓
相忘
云牛一片白其中 那有雌黄与异同
就里欲分纤细子 腾腾运运复西东
独照
牧童鼓掌自闲闲 始信牛踪没此间
遂得殷勤谩且喜 犹存星月照幽关
双泯
人牛顿尽绝形踪 浩浩光吞宇宙空
明月芦花来问的 东风吹起自丛丛
万如禅师和牧牛图颂(师讳通微)
未牧
劣性粗狂向外迯 乡关迢递不知遥
分明触处荒田地 那肯回头惜异苗
初调
蓦路相逢把鼻穿 饶伊恶性猛加鞭
从今已得绳头在 纔要奔趋只一牵
受制
暂息颠顽暂息驰 频频相頋也相随
芒绳虽缓鞭尤朴 不筭工夫不惮疲
回首
顽劣消除已转头 不加鞭逼性相柔
牧童未敢凭他意 还把绳头紧系留
驯伏
万木丛中芳草边 芒绳释去意翛然
夕阳影里归鸦噪 牛自相随不用牵
无碍
皤白浑身性自如 海天空阔不相拘
牧童闲倚松边石 短笛频吹兴有余
任运
千条溪畔万山中 飡饮随时饱绿茸
牧子从教无个事 鼾鼾枕臂不知浓
相忘
是处云山牛在中 两无心意月相同
碧天影落溪流急 任尔纵横西复东
独照
生涯丧尽一身闲 明月光腾古木间
歌罢一声归去晚 芒鞋踏破隔乡关
双泯
廓然空绝两无踪 宝月孤悬照碧空
个事不须重借问 子规声断落花丛
东塔浮石禅师和牧牛图颂(师讳通贤)
未牧
蹉过声前这一哮 反生边见历途遥
披毛带角浑无虑 粪草何曾识稼苗
初调
纔识牛兮鼻已穿 翻然自肯苦加鞭
暂诗不在频偷走 犹把芒绳紧紧牵
受制
渡水穿云不乱驰 任从呼遣总相随
牛儿虽以堪调治 未许山童暂放疲
回首
一回入草一回头 可比初时性已柔
满径落花思践履 客途烟雨岂羈留
驯伏
玲珑石伴古松边 任运腾腾始贴然
手里有鞭须放下 鼻中去索不须牵
无碍
触处逢渠得自如 入泥入水又何拘
饥飡渴饮困来睡 底事从来无欠余
任运
己眼撑开宇宙中 胡来胡现任茸茸
山童闲唱还乡曲 不觉令人归思浓
相忘
丧尽偷心豁达中 人牛何异复何同
从今两绝提防力 可以西兮可以东
独照
脱尽皮毛赤体闲 堂堂独露咲谈间
不是渠侬能了达 祇因透彻上头关
双泯
空空寂寂杳无踪 一点灵机尽扫空
智理不存悲化普 一轮明月照幽丛
玉林和尚和牧牛图颂(师讳通琇继住报恩)
未牧
牛本荷人人不识 胡行乱跃隔迢遥
一回摸着牛儿鼻 大千沙界没茎苗
初调
寄言识得牛儿者 莫学时流强策鞭
我是牛兮牛是我 分明无二若为牵
受制
牧童但不迷头去 纯白牛儿到处随
非比道途贩卖客 横骑倒捋自无疲
回首
莫道功深始转头 牛无背面与刚柔
山童但得狂心歇 鼻孔弥天绝去留
驯伏
寻常逐逐营营者 谩道长调方怗然
见彻斯牛无往返 始如多载枉拘牵
无碍
本自翛然绝绊羁 知恩岂肯强牵拘
纵横飞舞无留迹 谁信那伽定有余
任运
不分内外与边中 傍水寻芳入乱丛
回首东山吐新月 骑归茆屋兴犹浓
相忘
强把全躯分二体 计穷力尽始知同
他长我短俱休问 说甚人西与物东
独照
顶破虗空蹈碎地 不留一物杂其间
孤孤迥迥虽堪羡 瞥尔知羞始透关
双泯
谁为所牧谁为牧 认影牵风彻底空
有问其中端的意 早知刍犬吠茅丛
箬庵禅师和牧牛图颂(师讳通问)
未牧
走遍天涯逞意哮 穿云涉水路迢遥
多年一片闲田地 蹂踏堪怜损稼苗
初调
鼻孔生狞不易穿 一回入草一加鞭
狂心何计能拴缚 赖有山童把索牵
受制
拟将何处更驱驰 暮雨朝烟紧自随
踪迹欲逃难躲避 任渠奔烈也成疲
回首
翻然自肯便回头 满地残红衬草柔
故国有怀情未撇 暗愁春老尚迟留
驯伏
收来放去古溪边 风月随缘自悄然
