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 星云大师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道证法师 济群法师 印光大师 证严法师 太虚大师 净界法师 慈法法师 宽运法师 明一法师 白圣法师 白云禅师 宝静法师 本法法师 本焕法师 本性法师 本源法师 斌宗法师 忏云法师 昌臻法师 常福法师 常照法师 超定法师 超然法师 彻悟禅师 成峰法师 成刚法师 持松法师 崇慈法师 传道法师 传明法师 传印法师 纯祥法师 慈航法师 慈舟法师 慈庄法师 达观法师 达摩祖师 大寂尼师 道坚法师 道信大师 道隐法师 道源法师 涤华禅师 谛闲法师 东初法师 法藏大师
莲池大师问答
  • 有关念佛的问答 (莲池大师)有关念佛的问答

      有人问:“妙喜禅师说‘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念佛果然是愚人所为吗?”唉!我以前对此事已经辩明了。妙喜禅师只是批评“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并没有言“愚人终日一心不乱求净业”。

  • (莲池大师)《往生咒》功德,何言不及持名?且平等称之..?

    莲池大师答:此有二义:一者,较论功德,则念佛功德,六方佛赞;其《往生咒》未有此文。故《华严》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即不可思议功德也。二者,随逐时宜,则无定法。有时随宜,持名第一。有时随宜,持咒第一。今重持名,非扬抑也。盖易地则皆然耳。

  • (莲池大师)为什么偏赞阿弥陀经

      问。小乘且置。只如诸大乘经。广如山积。云何妙用偏赞此经。  答。修多罗中虽具有此义。未有如此经之明且简者。故夫称性而谈。正直而说。非不圆顿。而澄浊返背。方便未彰。其餘法门。或浩博而难持。或幽深

  • 心中妄念纷飞,应该怎么治? (莲池大师)心中妄念纷飞,应该怎么治?

    问:心中妄念纷飞,应当用什么方法对治?  莲池大师:佛在《遗教经》上告诉我们,只要能把心制伏,使之专注一处,无论任何功德事业都能成就。或有人说:这岂不是与告子所说的不动心一样吗?我说:不一样!告子

  • (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问辩

    莲池大师 《疏钞》既出,有不惬者,致辞诘难。其可从者,忻然从之。不可从者,一一辩正。太无紧要,则置弗录。研几析理,不得不然。非曰尚争,是名法喜。 问:念佛之心,无杂无间,即精进度。何故乃云不退堕耶? 答:将谓精进乃能不退堕,非精进即是不退堕耶?辩此有二:一者,亦可即是不退。

  • (莲池大师)什么是善男子善女人?

      善男子女人者。善有二义。一是宿生善因。一是今生善类。男女者。通指缁素利钝。及六道一切有缘众生也。  宿生善因者。大本云。世间人民。前世为善。乃得闻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一闻佛名。慈心喜悦。志意清净

  • (莲池大师)历代祖师,皆因参禅得悟。念佛亦有悟否?

    莲池大师答:试问渠悟者悟个甚么?岂非破生死惑,得自本心,脱然如大寐之得醒耶?若向是谁念佛处觑破,一生参学事毕。更说往生,已是不唧留汉。虽然,一生彼国,即得不退菩提,则终当大悟耳。尚何问参禅、念佛为同为异?

  • (莲池大师)前以“无恃无怙”而释“孤独”...何谓无恃?

