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

净慧法师 | 作者:净慧法师 [投稿]

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

  (1月1日)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和禅的风采。

  (1月13日)做人的六条标准:知因果、讲良心、守道德、立志向、养识见、充才干。

  (1月3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社会,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

  (1月4日)人总是在克服一个一个困难的前提下,才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功。只有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这才是应有的精神。

  (1月5日)所谓禅在当下,就是用禅的精神、禅的方法、禅的见地、禅的功夫指导我们如何面对生命的当下、生活的当下。

  (1月6日)觉悟人生是智慧解脱,奉献人生是慈悲关怀,二者的融合无间就是菩萨的人生,是大乘佛法的真精神。

  (1月7日)优化自身素质,就是要净化自己的心灵、美化自己的人格、深化自己的智慧、强化自己的力量。

  (1月8日)和谐自他关系,就是要用佛法的智慧,处理好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团队关系、民族关系、国家关系、宗教关系、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1月9日)善用其心就是用大智慧觉悟人生,善待一切就是用大慈悲奉献人生。

  (1月10日)做人的八字方针: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的八字方针: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1月11日)要安于本分,守本分,本分之外的不去钻营强求,能够安于本分,内心的烦恼就会慢慢地淡化。

  (1月12日)在生活中体验禅的关键所在,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即“平常心是道”。

  (2月7日)所谓生活禅,就是要在生活中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净化身、口、意。

  (5月18日)要以享受和欣赏的心态,满心欢喜地生活在当下。

  (1月15日)我们做人最朴实、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就是包容。

  (1月24日)人生在因果规律面前,看起来好像是被动的,实际上为善作恶仍然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1月17日)“舍”就是要舍去我们凡夫的心态,要在平等地看待众生的前提下,发慈心、发悲心、发喜心。

  (1月18日)我们要从自心中求解脱,不要在心外寻找净土

  (1月19日)生死为此岸,涅槃彼岸,烦恼是中流,般若是船筏;乘般若船筏,越烦恼中流,离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这个过程都在我们当下的一念完成。

  (1月28日)“守一不移”是一种觉照的力量、观照的力量、提起正念的力量,修行的诀窍就在这四个字上。

  (1月21日)保持一颗平常心,无断常、无取舍、无憎爱、无凡无圣、超越一切对立的东西,这是最直接、最根本的解脱生死的法门。

  (1月22日)人生很被动,唯有结缘这件事可以主动地去做。

  (1月23日)生死在片刻间,成功在片刻间,失败同样也在片刻间,一切的一切,都要抓住当下一念不放过。

  (2月16日)谁好谁不好?自己找烦恼,自己没烦恼,一切都好了。

  (1月25日)物质上的丰收总是会越用越少,只有精神上的财富才会越用越多,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正的财富。

  (1月4日)学佛而能以般若智慧求觉悟,即是从生活禅进入禅生活的过程;学佛而能以慈悲精神度众生,即是从禅生活回到生活禅的过程。

  (1月27日)懂得尊重别人,才知道尊重自己。

  (1月20日)要结四缘: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这就是讲如何发挥人的主动性,推动善因善果的成熟,避免恶因恶果的来临。

  (1月29日)知道自己有苦,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1月30日)修行人就是要在现实生活环境中锻炼自己、考验自己,锻炼自己抵制烦恼的力量,考验自己的定力

  (1月31日)所有的问题、矛盾的存在,都是缘于我们主观世界的看法,和客观世界的存在不一致。有矛盾就有烦恼,一切苦厄都是由自己制造出来的,自作自受。要消除这些苦厄,别人代替不了,还要自己来解决。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