水草不思无底事 相看撒手竟忘牵
无碍
纵步溪山得自如 风流两岸亦何拘
横吹短笛斜阳暮 溢目春光信有余
任运
不曾移步出山中 暖簇晴花五色茸
莫怪山童闲瞌睡 卧云眠月兴偏浓
相忘
相将无事太平中 渠我情忘迥不同
一段闲愁总收拾 不知花落水流东
独照
一道寒光万境闲 寥寥四頋水云间
夜深明月归来后 照彻空王向上关
双泯
从前光影觅无踪 不见人牛烟水空
尽大地回春晓梦 日高香散百花丛
山茨禅师和牧牛图颂(师讳通际)
未牧
水草溪边纵意哮 鼻头无系去迢遥
谁知宇宙皆王化 乱踏云山犯稼苗
初调
芒绳初把鼻相穿 熟处难忘痛着鞭
分付牧童牢守护 莫教暂失手中牵
受制
动容顽性好奔驰 左右旋眸渠紧随
怅望远山乡信杳 披云带月正忘疲
回首
知恩逐步肯回头 烈气消融性渐柔
骑向平陂深草处 横吹短笛绝羈留
驯伏
只在平田烟柳边 鞭绳抛却坐翛然
暮山钟动上方月 恁么归来不假牵
无碍
人牛相视体如如 彼此无心不用拘
花柳丛中随意往 团团蹄迹更无余
任运
或时村里或云中 旧地闲田草正茸
踏遍一毫无剩迹 牧童高卧柳阴浓
相忘
撑撑头角卧林中 渠我浑忘云水同
为爱山前蒭草细 夜深乘月过溪东
独照
个里风光镇日闲 放身稳卧白云间
长歌一曲声嘹喨 直透威音劫外关
双泯
不见人牛不见踪 清风明月满长空
太平休用歌尧令 枯木重开花一丛
桐月庵大师和牧牛图颂(师讳妙用号玄微)
未牧
黑云低处一声哮 足底程途那信遥
童子个时将贯索 未尝留意惜良苗
初调
鼻孔今朝始受穿 十分狂性只宜鞭
要渠了了寻常事 不管通身黑业牵
受制
蹊径于今不枉驰 鞭绳缓缓肯相随
家山水草随时给 信步风流也不疲
回首
绿杨堤畔碧溪头 景自晴和风自柔
水牯转头初自肯 月明归路谩迟留
驯伏
那里随来过这边 左盘右转摠安然
黄莺叫得山花咲 声色中能不被牵
无碍
脱落虗空万象如 人牛浪荡不相拘
鞭绳扬下无些子 引兴梅花一调余
任运
我自悠然一觉中 任渠草径玩纤茸
落花没膝春山晚 犹泼红霞锦绣浓
相忘
白云拖过月明中 月与云和一色同
智境此时都不会 何论南北与西东
独照
家破萧然四壁闲 于今云净月明间
固非往日程途事 尚好挨身拶过关
双泯
剧尽何方觅影踪 不应空里镂虗空
有谁道露堂堂地 蜂蝶痴迷花底丛
一指庵大师和牧牛图颂(师讳明海号香幢)
未牧
东奔西触纵狂哮 越岭盘溪不惮遥
眼底只贪畦畔艹 那知回首有灵苗
初调
几年鼻孔未经穿 今日收来始着鞭
捏定索头无少缓 一回入草一回牵
受制
顽皮且喜罢驱驰 我步溪边他亦随
只恐柳丝拴不住 孜孜照管略无疲
回首
一自牵归这一头 几将鞭杖验刚柔
而今已蹈还家路 懒听枝头黄栗留
驯伏
几处低坡浅水边 相依相狎意陶然
山云欲暮归村舍 宛转随人不用牵
无碍
水草寻常事事如 任渠饮啄懒相拘
笛声唤醒珊瑚月 狼藉清光一点余
任运
缓步春山平麓中 风和日暖草蒙茸
鼾齁一枕藤萝石 不管岩花色淡浓
相忘
通身皎洁片云中 明月芦花未许同
谩道玉楼窗已晓 金乌犹在海门东
独照
牛自空兮人自闲 翛然独步水云间
尚湏蓦地翻身转 靠倒穷途最后关
双泯
皮毛蓑笠了无踪 一片寒光堕碧空
烟雨故园消息断 百花何处闻芳丛
[车*度]轹道人严大参和牧牛图颂
未牧
云山堆里一声哮 头角宛然家信遥
满地闲花都踏遍 那知异草并良苗
初调
生狞如虎鼻难穿 赖得牧童有索鞭
不是一番施辣手 个时劣性恐难牵
受制
熟径难忘欲逞驰 芒绳在手紧相随