    问:前以无恃无怙而释孤独,所引证者,亦应同上。《语》云:君子周急不继富。此但无财,何谓无恃? 莲池大师答:定以无财贫穷名急乎?夫言孤独,意该贫穷。言贫穷,意该孤独。钞中非不普慈,其意甚明。何乃执泥孤独二字,以辞害意?假使一人无父而大富,须达亦给之耶?假使

  • (莲池大师)前解「昼夜六时」,谓彼无日月,唯以莲开...似与前解不类。

    莲池大师答:《大本》所云「鸟栖」,「栖」者,止也。止谓不飞,非不鸣也。吾窗前丛竹,群雀暮栖。按更齐鸣,而不失节。是且栖且鸣也。况彼土之鸟,佛力所化。出音说法,何可思议。

  •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续问答

    莲池大师 有当问,而前问不及。自设为或问如左。 问:《大本》、此经一体,既闻命矣。然《大本》三事,此经似无。一、因地六八大愿;二、愿后广修诸行;三、往劫五十三佛。此经既无,何名一体

  • (莲池大师)疏云,「《华严》圆极,此经分圆。圆全摄此,此分摄

    莲池大师答: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知者,无全无分,始得名圆。不知者,可全可分,正所以为圆也。如曰全中有分,圆即有段。然月落千江,月分为千;风入万窍,风分为万,全中分也。而实无千无万,何虑圆之有段?如曰分中非全,圆即不遍。然窗楞之月,一隙而已;橐钥之风,一掬而

  • (莲池大师)引《大本》、《观经》证圆义..故知不应引彼为此证也

    问:引《大本》、《观经》证圆义,有多违妨。一者引他成己妨。他经圆意,不关此故。二者前后相违妨。今疏前后多云此经胜于《大本》及《十六观》,乃要中之要、妙中之妙故。三者分全混同妨。今疏判此为分圆,《妙宗》判彼为纯圆故。四者观念混同妨。此经持名,彼观

  • (莲池大师)经通五人所说。余四佛印...愿垂教之。

    问:经通五人所说。余四佛印,即同佛说。今言佛说如圣王敕,不同臣下之言。有扬此抑彼之失。真谛释《金光明经》,偏赞本典。智者云:使愚者有忽他经之失,不宜偏赞。今若云菩萨因人等者。《华严》多菩萨说,《维摩》不二法门皆菩萨说,《涅槃》夜叉说偈,《法华》仙人

  • (莲池大师)天台诸处所明四土...乃至寂光第四。

    问:天台诸处所明四土,皆以同居为第一,乃至寂光第四。今何以寂光为第一耶? 莲池大师答:从劣而胜,同居第一。从胜而劣,寂光第一。喻如登仕者先九品而至一品,序爵者先一品而至九品,皆可也。有时而言兄弟,有时而言弟兄,皆可也。今不讲《四教仪》,不须费辞于无益之

  • (莲池大师)念佛之心,无杂无间,即精进度。何故乃云“不退堕”耶?

    问:念佛之心,无杂无间,即精进度。何故乃云不退堕耶? 莲池大师答:将谓精进乃能不退堕,非精进即是不退堕耶?辩此有二:一者,亦可即是不退。何以故?虽常言:精不杂、进不退。然此二字,总之成就进义,古云精进度懈怠是也。进与退对,故精进即不退。二者,此重念佛普摄

  • (莲池大师)迦叶身光,映蔽余光...逾明显故。

    问:迦叶身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名曰饮光。何故云色?若吞余色,应云饮色。何况色不可吞。以色对光,逾明显故。 莲池大师答:由色有光。无金色者,光从何来?色不可吞,光独可吞耶?夫吞之为义,体贴饮字。既知是映蔽之意。映蔽余色,使光不现,即名饮耳。岂真吞啖入彼

  • (莲池大师)须陀洹七生者,分段生死也..岂得以须陀洹与补处并?

    问:须陀洹七生者,分段生死也。一生补处者,唯有一分无明,一变易生死也。故圆教初地,至妙觉位,有十一生,皆约变易而论。所以《法华》有增道损生之说。故知二种生死,不可雷同。岂得以须陀洹与补处并?生西方者,补处甚难。下品生人,至阿罗汉,尚经多劫。何况七生?而

  • (莲池大师)何得说什师为千佛译师,引父母为例?

    问:何得说什师为千佛译师,引父母为例?千佛父母,乃在佛世。况父母与子,及侍者等,此人不多,无他可并。唯权无实,无别所妨。今译师则多,若罗什为千佛之译师,则义净、玄奘等例尔。若一切皆然,何贵乎罗什所译,偏堪弘赞?若译师既然,则禅、律等例尔。圣人既然,凡亦应

  • (莲池大师)天如谓:「参禅、念佛,门户虽不争多,却不许互相兼带。」?

    莲池大师答:《疏钞》已见大意,今更详为决疑。言不许兼带者,良由念佛者,自疑与参禅异致,念外求禅。参禅者,自疑与念佛殊归,禅外觅佛。心分二路,业不专精,故所不许。今念佛者,即于念上体究,不曾别有作为。即拳究手,即波究水。是一非二,何得名兼?纵名为兼,如是之

  • (莲池大师)能诠体性,其随识门四句,末云“非本非影」。夫非本

    莲池大师答:圭峰本清凉所叙十体,约之为四。予以其简而明,故全用之。《清凉疏》云:「

  • (莲池大师)若以五法对三自性者...妄想对遍计。楞伽唯识皆如此说。今何不然

    问:若以五法对三自性者,应以名相对依他,妄想对遍计。《楞伽》、《唯识》,皆如此说。今何不然?《楞伽》云: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生。请观生之一字,此即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也。非谓名相即是妄想。乃是妄想之所生耳。如言舍利弗,鹙之所生。岂子即鹙耶? 莲池大

  • (莲池大师)《大本》三辈往生,上辈者曰:「舍家离俗,而作沙门

    莲池大师答:佛为众生说法,随时随机,固无定法。一法也,有此处立而彼处破者,有此处轻而彼处重者。《观经》为王后说法,但就所修之胜劣而定其品。《大本》为一切人说,故普该僧俗。而僧与三宝之列,世间法俗宜逊僧故也。若极论其理,但破除烦恼障碍,即是舍家离俗。

  • (莲池大师)“正宗”初科,广明依正...今何故唯言生信境耶?

    问:正宗初科,广明依正。此乃生信、发愿、起行之境,今何故唯言生信境耶? 莲池大师答:入道以信为主。经中说若有信者,又云难信之法。信该行、愿故,信为道元功德母故。

  • (莲池大师)此中应云:“须摩提,此云极乐...但言他名耶?

    问:此中应云:须摩提,此云极乐。然后乃以余名缀之。何故不云本经极乐,但言他名耶? 莲池大师答:经文若言有世界名须摩提,则应云须摩提,此云极乐。今经文乃言有世界名极乐,则应云极乐者,梵语须摩提。此不易之法也。况下文举安乐、安养等余名已竟,而以极乐总结。

  • (莲池大师)答净土四十八问

      答净土四十八问  [明]莲池大师 著  答四十八问序  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上根即事契理,固谛信

  • (莲池大师)华严八地、圆教初住,皆无生忍。天台云:“圆教之机..皆难造入?

    问:《华严》八地、圆教初住,皆无生忍。天台云:圆教之机,一生有登十地者。《华严》善财、《法华》龙女、禅宗诸祖,即其人也。何故雷同,皆难造入? 莲池大师答:八地始名真得无生,是华严宗语。据《华严》,则初地以去,尚未云真得,况初住耶?岂不是圣且难之?只叹其难

  • (莲池大师)毗婆尸佛,至释迦时,九十一劫。何故言二?

    问:毗婆尸佛,至释迦时,九十一劫。何故言二?若言是大劫,应增一大字。况以大劫论之,八十小劫为一大劫,但一劫有余耳。 莲池大师答:何不看钞中首尾二劫四字。七佛,三属庄严劫尾,四属贤劫首。是首尾二大劫否?首尾二大劫,正九十一小劫也。分明是大劫,何必更加大字?