岂容逐草寻芳去 昼夜拘拴不惮疲
回首
暂时落草即回头 云冻霜寒足已柔
欲缓鞭绳尤未缓 乡关不到且拘留
驯伏
高深蹊径曲无边 相押相驯已信然
杨柳阴斜红日转 鼻头绳断不须牵
无碍
水草皇王总自如 何须特地苦相拘
山童撒手先高坐 牛亦安然闲有余
任运
信步行来到此中 山前山后草茸茸
放渠散走陂塘去 不似当年狂兴浓
相忘
太平气象月明中 尔我家山色色同
袖手低眉忘管带 不知西去与来东
独照
踪迹寥寥独个闲 浑然出处那其间
自歌自唱空山下 多少痴人认过关
双泯
人牛谩说绝形踪 何异吹风欲满空
若问还源亲的旨 参天荆棘乱丛丛
[车*度]轹道人再和牧牛图颂
未牧
牟牟声响是渠哮 欲觅头踪转展遥
狭路相逢刚识得 甘心饥饿不嘗苗
初调
娘生鼻孔未经穿 痛处针锥痛处鞭
漫道牧童施毒手 恐渠驰逐倍加牵
受制
古路凄凄作么驰 他山岐曲肯相随
痴儿不把绳头放 牢系虗空徒自疲
回首
自从蹈着这源头 骨力虽刚毛色柔
日薄虞渊归意急 肯贪蒭艹故淹留
驯伏
蹄迹团团古岸边 饥飡渴饮恣悠然
东来西往皆平贴 出外归家总不牵
无碍
岭头溪畔自如如 竖走横眠更不拘
水草国王随分给 本来无欠亦无余
任运
牛儿闲放此山中 卧草眠花饱绿茸
圜圚从来渠不入 逍遥自在兴偏浓
相忘
人牛共住碧岩中 到处溪山云月同
猿鸟自啼花自咲 水流西去岸移东
独照
脱尽皮毛得自闲 翛然独步水云间
可怜无限英灵汉 开眼堂堂入死关
双泯
处处逢渠没影踪 碧天云净月轮空
个中多少风流趣 宝鸭香消锦绣丛
[车*度]轹道人三和牧牛图颂
未牧
黎然体色蓦然哮 震地惊天用不遥
嚼尽山花吸尽水 不留常住一茎苗
初调
鼻孔撩天不受穿 谁能下手妄加鞭
牧童纵有绳头在 枉费功夫着力牵
受制
牛儿有脚自驱驰 堪咲盲儿步步随
泥水溪深浑不染 牵他入草得毋疲
回首
转脑旋蹄错路头 何分顽劣与刚柔
蓦然直去家乡到 不必淹淹在外留
驯伏
散诞溪边与艹边 要骑要下任安然
索头盘结牛头上 到处为家不用牵
无碍
柳柏花街到处如 犯人苗稼又何拘
横冲直撞都无碍 窠臼掀翻无剩余
任运
夜半归来月正中 三生石上草茸茸
太平休斩痴顽汉 一任横吹铁笛浓
相忘
[○@人][○@牛][○@一][○@│]这○中 黑白元来一色同
我不似渠渠似我 谁分南北与西东
独照
牧他屎屁不曾闲 鞭向无生眨眼间
有意气时添意气 何妨一镞破三关
双泯
泥牛入海杳无踪 木马嘶风向碧空
个事若何重话会 花开铁树闹丛丛
跛道人如念牧牛图颂(有序)
[0783b09] 诸佛垂迹。祖师西来。无非发明此事。拈捶竖拂。热棒热喝。单提向上机轮。普明禅师假人法。重设牧牛图颂。[车*度]轹居士报佛恩。复兴祖佛道场。大禅师锦上铺花。跛道人画龙点眼。长安风月贯今古。那个男儿不丈夫。阿呵呵。好大哥。
未牧
头角峥狞恣意哮 溪山踏遍路迢遥
牧童不把牛穿鼻 难保狂心不犯苗
初调
绳头在手鼻儿穿 性劣难调紧着鞭
从此一番休放缓 牧童须是要频牵
受制
劣性调柔渐息驰 牵来步步已相随
牧童犹把精神抖 到此浑然不觉疲
回首
颠狂心尽始回头 功用无间牛自柔
信手牵归明月下 免从水草又停留
驯伏
不计山边与水边 了然无事自安然
森罗万象浑闲事 从此牛儿不用牵
无碍
独露堂堂意自如 安眠稳坐已无拘
牧童短笛闲拈弄 一曲横吹乐有余
任运
识破元来只此中 闲花野草任茸茸
东西南北无遮障 拍手高歌兴正浓