  • (莲池大师)清凉、润泽,不可以“劫火不可使其热、涸”等销之

    问:清凉、润泽,不可以劫火不可使其热、涸等销之。何则?万法从缘,变化不测。真如性非生灭,尚自随缘。净土虽曰唯心,宁无转变?若不转变,是顽碍物,何足为妙?是故经云:欲冷则冷,欲暖则暖,欲满欲浅,皆随人意。故知不必以不热、不涸而释清冷、润泽。 莲池大师答:若

  • (莲池大师)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何故以归依自佛释之?

    问:自归于佛,当愿众生。此则以他对己而称为自。自为能归,佛为所归。何故以归依自佛释之?禅宗元有此语,恐难施于教乘。理论则可,事则不去。 莲池大师答:这里是什么去处,说能说所?又云禅宗难施于教。低声低声,不独迷禅,兼亦迷教矣。何谓迷禅?无佛处不得住,有佛

  • (莲池大师)西竺之言,称“梵语”者,乃本乎光音天人之所传也。

    问:西竺之言,称梵语者,乃本乎光音天人之所传也。今言:梵者,净也。对华而言,文质之谓。盖不足以尽之。况彼梵音,岂有质而无文?此土华言,岂有文而无质?儒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释称文随于义,义随于文。若彼质此文,则互有阙。《辅行》云:古来诤竞未生,西方之言,

  • (莲池大师)五方之属五行...况十万亿土之外极乐乎?

    问:五方之属五行,乃震旦之世数也。于其西域,尚未尽通,况十万亿土之外极乐乎?若极乐在娑婆之西,而属庚辛金者。则从是西方已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皆在娑婆之西,皆属庚辛金,尽雨白华,理岂然乎?若西方属金,而雨白华。娑婆在极乐之东,应属甲乙木,而常雨青华。何故

  • (莲池大师)为恶之人,未尝愿生恶道,而自然堕落。则为善亦尔。

    莲池大师答:为善如登,为恶如崩。登高则难,崩下则易。易故不愿而获,难故非愿不成。且本师庄严净邦,实唯四十八愿。普贤导归极乐,亦以十大愿王。故经中「愿生彼国」,迭言之不置。岂徒然哉!

  • 莲池大师、四明知礼大师及智者大师等人也提倡放生吗? (星云大师)莲池大师、四明知礼大师及智者大师等人也提倡放生吗?

      在佛教史上,许多有名的大德们如隋代的智者大师、明代莲池大师等,他们对建造放生池、放生园,施行放生,都非常热心提倡。智者大师经常购买沿海一带的地辟建放生池,并开讲《金光明经》,阐扬慈悲精神,因而感化当地以捕渔、打猎为生的民众,让他们不再杀生而转业。

  • (莲池大师)净土之说,今只管赞说净土,将无执著事相,不明理性?

    或问:净土之说,盖表法耳。智人宜直悟禅宗。而今只管赞说净土,将无执著事相,不明理性? 莲池大师答: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晓得此意,禅宗、净土,殊途同归。子之所疑,当下冰释。昔人于此,递互阐扬,不一而足。如中峰大师道: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而修之

  • (莲池大师)经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方免此妨。

    问:经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苦乐有于多种,应以四土简之,如《妙宗钞》说。今若直言无二死苦,故名极乐。但以寂光,失下三土。以寂光净土方离二死故。九品往生,唯上上品,方分离变易。上中、上下,方离分段。其余六品,二死全在。岂二死在,不名极乐耶?故须细释,方

  • (莲池大师)续问答

      续问答  莲池大师  有当问,而前问不及。自设为或问如左。  问:《大本》、此经一体,既闻命矣。然《大本》三事,此经似无。一、因地六八大愿;二、愿后广修诸行;三、往劫五十三佛。此经既无,何名一体?  

  • (莲池大师)《妙宗》云:“教教四门,门门四悉。”今何以四悉为门?

    问:《妙宗》云:教教四门,门门四悉。今何以四悉为门? 莲池大师答:凡能引人入道者,皆可言门,四悉亦门也。《妙宗》意谓教教各有四门,四门亦复各有四悉檀门也。无门字者,省文也。不信此言,更参考天台下尊宿。

  • (莲池大师)亡僧全戒,先见佛者...有何不可?