想妄
白牛只在白云中 渴饮饥飡总是同
闲着山童石上立 此间那复问西东
独照
牛儿无迹地闲闲 明月团圞只此间
自有一双穷相手 一拳直透万重关
双泯
人牛俱泯杳无踪 水在长江月在空
猿抱子归青嶂里 鸟衔花落碧嵓丛
无依道人和牧牛图颂(徐讳昌治号觐周)
未牧
头角未露一声哮 自在纵横去路遥
黑白始分牝牡相 生来柔顺长灵苗
初调
顺性今朝也受穿 何烦童子又加鞭
线索在手随时转 到处风光无挂牵
受制
踏着溪山便骋驰 朝行暮宿紧相随
一回饮水一回胀 悠悠负载不辞疲
回首
堪悲烈性不回头 幸得天生禀性柔
遍界落花忘践履 烟云客路莫停留
驯伏
不分内外与中边 束缚无拘意洒然
信步行来皆坦道 腾腾任运总无牵
无碍
万别千差性本如 超群惟此性无拘
一身负荷皆全力 本分何曾有欠余
任运
暂尔息肩卧云中 忽长新芽生意茸
引重致远随意适 个中独步兴偏浓
相忘
忽忘管带太虗中 渴饮饥餐处处同
物我尽捐知解净 如日西升夜落东
独照
得安闲处且安闲 不留辙迹在人间
瞥尔英明了达去 踢倒银山铁壁关
双泯
隔墙清听绝无踪 形影孤寒照碧空
窗楞已过浑无事 又何精舍竹林丛
牧公道人项真本和牧牛图颂
未牧
青山绿水恣咆哮 四顾三回路转遥
只管贪程为太速 何知日用犯佳苗
初调
纔见牛兮蓦鼻穿 粗浮习气急加鞭
那时掘强横驰走 把定绳头好一牵
受制
四蹄今已息奔驰 放去收来无不随
且喜鞭绳犹把握 牧童何肯自为疲
回首
溪山踏徧自回头 熟处生时性渐柔
鼻贯一条成底事 不劳腕力暂相留
驯伏
左盘右转碧溪边 撇下鞭绳乐自然
几度绿杨归夜月 山童高卧竟忘牵
无碍
掉尾擎头适自如 纵横脱略有何拘
悠然一曲寒崖上 短笛吹开物外余
任运
饥飡渴饮绝边中 倦即和云卧草茸
骤步任教青嶂外 满腔风月兴偏浓
相忘
人牛共住此山中 动转施为绝异同
我本是渠渠即我 不知南北与西东
独照
牛无方所牧童闲 懒把虗名落世间
尽大地来无我我 不消弹指透重关
双泯
人牛两尽没形踪 今古相酬劫亦空
本地风光一段事 岁寒松柏翠丛丛
巨彻禅师和牧牛图颂(师讳寂暹)
未牧
纵顽恃劣逞咆哮 遽隔乡关十万遥
客路茫茫云雾黑 无明草长蔽灵苗
初调
尔惯狂驰我惯穿 一回绳系几回鞭
拖泥带水忘晨夕 痛彻心头猛力牵
受制
把定绳头禁枉驰 行行住住紧相随
施为动转凭渠力 从此心神尔不疲
回首
系转从前这一头 消融劣性至温柔
波光云影香风度 柳岸花溪得意留
驯伏
洒落残山剩水边 纵横收放总恬然
归途坦荡浑无滞 所欲从心了不牵
无碍
霁月光风得晏如 牛闲何物可相拘
山童箕踞长松下 一曲无生笛尚余
任运
闲闲不系有无中 任运餐凭空翠茸
野鸟竞啼花竞笑 黑甜石上味深浓
相忘
白净牛全在个中 浑忘尔我本然同
溪山是处堪凭眺 南北无拘西与东
独照
生涯廓彻卖清闲 空手高抬到此间
满口难酬无比价 几人买过劫前关
双泯
韬光晦迹绝遗踪 不二人牛泯太空
无极香风流劫外 莫教蜂蝶误花丛
巨彻禅师和白牛图颂(师讳寂暹)
失牛(白牛在西面西。童子在东面东。)
牛尚牛兮童尚童 童牛背向各西东
纤尘不隔何霄壤 旷劫来今枉自懵
寻牛(主人问牛所在。童子茫然失措。更有一人自西而来。以手遥指。)
忽向山童问白牛 山童罔措不知求
傍人识得牛踪迹 指点山童急转头
见迹(童子向西急走。田中多见牛迹。)
堤回陌转向溪西 一路深蹄间浅蹄
端的新知寻旧识 人牛到此两无迷
见牛(白牛稳卧田中。童子遥见欢喜。)
行尽山村过水村 草中忽见白牛蹲
欣欣稳步方轻快 喘息初调与细论
得牛(白牛从容起立。童子喜抚其背。)
跋涉溪山岂惮劳 白牛顿获价弥高
快心久别重相契 善抚从容喜伏弢
护牛(童子闲坐石上。白牛饮涧自适。)
牛适人闲却瘦肥 风清月白久忘饥
幽香野绿盈山谷 几度朝晖映夕晖
骑归(夕阳在山。白牛归宿。童跨牛背。吹笛自乐。)
放旷骑归世所稀 柳丝鞭影任风挥
山童吹彻无生曲 笛韵余晖入禁闱
忘牛(明月在天。牧童拍手自歌。)
白牯浑忘无剩踪 踈狂牧竖啸孤峰
山河倒映蟾蜍转 玉露泠泠光影重
双泯(人牛俱不见。惟一圆相。)
楼阁重重弹指开 本无余欠七般财
空传五十三家丑 泯却人牛大梦回
入廛(童子向东前行。白牛相随在后。)
卖弄闲闲白牯牛 入廛垂手恣遨游
同流九界慈风度 心佛众生无别求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请问师父,牛奶和鸡蛋是素食吗?就是说吃素的人能食用这两种东西吗?
什么是更有意义的事?不仅学佛是为了解脱,世人忙来忙去,也是为了解脱。挣钱是为了从贫困中解脱,成家是为了从单身状态中解脱。佛法所说的解脱,是解脱轮回,解脱生死,这才是究竟的解脱。仅仅从现象看,人们会觉得青春、爱情、财富、事业都值得追求,如果解脱了
送你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得不到,就不要它了,这叫放弃。今天很多人有这个毛病,他明明是放弃,还美其名曰“我已经放下了”。我告诉你,佛教讲的“放下”不等于放弃。什么叫放下呢?记住了,在拥有中超越。就是在你拥有的时候,能够超越它。
因相即我们每天的举止动念。我们每动一个念头、每做一件事情,包括产生的每一种情绪,都会在心灵土壤播下种子。我们所做的事虽然会过去,但由此在内心形成的影像却很难消失。其力量大小,则取决于我们的执著程度。武侠小说中,有些人一生就是为了报仇而活着,也有
什么是快乐?把不快乐放下,就是快乐。有想即有妄,无求便无忧。人,做不了自己念头的主。念头不请自来,杂念太多,人哪有自由可言?放下杂念,人才能获得自由。有的人只学会追求胜利,却没有学会接受失败。有的人只学会得到,却没有学会放弃
宰相肚里能撑船。你对人宽容,归根究底,就是对自己的宽容。小肚鸡肠,你不放过别人,到头来也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心结让你愁肠百转,心结让你同别人仿佛隔了一堵墙。人,最难解的是心结。只要解开心结,眼前便是一番新境界。有缘顺缘,无缘随缘。
时间是无始无终的永恒,历史永远是向前的进程。有今天,就有明天,人怎么会没有未来?人能掌握未来。正如同人能反思昨天,总结昨天,规划今天,过好今天一样。未来的根在今天。今天为明天做好准备,今天要准备好明天的资粮,明天不就被你“掌握”了吗?今天
我感冒了,我很快乐。我认为,凡是来了的,都是该来的;不该来的,不会来。既然来了,我都欢迎,非常开心。李:法师,我想这个问题,真的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但却困扰着世间不少的人,我自己都曾经用过很多时间细想。这问题就是,你快乐吗?