    问:亡僧全戒,先见佛者。此但心见,非是见心,以佛色身对彼识故。若引华色见佛色身,善现见佛法身。此正见心,有何不可? 莲池大师答:佛法即是佛心。此僧宁守戒死,不破戒生,得佛心矣。故《梵网》以戒为千佛心地也。得佛心者,是名见佛。且所云心见者,为以何心见佛乎

  • (莲池大师)此经既重持名,只宜以持名证圆,何兼取依正?

    莲池大师答:重持名者,言其为功之约。欲行人持少得多。非谓一经只说持名,更无别义也。故此经以自性为体,以依正清净、信愿往生为宗。多义证圆,无足疑者。

  • (莲池大师)《起信疏》云:不退有三。..而胜四教诸不退者?

    问:《起信疏》云:不退有三。初则十信初心,未尝断惑,位非不退。但生彼国,无有退缘,是故不退。后之二种,方是断惑不退位人。此如天台所判九品,其义是同。故知生彼土人,虽然皆名跋致,初一种多。要至无生,万中一二。何故概云顿超,而胜四教诸不退者?弘赞大乘,理则

  • (莲池大师)《金刚疏》云:舍卫亦名舍婆提..故立此名。今何故云“多贤人故”?

    问:《金刚疏》云:舍卫亦名舍婆提,此以人为名。昔有兄弟二人,名舍婆提,故立此名。今何故云多贤人故? 莲池大师答:彼疏云兄弟二仙。夫世人兄弟联登者,号多才之门。今兄弟俱证仙品。谓多贤之国,亦奚不可?

  • (莲池大师)古人以“夏仍飞雪,冬积坚冰”..宜应别焉。

    问:古人以夏仍飞雪,冬积坚冰,释清凉山。有人难云:若尔,应云清冷。故知凉之与冷,宜应别焉。 莲池大师答:夏仍飞雪,冬积坚冰,不得云清凉者,此齐东语也。夫五台夏雪冬冰,至今犹然。而古称万菩萨所居,何无一菩萨为正其错,改作清冷山耶?以其曾无炎暑,故号清凉,正凉

  • (莲池大师)显教者,修多罗是也...华言为显?

    问:显教者,修多罗是也。密教者,咒是也。何乃以梵语为密,华言为显?为以东方不测西竺之言为密耶?为以梵语在彼即密耶?若在彼即密者,则西土无显教。若此土不测彼言为密者,则此土典籍,传至西土,未翻译时,亦应云密。若未翻译,则不可测。若已翻译,是则可知。若尔,何

  • (莲池大师)净土疑辨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47 册 No 1977 净土疑辨  No 1977  《净土疑辨》序  豫章微休居士陈 所蕴撰  莲池禅师作《净土疑辨》,摧慢幢,破痴网,如闇得灯,如贫得宝,真渡苦海之慈航哉。即天台永明之论

  • (莲池大师)经云:“转轮圣王百千种乐..何故云以少况多?

    问:经云:转轮圣王百千种乐,不如忉利天一音之美。乃至他化天百千种乐,不如极乐树中一音之美。此中以多为能况,以少为所况,乃是以多况少。何故云以少况多?若云极乐一音,胜如他化百千种乐,此乃以少况多也。 莲池大师答:疏云以少况多,释今经也。今经先言极乐风树

  • (莲池大师)前藏乘分摄中,言唯有二藏...而缘觉即摄入声闻藏中

    问:前藏乘分摄中,言唯有二藏,一声闻藏,二菩萨藏,而缘觉即摄入声闻藏中。何故今阿难持缘觉藏耶? 莲池大师答:二藏者,贤首、清凉依《摄论》及《庄严论》所出也。且合缘觉、声闻为一藏,单菩萨为一藏,分合之常例也,有何不可?譬如兄弟三人,二人同居一宅,一人独居一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