感恩绊倒过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学会了站起来,把握平衡,站稳自己;感恩遗弃了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学会独立谋生,自己上路;感恩喝骂过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学会了反省自己,总结自己;感恩黑夜的来临,因为它让你学会了等待明天的日出。
人是常常会做错事的,做了比较大的错事,往往不敢让人知道,怕被人知道了,会受人蔑视,被人看不起。于是,便将那些事闷在心底,使得心里难过、痛苦。这在一般人,以及描写人性的文学小说和感情故事之中,是很容易看到的。每个人的心理都有道德意识的存在。道德意识
人生总有喜怒哀乐。我想,这是任何人都会同意的。似乎,人是个很奇怪的生物,每个人都希望一生能过得平静、幸福。可是,如果日子过得只是平平静静、幸幸福福地,他又会觉得无聊,希望有些刺激。你不否认吧?除非他是个圣贤、是个超凡入圣的人,要不
首先,我觉得这几个字非常好,“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但问题是,好的标准是什么?这就需要有大智慧。经常有人说,做一个好人就行了,不用学佛。世界上有很多好人,孔子是好人,老子是好人,耶稣是好人,释迦牟尼是好人。社会上还有很多好人。好人的标准都不
很多同修由于对本分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生活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职位以及相应的本分。有一句话: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我们过往烦恼不断,证明我们没有好好落实本分,完善本分。我们来学佛,学做什么?
佛法从恭敬中求,当我们对学习佛法生起真实的恭敬心,谦让心、忍耐心、顺从心将会随之生起,远离高傲,远离懈怠,远离忿恼,于诸违顺境界心得安忍,柔软轻安,于诸善法精进修行,于诸不善努力断除,少欲知足,正念无常,这样学修我们的心就能逐渐得到调伏与安乐。
一位老居士讲:“我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祖母平常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好了别人是好自己,有东西给别人是自己得利益。’我从读书到工作,这两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祖母活了101岁,在她临终时,我对她老人家说:‘祖母,谢谢您!教给了我怎样做人。’”
现在很多人有死亡焦虑,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实在,就会在生的现象上产生自性见,在死的现象上也产生自性见,以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于是贪著生,恐惧死。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就是通过对生死轮回的观察而觉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无明、
处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首先你要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认自己的烦恼:我的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痴:我不了解,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要如实地承认它们的存在,
古人尝有言:衲子风格凛然,有古人之风。古人之风从何而来?就是从这八个字而来:动用举措,必稽往古。这就有古人之风,要是没有古人之风呢?那就是流俗阿师的样子——行,不像个出家人;说话,不像个出家人;思想,不像个出家人。
寿量圆满即健康长寿:因为往昔种下的善业感得长寿果报,得以长久住世。又因为长寿,才有更多时间内修外弘、自利利他,长时间地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那么如何感得寿量圆满,身体健康的果报?如果光是长寿,活了九十岁,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还不如短一点,所以
学习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寻找正规寺院觅善知识,按照经论中的来,不可以想当然地坐,不可以道听途说地坐,更不可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再坐。须知外道也打坐,练气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禅,不妨认真读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楞伽经》中说,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这是由猛风所吹起的,洪水波涛鼓动着冥壑,从来没有断绝的时候。我们的藏识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又包容万千,由于境界风所吹动,所以才有种种诸识波浪,腾跃而生起。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随着外界的风的吹动,掀起各种各样的波浪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